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方克立先生"最能心契和赞同的是张(岱年)先生倡导的‘综合创新’之义",标志方先生"综合创新"文化观的第一境界或对这一文化观的契同境界,奠立了马克思主义"综合创新"的文化方向和理论自觉;作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批判继承,综合创新"的阐释并大力弘扬,是方克立先生深化和发展了的境界或曰深化境界,表现出从理论自觉到理论自信、从高明到创进的推展;"马魂、中体、西用"论是方克立先生"文化综合创新"论的升华或最新境界,在马、中、西三"学"中,蕴含"强魂健体、魂体相依方能成大用"的意旨。  相似文献   

2.
方克立教授是 2 0世纪中后期以来一直活跃在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早在 6 0年代初 ,初涉学坛的方先生就在与李景春先生、冯友兰先生的学术讨论中崭露头角。 80年代初 ,他又与张岱年先生、汤一介先生等学者一起在国内首先倡导开展中国哲学范畴的研究 ,并撰著和出版了“文革”后第一部中国哲学范畴史专著《中国哲学史上的知行观》。在 80年代中后期的文化讨论中 ,方克立教授成为大陆现代新儒学思潮研究的学术带头人和马克思主义“综合创新”文化观的积极倡导者之一。进入新世纪 ,全球化时代中国哲学与文化的走向问题又成为方先生…  相似文献   

3.
作为“综合创新”文化观大力阐扬者的方克立先生,长期以来一直关注文化体用问题的研究。一方面,他自觉站在综合创新文化观立场上对“中体西用”论及“西体中用”论观点作了中肯的评论,并产生重要影响另一方面,他从理论建构角度对张岱年先生的综合创新论作了新的解释发挥,并将其概括为“马魂、中体、西用”论,提出了文化建设的新模式。他的这些创见,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方克立先生提出的"马魂、中体、西用"理论,明确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三者的相互关系,指出了一条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民族文化主体性原则和坚持对外开放方针相结合的综合创新之路,对于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借鉴意义。本文力图梳理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与借鉴以西方为代表的外来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探讨如何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处理好、利用好三者关系,以期为进一步理清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思路,推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5.
张岱年先生文化综合创新论的理论来源不是单一的,"新气学"或对传统的"守望"这些概括没有全面理解这一理论。本文提出"一个桥梁,三个源头"的新概括:一个桥梁强调张申府在张岱年思想形成过程中的引导和启迪作用,三个源头强调文化综合创新论对新唯物论精髓、西方哲学逻辑解析的方法和中国传统哲学中"活的"东西的综合创新。  相似文献   

6.
<正>方克立先生主撰的《马魂·中体·西用:中国文化发展的现实道路》(谢青松编,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以下凡引该书只注页码)一书出版了,拜读之后,使我们对中国文化发展的现实道路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这部著作共分甲编、乙编和附录三部分。甲编收录的是方克立先生自2006年以来阐释"马魂、中体、西用"论的13篇文章。阅读甲编可以得知,在2006年4月致刘鄂培、朱汉民的信中,方克立先生首次将张岱年先生的新文化建设理论概括为"马魂、中体、西用"论(第5页)。但这并不表示,方克立先生到2006年才开始思考这一问题。我们可以把方先生的《现代新儒学  相似文献   

7.
陆信礼  董凯 《中州学刊》2012,(5):124-128
方克立先生是当代中国颇具影响力的哲学家和哲学史家。他在中国哲学史研究方面的最大特点就是重视方法论的建设。方先生在组织、领导中国大陆的现代新儒学研究中提出的三句话"同情地了解,客观地评价,批判地超越",不仅为中国大陆的现代新儒学研究提供了指导性原则,而且对中国思想史和中国哲学史研究具有一般的方法论意义。方先生所说的"同情地了解",不仅体现了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的一种发自生命根处的依赖感、根源感和认同感,而且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史观原则紧密联系在一起;所说的"客观地评价",要求对研究对象的历史意义(价值)、现实意义(价值)以及前瞻意义(价值)给以全面的合乎实际的评价;所说的"批判地超越",一方面的工作为"批判",即指出研究对象在思想上存在的不足,另一方面的工作是"超越",即在"批判"的基础上按照"综合创新"文化观的原则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同情地了解"、"客观地评价"、"批判地超越"三句话,虽然是针对现代新儒学思潮研究而提出的,由于方先生将其贯彻到对整个中国哲学和文化的研究中,因此对中国思想史和中国哲学史研究具有一般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岱年先生年轻时所创立的文化哲学体系,用其95岁的百年人生来谱写,可谓逾老弥坚,至死不渝.他在上世纪80年代之后的十余年问阐述了一系列关于中西文化的观点,展现了晚年成熟的文化哲学思想.这些思想集中表现在如下几方面:对"传统文化否定论"和"全盘西化论"的批判、主张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作为新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的文化背景思考、对新文化体系中民族本位的思考.从中可以看出,张岱年晚年着力补充和发展早年提出的"创造的综合论",着重阐明和完善文化的"综合创新论".其晚年文化哲学思想的突出之处就是明确了新文化的指导思想,指出了马、中、西三派文化融合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运河战略"是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传启先生设计的中国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其核心思想是超越,而超越的动力是创新,包括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制度创新等方方面面的创新。本文从文化、教育和科学三方面谈点认识。  相似文献   

