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引领区域经济优化发展和助力"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的重大战略。要实现大湾区的协同发展、共建"人文湾区",关键在于实现文化认同。尤其是对于香港、澳门来说,要加强中华文化凝聚力,坚定文化自信。粤港澳具有地域相近、文脉相亲的优势,因此,要以广州和香港为主体,共同形成一种以岭南文化为联结纽带的湾区文化合力,促进大湾区对于中华文化和岭南文化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实现湾区文化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2.
杨铁军 《社会福利》2008,(12):49-49
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毗邻台湾、香港、澳门,是国家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省份和国内重点旅游大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外交往越来越密切,一些境外人员进入中国(大陆)后,由于种种原因遭遇困难、需要政府救助的事例时有发生。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国家对外开放政策的需要,在一些重点城市开展为遇困的境外人员提供救助服务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民政部门是地方政府专设的救助职能机构,  相似文献   

3.
正微信赌场麻痹性比较强,赌来赌去都是数据,但这个数据是需要花钱去充的。在参赌的过程中,你会感受不到是拿钱去赌的。这是一种隐藏在虚拟世界的疯狂赌局。从深夜到下个深夜,500人的微信群里,庄家变着花样撩拨,玩家们24小时不停歇下注,开一局只需5分钟,下注、开局、下注,赌局像车轮滚动,你甚至来不及眨几下眼,也不知道钱输给了谁,成千上万赌资就已蒸发。  相似文献   

4.
大连正在放弃感性的表述,而趋于理性和实干。足球热情败了、服装节商务化了、薄熙来去重庆了,大连曾经的三张名片早已下落不明。这个城市曾有过很多美称:北方明珠、北方香港、苹果之乡、服装城、足球城……但眼下,这些词汇似乎都与这个城市的核心气质隔了一层。大连正在放弃感性的表述,而趋于理性和实干。  相似文献   

5.
要想拿得起未来,先得放得下现在。 美国是车轮上的国家,几乎人人有车。不过有一个地方的人又几乎不开私家车,而且这个地方的人平均收入是全美最高的,那就是纽约曼哈顿。最早留意到这个现象,是我刚到曼哈顿工作不久。一次,我和我的上司出差去波士顿,他告诉我要租一辆车。我感到很奇怪,  相似文献   

6.
纵览东北亚地区版图,实在没有办法找出第二个地方能像大连这样拥有如此优越的地理位置:背靠广袤富饶的东北腹地,西望经济发达的京津唐地区,南临生机勃勃的齐鲁大地,与日本、韩国一海之隔.坐拥黄渤两海,身处东北亚核心,用天赋卓越来形容她,恰如其分.大连位于东北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圈乃至环黄海经济圈的中心地带,是东北最大的出海口,是欧亚大陆的重要连接点,是东北亚地区进入太平洋最便捷的海上门户.  相似文献   

7.
雷平阳 《东西南北》2010,(12):75-75
崇圣寺扩建以前,从洱海的东岸往西看,崇圣寺三塔像苍山的门庭,洱海则是水做的广场。我始终觉得,人工建筑包括寺庙、纪念碑和坟墓,都不是神住的地方,而是一种近神的场域。对我来说,1998年是一个近乎疯狂的年头,我曾两次爬上苍山的顶峰。一方面,想知道崇圣寺三塔的门内,雪峰、云朵和杜鹃花之间,是否存在着无止无休的自然之神的集会:另一方面,我想在那个时段我所迷恋的所谓高处,走走,独处几天。  相似文献   

8.
kriss 《东西南北》2013,(8):26-28
美术馆是用消耗物质财富来创造精神财富的地方,如果没有充裕资金的支持,难免举步维艰。不过,以收藏者之名建立私家博物馆并且对公众开放,对于那些超级富豪们来说,这始终是一处充满诱惑和野心的战场。毫无疑问这些私人美术馆的建筑正在对城市造成实实在在的;中击,其颇具实力的藏品也很有特点,极富吸引力。有人称,  相似文献   

9.
平淡人生     
我叫黄长根,生于1936年11月27日(阴历),我父亲是吃“洋行饭”的(指在外国人开的公司做事),以后去了香港也做这事,我娘没做过什么。1953年我去了香港,54年我去撑船了,我从乡下出来,在香港也没什么收入,我的一个亲戚,表伯伯在船里做管事的,便带我去撑船了,这个船我做了3年,便转到红烟筒,又转到蓝烟筒,一直到71年,我的朋友用“劳工申请”把我办到英国来,开始帮别人做了3年多,自己才开始买店做生意。现在已3年不做了,1995年退休了。所以我不是撑船直接来的。我的老婆是1973年10月15日带着孩子也从香港来到英国。我在乡下…  相似文献   

10.
香港地窄人稠,弹丸之地挤信着600多万人口。虽说有1000多平方公里面积,但大会是陡峭山坡,真正能用于建房的地方,主要是在港岛北岸港边一带、九龙半岛及东西两翼,建筑地盘很有限。除澳门外,香港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人口增长使香港有限的空间日益挤迫,1991年为平均每平方公里5385人,要解决居民的任所问题,实非易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荣,大批内迁居民返港,又有因内战而流入香港的移民,一时间居住问题十分突出。特别是一些劳苦大众,流落街头,栖身山边住铁皮屋、木板屋的不在少数。有的几十户人抗住在狭窄的旧楼里,居住…  相似文献   

11.
<正>我叫娜塔莎,从俄罗斯来的。去年我下决心到中国留学,可是中国那么大,好的地方很多,不知道去哪里。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能有便利的条件去学习汉语、了解中国人和中国文化。我们的俄罗斯老师说最  相似文献   

