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以前往往将政治法律意义上的自由、哲学上的自由和道德上的自由混为一谈。实际上,政治法律自由是指在制度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人们行为的可能性,哲学自由是指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以及对客观世界的改造,而道德自由则具有特定的含义,它是指行为主体自觉自愿地按体现历史必然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去行动。道德自由以行为的自觉自愿和自主为特征。行为主体将根据道德必然性来行动,将道德价值的实现看作是自己的内在需要和乐趣。道德价值是指自由的行为主体在利他动机的支配下从事的道德行为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而道德价值的实现是指自由的行为主体顺利实现了由利他动机到行为结果的  相似文献   

2.
道德行为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道德行为经济分析就是运用经济学的概念、理论、方法来探讨、研究道德行为,它不仅能促进伦理学与经济学之间相互渗透与融合,而且极大地拓宽了伦理学理论和方法论研究领域,突破了“经济非道德”或“道德不经济”的固有思维模式。只要我们不是把经济学作为唯一的分析方法和道德评价原则,而是有限地理智地应用它,就会有助于发展我们的伦理道德理论和实践。尽管不是一切道德行为都可进行经济分析,但至少其中部分道德行为,尤其是市场领域的道德行为是可以进行经济分析的。一、道德行为经济分析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一)经济分析的必要性1、…  相似文献   

3.
郑臣 《兰州学刊》2007,(6):17-21
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开启了西方实践哲学的传统,而"实践"正是这个实践哲学传统的核心概念."实践",也就是行为,在亚里士多德那里主要意指与生产劳动相区别的伦理和政治行为.因此,伦理学和政治学便构成了亚氏实践哲学的主要内容.在亚里士多德那里,伦理学通过对善的思考导向对人的有目的的行为的思考,进而研究统摄一切目的的目的--人存在的意义这一根本问题,从而成为实践哲学的基本科学.而政治学研究的是人在共同体中的自由生活,研究的是善在自由的政治共同体中的实现.伦理学指向道德行为的政治起源,政治学指向政治共同体的道德意义和道德目的,伦理学和政治学紧密相连,不可分割.从伦理学到政治学,标志着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的完成.  相似文献   

4.
道德哲学涉及的不是小事,而是我们应该如何生活的问题.康德的"绝对命令"明确地揭示了意志自由在道德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揭示了没有自由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道德行为,这就抓住了伦理学的根本--人的自由.然而,康德的"绝对命令"思想也有不尽人意之处:一是把理性人的复杂的道德行为简单化了,当理性人的行为规范发生冲突时,他应该如何行动?二是康德对此虽然也有论证,但他的论证既不舍情理,也难以令人信服,究其原因是没有绝对的道德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5.
论道德自由对道德价值之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代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着巨大变革,道德必须关注这一意义深远的社会大变革,介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作过程,从而在积极参与社会现实生活的过程中实现自身应有的功能价值。而道德价值的实现又是以行为主体道德自由的获得为前提并受其制约的。因之,道德自由对道德价值之实现,从而对道德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不辱自身的使命具有重要意义。道德自由是道德价值的实现机制作为道德行为的主体所追求的一种德性境界,道德自由是有别于政治法律意义上的自由和哲学上的自由而具有自身固有内涵的概念。如果说,政治法律自由是指在制度和法律规定的…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中的道德人格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为道德人格培养提供了价值规范目标和丰富的精神食粮;健康良好的道德人格养成又有利于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道德主体,在健全自身道德人格中应主动承担道德责任、积极追求善的道德生活、努力趋向完满人格和力争实现自我价值;作为社会,应为道德人格培养提供良好的道德选择环境,创设培养个体理性、自主性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的教育,建立主观性与客观性相统一的道德行为评价体系.唯其如此,才能真正达到个体道德人格的培养与优化,才能真正实现全社会范围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普及.  相似文献   

7.
心理学内,不同的理论传统对人类道德行为的心理机制提出了不同的阐释。不同理论之间相互争论的焦点,在于对道德原则如何并以什么形式在个体身上实现,从而构成其道德主体性,以及这种主体性如何实现对个体道德行为的自我约束等问题的不同理解。社会学习理论将道德主体性理解为道德行为的认知自我调节系统,并通过对这个系统的分析,一方面揭示了道德解约机制的伦理含义,另一方面陷入道德相对论。  相似文献   

8.
黑格尔的伦理国家概念源于人类自由-权利辩证发展的历史产物,即人类寻求自身自然、道德和理性三种根本自由本性及其权利全面发展和实现的历史实践与创造。这意味着伦理国家的实践建构,必须以精神和道德的自由与平等概念为根本价值准则,使所有公民个体获得生命生存和财产安全及幸福自足的物质生活,发展以公民自治的社会共同体为基础的伦理教育和民主政治,建立与公民普遍利益及其理性自我意识相一致的伦理政治秩序,使人们在普遍享有其自然和道德方面应有的尊严与财富的基础上,回归自身精神和道德的自由本质。  相似文献   

9.
自我意识是人的自由的内在前提,自由是人的自我意识在内外两方面合乎其本性的展开和实现.而自我意识的两重性本性,决定了这个展开和实现的过程必须以自我限制或否定为中介,克服“冲动”和“任性”,超越“对立”和“异化”,这既是人的自我意识的辩证法,也是人的自由的辩证法.自觉地把握和遵循这种辩证法,人的自我意识才能经由“个体”、“族群”和“人类”这三重形态的分化和统一,走向普遍的自由世界.  相似文献   

10.
人道主义伦理学以人自身的可能性与幸福为旨归,而实现这两者的前提就是人要是"自由"的人。弗洛姆正是以对"逃避自由"的批判为逻辑起点来揭示人对真正自由的渴望,而此种自由的实现又必须依托于"生产性人格"的塑造这条进路,从而构成逻辑完整的伦理体系。以马克思道德理论来反思弗洛姆的伦理体系,则存在某些不合理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