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城市化中的空间社会分层与中国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社会分层研究的一个新趋向是从资源性分层进入空间性分层,快速发展的城市化及其内含的空间不平等被作为重要社会问题得到关注。国内已有研究发现,中国的某些现象尽管可在西方社会找到对应物,但总体上不能从西方理论得到解释。然而,研究者们尚未提出基于中国现实和资料的理论。作为建立中国理论的一个尝试,提出与西方的市场制相对应的统管制概念,并利用中国资料予以证明;分析了统管制的内涵、样式、运作以及特殊的社会分层效应。  相似文献   

2.
李路路 《社会》2008,28(3):24-30
改革开放30年来,无论是在社会上还是在学术研究中,尽管在有关社会分层的几乎所有方面人们的看法都存在分歧,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在这30年中,中国社会的分层结构发生了巨大变革.在社会分层研究的三个主要领域中(阶层结构、社会不平等和社会流动),本文将主要关注阶层结构的变革.在一定意义上,社会不平等与社会流动都可以从阶层结构的视角上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3.
西方社会分层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社会分层的概念、西方社会分层理论的发展进行梳理,并评述了其理论的发展趋势,以期对我国社会分层研究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学审美论是 19世纪以来带有全球性的文学观和方法论 ,对 2 0世纪中国文学 (包括创作、批评和理论研究 )有深刻影响。本文主要从方法论的角度出发 ,通过对欧美文学审美论的哲学美学基础和唯美主义思潮两方面的分析 ,引出对文学审美论基本理论问题的讨论 ,试图揭示其精神实质和作为方法论的局限 ,并澄清以往学术界在这些问题上存在的某些误读或误解。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社会分层发生重大变化,均质同构的社会结构从根本上被打破。通过对江苏省农村居民社会分层状况的调查研究,可看出中国农村居民无论是职业还是收入分层的趋势已初步显现,从总体结构上看,呈现出底盘和中间阶层都较大的"烛台"结构。未来中国农村现代化的基本目标就是农村居民的职业转换和城市化,而通过教育或培训以提高"下下层"(种田农民及无业人员)的人力资本,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6.
社会工作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是实务性、操作性取向的专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除了具备一般社会科学和社会工作专业的理论和知识之外,还应树立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和掌握社会工作的方法、技能。这就要求必须强化社会工作实务教学,使之贯穿整个社会工作专业教学过程。本文分析和反思了目前影响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实效的问题,从社会工作专业实务性特征入手探讨了"角色—方式—目标"相结合的社会工作实践教学系统的设计。该系统通过将"实验型"实习模式、"项目化"实习模式及"分类分层化"实习模式合理、有机地整合起来,为学生提供了适宜的实习条件。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理论的创立者,其社会改革论《社会改革观》,是对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理论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的理论性创造。本文试结合《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学习,仅就其社会改革观的基本内容、理论贡献等问题,谈一些初步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陈伟杰 《社科纵横》2012,(3):78-80,98
本文探讨黄宗智教授提出的概念"第三领域"。通过对黄岩诉讼档案一个案例的分析,本文阐明该概念核心内容在于国家与社会之间的互动以及国家身份与社会身份的交叉,进而对与此概念相关的论争作一番梳理,指出这是由对法律概念的不同理解,以及当事双方所依托的不同理论传统和研究旨趣造成的。"第三领域"所针对的是采取"国家-社会"二元分法的市民社会理论传统,而对它的批评所依托的是法律人类学中的法律多元主义传统。从前一种视角看",第三领域"这一概念具有破除二元对立传统,适应中国具体实践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阶层归属意识及其成因分析--中国广州市居民的一项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郑晨 《浙江学刊》2001,(3):115-117
对于中国社会分层这一"社会事实",大多数研究者是通过"收入分层","经济分层","政治分层","职业声望分层"乃至"消费分层"等来加以探讨的.无疑,这种用客观社会指标来分析、认识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结构,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今后它仍然是揭示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主要方法和途径.但是,我们还应看到,社会分层不单是一种社会事实,而且还是一种心理事实.也就是说,社会分层不但可以通过社会指标,例如,收入、财富、权力、声望、教育机会等来加以客观评价,还可以通过自我认定,进行主观评价,这也就是本文所讲的"阶层归属意识".具体来说,表现为在社会分层结构中,本人所做出的阶层归属的主观认定,是归属于上层,中上层,中层还是中下层,下层等.显然,一方面它反映了社会存在,反映了用不同社会指标或综合社会指标来进行社会分层的这一社会事实;另一方面,这种阶层归属意识的本身又是相对独立的存在--心理存在.从现实上看,客观的社会分层与带主观色彩的阶层归属意识难免会有不一致,不重叠之处,尽管如此,阶层归属意识本质上仍是一种社会存在,是现实社会分层结构的反射物.基于这种认识,本文试图从阶层归属意识的角度,并根据1999年对广州市居民的有关调查,来分析中国城市的社会分层结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汪澎  朱静 《社科纵横》2011,(11):31-33
考茨基坚持了马克思恩格斯在农民土地问题上的观点,对"小生产没落论"、"农民阶层分析论"、"两重性论"与"自愿合作论"给予了进一步的系统论证,考茨基有关农民土地问题思想有其理论贡献与现实意义。笔者所见有关马克思主义"农民土地问题"的研究中,鲜有论及考茨基相关思想的研究,笔者以正本清源、实事求是的态度考察,试作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1.
西方哲学中国化的历史与逻辑进程,既可从社会发展静态分层的角度划分为"传统知识型"、"文化比较型"、"当代阐释型"的三部曲,亦可从社会发展动态更迭的角度命名为"哲学史就是哲学"、"哲学史就是认识史"和"哲学史就是思维的创造"的"三级跳"。这三重静态分层与动态更迭充分体现了西方哲学中国化从文化自信到理论自觉的历史脉络,也充分展现了理论民族化所共有的历史逻辑与中国文化建设强大包容性所展现出的理论逻辑。  相似文献   

