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史前洪水在给世界带来毁灭性灾难的同时,也孕育出了内容丰富、形式各异的洪水神话.由于中西方地理位置、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认知程度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他们的洪水神话各具特色.通过对希腊、希伯来洪水神话与中国汉民族“女娲补天”和“鲧禹治水”洪水神话的比较研究,发现西方民族性格主要是建立在人神对立、以神为本、人性本恶、个体本位和立约精神等价值观之上,而东方民族性格则更多地是建立在人神合一、以人为本、人性本善、集体本位和伦理观念等价值观之上.  相似文献   

2.
《中国洪水再殖型神话研究——母题分析法的一个案例》是陈建宪教授集30年之功研究中国洪水神话的一部力作.该书以世界洪水神话为参照,运用历史-地理方法和母题分析法,全面描述了中国洪水再殖型神话的基本形态、地理分布、生命历程,并以此为基础,对该型神话中的重要母题进行文化阐释.该书的价值不仅在于以数据库形式汇集了中国各族洪水再殖型神话的682个文本,打造了洪水神话资料的中国链环,更在于以对该型神话的详尽描述与深入阐释,打造了洪水神话研究的中国链环.  相似文献   

3.
《中国洪水再殖型神话研究——母题分析法的一个案例》是陈建宪教授集30年之功研究中国洪水神话的一部力作.该书以世界洪水神话为参照,运用历史-地理方法和母题分析法,全面描述了中国洪水再殖型神话的基本形态、地理分布、生命历程,并以此为基础,对该型神话中的重要母题进行文化阐释.该书的价值不仅在于以数据库形式汇集了中国各族洪水再殖型神话的682个文本,打造了洪水神话资料的中国链环,更在于以对该型神话的详尽描述与深入阐释,打造了洪水神话研究的中国链环.  相似文献   

4.
女娲、伏羲神话是中国神话史上流传最长、演变最多的神话,较早时期各自独立叙述,女娲神话在北方地区广泛流传,显示出一种农耕民族"地母"和女性始祖神的特质.伏羲神话的流传地区似乎与女娲神话流传地区相近;以后,逐渐靠拢.根据目前的研究成果,显示他们互相联系的最早文本是出土于南方的长沙子弹库楚墓帛书乙篇,这就似乎为这样一种假说提供了证据,即伏羲、女娲相互联系起来以至与洪水兄妹婚神话三者联系起来可能是在南方完成的.于是,女娲在作为女性氏族首领、地母、造人神、高禖神等等之后,与伏羲连称并列,更明显地突出了其生育崇拜的意味,与伏羲一道成为整个人类女性和男性始祖神,以至阴和阳的象征(在北方地区).当其随着民族的迁徙流传到南方以后,与南方各民族的洪水神话结合起来,就顺理成章地成为神话中藏葫芦避洪水繁衍人类的姐弟或兄妹.  相似文献   

5.
与其他民俗艺术相同,洪水这个世界性的神话母题也具有传承性和变异性.世界各地的洪水神话传承着一些相同或相近的母题,但是流传在中西方的洪水神话也呈现出变异特征.西方洪水神话离不开神的干预,突出惩戒和立约母题,而中国洪水神话却突出治水母题.中西方洪水神话共有的再生母题在中国尤其强化通过婚配繁衍再造人类的母题.分析解剖中西方洪水神话母题的共通性和变异性有助于我们了解民族特征,认识民族性格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6.
洪水神话具有世界性,世界上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均有流传,并具有某些相同的母题和因素.从洪水神话的母题入手比较中希洪水神话,从中探寻中希民族文化心理差异.  相似文献   

