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竹枝词,是一种具有乡土气息的古代民歌。《永嘉风俗竹枝词之一》记述了清末民初温州地方年尾的风土人情。从民俗文化与俗民日常生活的关系上分析.它所描述的晚清温州春节民俗文化,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其一,民众的物质满足:山海依托的饮食习俗;其二,民众的心灵慰藉:变通性的民间信仰;其三,民众的自我娱乐:淳朴多样的民间游戏.共同构建一个典型的三位一体式春节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2.
博闻 《当代老年》2009,(3):54-54
做寿庆,过寿诞,是人们表达良好愿望的一种祝福,也是一种尊老敬老的好风俗,这种风俗在我国有着比较悠久的历史。如在我国古代民间装饰艺术中,有很多表现寿字的作品,如“八仙祝寿”、“麻姑献寿”、“松龄鹤寿”、“五福捧寿”等,都表达了儿女对父母老人的敬意和孝心,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古人对仙寿长生的追求。  相似文献   

3.
宋广玲 《现代妇女》2013,(12):275-276
在古代医疗条件落后及医疗水平有限的情况下,妇人生子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情,为使婴儿能够顺利出生及健康的成长,便产生了许多与之相关的风俗习惯。本文将对古医药文献和敦煌遗书及民间信仰中的生育风俗进行探讨,以了解古代儿童的成长概况。  相似文献   

4.
赵寰宇 《现代交际》2010,(12):88-88
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在其产生和发展中,势必对我国民俗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因此在各类民间风俗中我们常能看到道教的影子,二者相互渗透、相互联系。道教对中国民俗文化的影响在民俗节日、神灵信仰、民俗禁忌、民俗祈求等方面都有所表现。  相似文献   

5.
曹庆  程瑶 《现代交际》2016,(4):63-64
曾经的民间信仰经历了艰难的发展时期。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民间信仰再次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和社会适应性,各地纷纷恢复信仰祭祀仪式。通过对调查点的实地调研,以侗族地区的"拉牛上树"仪式为切入点,分析其仪式过程,解读仪式背后的文化内涵,并进一步探究民间信仰的现代适应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所研究的泰山石敢当信仰是民众在自己的现实生活中为"平安求吉"形成的民俗形式,在这种习俗生活中,民众不知不觉享受着民间信仰带给的种种"恩惠"和改变。泰山石敢当信仰给鲁中泰安地区乡村社会中的民众思想观念和民众生活带去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延续着该信仰的生命力,享受着该信仰的"福利"。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探寻中国和阿拉伯民族民间外交的古代历史源头,并进一步探讨中国和阿拉伯民间外交关系在现当代的形成与发展,主要解答以下几个问题:中国和阿拉伯历史上民间外交先驱所付出的努力是否为双方外交关系的建立起了铺路奠基的作用?民间外交工作的本质及其开展形式如何?双方民间外交的现状怎样,如何拓展民间外交在当今社会的发展空间?在建立阿中双方全面、富有成效的战略伙伴关系过程中,民间外交能发挥多大的作用?本文还对如何进一步开展阿中民间外交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民间美术作品极其丰富,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民族特点。民间美术是美术教育中最能体现民族情感、民族精神的部分,它突出地表现了广大劳动人民对真、善、美的追求,其积极健康的思想和境界,也越影响和规范着人们的道德和行为。对民间美术的认识与探究,有利于学生们深入了解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9.
岳亚斌 《现代妇女》2014,(10):346-347
民间书法不同于文人士大夫书,民间书法这一概念的提出也主要是正对与士大夫书法而提出的。何谓民间书法?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多种解释,但对其解释却没有一种固定的解释。笔者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民间书法以及民间书法家如何界定做一商榷。  相似文献   

10.
藏族民间谚语是群众语言的结晶,它反映了藏民的生活方式、历史背景以及民族文化,是民间口头创作和文化遗产中的珍贵宝藏。因此,藏族民间谚语是藏族文化建构中不可或缺的形式之一,也是对藏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起着积极推动的因素之一。在收集大量藏族民间谚语的基础上,本文主要论述了藏族民间谚语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1.
佛教自西汉末年传入我国,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这么一个战乱动荡的历史年代后,在中国很快传播开来,并被封建统治阶级重视及利用。佛教文化对民间美术艺术形态的影响结果属于封建社会时期的一个特征。但是它对中国文化各个领域的影响却是不容我们小觑的。  相似文献   

