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宗臣受《史记》、《汉书》影响,有浓厚的循吏思想。他所称颂的循吏具有四个特点;心忧社稷.以民为本;赈灾济民,抑制豪强;重儒宣教,以德化民;所去见思,死见奉祀。他在为官期间远仰汉代循吏的风采,近绍明代清官的轨迹,刚正清廉,品行高洁,将儒家的仁爱兼济思想和宣教化民的理念相结合,在短暂的仕宦经历中谱写了一曲精彩乐章。  相似文献   

2.
林则徐、左宗棠在反侵略战争中,坚信“民心可用”。林则徐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组织群众协同清军加强广东防务;左宗棠依靠人民力量收复新疆,加强云南边防和江浙海防。他们的兵民思想及其实践在一系列反侵略战争中起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他们本身的地主阶级立场,也阻碍了广大人民群众反侵略积极性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把一个人说过的话用作他的两句诗,仅有孔子独享此等殊荣。毛泽东学文化是从读孔子书开始的。孔子的有些思想,如重视学习的思想、“敏于行”的思想,毛泽东坚持了一辈子;孔子的有些思想,如君民关系思想、中庸思想,毛泽东是有取有舍的;孔子的有些思想,如轻视劳动的思想,“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思想,毛泽东批判了一辈子。  相似文献   

4.
本文系统总结了杨虎城开发陕西的经济思想与贡献,从赈灾安民以奠定稳定的社会前提,整顿教育以提供人才,整修交通以提供保证,结合省情来开发实业四方面论析杨虎城的经济思想;从振兴教育,开发交通实业,振兴水利和农业等诸方面入手,以翔实生动的第一手资料论证了杨虎城对陕西近代经济开发的贡献;从而得出科学结论:杨虎城不仅是一位爱国抗日的将领,而且是一个开发西北、推进陕西近代化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之一。  相似文献   

5.
司马迁一方面以历史的眼光审视民本思想的产生与形成,另一方面又以民本思想考察历史的更替,探讨民与国家治乱及朝代兴衰的关系,揭示统治者以民为本治国兴邦的意义。他从历史考察中认识到:统治者治国要合乎民心,顺应民意;其施政要安定民生,不与民争利。司马迁的民本思想与儒家思想及道家思想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墨子伦理思想的“民本”精神——从儒、墨比较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子的伦理思想中蕴涵着丰富而独特的人文情怀和“民本”精神。墨子反对儒家以等差之爱治政救世,他从“农与工肆”的利益出发,以“兼爱”为核心,传达了一种爱无差等,为万民兴利的以民为本的伦理精神。墨子伦理思想的“民本”精神从三方面可以体现:一是“兼爱”思想:“爱利万民,爱利百姓”;二是“尚贤”思想:“官无常贵,民无终贱”;三是“天志”思想:“兴天下之利,而除天下之害”。“民本”精神虽然在墨子时代未能如墨子所愿发挥出其预想的作用,但其真知灼见仍值得我们去挖掘和发扬。  相似文献   

7.
元散曲中缺少写社会时事、哀民生疾苦的内容。张养浩天历二年(1329年)赴陕西救灾所写哀民散曲,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怀抱。他的哀民散曲的出现是元散曲题材内容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8.
刘光蕡是清末陕西著名维新思想家。他早年坚持民本主义,批判君主无限扩权,认为君源于民,民贵君轻,应以是否利民作为贤君的判断标准,主张实行传贤的官天下制度,君臣之间是平等的师友关系。他在1903年接触到《宪法精理》后,其政治思想发生了转变。他以中国古代官名职名来比附理解西方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认为中国也应实行三权分立制度,君主无实权,仅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刘光蕡的政治思想反映了近代中国新旧过渡时期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陈独秀的惟民主义,是其早期民主思想中的一个基本内容。其中,主权在民思想是惟民主义的基石和核心.民权高于一切是主权在民思想的进一步延伸和发展,是对民权的最高肯定;民主国家的根本目的和基本精神应是保障人民权力,共谋群体幸福,是其惟民主义的重点内容;对中国古代民木思想的剖析和对实行民主政治基本原则的一系列具体构想,是其惟民主义思想中颇具特色和颇有力度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孟子被称为“亚圣”,他继承和发展了儒家思想。在孟子的思想里十分重民,他主张实行仁政,并把“民”看成是仁政的根本,他的仁政、民本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代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历届中国政府努力的重点。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央政府执政六年来更被誉为“惠民政府”,实行了一系列惠民政策,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促进了民主政治建设,孟子的民本思想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孔子传承上古民本思想,赋予“民”新的内涵与意义,由此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民本思想体系。他的民本思想以“爱人”作为情感基础,以“富民”作为经济诉求,以“为政以德”作为政治理想,以“有教无类”作为教育主张。他的这一思想把殷商的民本思想传统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也对后世儒家产生了深远影响,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2.
康熙东北边防思想是在其统治前期中俄交涉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重安内、轻攘外 ,内外并举是其东北边防思想中心所在 ;同时 ,以天朝大国自居 ,盲目自大、自欺欺人、轻视敌人的华夷观念也是其东北边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此二者相辅相成 ,互为补充 ,成为康熙东北筹边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3.
1916年5月15日,李大钊负责编辑的留日学生总会机关刊物《民彝》创刊,李在创刊号上发表《民彝与政治》一文,全面、深刻地阐明了他的“民彝”思想。“民彝”思想是李大钊早期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对辛亥革命的反思与总结,也是他最终走上马克思主义道路的重要思想基础。“民彝”思想涉及的范围既广且深,本文仅就“民彝”的含义和“民彝”思想的渊源作一粗浅的探讨。一、“民彝”的含义要研究李大钊的“民彝”思想,首先必须弄清“民彝”的含义。对此,学术界的认识是不一致  相似文献   

