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越南:歌舞表演辞旧岁。节前,人们忙着置办年货,挑选年画、对联,各地举办文化、商贸活动,为节日准备精神和物质大餐。除夕之夜,各地舞龙,舞狮,表演歌舞,喜庆娱乐活动一直持续到正月初五。日本:除夕钟声迎新年。新年到来之际,人们在门前饰以竹叶、松枝、纸串,松竹示长青不老,纸串示净化和避邪。除夕午夜,各处城乡庙宇分别敲钟108下,意为驱除邪恶、烦恼。人们静坐聆听“除夜之钟”,钟声停歇后即上床睡觉,期盼得一好梦。新年早上,家人围坐,互述夜梦,以测吉凶。然后,小辈向长辈及亲友拜年。新年早餐吃酒,此后连续3天吃…  相似文献   

2.
李霞 《老年世界》2011,(21):44-44
排座次在中国有悠久的传统。在古代,主要以座位的朝向来决定尊卑。官高者居上位,位卑者处下位。秦汉以前,人们以右为尊,称为“尚右”。《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云:“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即蔺相如的位置比廉颇尊贵。“左迁”有贬官之意,如韩愈有《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就讲了被贬潮州的经历。  相似文献   

3.
林颐 《当代老年》2014,(1):28-28
秦代下水道管成五角形在我国古代,城建规划就十分重视防治积水。春秋时期的《考工记》:“窦,其崇三尺。”“窦”是古代下水道的名称之一,另外还叫作沟、渎、石渠、砖墁等。所用的材料和方法也有多种,有用陶管铺设,有用石块修造,或用砖块砌成。  相似文献   

4.
健身祛病说算盘刘桂良算盘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是人们算帐持家的好帮手。家中备一只算盘,还能用于开发智力和健身。祖国医学认为,人体内存在着与内脏相连的12条经络,其中6条以手指为起点,因此,自古就有“手是第二个头脑”、“手心是人...  相似文献   

5.
《论语》中说:“出使四方,不辱君命。”我国古代就有很多外交使节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敢出色地完成了自己肩负的使命,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国家的利益和尊严。  相似文献   

6.
刘少虎 《老年人》2008,(1):42-43
我国古代非常重视儿童的教育。为了使儿童增长智慧,加强修养,产生了多种启蒙教材。其中《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少儿启蒙读物,合称“三百千”,又称“三家村”,后加上《千家诗》,有“三百千千”之称。它们凝聚了我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和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  相似文献   

7.
杭州桂雨     
北宋著名词人柳永《仙吕洞·望海潮》,极写钱塘(杭州)的美丽繁华,其中有句日:“重湖叠掀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里的重湖是指西湖,说湖周有隐隐青山,秋天的湖边有飘香的桂树,湖中有弥望无边的荷花。柳永把桂子作为杭州的一种代表性花卉指出,可见桂花在宋初的杭州已是相当有名气的了。宋代杭州籍女诗人朱淑真在她的《秋夜牵情》中也极为赞颂桂花:“弹压西风擅众芳,十分秋色为谁忙?一枝淡贮书窗下,  相似文献   

8.
根据现有文献记载,我国古代早在原始氏族公社时期就有了职业技术教育。和当时的社会形态一致,古代的职业技术教育的形式也还十分的原始,即使到了夏朝的“学”和“校”,商朝的“库”和“序”,也仅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雏形。从传授知识的形式上讲,我国古代的职业技术教育主要有以下四种形式。一、民间师承形式在我国古代,由于职业技术教育长期被排斥在学校大门之外,而这种教育又必须进行,因此,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黎民百姓中的职业技术教育是以民间师承形式进行的。《国语·齐语》:“伤其子弟,相语以事,相示以巧,相陈以功。”这…  相似文献   

9.
文化宫     
《老年人》2002,(4)
古时“四”字表吉祥在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里,“四”字是吉祥、完美、周全的意思,因此用“四”来命名者很多,例如:“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战国有“四君”:孟尝君、平原君、春申君、信陵君;古代有四“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元曲有四大名门: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古典小说有四大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谢自静)何谓“三宝殿”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三宝”是指佛教中的佛、法、僧…  相似文献   

10.
秋去冬来,一些男友女上准备给自己选购一项漂亮、舒适的帽子。帽子,作为生活用品人们再熟悉不过了,然而,关于帽子的历史渊源可谓说来话长。帽子的历史在我国至少已有5000年。《后汉书·舆眼志》上曾有记载,原始社会时,人们产生了“图腾崇拜”,大凡俊丽的珍禽头上都长有冠毛和骨角作为装饰,于是人们也效仿制作各种头饰。最初,人们只是在发署上加个罩子,这算是最早的帽子,渐渐地帽子变得上尖下粗。随着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开始对帽子的作用颇为重视。《国语》中就有“人之有冠,犹宫室之有墙屋”的说法。古代,帽子的叫法很多,冠、…  相似文献   

