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实践是人的本质。作为人的本质的实践统一体包括着实践动力(人的需要)、实践形式(人的社会关系)、实践手段(工具和语言)和实践原则(道德与理性)四个基本要素,并具有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主体与客体的统一,目的与手段的统一,理想与现实的统一等动态特征  相似文献   

2.
作者认为,旧唯物主义单纯以自然属性去谈论人的本质固然不料学,但如果完全撇开自然属性,而仅以“社会关系的总和”去概括人的本质,同样是片面的。实际上,人既属于社会,也属于自然界,是自然和社会发展的产物;人的本质,既有社会的属性,也有自然的属性,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而最能体现这种统一的,则是那种既作为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又体现了历史性与现实性相统一的“具体的劳动”。  相似文献   

3.
人性与人的本质新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认为,本质具有层次性,人的本质可依次深化为:社会体→精神体→生物体。与此相对对应,人具有社会性、精神属性和自然属性。人性就是社会性,规范性是社会性的基本内容和本质特征。社会化是指人从具有自然属性或精神属性逐渐地进化为具有社会性。社会整体的人性是崇高的。人的社会性塑造着人的精神属性和自然属性。  相似文献   

4.
人性与人的本质二元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人性与人的本质的二元对立统一中出发,提出了人性和人的本质问题既是二元的,又是一元的,既对立又统一,是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问题。人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属性和一系列其他属性的总和,它包括人的本质和其他属性两个方面。人的本质是人何以成为人的内在原因,二者不是同一层次的概念。借鉴马克思哲学的系统论、整体观思想来理解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认为人的本质是由“兽性”与“人性”共同构成的。从共时性上看 ,人的本质是“兽性”与“人性”具体的统一 ;从历时性上看 ,人的本质是“兽性”与“人性”历史的统一。人的本质的演进过程也就是“兽性”不断摆脱、“人性”不断生成 ,实现以人性为主的人的双重属性辩证否定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众多关于人的特性的主张,普遍围绕着人性是什么、人的本质等问题而展开。人性与人的本质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性”就是人的社会属性,“人性”具有层次性,而且是变化发展的。“人性”和“人的本质”具有质的区别,两者涵义不同。人性属抽象概念,人的本质则属于具体概念。“人的本质”就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从而揭示了人性的经验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论亚里士多德关于人的本质的三个论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的本质观上 ,亚里士多德曾提出三个重要命题 :“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人是理性的动物”和“人是政治动物”。这是他分别从理性认知和社会生活两个视角对人的哲学的把握。“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这一命题集中体现和概括了古希腊爱智慧的传统 ;“人是理性的动物”这一命题强调人超越于动物的精神属性 ;“人是政治动物”这一命题素朴地猜测到人的社会属性。只有全面地理解和把握这些命题才能比较客观地评价亚里士多德在人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亚里士多德的人的本质观的缺陷在于 ,他没有充分重视和发挥手脑结合的劳动实践 ,而这恰恰是理性和社会性得以产生和统一的基础 ,是人的真正本质。亚里士多德的人的本质观是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的人的本质观的一个古老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8.
以人与人、 人与物的双重对象性关系为主线, 可以重新解读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 系总和的思想。 通过双重对象性关系, 可以分析人的本质中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及其意识中的双重因 素———非理性与理性, 从而理解两种理性因素即经济理性与政治理性的区别, 进而分析这两种理性在经济关 系与政治关系中的功能差异。 在此基础上, 还可以深化对唯物史观基本理论的认识。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生产 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理解和把握客观社会发展规律, 这一矛盾运动是通过人的有意识的社会实践活动 体现出来的, 而这种意识既包含反思性的理性 (经济理性、 政治理性) 认知活动, 也包含社会存在论意义 上的非理性意识活动。  相似文献   

9.
人的本质新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的本质理论是马克思人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本质是类本质、群体本质和个体本质的有机统一。其中:“实践是人的本质”揭示了人的一般(类)本质,“社会关系是人的本质”揭示了人的群体本质,“人的需要是人的本质”揭示了人的个体本质  相似文献   

