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学生网络成瘾是当今高校面临的新课题。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网络成瘾原因的分析,探讨预防机制,提出改善网络成瘾现象的方法;号召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加强自身抵抗力;健全心理辅助机制,开展心理健康咨询与疏导。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不容乐观,并在性别和是否担任学生干部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网络成瘾与非成瘾大学生在人格特征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的因子有乐群性、稳定性、恃强性、有恒性、自律性、幻想性和紧张性等。在心理健康水平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的因子有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等。建议从高校教育和大学生自身两个层面对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进行干预指导。  相似文献   

3.
3大学生;;网络成瘾;;心理健康教育随着网络的发展与普及,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心理状态都有较大的影响和冲击。指出网络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透视大学生“网络成瘾”原因,探索“网络成瘾”对策,对于引导大学生正确上网,拥有健康的网络心理具有积极的作用。0武汉科技学院学报Journal of Wuhan Textile S.n.T. Institute117-119B844.2F102;H127;1;4;B;F;HF1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网络成瘾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对影响网络成瘾的上网行为、心理健康、家庭经济、学业成绩等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上网行为和家庭经济状况对网络成瘾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心理健康因素对网络成瘾产生显著的负性影响,家庭经济与上网行为显著负相关,但却对网络成瘾产生正向影响,上述发现都为网络成瘾干预提供了临床基础.  相似文献   

5.
网络在给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和生活便利的同时,其参与人群的广泛性、传播方式的及时性、信息来源的庞大复杂和良莠不齐,给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逐渐出现。分析大学生存在的主要网络心理问题及其成因,利用网络心理疏导法、网络心理咨询辅导法、网络自我心理调节法等方式方法,以及通过加强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实现网上网下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疏导途径,解决大学生的网络心理问题,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调查及干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成瘾这一现象越来越受到心理学界的关注.通过充分调查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现状后发现:上网时间、网络的可获得性、网络的使用功能等与网络成瘾有密切的关系,人格特质、社交需要、从众心理等方面是网络成瘾的重要影响因素,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不同程度应该实施不同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7.
陈义亭 《中南论坛》2009,4(2):36-37
网络成瘾问题的形成有个人、家庭和社会等多种复杂因素,大学生有使用网络的便利条件,过度使用网络会影响他们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科学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助于预防和戒除学生的网络成瘾问题。  相似文献   

8.
高职生网络成瘾心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容易使人产生依赖。高职生网络成瘾既受个体人格因素影响,也反映出某些心理需求未得到满足。通过帮助高职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培养健康的上网模式,消除挫折情境,转移注意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以及专业的心理干预等,可以引导高职生科学使用网络,远离网络成瘾,更好的适应社会。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网络成瘾已成为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同一性危机理论、社会认知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三种观点为青少年网瘾成因提供了分析的依据。调查表明,在亲子关系中家庭教育对大学生网络成瘾也具有明显的影响。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应加强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引导,重视改善家庭中亲子关系的作用,积极为学生创造满足成功愿望的机会,从而有效地预防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  相似文献   

10.
浅探大学生上网行为及网络心理健康维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编制的"大学生网络使用状况调查问卷"、KS·Yang的网络成瘾诊断问卷,对江苏工业学院120名本科生进行测试,以了解大学生上网行为特点和网络成瘾程度,进而对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维护途径进行探讨。调查发现大学生上网人群中网络成瘾者占8%。网络成瘾的发生与上网时间、上网参与程度没有必然的联系,大学生部分个性心理特征如孤独、自尊等与网络行为及网络成瘾现象相关。  相似文献   

11.
随着网络扩张,作为网络使用主体的青少年的网络游戏成瘾现象也日显突出,并成为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和社会化的重大社会问题。网络一方面有助于青少年获取大量知识。提高学习效率,拓展人际交往,丰富娱乐生活,扩大心理支持等,日益成为青少年成长进步的良师益友:但另一方面,其负面影响——网络成瘾、低龄化的网络犯罪、恶俗刺激性游戏、非正常的网恋,以及网络色情、暴力、贿赂、赌博意识等,对青少年的价值观、道德意识、心理健康、学习秩序、生活目标、行为方式等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产生了不良影响,并日渐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在网络沉溺现象中,最广泛、最普遍、对青少年影响最大的是网络游戏成瘾。论文在构建了对网络游戏成瘾现象的理论和网络游戏成瘾调查的理论鉴别因子框架,并以此为基础对昆明市3050名大中学生进行调查。进而通过对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流行率分析。揭示了青少年网络游戏威瘾的成瘾度、成瘾比例、成瘾率的变化曲线以及网络游戏成瘾的因素分析,最后对网络游戏成瘾现象进行了讨论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网络成瘾及其干预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日益严重,文章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概念、判定标准以及当前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建议对网络成瘾者通过认知治疗、行为治疗、家庭治疗和团体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同时,提出了一些预防网络成瘾的干预方法,以期促进对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工作的开展和深入。  相似文献   

