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他记事时起,就没有见过母亲。邻居们说,她是厌倦了小山沟里的穷日子,一个人悄悄地走了,连声招呼也没打。父亲却从没责怪过母亲,默默地拉扯着他。13岁,他有了新的娘,他也想努力讨好她。只是他的后娘,打一开始就  相似文献   

2.
彭学明的《娘》生动展示了“娘”与“我”之间的母子冲突。“娘”是一辈子生在湘西、葬于湘西的普通 农妇,思想单纯;“我”是受过文化熏染的公务员,有文化人的思维模式;两人的处世方式完全不同。如此一 来,造成了“我”和娘之间的摩擦与误解,娘的爱在“我”眼里变了味、变了形,娘的辛酸“我”不能理解,直到 娘的离世,“我”才在自我审视中发现了这个芥蒂。“我”对娘的忏悔,也是城市文明对乡村自然的忏悔。  相似文献   

3.
俺爹 俺娘     
1984年春天,参加工作只有半年多的俺,在单位同事那里借了一架红梅牌120照相机,回到老家,在自家的小院里,给俺爹俺娘照下了这张黑白小照片。这是俺爹俺娘一生中,唯一的一张合影。  相似文献   

4.
继母     
旧时,常听人说:"云里的太阳洞里的风,蝎子的尾巴后娘的心。"但我与继母相处50多年,她对我绝非如此。我4岁时,家庭发生了变故,生母弃家而去。在继母即将进门之前,最亲我的姥姥心疼地搂着我哭着说,后娘面似狐狸精,内藏蛇蝎心,并教了我很多对付的办法。  相似文献   

5.
"娘"是现代汉语的基本词汇,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率也挺高。"娘"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的《说文解字》。通过查找古今的字典、词典来了解"娘"的词义演变情况,从而分析"娘"的词义演变的结果,并进一步探索词义演变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这首儿歌借助一个受后娘冷落的小女孩的故事、表达了每个人在家庭的亲子互动中所压抑了的那些带着浓厚情绪色彩的早年经历,其核心在于母亲对自己性的愿望持较强的否定态度,而在孩子的无意识中建立了一个无条件关怀自己的母亲形象,而“后娘”形象所反衬出母亲的巨大牺牲正是后者所希望子女看到的、并使子女感觉负疚,而这两点都以母子联结得到加强作为结果、使依赖与独立的冲突更难以解决,从而衍生出具有中国文化特点的人格结构  相似文献   

7.
《可乐》2009,(1)
从小,我就要跑,跑到山下的学堂,因为娘不让迟到。娘喊我起床和启明星出现一样准时。我留恋打满补丁却十分温暖的被窝,更害怕娘揪我的耳朵。很小的时候,娘要我下山办事买米打油。娘从门前折下一节枝条"刷刷"地向我的小腿抽来,我撒  相似文献   

8.
说“娘”     
"娘"在甲骨文中即已出现,用于人名。它与出现于春秋战国时代的""是不同的字。南北朝时期,"娘"字有了"母亲"及"少女之号"等意义。自唐以降,二字逐渐混用以至合并。在这一过程中","表示"母称"则成为主流。但随着汉字的简化",娘"表意逐渐丰富,将表示"母亲"的"孃"并入其中,最终获得了"正体"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彭学明的作品《娘》将"娘"的形象还原到"天地"中去书写,使作品中所包含的自省与忏悔穿越了狭义的文化维度,直抵那被遗忘的自然与生命本身。这部作品包含着对自然与文明、生命与知识等问题的深度思考,它试图通过自然与生命的复魅来达到一种更彻底的现代性批判。  相似文献   

10.
给娘梳头     
人到中年的我,从未给娘梳过头,前几天趁双休日回老家看望娘,正赶上娘在洗头,于是我拿起木梳,平生第一次给娘梳头。这一梳,竟然梳得心如汤煮,泪花烁烁!木梳刚刚插进娘的发间,我的心陡然一痛:眼前的娘,竟然顶着一头稀疏的白发!昔日那个满头黑发、精神矍铄的娘哪去了?是谁偷偷地、又是何时换掉了娘的满头青丝?——那不是青丝,那是娘美丽、殷实的青春啊!  相似文献   

11.
俺今年十八岁,俺娘说,十八岁就已经是成年人了,要做成年人的事儿,不要再像个小孩子了。俺告诉娘,俺懂,俺要做个男子汉。俺不想天天向俺娘要钱,俺要自食其力。俺写了一篇文章,发表了,俺拿着200元的汇款单去邮局领取现金。俺看见两个漂亮阿姨坐在那里闲着,赶紧将汇款单伸了过去:"阿姨,我取款。"没见回音,俺又小心翼翼地说了一遍。突然,漂亮阿姨面目变得狰狞,冲我吼道:"小孩子吵什么吵,没见人家在聊天吗?真不懂礼貌。干什么的?"  相似文献   

