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黑格尔在谈到对客观事物进行比较时说:“假如一个人能见出当下显而易见之异,譬如,能区别一支笔与一个骆驼,则我们不会说这人有了不起的聪明,同样另一方面,一个人能比较两个近似的东西,如像树与槐树,或寺院与教堂,而知其相似,我们也不会说他有很高的比较能力。我  相似文献   

2.
朱熹继承了孟子在君子修身和为学两方面所提倡的“自得”说,并创造性地运用在审美阅读上,形成了他独特的审美阅读理论上的“自得”说。通过对朱熹审美阅读“自得”说的分析,揭示出其审美阅读“自得”说有两层含义,其一,对“本文”意义的认识和理解,要有“真识”或“真赏”,即对文本的反复吟哦讽咏;其二,在反复讽咏的基础上,“自得”作品的言外之意,即“妙悟”。在今天,朱熹的审美阅读“自得”说对人们的阅读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徐金龙 《金陵瞭望》2007,(20):29-29
在六合区新篁镇,人们经常说,谢书记抓丁作有自己的一套,不是“吹哨子”,而是“弹钢琴”.弹的是“交响曲”。而说到新篁镇这两年的变化.人们也由衷地称赞善于实十、善于解决主要矛盾、善于出主意用干部的谢书记。人们嘴里的谢书记就是新篁镇党委书记、“十佳服务明星”谢庆森。  相似文献   

4.
陶渊明享年几何?至今是个谜。最早言者是沈约,他说陶公“时年六十有三”。由于陶渊明生年不详,后人又推测出52岁说、56岁说、59岁说、76岁说,等等。本文从《游斜川》诗入手,评述渊明享年五说。  相似文献   

5.
趣味简笔     
你喜欢绘画吗?我想,每个孩子都会大声说:“我喜欢。”现在,我就给你两个三角形,你会用这两个三角形组合出什么图形呢?做做看。[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这篇文章通过分析轻易说“不”者之懦、之蛮、之怨;而不轻易说“不”者之智、之勇、之高洁、之顽强等;对比论证出为什么不要轻易说“不”的深刻道理。以内容项评价,这篇文章准确地把握“不轻易”和“不说‘不'”这两重意思,切合题意,全文中心突出,材料丰富,论证深透,内容充实,情感真挚。  相似文献   

7.
李俊主 《社区》2010,(30):43-43
《战国策》里有则《荆轲刺秦王》,说的是在地图卷中藏匕首的故事;京剧《鱼藏剑》说的是借献鱼而藏短剑于鱼腹的故事。两则故事都是讲的一物为载体,一物藏其中,以达其另外的本意,这在古代称之为“计策”,谋也。后来人们从中得到启示,摸索出反其道而行之的好心之谋,那就是在食物中再藏食物的佳肴美馔,给食客带来意外的惊喜,从而活跃气氛,促进食欲。  相似文献   

8.
毕业于国内知名大学,托福、GRE成绩优异,拥有美国名牌大学的全额奖学金,签证官却两度对他说“不”。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相似文献   

9.
对印度占代哲学史上的各流派的分类有多种方法。从哲学体系的形式上划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转变说类型,另一种是积聚说类型。转变说一般认为世界最初有一个根本因,从这个根本因中派生出万事万物;积聚说则把世间一切现象分析为若干种要素,认为宇宙由这些要素积聚而成。本文论述前者。  相似文献   

10.
庙会里的烤串是一种“年味儿”
  要找寻北京过春节时的年味儿不得不提到庙会。在北京,很多地方都有庙会,像龙潭湖庙会、地坛春节文化庙会、白云观民俗庙会、厂甸庙会、大观园庙会,等等,可以说春节期间,北京市每个区都会有两个以上的庙会举行,虽然各地的庙会都力求办出自己特色、风格,但不容否认的是,在几乎所有的庙会里都有烤串的身影。  相似文献   

11.
李愚 《可乐》2010,(3):27-27
中国有句古话“三个臭皮匠硕个诸葛亮”,意思是说集体出智慧。就常理而言,群体应该发挥出超越个体的智慧。然而,绝大多数时候,臭皮匠就是臭皮匠。多少臭皮匠也顶不上诸葛亮。  相似文献   