10.
德性是《尼各马可伦理学》一书的核心概念,并贯穿于本书的始终“它是一种能够实现人类最终目的(幸福)的品质”以人的本质为依据,亚里士多德将人的德性分为理智德性和伦理德性.理智德性是灵魂中理性部分对自身发挥沉思功能时表现出来的德性;伦理德性是灵魂中非理性部分的欲望和激情在理性的指导下的德性.系统地学习德性伦理学,不仅能够促使我们反思当下道德教育中出现的问题,而且有助于培育出真正的有德之人.  相似文献   

11.
仁是原始儒学中具有最高涵盖力的伦理范畴,但其内涵未得到明确和正确的表述。仁就是尊重人,就是尊重人的生命、人格和社会价值,是非物质化非情感化的人文关怀。这一观点为认识孝、敬、忠、宽、恕等概念的共性特征及礼的社会功能等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人文精神的内涵与人文教育的实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人文精神”是一个历史发展中的动态概念,从古代到当代,人文精神的历史内涵不断丰富扩大,依次包含了以人为本、个人的自由与尊严、人的精神文化品格和价值观、道德感等层面。与之相应,人文教育的内容就包含了主体性教育、民主和个性教育、人格教育以及传统文化教育和价值观、人生观及道德观教育。人文精神从本质上包括道德精神、哲学精神和宇宙精神。人文教育的实质就是这三个层面的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13.
西方现代大学从其最初的建立,到后来的形成、发展,人文精神始终伴随着它几百年的发展历程。无论是大学教育性、学术性的现代定位,还是其功能的正常发挥,都离不开人文精神的灵魂导引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马克思的理论视野中,人并不是一个抽象的存在物,而是基于自身生命需要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在所从事的实践活动过程中不断生成的历史存在物。人正是由于在自身需要的驱使下,在一定的社会关系里和所从事的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才获得人之为人的真正本质,成为具体的、历史的人。这样,马克思就从具体人性的视角规定了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15.
论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人性本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性是人的本性中天然而合理的要求。创新的过程即人的本质逐渐被揭示、占有,人最终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的过程。创新精神是当代大学生培养目标题中应有之义,但是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创新精神缺失的问题。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必须纠正关于创新认识上的误区———实现“三种转向”;其次明确创新活动和创新精神的正确内涵———体现为“三个结合”;最后还要落实为具体的方法———实现“三种对话”。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立足当今中国所处的时代方位,放眼当代世界发展大势,是一种全球治理新理念,是为人类文明发展提出的新方案。这一方案的内核与特质是“对话协商”,即遵循“平等相待”“相互尊重”的对话协商理念,建设“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对话协商伙伴关系,建立“以对话解争端、以协商化分歧”的对话协商沟通机制。  相似文献   

17.
SARS走了,也带走了我们的恐惧和不安,生活又复归于平静.然而,在人的内心深处由SARS冲击而激荡出对人之生命的眷恋.多少年来,历史的、现实的外在因素使我们漠视了自己的生命,只醉心于那不属于自己本真的生活.尼采,一个19世纪的伟大哲学家,以他特有的思维为我们展示了人之生命的高贵与尊严.  相似文献   

18.
论人文关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文关怀思想贯穿于人类文明发展的始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层次性和普适性,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人文关怀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动力源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方略,是推动社会文明的重要途径.体现人文关怀,就要改善人们的生存状况,维护弱势群体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传统人文精神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教育与科技教育如何相互融合,是目前我国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传统人文精神是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土壤基质,对大学生加强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素质教育,厚植大学生的人文底蕴,是适应当今社会发展人才培养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20.
论图书馆的人性化管理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图书馆管理中,人的管理是关键,图书馆事业发展和其 工作特点都需要图书馆实行人性化的管理。人性化管理是以尊重人的思想为基础的管理,它 由重视人到以人为中心,再到人是被管理者又是管理者来逐步达到人性化的管理,其实质是 “以人为本”的管理。图书馆应营造一种以“尊重职工、信任职工”为基准的人性化环境, 建立公正公平的竞争、奖励机制,以关注职工的发展等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来推动 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