12.
“澳门文化”这一提法迄今为止尚不多见,不过伴随着1999 年底澳门主权的恢复,“澳门文化”这一专有词汇将会在各种媒体中较多地出现了。与地广人多的香港相比,澳门这一仅有5 平方公里多一点的弹丸之地,能出现“澳门文化”,的确是一件令人称奇之事。从16 世纪中叶以来,澳门成为西方人踏上中国大陆的跳板, 到本世纪70 年代澳门文化现代化开始以来的今天, 澳门文化均映现出中外文化交融的影子, 尤其是在16 世纪至18 世纪,澳门在中西文化多方面撞击与交汇中所起的桥梁作用,是无与伦比的,它是沟通近代中西文化的一座金桥  相似文献   

13.
那朵花儿     
那是一个暖暖的午后。阳光很好,甚至有点撩人,晒得人慵慵懒懒。我捧着一本书,穿过学校的花园, 想找一个阴凉的地方静读。前边不远处,是一个葡萄架棚,下面有几条长椅。是一个读书的好去处,我想。于是走了过去.我以为那里没有人,可是进去才发觉,里面挂着一张窄窄的吊床,一个五六  相似文献   

14.
小巧玲珑的形式美 诗之为诗,首先以审美的愉悦映入读者感官的是形式。“这种创造出来的形式是供我们的感官去知觉或供我们想象的,而它所表现的东西就是人类的情感。”(苏珊·朗格《艺术问题》13-14页刘畅园的诗歌,形式短小,自由流畅,留给读者、一种复杂多样的运动感觉。如《海与我》: 海 很大 我 很小 我不怕海大 印给他 一串一串脚窝 他不嫌我小 用浪花 给我唱歌这是一首哲理诗,前两节写人与海对比,人不过“沧海一粟”。文字已经筒省到不能再少了。人与海不成比例的误差,从诗的形式感上显露出来。后两节从人的意志和精神去写海,赋予人的力…  相似文献   

15.
南海问题具有复杂的政治和历史成因,且与国际地缘政治博弈、国际海洋法发展等密切相关,涉及地区海洋秩序的结构与重构。南海问题的发酵,反映了"二战"后地区秩序安排未能得到有效尊重和维护、《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局限性以及地区相应机制安排的缺失,同时也是大国海洋秩序博弈与地区规则"建章立制"的较量。对于中国来说,应该顺势而为、化危为机,将南海问题的解决与参与和塑造地区海洋秩序相结合,致力于将南海建设成为和平之海、友谊之海与合作之海。  相似文献   

16.
正"我家里的书房就是最适合我的图书馆,我的电脑、手机也是一个图书馆,我还去什么图书馆?"大学毕业之后,大家有多久没去图书馆了?上一次为了在图书馆蹭网而办的借书证,丢在哪个角落了?需要某一本书,你是想着去图书馆找,还是上网打个书名找pdf呢?印象中,图书馆还是学生读书、老人看报还有家庭阅读的场所。如果不是需要考个什么证,想要找个让自己效率高一点的地方,谁还会去图书馆呀!  相似文献   

17.
《青岛画报》2014,(2):62-65
"我的事业,一切都是猜谜游戏。你不得不参与其中,观察观众的反应,然后进行推测。我喜欢坐在观众中间,尤其是在香港,人们不停地评论着,娱乐是一种服务行业。在香港,人们拼命赚钱,没有什么地方可去,所以让他们保持开心就成为一种挑战。"——邵逸夫  相似文献   

18.
渔帮     
正生活在海边的人,对于海有一种特殊情怀,海滋养着每一代生活在这里的人。对于渔帮而言,大海既是他们劳作的地方,又是他们的衣食父母。他们离不开大海,更离不开渔帮这个大家庭。船老大孙维洲出生在一个世代以捕鱼为生的家庭里,从小深深受到渔帮的影响,是个地地道道的渔家人。他17岁便开始了自己的渔帮生活,至今已有二十余载,日日与海为伴,日日与船为伴。在渔家人心里,船就是生命,它不仅为自己和家人带来生计,更是一种世代传承的坚守。  相似文献   

19.
初来青岛的人都会对这里的雾有些不适应,太多,潮潮的,尤其是春夏之季,隔三差五就朦胧次,时浓时淡赖着不走,给太阳放假,实在是让人觉得不太舒服。可待得久了,习惯了,就会悄悄喜欢上邪份滋润,喜欢上常来常往的雾。岛上的雾很调皮,来得极快,眼瞅着刚刚只在海面繁荣昌盛,几秒钟就弥漫开,一眨眼,漫天漫地白茫茫一片。有时去得也极快,十几二十几分钟后就悄悄溜走了,像个偷跑出来游玩的孩子,匆匆回家去了;有时又懒洋洋地赖着,一整天不散,把个小岛罩得看不清鼻子、眼。岛上的雾又是那么得奇,能分出两重天。远离海的地方阳光灿烂,在海边雾早已翩翩起舞,舞裙遮盖了整个海面。夜晚,从这个方向看,明月高悬,灯光朦胧。转到另一方向,  相似文献   

20.
从经济大省向文化大省的跃升,是浙江率先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步骤。孔子有“富而加教”的古训。建设文化大省的目标,是让浙江人精神上先富起来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具有互动性,经济繁荣是文化发展的重要条件。但对于文化建设来说,经济发展只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世界文化史上不乏经济相对落后而文化优越之例,如“经济香港”和“文化澳门”,美国和法国也有经济文化的反差,这除了社会历史的差异,以及盎格鲁-撒克逊新教文化与拉丁天主教文化传统的差异,还有政府文化政策方面的原因。如果说市场经济是民间经济,那么文化发展则既是社会活动,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