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玲莉 《理论界》2007,(7):61-62
中国与印度国情相似且旅游资源相当丰富,本文通过对两国旅游业的比较,分析各自存在的优劣势。为提高国际竞争力,我国应积极采取对策,推进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汉唐时期川滇缅印之间的交往申旭一中国和印度是东方两个著名的文明古国,二者之间从古至今一直存在着密切的贸易往来和文化联系。除了从中国北方丝绸之路和从海上丝绸之路可以到达印度以外,还存在着一条从中国西南经过缅甸到达印度的贸易古道,这其中,缅甸在沟通中印贸...  相似文献   

3.
印度的经济发展在多边贸易体制下经历了从保护到开放的转型过程。汽车业和软件业的发展是这一过程中的两个典型部门。印度经济转型的过程对“入世”后的中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既要在保护的基础上积极对外开放,又要注意在开放的过程中实施必要的保护,是我人必须把握好的两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4.
道家治国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积极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家治国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积极作用郑正王兴平自古以来儒释道并称三教,影响着中国的各个方面。其中佛教系从印度传人,儒道两教是“国产”。但是谈到中国历史,谈到两千余年的政治实践,则呈现一边倒态势,大多数人认为儒家是主角,是儒家的一套决定着历代君臣如何治理...  相似文献   

5.
西夏时期佛教昌盛,与印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佛教联系。既有印度高僧入西夏讲经说法,更有西夏高僧赴印度求取真经。来自印度的高僧拶也阿难捺(Jayananda)不仅在西夏担任僧职,而且还被封为国师,积极从事佛经的翻译,促进了西夏佛教的发展。西夏地处丝绸之路要冲,无论西夏与辽、宋、金的关系是紧张还是缓和,中印之间的往来僧侣皆可自由出入西夏境内,西夏在沟通中印佛教交流中起到了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印度制造业发展的制度环境及竞争力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2003年开始,印度制造业发展迅速,印度已经与中国在电子及通讯设备、纺织服装、生物医药、汽车零配件制造等领域展开竞争。中国与印度制造业的发展有着不同的发展路径、不同的制度环境、不同的产业竞争优势。中国制造业要想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速度和提升其竞争力,需要借鉴印度的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尤其是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通过现代服务业来带动和提升现代制造业。而印度制造业的发展除了要大力完善基础设施外,还要进一步提高政府经济决策效率,减少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干预。这样两国的制造业才能在竞争与合作中求得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大发展的时期,第三产业及相关的服务产品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趋提高。关于服务产品的价值决定问题,笔者已另文作过论证。本文拟进一步从马克思再生产理论角度,对第三产业在社会再生产公式中的关系,地位、及其处理方法,进行初步探讨。一、两种混淆当前,在我国经济学界部分同志中,对第三产业及服务产品,存在着两种认识上的混淆: 其一,是否认服务劳动的生产性,认为它不能产生价值。其实,马克思把它称之为“在  相似文献   

8.
王燕 《殷都学刊》2007,(4):89-92
中国和印度两国间存在着数千年的文化交往,互补性的交流、影响是两国文化关系史上的不争事实。中印文化联系的重要表现之一是我国讲唱文学的体式赓演——追溯中国讲唱文学的历史渊源,向有学者指认中国讲唱文学的发生、发展受到印度因素的能动影响,体制、题材等均存有通同之处;中国傩仪、傩戏之沿门逐疫、民间演艺之沿街念唱的表演形式,与婆罗门教、佛教僧人沿门宣经的教化形式如出一辙,民间演艺者之"夜胡人"、"歧路人"之称谓,更有其印度始源;中国讲唱文学的题材、素材中有不少出自印度,林林总总的"目连"关目均取材于佛经,民间讲唱形式中的"啰哩嗹"音腔亦源于梵语转音;"印度式"结构是我国寓言形式中非常习见的基本构成。  相似文献   

