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社科院作为"思想库"、"智囊团"的发展定位和全球化进程中经济社会发展对现代智库的需求出发,阐述国际化视野是地方社科院智库建设和研究的必然要求,进而对现代西方智库研究主题演变、发展模式变化以及地方社科院智库建设和研究的国际化道路进行梳理,并以湖南社科院为例,从开设智库培训班、出版智库研究专著、举办国际论坛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探索地方社科院的智库建设国际化道路。  相似文献   

2.
本文站在智库发展的角度,勾画了中国智库转型的时代背景,指出作为政府智库的社会科学院系统面临的发展障碍,概述了社会科学成果评价的主要特征,描述了我国社会科学成果评价体系的发展现状,引介了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最新尝试推行的成果评价体系的设计思路和适用特征,分析了新评价体系带来的积极意义,最后指出面向应用研究的转型是关系政府智库生存发展的出路。  相似文献   

3.
本文概括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智库"的概念和主要特征,并结合中央文件精神,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智库的战略定位和目标任务。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智库的路径选择中,河北省社科院提出了"理论武装、服务决策、繁荣发展"三位一体的工作新格局,创新"四大工程",整合了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理论宣讲以及社科管理资源,形成了社科机构综合优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智库建设做出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4.
本文重新讨论了智库的定义、功能及其功能的实践方式。本文认为,在界定是什么构建了智库的这个问题上,人们不应如主流视角那样过度关注其组织形式,而应当聚焦于其所践行的功能。本文首先提出了一个经过修订的智库定义,接着讨论了如何运用葛兰西提示的批判性方法来理解智库功能。最后,运用马腾·哈耶尔(Marten Hajer)的话语联盟概念(discoue coalition concept)诠释作为国家外部的促变因素而起作用的智库。  相似文献   

5.
美国智库对公共决策的影响举足轻重,经济和科技发展的社会大环境、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新公共管理论奠定的思想基础、政府的优惠政策支持以及智库先进的管理机制成为智库发展重要的内外部驱动力。研究影响美国智库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助于为中国智库的发展指明方向、理清思路。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审视德国智库管理、筹资、人员配备及策略实施等问题,对德国智库进行分类,调查德国智库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并考察了限制和促使德国智库发挥潜能的条件与机遇。  相似文献   

7.
智库是思想库、智囊团的通称,尽管有不同类型,不同特征,但是作为由专家、学者和研究人员所组成的公共研究机构,在职能、思想、研究取向和成果等方面表现出诸多共同属性。厘清智库的一般特征,对于推进智库建设与发展而言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社科纵横》2017,(10):32-34
如何建设中国智库,需要综合发力:要坚决消除官本位观念,真正实现以人才为本;领导干部要做有思考的领导者;要构建学者与领导经常性对话的有效机制;要重视智库系统的道德建设;智库机构建设需要考虑专业或行业智库与综合智库有机结合;智库建设需要全社会树立包容观念;智库要重点研究"本"问题;智库学者要争做一流学者;智库建言要坚持五大发展理念;智库建言一定要体现坚定的政治立场。  相似文献   

9.
智库,被称为“影响决策的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背后都有智库的身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实行官邸制、放开二胎亦是智库建议。你知道中国智库图谱中的“绝代双骄”和“七大门派”吗甲智库影响决策层的“秘笈”又是什么?  相似文献   

10.
对世界各国智库组织形态及其研究动向进行跟踪研究,是人们了解各国政府内外政策的有效途径。以日本智库为例,通过对研究智库的理论与方法以及日本智库在政府决策过程中的作用与影响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可以发现智库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应把追求"公共精神"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冷战结束以来,日本智库的性质与作用发生了质变,即由面向企业的"咨询机构"转换为面向政府的"政策研究平台"。日本战后曾出现三次智库建设高潮,目前正处于智库建设的调整期,其经验值得正在开展智库建设的中国借鉴。  相似文献   

