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2 毫秒
1.
伦谭 《老年世界》2011,(9):35-37
在文化大革命中,就引起人们震惊的程度而言,到1967年夏天为止,“七二0事件”是最引人注目的一起“特大事件”。林彪、江青一伙甚至说,武汉“七二0事件”是“陈再道搞兵变”,冲击毛泽东住地。  相似文献   

2.
1976年的金秋,“四人帮”垮台了!但是由于“两个凡是”指导方针的提出和推行,人们提出的涉及纠正文化大革命和毛泽东晚年某些重大错误决策的正当要求,被压制了。  相似文献   

3.
我的婚事     
30多年前 ,我大学毕业 ,分配在鄂西北一所中学教书 ,那时 ,“文化大革命”越搞越乱 ,造反派的武斗已使学校瘫痪。我溜回邵阳市的姐姐家 ,苦捱着难熬的时光。姐姐见了我 ,忧喜交加 ,喜的是姐弟阔别多年得以相见 ,忧的是我年过三十仍旧孑然一身。“弟弟 ,你得有个家了。”姐姐郑重其事 ,关切地对我说。是的 ,我也确实该成家了。可我出身不好 ,还是一名挂了号的“内定右派” ,在政治上属于“另一类” ,有哪位女性会愿意跟我过日子呢?我神情凄然 ,姐姐似乎看出了我的心事。她说 :“现在城里有工作、有户口的姑娘少 ,她们的要求也很高 ,你不如…  相似文献   

4.
胡萍 《老年人》2009,(2):44-44
30年改革开放,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社会,也改变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这些思想观念的变化.最主要的是以下三个方面:对财富的态度——从“不敢富”到“求富”;对待人的态度——从见“人”就批到“以人为本”;对待自然的态度——从“人定胜天”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5.
基辛格说:周恩来是“我们时代最伟大的政治家” 对于毛泽东发动和领导的“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时候周恩来也是不理解的。正如他1966年7月29日在北京的群众大会上所说,自己也是“老革命遇到新问题”。但不久后,他看到了这是一场灾难,对于这场灾难,他认为硬顶是不行的,必须“因势利导,否则就会被冲垮。”他说,要做“弄潮儿,站在潮头上,做旁观人不行”。他把个人的荣辱得失置之度外,一切为了这个国家和这个党。  相似文献   

6.
夏雨 《老年世界》2009,(11):18-20
“文化大革命”前期:以“文化革命旗手”自居的江青在舞台上大搞“样板戏”,并由此形成了八亿人民八台戏,样板戏“一花独放”的局面。1971年5月20日,长于故事片拍摄的导演谢铁骊借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29周年之际同导演成荫、摄影钱江联名给周恩来写了一封信,反映广大工农兵群众对故事片的迫切要求,并就如何抓好故事片摄制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叶子 《老人世界》2011,(6):34-35
毛泽东喜欢用“马革裹尸”的故事勉励和教育干部。1950年,中共中央应胡志明主席的邀请,派罗贵波率顾问团到越南工作。临走时,毛泽东对他们讲了“马革裹尸”成语的来源。一年后,罗贵波回国汇报工作时,毛泽东又说,我送你们两句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  相似文献   

8.
胡耀邦同志在“文化大革命”后这个特殊的年代,对青年工作面临的基本问题,包括对“文化大革命”后青年的估价,青年工作拨乱反正的任务和基本方针,处理“文化大革命”遗留下来各种严重的青年问题的方针和政策,对当时的共青团组织怎样工作和团干部应有的精神状态与作风等,都有相关的系统论述。这是我党青年工作的一个典范。青年是社会变革中一支最敏感、最活跃也是很重要的力量,今天我们重温胡耀邦同志当时的指导思想,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板砖”到“鲜花”,从一边倒的批评,到理性的谏言,粉丝对“深圳公安”的态度,正在发生转变。  相似文献   