9.
郁龙余 《学术研究》2000,(1):120-123
印度的中国学研究始于近代。《辛格日记》(《在中国的十三个月》)是早期印度人对中国的宝贵记录。中国学在印度的真正兴起,应归功于诗哲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印度国际大学中国学院的成立,对印度中国学研究贡献巨大。中国学在印度的发展,得到许多著名人士的支持,如印度的甘地(M·K·Gandhi)、尼赫鲁(S·Nehru)及中国的康有为、梁启超、蔡元培、戴季陶诸公。随着中国学在印度的发展,出现了一批著名的中国学家和优秀学术成果。而谭云山和师觉月(P·C·Bagchi)则用力最勤、成果最著。当代,印度中国学研究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10.
发展云南与印度的经济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与印度的交往具有悠久的历史,云南是中国与印度两大市场之间少有的一个主要通道。每当这两大市场的一方或双方进入兴盛发展时期,都会激发这条通道趋于活跃。这条通道使云南与印度之间形成了一种不可改变的经济关系,这种关系的发展对双方都具有重大意义。用现代交通运输体系的方式在这里建成一条国际大通道,继续扩大和发展云南与印度的经济关系,是目前局势发展不可逆转的一个时代性命题。云南与印度之间现在就应当做好贸易、旅游、信息、交通合作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汤姆司中文铅活字"是由英国东印度公司澳门印刷所聘请英国印刷技师汤姆司(Peter PerringThoms)负责监制的一批中文铅活字。其研制的缘起是为了《华英字典》的出版,它是中国境内最早的一套中文铅活字。英国东印度公司澳门印刷所关闭后,这批铅活字后被赠与美国海外宣教委员会广州印刷所,1856年毁于广州大火。"汤姆司中文铅活字"对中西文化交流产生过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王星 《浙江社会科学》2012,(1):74-85,157,158
全球自由市场与低劳动力成本是比较优势模式发展的前提条件.劳工品质与资本流向正相关,劳动力价格、劳工技能以及劳工纪律性是劳工品质的基本内涵.劳工纪律性是社会建构的结果,政治机会结构与微观动员条件是两种主要的建构力量.较之于印度,劳工守规矩的品质是中国吸引资本的巨大优势.劳动保护需要与政治社会体制相匹配,这样才能实现与经济发展的均衡.中国不用担心劳工涨薪会导致资本外移,印度应该在政治社会结构允许的空间里一定程度地减少劳动保护,强化劳工纪律性.突破比较优势模式,通过产业升级完成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才是中印两国未来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3.
刘艳萍 《阴山学刊》2009,22(1):105-1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这个理论体系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关键在于它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赋予它时代精神和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三种理论形态,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严整的内在逻辑结构。这一体系的科学性、创新性、人民性和开放性的品格特征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4.
古希腊戏剧、古印度戏剧和中国戏曲同是世界上艺术成就最高、形式最完备的戏剧体式 ,但后者却比前两者晚出了一千多年。之所以如此 ,从外部原因来讲 ,是由于中国古代商业经济发展不充分、宗教观念淡薄 ;从文学自身来讲 ,则与中国社会重抒情文学轻叙事文学及由此形成的叙事文学不甚繁荣有关。中国古代神话的零碎、片断及过早地历史化、政治化 ,使其缺乏庞大的结构、完整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及具有一定力度的矛盾冲突 ,而这又正是叙事文学不发达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5.
国内学者对法律规范逻辑结构的不同意见在一定程度上与国外学者有关观点上的差异存在关联性,需要参考现代西方法理学的相关论著才能较好地加以理解.国外学者在法律规范逻辑结构观点上的分歧主要是与不同学者对于什么是法律规范(法律规则)这一问题存在不同的答案相关,由于对此有不同理解,他们对于法律规范有哪些要素存在分歧,而这种分歧集中体现在法律规范逻辑结构中是否应当具备"制裁"或者说"后果"的问题上,关于法律规范逻辑结构的其他方面的争议亦与该问题有关.国内学者通常不区分"法律规范"与"法律规则"的做法缺陷相当明显,体现在法律规范逻辑结构问题上的大量争议,其来源都可以归结到这种混用.在充分意识到国内学者在有关理论前提上所存在的差异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学者对法律规范逻辑结构的分析,可以将一个法律规范(而非法律规则)认为系由行为模式与法律效果两大部分组成,并可以进一步将行为模式划分为规范主体、规范内容、适用条件三个部分.  相似文献   

16.
宋长春 《阴山学刊》2012,(4):115-120
韩雪屏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她在以高师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为核心的众多领域,有着多方面的探索和贡献;其语文教育研究的基本特色是国际视野、田野实践和具有坚忍不拔、永不停息的精神。她的语文教育思想从形成到发展,脉络清晰,从中可以发现许多带有规律性的东西,能给我们不少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姜玉洪 《北方论丛》2001,2(3):61-62
印度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古老的东方大国,对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印度又是一个神秘的国度,它特殊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直接影响了印度的发展,那私探索印度深层社会结构的三个基本层面:公社结构、身份种姓和文化断裂,便可以推论出印度社会传统的主要特点是其离散性。  相似文献   

18.
从历史的角度言之,中国佛教是在印度佛教发展到大乘阶段方才较大规模地传入的。作为一种外来文化,佛教面对中土以儒家为本位的政治与文化环境,只能采取渐近的逐步渗透的方式传播。这就导致在事实层面,首先引起中土士人兴趣的并非佛教的制度,而是其思想,而且由于中印文化的固有差别,印度佛教的制度并非完全适合中土。由于前者,中国佛教的制度建设往往具有滞后性与非系统性;由于后者,中国佛教的制度建设往往具有中国特色,而并不完全与印度相同。然而,佛教的中国化不仅仅是在义理层面进行的,制度层面的中国化实际上更为重要。因为制度建设本身是思想义理的“凝固化”与“物质化”,而思想义理只有达至制度化的层面其影响才有可能持久。当中国传统社会面临转型,中国佛教面临内忧外患,实际上已经到了一个生死存亡的关头,佛教的改革也就成为势所必然的事情。然而由于近代中国之复杂的政治社会环境,由太虚等人发起的救亡图存之佛教复兴运动最终并没有取得成功,但其理论与实践的成果,却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曾艳 《云梦学刊》2001,22(2):96-98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其核心是创新教育,语文创新教育任重而道远,而其  相似文献   

20.
诸多研究希望用一个词语来描述中国市场化进程中工人的状况,然而这里的事实远非那么简单。用基于西方个人主义、契约主义背景的概念,难于透彻地解释中国的工人与这里的劳动关系。本文立足于中国的社会传统和社会构造,对影响工人状况的社会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工人的命运既与国家和企业在全球化中的命运有关,又与工人群体在国家和企业中所具有的地位和力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