12.
社会分层的功能论、冲突论、交换论--解释及其综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海宏 《社会》2001,(2):8-10
社会为何分层 ,即社会分层的原因是什么 ,这一问题自社会学产生以来就成为众多社会学者关注的焦点之一。而在各种论说中 ,以功能论、冲突论、交换论的解释最为令人瞩目。长期以来 ,这三个理论流派之间存在着较多的分歧和争论 ,这种分歧与争执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在它们对社会分层原因的解释方面。对它们各自的解释加以分析、比较和综合 ,对于我们正确地理解社会分层的原因以及这三种理论流派立论之角度等 ,都会有所帮助。一、功能论 :功能预期、宏观社会结构、历史文化背景功能论学者中对社会分层原因最早作出解释的当属杜尔凯姆。杜尔凯姆认为…  相似文献   

13.
郭明浩 《社科纵横》2011,26(5):95-98
"述而不作"是孔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且这一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影响极为深远,被众多传统士人奉为不易法则。孔子"述而不作"思想也可以进行现代转化,对中国当下的文化建设有不可忽视的意义。经典的传承问题是学界长期以来关注的焦点,各种理论主张层出不穷,"述而不作"作为有着悠久历史和巨大阐释张力的思想主张,它在当下的经典传承中也可以扮演其特定的角色,它对于经典阐释和如何推进经典的传承都有着其特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刘丽 《社科纵横》2011,(11):15-16
胡锦涛"七一讲话"讲述了改变中国人民命运的三件大事,赞颂了三代领导集体的丰功伟绩,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理论是历史的魂,历史是理论的根,创造历史的是人,胡总书记的讲话,从历史、理论、任务三个方面,立体地、全面地、深刻地总结了我党90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职业分层的方法论及其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弘毅 《学术交流》2004,(12):113-118
职业分层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证上与社会分层之间具有原生与派生的逻辑关系。当代国际社会分层研究对其基本研究单元一职业分层的研究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理论构架和方法路径:理论分类分析和经验分级分析。分类与分级实质上是分层领域的理论核心问题和矛盾的难题。上述两种分层理论和分析路径的综合将有助于对职业分层和社会分层的全面研究。  相似文献   

16.
杨敏 《创新》2009,3(11):5-11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其对于现代社会的问题现象有着根源性含义,故亦称之为"社会学的元问题"。关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研究催生了"社会互构论",这一理论又促发了更多切近经验层面的社会现象研究,如社会行动的现代性变迁研究、中国扶贫研究、社区建设研究、城市发展与社会建设研究、农村民俗制度变迁研究等等。其中,"个体安全"研究既是理论扩展也是实际应用。也许,上述研究更重要的启示在于:社会学是一门不断生长的学科,正是对于现代社会世界之问题性的关切使这一学科获得了新的生长点。"个体安全"研究仅从一个侧面展示了社会学持续生长的精神品格。  相似文献   

17.
多边主义视角下的印度“东向政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全球化发展的日益深入,多边外交作为一种新的外交观和新型合作机制,得到了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从多边主义的视角来探讨印度"东向政策"中印度与东盟多边关系的发展以及多边合作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两型建设”是近年来党和政府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贯彻落实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真正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当前,重温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观,对于我们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两型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三个部分:首先,考察了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观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其次,重点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观的三大核心理论,即人与自然界的物质变换理论、自然资源的循环利用理论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解理论。最后,揭示了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观对中国“两型建设”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现行真理论中几个“范畴”的重新认识现行的真理论体系基本上把"客观真理"、"绝对真理"、"相对真理"这三个概念作为马克思主义真理论的基本范畴加以阐发。但是理论界对它们的解释很混乱。张正明、刘俊红在《理论探讨》1993年第5期撰文通过对经典作家原著的深...  相似文献   

20.
李强 《社会》2008,28(3):54-64
无论是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的社会分层,还是分析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的分层结构,都会发现,中国社会分层受到国家政策变量的巨大影响.国家政策变量影响社会分层结构,可以说是当代中国社会的重要特征.对于此特征,以往的研究已经有过不少表述.但是,对于国家政策变量影响社会分层的具体机制,却研究不足.本文提出了"政策群"的概念,认为影响社会分层的具体机制有三个层次,首先是"基调理论",其次是将基调理论转化为"大的政策原则",最后是落实为很多具体的政策.本文还提出了"政府主导型社会"的概念,当然,这也只是一个理论假设,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