12.
"易妻为妾"是产生于《聊斋志异》中《恒娘》篇里的特定语汇。蒲松龄对"易妻为妾"行为的描写,使《恒娘》成为反映女性嫉妒问题的小说特例。"易妻为妾"揭示了妻妾之道下的情爱心理特点,演绎了女性面对婚姻危机时的一种反攻战术,展示了古代夫、妻、妾关系的某种真实面貌。对从古至今长期存在的女性"易妻为妾"的心理和行为还需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有乐,带上娘     
林湘艳 《老友》2009,(1):27-27
这晚去KTV,我轻轻地牵着娘的手。我娘,白发苍苍。一进入歌厅,她就一步一忸怩,一步一踌躇。我紧紧地搂住娘的肩,那肩又瘦又单薄。娘低低地嘀咕着:这里没有比我更老的人了。娘的声音有些紧张,有些不安。我笑了笑,想让娘尽量放松。娘的目光落在一片金碧辉煌中,禁不住张皇失措。这个样子让  相似文献   

14.
潮剧《陈三五娘》于明代中叶基本定型,是南戏精神和本土情怀的反映。它在潮汕族群社会广泛传播,影响至深,亦被官府士绅视为"淫戏"而屡遭戏禁。20世纪50年代初的戏曲改革和抢救潮剧传统遗产运动促进了潮剧《陈三五娘》、《续荔镜记》的整理,成为传统剧目传承、创新和发展的典范,舞台演出繁盛。经历"文革"后重生的《陈三五娘》走出国门,以新的面貌投入潮剧创新和发展,产生了《益春》等获奖佳作,广受群众欢迎。20世纪90年代后,潮剧《陈三五娘》的文献、理论和实践研究不断深入发展,明确了它在潮剧发展中的里程碑意义,进一步推进了它的传播和影响。  相似文献   

15.
背娘上楼     
钱国宏 《山西老年》2010,(11):23-23
毫不夸张地说,人到中年的我,从没背过娘。这一次背娘——也是头一次背娘,却让我背出了满脸泪花。我家的新楼装修好后,一天我把80岁的娘从农村接到城里来,想让  相似文献   

16.
娘的年     
娘的年是忙。每年腊月刚到,娘的围裙系在身上就没有解过结。每天忙碌着在灶房蒸糯米饭、熬麦芽糖、调腊八酒、做冻米糖,一家过年的气氛就是娘从厨房中生造出来的。娘做腊八酒,在村里很有些名气。到了酒出缸的那天,也就到了快要过小年的日子,娘便郑重其事地  相似文献   

17.
《可乐》2006,(12)
音乐老师叫管风琴,健美老师叫陈亚玲,锅炉热处理专业老师叫吴嫣梅……中学校医室有个校医名叫"段珍",我们都不去她那儿打针。我晓得一个人叫朱逸群,一个叫杨宜知。有个人叫秦寿生,不知道她父母是怎么想的。初中一个女孩叫倪杨,小女孩身体不好,老是生病,每次班主任点名叫她,都是倪杨——倪杨——,最后就干脆喊成"娘"了:"娘没来  相似文献   

18.
又是一年花开时,当你脱下厚厚的棉服,换上轻巧春装的时候,看着自己那个也沉睡了一冬的慵懒的家,问问自己,我的家春天来了吗?是否有了改变一下的冲动呢?生活与空间总是拥有如此相似的魅力,那就是“随时都在变,随时都可以变”。该怎样去改变昵?其实并不需要大动干戈,只要给家换换“肤色”,给家化一个“春天”的“妆”就OK,多简单。  相似文献   

19.
狗娘     
狗的娘,自然应该是狗。可现在就难说了,人类开始争当狗娘。每天清早,狗娘们的大呼小叫,构成了"小区晨曲"的主调:"宝贝,慢点,妈妈跟不上你。""亮子,别追你爸,他去给咱买早点,快回妈咪这儿来。"宝贝、亮子等等都是狗的名字,而遛狗的女人总是这么堂而皇之地与狗以母子或母女相称,  相似文献   

20.
尹希东 《今日南国》2010,(16):59-59
每次从荒原上回家探亲,当我临走的时候,我是多么渴望娘能送我出门,哪怕是送我到门外几步也行,可每一次都让我失望了。因为娘从不送我出门。在我的想象中,我是多么渴望娘能像儿时一样牵着我的手或是挽着我的胳膊,一直走到村头的一排排老槐树下,然后与娘挥手告别,我就朝前走,娘就默默看着我,我猛一回头看到了娘被风吹起的一缕缕白发……可是,娘从不送我出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