10.
这篇新闻述评有多处失实。首先,把中国对“天安号事件”的态度。引申到中国要把邻近的东亚海域变成中国的内湖,这种指控是武断的。中国对“天安号事件”的态度取决于中国政府对这一事件调查程序和结果的看法。同时也仅限于对朝鲜可能采取的措施。其次,美国在东亚“促进”和平是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60年,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探索发展的60年,形成了各个时期具有时代特征的发展理论。从毛泽东同志的“赶超”发展观到邓小平同志的“硬道理”发展观;再从“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到“科学发展观”,这个历史阶段既有继承和发展,又有扬弃和创新。本文以历史脉络,对中国四代领导集体的发展观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在非洲扩展自己的经济影响和成千上万中国人在非洲做生意当劳工,中国“龙”和非洲“鸵鸟”如何和谐共舞,这在中国公共政治讨论中越来越引人关注。这个讨论很大程度上是补课,因为自1840年以来一直到20世纪末,中国人眼中的世界主要是西方,说起“出国”和“留学”总是指到发达国家去,“对外开放”指的更是对西方开放。毛泽东时代中国对第三世界一直是“开放”的,但那时到非洲去,从官方到老百姓一般都称为“援外”而不是“出国”。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了伟大的成绩。但是由于特殊的国情和党对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新的任务缺乏经验,提出和执行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发生了“文化大革命”这样的错误,打断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为了实现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党和国家领导人召开了这次全会。这是党根据国情,依靠事实求是的态度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的起点。  相似文献   

14.
日本投降后,蒋介石要马上发动内战消灭中共,还有种种困难和顾忌,便在美国授意和国民党政府“文官长”吴鼎昌(新政学系头目)建议下,装出和平姿态,于1945年8月中、下旬,接连三次电邀毛泽东速到重庆,“共定大计”。蒋介石估计毛泽东是不敢来重庆的,这样就可以把拒绝“和谈”、蓄意内战的罪名加到共产党头上;万一毛泽东来了,就诱逼中共交出军队和解放区,再则,还可利用谈判拖延时间,进行内战部署。这是一个险恶的政治阴谋。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政治局经认真研究,反复权衡利弊,决定同意毛泽东赴重庆同蒋介石举行谈判。8月28日,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在国民党政府军政部长张治中和美国驻华大  相似文献   

15.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一场又一场政治运动纷至沓来,席卷城乡。许多知识青年,首先是那些典型人物,曾自觉或不自觉地投身其问。“文革”后期崛起的“头上长角,身上长刺”的“反潮流”典型,更是深深卷入到政治斗争的漩涡中。“文革”结束以后,如何对待这些知青典型,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像章是指以毛泽东为表现主体的像章,简称“像章”“红宝章”。“文革”中,各大小单位都争相设计、制作各式各样的毛泽东像章,佩戴、收藏、赠送、交换毛泽东像章,成为当时一种时尚。除了“黑五类”等被打入另册者不能佩戴以外,男女老少都得戴,  相似文献   

17.
陈新征 《老年人》2010,(7):38-39
作为一国领袖,毛泽东对青年一代寄予厚望,非常重视青年人的教育和培养;作为一家之主,毛泽东同样肩负着教育子女的责任。毛泽东一生始终保持着艰苦奋斗、节俭朴素的作风,他的子女也正是父亲这种“艰苦朴素”作风的继承者,这是毛泽东言传身教的结果。可以说,教子是毛泽东精心耕种的一块教育“试验田”。  相似文献   

18.
论“中产阶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社会主义中国不允许出现一个“中产阶级” 江泽民同志在国庆讲话中说,“极少数人企图在中国制造一个所谓‘中产阶级’,作为他们的依靠力量,来颠覆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不能允许的,这个阴谋也是注定破产的。 什么是“中产阶级”?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它是相对于大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而言的中等资产阶级。毛泽东同志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具体分析了“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中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经济地位和它们的政治态度。他指出,  相似文献   

19.
作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前奏”,是“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北大的“社教”是首先从哲学系党内开始的,然后分期分批向各系逐步展开。在社会上,则是开展对邓拓、吴晗、廖沫沙发表在报刊上的《三家村札记》和《燕山夜话》等连载文章的批判,以制造舆论和声势。1964年冬天,当社教发展到东语系的时候,我们正在集中力量对《阿汉词典》作最后一次审校,对即将来临的这场暴风雨,大部分人反应迟钝,因此,在教研室的政治学习会议上,  相似文献   

20.
生命不留痕──赵若谷先生的人生礼赞文/阿紫,李杨赵老静静地走了,一如她静静地来提起赵若谷先生的心脏病,已有近30年的历史了。那时候“文革”翻天覆地,身处“革命”气氛最浓烈的大学校园,震耳的“打倒”声,刺耳的铁矛武斗撞击声,无不使心脏的负荷超过极限。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