12.
民间美术不但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从造型艺术发展衍变的历史来看,它更是一切美术的源头和母体。然而,进入新世纪,由于科技的突破性发展,人类的文化意识、生活环境、社会关系、价值取向等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使其生存与发展的问题比以往更突出地凸现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简要探讨岭南民间美术的历史源流、发展概况及岭南民间美术的历史与特点和几种重要的民间美术工艺门类,进而论述了岭南民间美术中主题形象中作为主体的人的选择倾向,以及岭南民间美术在现代社会的其他领域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金色年华》2014,(2):68-69
桂林民间的少数民族节庆活动也特别多,风情浓厚的风俗,已成当地旅游的一大风景线。  相似文献   

15.
江西的民间舞蹈,是广大劳动人民创作于民间,长期流传于民间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各类民间舞蹈都反映出各自不同的风格和层次。它是民间风俗和人民思想感情最真挚最直率的表现,他们按照自己的生活愿望、理想和审美要求去创作他们所喜欢的舞蹈.以满足他们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16.
天府之国四川,除了有无数的美景和美食外,还有着有别于其他省区独特的民风民俗。一种社会风俗的形成,必然有着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和历史原因。可以肯定地说,成都及相邻地区独特的民间风俗形成和继续保存与两大原因直接有关,一是在四川自古相对隔绝的特殊地理环境下,远古原始宗教信仰习俗得以较好留存。数千年来,因为地理和文化上的相对隔绝,原始的信仰崇拜和驱邪祈福习俗一直沉淀于古蜀人的血液之中,绵绵不绝,成为潜移默化的习惯。二是血雨腥风的战乱引起波澜壮阔的大移民给移民留下的深刻的心理烙印和各方原有风俗的杂糅有关。千年以来,由战…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南川滇比邻的大小凉山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地,生活着近200万彝族同胞。解放前,这里大部分地区还处于奴隶社会形态中,受纵横交错的大山阻挡,与外界交往很少,因此形成了文化孤岛。如今,这里的居民仍旧保留着丰富多彩的彝族传统,如崇火习俗、少女成人礼、哭嫁抢婚、原始宗教仪式以及神秘的民间选美。本文为您介绍大凉山彝族的民间选美风俗。  相似文献   

18.
疏堵结合发展民间金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金融又称非正规金融,是相对于正规金融而言自发形成的民间信用。在当前中国经济多元化发展格局和银行信贷资金局部供给缺位并存的双重特征下,民间金融活跃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为此,我们应该对民间金融的现状和发展态势有个清醒的认识,对民间金融的成因利弊进行分析,因势利导把民间金融引入国家金融体制的控制中,疏堵结合发挥民间金融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国人的心目中,端午节是仅次于春节的“大节”之一。在这个节日的民间想象里,它和两千多年前一位自沉江底的悲愤诗人屈原有关,这个节日也因此有了浓浓的人文情怀和历史底蕴。而对于更多的人来说,对端午节的深厚感情源自民间的记忆。小时候,还没到五月初五,满街飘来的都是粽子的清香。解开粽绳,碧绿碧绿的粽叶裹着一团香粘可口的糯米,是对端午节最温暖的童年怀念。每年的初夏,母亲必定要买来许多的“野草”,如艾蒿、菖蒲、粽子叶等,还有叫不上名儿的植物。晒干,有两用:一是把艾叶和菖蒲等扎成一束,插于门楣,据说有驱魔祛鬼的神效;二是放在一…  相似文献   

20.
温家宝总理说:“多难兴邦。”的确,在惨烈的大灾面前,四川人没有被吓倒,共和国挺住了!灾难让我们的意志更加坚定了,大愤出真诗,大悲出真诗——这是诗的规律,也是诗人的天职。此刻,灾难让诗歌从民间重新崛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