11.
文清 《当代老年》2006,(1):52-52
早在公元前十一世纪至公元前六世纪,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中国”·词。《诗经·大雅·民劳》中写道:“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我国古代,“国”字的含义是“城”或“邦”,意思是先爱护京都的百姓,进而安抚四方。从这里不难看出,“中国”即“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中国”这个词专指帝王所在的国都。周代文献中,“中国”一词有五种含义:一指京师,即首都;二指天子直接统治的王国;三指中原地区;四指国内、内地;五指诸夏或汉族居住的地区和建立的国家。  相似文献   

12.
鞋履种种     
穿在脚上的是鞋,古代虽有这一概念,但称谓都与现在颇有些差异。将它汇集起来,根据指称范围的不同,大致可分作一般与特殊两类。一般的,主要有屦、履、鞋等称谓。“屦”,是先秦时期鞋的通称,如需要具体指明就加上修饰词语。例如,《仪礼·士丧礼》郑玄注:“夏葛屦,冬皮屦。”汉代以后,鞋一般通称“履”。《史记·留侯世家》:“孺子张良下取履。”唐代颜师古注《急就篇》用“鞋”来释“仑”,这即是以当时的通称释古语专名,可见“鞋”在唐代已成为通称之词了。特殊的,主要有靴、屣、仑、?、舄和屐等称谓。“靴”,是长筒皮鞋。起…  相似文献   

13.
《老年世界》2014,(8):43-43
酒,本是人们生活中的一种饮料,属于人们日常生活饮食中的一部分。《释名》说:“酒,酉也,酿之米曲。酉,怿而味美也。”最早写作“酉”,字形上像一个容器,说明是装在一个容器中的液体。其味道很美,饮了使人心情激荡,兴奋而愉悦。到后来,酒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饮料,人们发现了它许多特殊的作用和价值,于是其功用就发生了变化。如《汉书》中说:“酒者,天之美禄,帝王所以颐养天下,享祀祈福,扶衰养疾,百福之会。”后来梁《春秋纬》也有类似的说法:“酒者,乳也。  相似文献   

14.
新闻出版机构在发表文章后付给作者的报酬,叫稿费。稿费多少则按作品的质量、字数而定,有多有少。上下幅度较大。稿费在古代叫润笔。“以财乞文,俗谓润笔”就是这个意思。据《隋书》载,隋时有一个名叫李德林的起草诏书,有人在旁边戏道:“笔干了。”又一个也乘机说道:“不得一钱,何以润笔?”后来,人们就把写文章所得的酬劳费,谓之润笔。  相似文献   

15.
尊老、颐老和老有所为……──读史杂摭张瑞洁我国古代就有尊老、颐老的退休制度和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优良传统。史籍上有许多这方面的记载。《礼记·曲礼》:“大夫七十而致仕。”致仕(退休)以后,仍食卿禄,安享晚年。南齐虞玩在请迟表上说:“四十仕进,七十悬车,...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对于“中国古代究竟有没有物理学”这个问题,人们众说纷纭、大约40年前,人们对于“物理学在中国有没有它的历史”尚处在朦胧的认识之中。科学史家虽然知道罗盘、地磁偏角、声学中“三分损益法”以及《墨经》和《梦溪笔谈》中都有物理知识,但对于这些知识的来龙去脉却很少有人去做深入的研究;物理学在中国古代究竟有多少内容?有哪些文献记载?都无人说得清楚。  相似文献   

17.
我国历代都有婚龄限制,最早见于文字的法定婚龄是西周,这也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晚婚制度。早在2700多年前,西周就曾实行男子30岁,女子23岁的适婚年龄。《礼记》载,西周时期“男子二十而冠,始学礼,三十始有室,始理男事;女子十五而笄,二十三而嫁。”这就是古代的“婚姻法”。东汉班固在《白虎通义》中阐述:“男三十筋骨坚强,任为人父;女子二十三,肌肤丰盈,任为人母。”为此,古代医书《素问》中也有更明了的解释:“男二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三十五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通。女子二十二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其后,历…  相似文献   

18.
《诗经》、《史记》说“中国”我国古代文化典籍《诗经》最早出现"中国"一词。《诗经·大雅·民劳》曰:"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意即首先爱护帝王所在国都的百姓,进而安抚全国各地。《集解》记载,"刘熙曰:帝王所都为中,故曰中国。"古代,汉族居住的地区,亦称华...  相似文献   

19.
论“权一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汉语中,有许多词汇都是翻译西语时形成的新词,例如“哲学”、“化学”、“玻璃”等。我本来以为“权威”也是个与英文的“authority”对应的翻译词,查阅才知,它在古代很早就有了,例如,《吕氏春秋·审分》里说:“万邪并起,权威分移。”《北史·周纪上论》也说:“昔者水运将终,荤凶放命,或权威震主,或衅逆滔天。”  相似文献   

20.
人们对江湖人的最深印象大约是他们的“武”。因为人们说到江湖人的第一反应是:他谈的是“武侠”,联系泛滥于文坛艺苑的武侠小说和韩非子所说的“侠以武犯禁”,便会认为有武艺才能算是侠,才能算是江湖人。去年我在《文史知识》发表了一篇《话说游侠》,一开始就说最早的“侠”与武功没有必然的联系。“侠”不是指有武艺之人,而是指有朋友追随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