14.
“以民为重”,“严官而宽民”是陈廷敬“重民思想”的主要内容。他借助于对“易经”卦象的阐释,把“重民思想”上升到哲学层面,对康熙时的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沈约以发展变易思想审视历史,把历史看成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看到后代对前代的因革损益,认识到历史上许多事物都具有相对性;又以天人感应思想思考历史,将君主受命视为天意,以阴阳灾异解释历史现象。沈约还以民本思想为依据考察历史演变,看到了民心对于巩固统治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要行善政,肯定那些因民、顺民官吏的业绩。他对人物的评价受到玄学思想的一定影响,但主要是以儒家伦理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边防英语作为大学英语的一个专业分支,是边防院校的基础学科之一长期以来在边防院校的学历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本文以边防英语课堂教学为例,通过探讨边防英语教学有效性问题的本质定位,澄清一些错误认识,探索了能够使边防英语教学有效性得以实现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7.
范蠡是春秋末期越王勾践的主要谋臣。他深谋远计,含垢忍辱,使越免会稽之危,以亡为存;他抚民保教,守时待机,使越得积聚富国,由弱变强;他抓住时机,决不贻患,使越终灭吴报仇,号称霸王;他深于世故,功成身退,灭吴后竟抛妻别子,离越他去。范蠡在政治上,在为人处世上对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传统经济思想和传统政治思想之间具有批判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表现在哲学思想上: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石有三,一是具有系统性和开放性特点的实事求是的根本观点;二是以“特色论”、“两点论”和“重点论”三位一体的矛盾论学说;三是以群众路线为核心的唯物史观。表现在经济思想方面:邓小平理论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崭新观念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上浓重的伦理中心主义的变革;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和他的“富民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重农抑商、重本抑末、崇尚小而全的自然经济思维定势的变革,也是对平均主义思想的否定。表现在政治思想方面:邓小平的系统改革论,是对中国传统的改革变通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提出的“一国两制”思想是对中国传统的国家统一思想和爱国主义精神的弘扬和发展;他的民主与法治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为政在人”的人治观念的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的一生创建了世人瞩目的丰功伟绩,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遗产,他的伟大品格和风范主要表现为:坚定忠诚,爱国爱民;无私无畏,求真务实;磊落坦荡,勇于创新;不为名利,公正公道。在隆重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缅怀和崇敬邓小平同志的伟大品格和风范是具有极其重要意义的,他是中华民族铁的脊梁,是一个没有光环的神像,他在古今中外的伟人中是一颗耀眼的明星。  相似文献   

20.
生活于汉高祖刘邦至汉文帝刘恒时代的贾谊,面对楚汉战争结束、刘邦称帝之时的一片荒凉残破的社会景象,着力思考和解决如何恢复封建统治秩序、发展封建经济、巩固西汉政权统治等问题,从而产生并形成了著名的民本思想.本文试图探讨一下丧谊民本思想的内容、渊源及其对前人的发展.一所谓“民”,在三代、秦汉文献中,一般指以农业劳动为生的被压迫阶级.所以,“民本”思想就是以这类“民”为国家社稷之根本的思想.它是就君依附于民、民制约君的相互关系而提出来的,其中主要强调民对君的制约.贾谊认为。‘万物变化,固无休息”,且“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