11.
《求是学刊》2019,(2):1-15
改革开放40年,中国乡村治理实践成效显著,学术研究亦可谓硕果累累。但对于乡村智库建设与研究却重视不够。故而,乡村善治亟需获得智库支撑,乡村智库虽然不能与国家智库所取得的成就相提并论,但也有不少创新模式、成功经验值得梳理和总结,尤其不能忽略其间的草根智慧。如何以更高标准、更长远的发展眼光,为乡村善治安装智慧大脑,实现乡村振兴和农村现代化,这是今后应该着重思考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思想库和智囊团,即智库。加强社科院智库建设,是适应国际国内新形势的客观要求;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是建立健全科研体制机制的有效途径。近年来,社科院强化了智库建设的前沿性,使科研成果和效益迈上了新台阶。但是,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影响了社科院智库建设的步伐。因此,必须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充分发挥社会要素的功能和作用,完善社科院智库的体制机制,促进社科院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3.
《青岛画报》2011,(12):36
11月18日,经过近两年的策划与筹备,青啤地产品牌战略智库正式宣布成立,同时成为国内首家房地产企业智库。以"汇聚智慧,酿造品牌,引领行业,奉献社会"为宗旨的青啤地产品牌战略智库将主要围绕中国房地产行业的相关命题进行市场调查和理论研究,同时对青啤地产的企业发展和产品提升也将起到积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在经济全球化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大势下,企业只有站在行业发展的高度,积极实施品牌战略,才能做到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回馈社会,才能获得自身的发展壮大。正如青啤地产总经理王建军在智库成立仪式上所说,"中国房地产行业发展很快,早以‘住宅大国’闻名于世,实践远远走在前边,而理论研究相对滞后;在房地产市场尚未发育成熟的状态下,理论和政策的支持与引导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4.
智库,这个美国政治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门,既为决策者提供政策理念,又直接为政府输送人才,智库被认为能够左右美国政治。几乎所有美国智库最热门的方向,都是在研究中国军事领域,了解美国智库在国家安全与军事决策中的地位,或许能带给中国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15.
《社科纵横》2015,(9):32-34
智库建设是当前我国社科理论界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本文在对我国古今智库内涵、作用和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对当前社科理论界在智库建设中重要作用、职责和路径等进行了系统探讨,提出了许多新颖的对策和见解。  相似文献   

16.
卜琳华  常实 《学术交流》2015,(2):129-133
建设有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党和国家提出的新要求,但由于理工类高校智库数量少,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长期得不到重视,加上理工类高校的科研人员与政府联系不密切、缺乏高效的科研平台等原因,理工类高校建设智库存在着较大问题。理工类高校富有现代化自然科学知识的高层次人才,研究方向与社会生活联系密切,具有学科系统全面,信息资源丰富且与国际接轨等特点,在新型智库建设中有与众不同的优势。对理工类高校而言,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建设过程中,应通过凝练智库建设目标、整合学术资源,全方位、多层次对接国家及地方政府需求,搭建新型区域内高校科研协作与交流平台,积极培养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所需的后备人才,支持高水平的学术交流等措施,为建设有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提供保障,探索理工类高校建设有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社科纵横》2017,(8):23-28
建设一批特色突出、管理科学、机制完善的新型党建智库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客观需要,有助于系统总结全面从严治党经验,有助于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本文在分析甘肃省党建智库类型和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甘肃省党建智库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设计了加强甘肃省党建智库建设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8.
《社科纵横》2018,(11):58-61
现代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为西方智库理论的研究提供了实证主义等研究范式。在西方智库的实践探索过程中形成了多元理论、领导权理论、精英理论等基础理论,成为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新时代下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充分借鉴国外智库建设的有益理论和客观规律,打造智库建设的中国特色和优势,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9.
什么样的运行机制能提升中国智库的国际议程设置能力?本文以南海争端为个案,在国际比较视野下,分析了近6年来中美菲越四国智库如何设置南海议程。研究发现,中国智库已经发出有力的"中国声音",但与政府的互动落后于其他三国,"旋转门"专家人数少、级别低。举办的国际会议数量大,但在会议策划,以及与国际媒体的互动上有待加强。中国智库研究成果丰富,但有国际影响力的专家数量仍显不足。本文提出,中国智库需要创新国际议程设置机制,在专业领域打造一批明星专家,不仅要设置中国议程,也要为国际社会提供公共知识产品,要完善议程设置机制,通过会议和活动、研究报告、著作、论文、媒体发布等多元方式提升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正"独立""非营利""无党派"是美国多数智库标榜的原则。然而,《纽约时报》近日对美国75家智库调查发现,很多研究者同时拥有注册说客、大公司董事会成员等其他身份,不少大公司通过资助智库学者的研究项目获得有利于自身的研究结果,用于游说和商业利益推广,智库研究的中立和学术属性受到质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