13.
探究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心理控制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青少年学生网络心理调查量表"和"心理控制源量表"对52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心理控制源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有15.3%的大学生网络成瘾;非成瘾大学生与网络成瘾大学生在他人控制(P=0.042<0.05)和机遇控制维度(P=0.035<0.05)有显著差异,大一与大二(P=0.005<0.05)、大一与大四(P=0.001<0.05)网络成瘾发生率成显著差异,他人控制和机遇控制分别与网络成瘾总体和部分维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5);他人控制和机遇控制对网络成瘾总体和部分维度有一定的预测力,预测力在0.25左右.分析认为大二和大四是大学生网络成瘾调控的关键期,大学生的他人控制和机遇控制与网络成瘾总体及部分维度有中等程度的相关.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已日益深入和便利了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但同时部分大学生过度沉迷于网络导致网络成瘾的产生,网络成瘾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应充分了解大学生不同的网络成瘾心理特点和分析,从而进行有效的预防。  相似文献   

15.
关于网络成瘾对人的心理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网络在促进人类发展的同时 ,不可避免地伴随着一些负面作用 ,网络成瘾就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一种。本文从成因、症状、危害等方面对网络成瘾对人的心理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行探讨 ,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使人们正确认识和利用互联网 ,避免产生网络成瘾行为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某省113所高校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结果发现:本科院校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建设明显好于其他类高校;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主要提供普及心理知识、实施心理普查、开展心理测验和提供邮箱咨询等服务;三分之一在校园网主页有独立接口,三分之二由学生管理部门管理维护,近半数和校外专业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实现资源共享;少数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存在服务功能单一、信息资源匮乏等问题。高校应加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和互动交流平台建设,构建科学规范的心理健康教育测评系统。  相似文献   

17.
选取24名网络成瘾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针对实验组学生网络成瘾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开出对应的体育运动方法进行干预。结果表明:实验组学生在运动后网络成瘾测评数值得分降低幅度非常明显。体育运动对于促进大学生心理康复有积极作用,从而有效地戒除网瘾。回测数据表明,运动处方对大学生预防和戒除网络成瘾具有效性和可...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环境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的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整合和丰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获得了一 种新的途径和手段,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同时也为心理健康教育增强了预防与警示功能。但是,在 网络环境下,一些大学生出现了民族心理弱化,情意心理迷失,角色心理混淆,交往心理与道德心理失衡等现象。 面对网络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逐渐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心理行为问题,在我国该问题尤其受关注。近年来国内外围绕网络成瘾展开大量的研究,但很少涉及不同治疗方法疗效的比较分析。本研究回顾了有实证实验支持的网络成瘾治疗方法及其成效,并对认知行为疗法、现实疗法、接受与承诺疗法、药物疗法和综合疗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反映了网络成瘾治疗方法研究的新进展:研究者们从最初关注网络成瘾的行为本身到更多地关注成瘾问题背后存在的情绪、家庭、人际等深层次心理问题,治疗方法从靠单纯的禁止与隔离、认知的改变及行为的训练,到最近的接纳、选择与改变,治疗的动力也从外界转向自身。研究发现:心理与药物疗法对网络成瘾治疗均有显著作用,不同疗法在改善网瘾、抑郁、焦虑等症状,减少上网时间等结果变量上均呈现出混杂的效应,但不同疗法间的功效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20.
网络成瘾在现阶段大学生群体中的问题日益凸显。为探究正念、经验回避、冗思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关系及其内部作用 机制,对山东省十余所高校的1011 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正念与经验回避、冗思、网络成瘾均呈显著负相 关,经验回避与冗思、网络成瘾均呈显著正相关,冗思与网络成瘾呈显著正相关;大学生正念显著负向预测网络成瘾,并通过经 验回避与冗思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其网络成瘾。对大学生群体的教育建议是:加强正念训练,提升积极心理品质;降低经验回 避,提升心理弹性水平;减少冗思困扰,提升心理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