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一般人看来,“姓氏”与“基因”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概念。然而,在一些科学家的眼里,两者在遗传学上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人的性染色体分为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两种。女性只有X染色体,而男性既有X染色体又有Y染色体。也就是说,Y染色体是男性特有的染色体。由于在一些国家,  相似文献   

2.
早一天揪出癌症,也许就能多挽救一条生命。男性Y染色体变异或丢失,或许可作为患癌风险增高的一个新标志。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研究人员,选取了1153名老年男性进行长期随访。通过对其血液样本提取DNA进行分析后发现:至少有8%的男性细胞中的Y染色体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丢失。约2%的人有至少35%的细胞中没有测出Y染色体。相对于染色体正常的人来说。Y染色体丢失的男性平均早亡5.5年,死于癌症的风险也会增加3倍。在考虑了年龄、吸烟、体重超重、慢性病等影响因素之后.Y染色体变异也与患癌风险增高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3.
阴阳、雌雄、公母、男性、女性, 从生命诞生的那一天起,世界就是这样平衡地组成的。但是,英国科学家根据最新研究却发现,人类男性正在逐步走向灭亡。这个过程虽然非常漫长,但是如果不采取措施,五百万年后,男性将从地球上消失。 最近出版的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了这一“耸人听闻”的消息。科学家们是在研究男性体内特有的控制遗传特征的重要物质——Y染色体的过程中发现这一问题的,Y染色体功能在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却逐渐退化。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2000,(4)
由英、美、日等国216位科学家组成的人体基因组计划联合研究小组正式向全世界宣布 ,他们已经完整地破译出人体第22对染色体的遗传密码 ,确定出该对染色体上所有蛋白质编码基因所含的3340万个碱基对的确切位置 ,这是人类首次成功地完成人体染色体基因完整序列的测定。科学家和新闻界普遍认为 ,这是人类在科学领域的又一次突破 ,是继1859年达尔文提出进化论理论之后 ,人类在认知世界方面的重大发现。人体共有23对染色体 ,10万个基因 ,30亿个碱基对。第22对染色体虽然形体较小 ,在所有染色体中排行倒数第二 ,但它上面也有…  相似文献   

5.
参考消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女性易抑郁原因破解 为什么女性患抑郁症的概率常常是男性的两倍?美国科学家最近发现,原来是女性体内2号染色体上的一个基因作祟。 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的科学家在最新出版的《美国医疗遗传学》杂志上撰文说,实验表明,虽然这一名为“CREB1”的基因在异常时令女性饱受抑郁之苦,但对男性却无动于衷。不过,科学家还不能解释这种基因男女有别的原因。 这是科学家首次找到使人易患抑郁  相似文献   

6.
信息集锦     
我绘出首张水稻基因“精细图”我国科学家绘制出基于精确DNA测序和基因组物理图谱的水稻(籼稻)基因组“精细图”,这是全世界第一张农作物的基因精细图谱。这张基因组“精细图”覆盖了97%的基因序列,其中97%的基因被精确地定位在染色体上;覆盖基因组94%染色体定位序列的单碱基准确性达到了99.99%。这张图已达到国际公认的基因精细图标准。这一成果确定了我国在基因组领域的领先地位。“精细图”是在2001年10月完成的“框架图”的基础上绘制完成的。东线工程:利用江苏省已有的江水北调工程,逐步扩大调水规模并…  相似文献   

7.
杨简 《老年世界》2009,(10):43-43
科学家认为,理论上人类寿命有120岁,乌龟有150岁,狗有20岁。这种物种之间的寿命差异是由基因决定的。科学家已经在若干个物种里找到了跟寿命有关的基因,其中既有延长寿命的“长寿”基因,也有缩短寿命的基因。  相似文献   

8.
惊鸿一瞥     
□中国/200座城市被垃圾包围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垃圾历年堆存量目前已达60多亿吨,侵占土地面积多达5亿平方米,666座城市中,有200多座城市陷于垃圾包围之中。□英国/科学家发现好父母基因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发现,有一种"好父母基因"决定了母亲对孩子的天然喜爱程度。科学家用人工方式破坏了30只实验老鼠的"好父母基因",缺乏"好父母基因"的鼠妈妈都不好好筑窝,不清洗幼崽,鼠崽滚出窝也不管,结果几乎所有的幼鼠都在一天内死去。科学家还发现人类母亲的身上也有同样的基因,这种基因是由父系遗传的。科学家说,一个小孩能否…  相似文献   

9.
1999年华人科学家钱卓博士发现了能增强记忆的NR2B基因。人类的记忆力是否会因此而成倍增长?  相似文献   

10.
50年前,当科学家对基因还一窍不通的时候,科学家已预测终有一天,这会成为很有前途的一门研究学科.现在,科学家相信,再过半个世纪,四肢瘫痪症的病人可以治愈、受伤的器官甚至断肢可自动重生、在地球上可以发现外星人……  相似文献   