10.
"马魂、中体、西用"作为主导当代中国文化研究的学术范式,是在文化"三流合一"论、文化"综合创新"论的基础上形成的,它为"体""用"之争开辟出新格局。在当代中国文化的特殊语境中,该范式既要发挥马克思主义的引领作用,积极挖掘"中体"和"西用"的积极性成分,实现综合性地创新;更要以马克思主义的"批判之‘魂’",对"西用"之流弊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成分过度融合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批判,故"马魂、中体、西用"在当代中国的日常生活世界中表征出"一元、三维、六向度"的整体性结构。以此进一步完善马克思主义文化"综合创新"论,以问题意识为导向,为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话语体系提供更具针对性的范式基础。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明确提出和准确界定了"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这个概念,指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是以马克思主义进入我国为历史起点的,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逐步发展起来的。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讲话还提出了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三大资源"论和"三大特点"论。整个讲话蕴含着"马魂、中体、西用"融通生成、综合创新的思想精义,深刻揭示了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实质内涵和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山东人均GDP自1999年突破千元大关以来不断上升,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不升反降,两者这种背道而驰的走势,与经典论断明显相左,本文把它称为"离经"现象;自2003年以来,山东各级政府和实际部门为加快服务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但并没有改变服务业发展下滑的趋势,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叛上"现象。"离经""叛上"现象已引起山东各级政府部门、专家学者的关注和探讨。本文在借鉴同仁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从阐述山东服务业发展"离经"现象入手,分析了服务业发展下滑"非一日之寒"和隐含的合理成分,提出了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对今后山东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仅视"中华文化"为"道德文化",是片面的。"中华文化"有"道德"之一面,但并非仅为"道德文化"。倡导"道德文化"者,以儒家为主;此外又有释家,倡导"智慧文化";尚有道家与道教,倡导"身体文化"。儒、释、道三家有共同目标,曰"可久可大可新"。各家各派之别,乃路径之别,非目标之别。儒家以为达成"可久可大可新"之路径,主要在"德修"或"修性";释家以为达成"可久可大可新"之路径,主要在"智修"或"修心";道家与道教以为达成"可久可大可新"之路径,主要在"体修"或"修命"。路径不同,乃"术"之异;目标相同,乃"道"之同。"中华文化"即此"道同而术异"之文化体系,非仅为"道德文化"也。  相似文献   

14.
在中兴天台的理论贡献中,天台九祖湛然明确提出了他的“理具三千”说。在这一学说里,他拈出了一个“理”字点示了智者大师一念三千说的理论基底,并以“二具”说对天台“具”的理论作了进一步的系统分析。由此不仅继承了智者“一念三千”的师说,而且还丰富和补充了这一理论,同时也使天台的中道实相之旨得到了进一步重申与彰显。  相似文献   

15.
浅析“终身教育”、“学习化社会”和“终身学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终身学习思潮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被教育家和理论家广为宣传,尤其是在80年代后更是成为一些国家指导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项基本政策和原则。与该教育思潮相联系的基本概念涉及三个最基本的术语,这就是终身教育、学习化社会和终身学习。人们通常用终身教育的概念把它们全部统合起来,但实际上,上述三个术语是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的,从发展的角度来说,终身教育理论和学习化社会理论是终身学习思潮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村级公共权力是村级民主政治系统的核心要素,其稳定运行和有效行使对村级民主政治具有重要意义。村级民主政治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诸多现象,可以从村级公共权力角度进行解释,制约村级公共权力运行的因素势必也是制约村级民主政治系统运行的因素。当前,“指导权”和“领导权”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成为制约村级公共权力运行的首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郝锦花 《河北学刊》2003,23(2):184-188
文章从"新学"教育的角度分析了清末民初乡村社会现代化受挫的原因,认为近代"新学"教育体制的落实,进一步加速了乡村精英离乡的步伐,加剧了乡村社会矛盾,拉大了久已存在的城乡差距.这一系列互为因果的负面影响,事实上将乡村社会推向了日益崩溃的深渊.  相似文献   

18.
蒋谦 《江汉论坛》2007,(10):55-60
库恩的"范式"对科学哲学的发展具有相当的哲学启发力,但是由于这个范式是建立在西方科学基础之上的概括与说明,因而不能很好地应用于西方科学以外的科学类型,从而未能真正找到不同科学范式得以确立的内在依据和标准.为此,必须以历史上发生的全部科学思想为前提,从范式的高度对以"时间"和"空间"为硬核的东西方两类科学思想体系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客观的分析与论证.只有这样,才能强化范式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9.
牢记“两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一以贯之的思想。今天 ,我们牢记“两个务必” ,不仅是弘扬一种革命传统 ,而且是倡导一种时代精神。坚持做到“两个务必” ,是党风建设的重要内容 ,也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奋斗目标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20.
"民本"与"人本"论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民惟邦本"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精华,"以人为本"是人类政治文明的先进理念;"民本"思想强调的主要是决定国家政权生死存亡,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的群体性的民;而"人本"理念尊重的主要是作为普遍意义上个体性的人的价值、利益、权利、尊严等.深入辨析"民本"思想与"人本"精神的异同,是深刻理解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