12.
催债有妙招     
张承永 《可乐》2011,(1):75-75
一年前,朋友老孙开了一家饭店。他性格豪爽,为人仗义,捧场的朋友很多,饭店生意十分红火。 问题就出在老孙这豪爽的性格上。经常有朋友借口没带够钱,欠下饭钱。起初,老孙也不计较,大手一挥,说:“咱哥们儿谁跟谁,啥时有钱啥时给。”时间一长,他有点受不了了,找我给他出主意。我说:“你在店门口贴张告示,就说小本经营,资金困难,请欠钱者十日内结清欠款。”  相似文献   

13.
张冬梅 《社区》2014,(28):56-56
生活中,很多家长喜欢给孩子。贴标签”。比如,孩子做了好事,有的家长会抚摸着孩子的头说:“你做得很棒,真是个善良无私的好孩子l”而有的家长,则会表现出对孩子的不理解,甚至呵斥孩子:“放着正事不做,操那个闲心干吗?”在这里,两类家长的不同态度,其实是家长贴在孩子心里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标签”,而这两种不同的“标签”,自然会培养出不同的人来。  相似文献   

14.
近代以来关于秦人族源问题,学者们一直多有争论,意见百出,但归结起来其意见主要分为秦人"东出说"与秦人"西出说"这两种。但是随着对秦研究的逐渐深入,特别是2011年《清华简·系年》有关于秦人"西迁"内容的发表,秦人"西出"之说逐渐式微,秦人"东出说"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认可。本文拟在前人对秦人"东出"与"西出"研究的基础之上结合《清华简·系年》关于秦人族源相关内容来对此问题进行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鲁先圣 《可乐》2010,(8):70-71
《庄子》中有一个葫芦的故事,很好玩: 惠子有一天去问庄子,说魏王给了他一颗葫芦籽,他就在家种上了,结果长出一个巨大的葫芦来。这葫芦看起来挺好,却没什么用处。它太大了,如果一劈两半当瓢去盛水,葫芦皮太薄,盛上水一举,它肯定破裂;如果去盛米面粮食,又难以搬动,也必然破碎。  相似文献   

16.
刑法中行为论的学说有因果的行为论(含身体的动作说、有意行为说)、目的的行为论、社会的行为论、人格的行为论、比较起来以有意行为说为可取,依照该说,所谓行为,指基于人的意思或意思支配可能性的身体的动作或者态度。构成刑法上的行为,必须具备:1.意思支配的可能性;2.外部的态度。行为具有两种基本形式,即作为与不作为,不作为犯,德国学者认为是违反一切命令规范的行为,日本学者之间的表态稍有不同,反映出对不作为犯研究的深化。对不作为犯,前苏联、德、日、意的分类无大差别,德、日通常分为真正不作为犯与不真正不作为犯,对不真正不作为犯,德、日学者作了相当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关于司马迁的思想,学界众说纷纭,有主道家说,有主儒家说,笔者认为司马迁极大地吸收了儒道两家的合理有效之成分,以儒家为主,巧妙地融两家为一体。为此,本论文分别论述了司马迁对儒、道两家思想的接受和批判,最后从司马迁所处的时代、家学渊源、个人遭际等方面阐述了司马迁之所以儒家思想为主,兼及道家思想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有人说:世界上绝对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这是很有道理的。叶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纹络等之间一定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异,有着各自的不同;远看叶子与近看叶子也会显示出不同印象。由此道理可见,不同的事物,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也有变化。这样,在写作事物时,只有认真细致的观察,才能抓住事物的特点,才能写好事物。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中国社会,公共利益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是一个被误传误用最多的概念之一。欲消除乱象,就需要从法哲学的角度重新审视和界定什么是公共利益。关于公共利益,有不存在说和存在说两种对立的主张。在存在说中,又有私人利益总和说、国家利益说、社会利益说、目的价值说等多种学说。鉴于公共利益表现形态的千变万化,与其去界定一个抽象的概念,不如归纳出公共利益的若干特质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20.
谎话和实话     
从前有两个人,一个总爱说实活,一个却只说谎话。有一次,他们偶然来到了猿猴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