11.
资讯     
科学家找到恐惧的物质存在 恐惧是人类最强烈的精神情感之一,但科学家最近发现,生物恐惧也以基因的物质形式存在。科学家发现,没有了这些恐惧基因的实验老鼠变得胆大包天。据权威杂志《细胞》报道,恐惧感可以分为两种:与生俱来的恐惧感是一种生物本能的对某种危险如高度、捕食者的惧怕,而后天出现的恐惧感是在生命过程中受过某种事物的伤害性刺激后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12.
荷兰一项调查研究发现,需要一年以上时间才能成功怀孕的妇女,生男孩的概率是58%。该研究还发现,越不容易怀孕,生男孩的概率越高,且每晚一年怀孕,生男孩的概率就增加4%。这项研究也从侧面解释了男性人数为何多于女性的根本原因,虽然精子里生男孩的Y染色体和生女孩的X染色体数量一样,但是带Y染色体的精子附着到卵子上的机会比X染色体大。难怪全球男孩和女孩平均出生比率为150:100。  相似文献   

13.
遗传性疾病,是指父母的生殖细胞,也就是精子和卵子里携带有病基因,然后传给子女并引起发病,而且这些子女结婚后还会把病传给下一代。这种代代相传的疾病,医学上称之为遗传病。遗传性疾病,就是由于环境中的许多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的因素,作用于健康的生殖细胞(即精子和卵子),使生殖细胞的遗传物质——染色体所载的基因发生突变而引起的一类疾病。但根据其发生原因、部位,遗传的方式可以分为3大类:1、单基因遗传病:是由于染色体上的一个基因突变而引起的遗传性疾病,又可分成4种: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趾)并指(趾)症等。②常染色体隐…  相似文献   

14.
美国癌症研究协会的科学家经过调查及研究得知:常常吃烤肉的女性患乳腺癌的概率,要比从来不吃或很少吃烤肉的女性高出9倍。 科学家们在研究中发现,当把生肉片放在铁架上用炭火烤时,温度非常之高,当达到200℃时,会使得肉片中的肌酸和肌蛋白中的氨基酸发生聚合反应,产生一种有机化合物。经实验证明,这种物质是一种强烈的致癌物质,只要一点点就可引起癌变。 但为什么男性中也有很多人喜欢吃烤肉却平安无事呢?科学家们认为,这是因为女性的乳腺组织中含有易患基因,这种易患基因具有快速反应性。当女性经常吃烤肉时,其易患基因受到高…  相似文献   

15.
正日本东京大学研究人员通过基因技术对实验鼠进行了"改造",在移除它们脑中Chrm1基因和Chrm3基因后,实验鼠对深度睡眠的需求会大幅度降低,但是仍然能够正常睡眠并且存活。从理论上来说,通过移除人体内负责梦境的基因编码,科学家做到"关闭噩梦"将指日可待。如果可以,你愿意不再做梦吗?  相似文献   

16.
《上海科学生活》2001,(5):77-78
在科学家们举行的“2001年实验生物学”会议上,一份关于老鼠的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利用基因疗法可以治疗年龄较大的老鼠的阳痿。  相似文献   

17.
蚂蚁是一种了不起的昆虫,最近科学家还发现它们具有另一种本领,那就是会“飞”。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医学系的史蒂芬·严诺维亚克在秘鲁东北部的雨林中采集蚊子标本时,有了这个意外发现。“当我工作时,身上会爬满一种蚂蚁。我只好不停地将它们掸掉。我偶然注意到它们并不是直接落到地上,而是在空中有个迂回,还能回到树干上。难道它们会飞吗?”  相似文献   

18.
一路花开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群科学家在非洲探险,他们请当地人搬运行李。搬运途中,当地人停了下来,无论科学家怎么要求,他们都不肯再走。但是,过了一会儿,他们又启程了。科学家觉得很奇怪,后来得知,当地有个信仰——人走得太快,会把灵魂走丢。所以,在赶了一段长路后,要停一下,让灵魂跟上来。  相似文献   

19.
《新科学家》9月号载文称.宁宙可能会在一种具有破坏性的“强大压力”下崩溃。科学家们认为.虽然宇宙空间仍旧在不断膨胀,而且这种膨胀的速度在不断加快,但是它仍然会在达到目前年龄2倍的时候爆炸。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个体的科学家是形形色色的。那么,作为整体的科学家集群,又有着什么样的共性呢?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思想家C·P·斯诺在他的文章给出了一些答案:科学家同其他人比较并无很多区别,但是有一点确实与众不同,他们的所作所为对人类至关重要。对整个社会说,科学将决定我们的生死存亡,并决定我们怎样生或者怎样死,科学包含有行善和作恶的决定性力量。在科学知识的开拓过程中,科学家享有“美”的感受、追寻“真”的结论,同时也承担“善”的责任。而且,由于科学家通常对科学知道的更多,他们对科学的运用,有着比其他任何人更为重大的道德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