7.
洪水神话作为原始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早期人类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理解。从历史学、神话学、民俗学以及文化人类学等角度入手, 对本世纪以来, 我国众多学者有关洪水神话的不同观点作一综述,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大禹治水在我国洪水神话中处于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社会关于"神话"概念的使用有着非常特殊的文化背景。我国明代就已经明确出现这个词汇,首次见于汤显祖的《虞初志》。我国近代社会民族主义思潮风起云涌,陈季同和梁启超、夏曾佑、蒋观云、刘师培、章太炎、孙毓修等学者积极关注民族命运,他们的神话传说研究结合历史文化与社会现实,分别从不同方面展开论述。他们主要围绕以"三皇五帝"为重要标志的民族文化传统进行重新述说,对在不同民族中流传的洪水神话进行比较研究,而且自觉将神话研究与民族文化建设等问题联系在一起,这是以古史重建即"新史学"为重要内容的文化选择与表达。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希伯来、希腊、中国汉族的洪水神话为例,从母题研究的角度,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了三个民族构建洪水神话中人类再造母题的独特之处,认为对再造母题的不同建构体现出各民族独有的文化特点:希伯来文化对上帝的崇拜、希腊文化中对智慧和知识的追求、中国文化中对精神陶冶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从神话的功用角度,用比较的方法,论述了洪水神话的意义是反映了人类由生物状态向社会状态的过渡,它使各民族关于人的生存状态或发展方向的神话,从神秘的想象和幻想世界向现实世界演进,并渐渐“社会化”和“历史化”。但同是洪水神话,希伯来民族的神话却隐含着人的罪感意识,希腊民族的神话隐含着人的求知意识,中国汉族的神话隐含着人的宗法伦理意识,从而表现了不同民族对自我存在状态的不同确认方式。洪水神话又是民族文化形成与分型的重要基因,并对各民族后来的文化发生恒久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近百年来,各国学者不断推进各地区的洪水再殖型神话研究,使其成为了世界性的神话研究课题.陈建宪教授的《中国洪水再殖型神话研究——母题分析法的一个案例》,正是这项巨大工程中引人注目的标杆.这项研究通过四个情节段,对洪水再殖型神话进行定义和分析,这种方法也成为洪水神话研究的有力工具.长期以来,日本记纪神话从未被置于洪水再殖型神话的视域下,但通过聚焦情节段的分析,我们发现,虽然不能将其纳入洪水再殖型神话的范畴,但也不能完全将其排除在外.这为解读日本神话提供了新的角度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洪水神话在中国许多民族中广为流传,它同时也是一个世界性的故事类型。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需要更多地了解国际上对这个故事搜集和研究的情况,使我们的研究具有更广阔的视野。考察洪水神话在国外的发现经过,以及地中海、印度、东南亚、美洲印地安人等不同洪水神话故事圈的基本内容与特点,可以发现,这些神话与中国的同类故事存在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因此对我们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原始文化的角度视察中国神话,充分运用现代考古学的研究成果来阐述洪水神话的生成机制;首次提出"陨石神话"的分类概念,认为"女娲补天"是一则典型的陨石神话。文章认为,神话是原始文化的长子,对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国神话学近二十年来的重要收获之一,是神话母题研究方法的引入与中国神话研究方法的建构。陈建宪作为神话母题研究方法的代表学者,上世纪90年代即开始将神话母题作为基本的神话研究单位,并于1994年出版了第一部以神话母题为分析单位的学术专著《神祇与英雄———中国古代神话的母题》。迄今的二十年学术研究,陈建宪的神话学研究一直专注于神话研究方法和洪水神话母题,较为系统、全面地建构了神话母题分析方法,并以洪水神话为个案,作出了原创性强和理论深入的神话学贡献。  相似文献   

15.
洪水神话的原型与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水神话是一种复合型的神话,它由原型洪水神话、水生人神话、葫芦生人神话、兄妹婚神话等融合而成.洪水神话中的关键性情节,如洪水泛滥、葫芦载人、兄妹占卜成婚、怪胎变人等都是由原型神话变形演化而来,虽经变形,但多数仍保留了原始的生殖文化内涵,并由此而共同形成了洪水神话再造人类的主题.  相似文献   

16.
关于"洪水再殖型"神话跨域跨文化的专题系统研究,多年来因种种困难,一直留有讨论空间.华中师范大学陈建宪教授的专著《中国洪水再殖型神话研究——母题分析法的一个案例》,其主要贡献在于:运用母题研究的跨文化、跨民族优势,填补了国内外学界关于中国洪水再殖型神话形态的缺环;将历史地理学派的方法中国化、理论化、可操作化;富有创意地延续发展了故事学理论;在研究方法上,也有了可称道的新技术践行与突破;注重学术史的清理与厚积薄发.  相似文献   

17.
试析洪水神话的世界性及其认识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洪水”为题材的神话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已有学者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类比分析,提出多种见解。本文分析各家之论,并着重阐释以下看法:其一,洪水神话的世界性涉及文化传播问题;其二,洪水神话以“避难”题材为主,但也反映主动抗争精神,如鲧禹治水;其三,洪水神话的“天神惩戒”主题渗透着宗教观念;其四,洪水神话与“大河文明渊源”有着怎样的联系,仍需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和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希腊、古印度都有水生型创世神话,这是因为这些文明的发祥地与水域有着密切关系的缘故.水生型创世神话直接影响了洪水神话的形成,五大文明古国是遍布世界的洪水神话的最初诞生之地,其早期的哲学思想--"水为世界本原"或"气为世界本原"的宇宙观是由水生型创世神话升华而来的.  相似文献   

19.
中日洪水神话都有洪水为灾、兄妹结婚和再殖人类的情节.作为洪水兄妹婚的结晶,日本的怪胎神水蛭子与中国的洪水怪胎神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他们具有原龙神、地母神和异形神的神格,但水蛭子没有像中国的洪水怪胎神那样被杀死而变成人类,而是被弃于舟上,放逐到大海.其原因除了对血缘婚的恐惧以外,还与水蛭子本来是太阳神有关.因为放逐大海和回归天空具有同一性.这是理解水蛭子命运的关键所在.尽管如此,中日洪水神话是同源异流的关系,其文化之根在中国的南方.  相似文献   

20.
文化传统既是一个民族社会发展的成果和积淀 ,又是该民族持续发展的背景和基础 ,因此 ,对少数民族社会未来发展充任着文化动力和文化制约的双重角色。本文从中国族群民间的创世神话、英雄神话、爱情神话、生产神话入手 ,探讨了我国多民族文化的本源与共振 ,以及由共振导致的文化趋合态势 ,进而说明民族文化的开放性吸纳和民族性自强是各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意识条件 ,中华民族在世界舞台的辉煌同样取决于文化的开放性和自主性的再塑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