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翻供,是指被告人当庭供述与在侦查或审查起诉阶段的供述不一致的现象称.翻供一词,其本身仅表明了推翻或改变原有供述,只是对事实客观的中性描述.但司法实践中,翻供一词却往往被公诉人和法官当作贬义词来使用,并作为认定认罪态度的依据,其实质上暗含了浓重的有罪推定色彩.同时,当庭推翻原有的稳定供述,也对公诉人指控犯罪、法庭认定证据带来一定的困难和考验,如何对该现象既能客观、理性的评判,又能从容、巧妙地应对,是公诉人亟待解决的实务难题.  相似文献   

2.
2001年10月23日,原武汉市市委委员、市建设工委书记、市城建委主任张克孝涉嫌巨额受贿、挪用公款数千万元一案在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站在审判席上的张克孝,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百般狡辩,当庭翻供,致使审判工作一度举步维艰。  相似文献   

3.
自首是我国刑法确立的一项重要刑罚制度,也是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量刑方面的具体体现。当前,在办理贪污贿赂案件的司法实践中,常常会遇到犯罪嫌疑人在纪检监察机关采取“双规”调查措施期间如实供述主要罪行的情形,对这种“双规?期间的如实供述能否认定为自首,以及职务犯罪案件中单位如何构成自首等实践中存在较多争议的问题,本文拟结合自首认定的核心——主动性,及我国刑法规定自首制度的立法本意,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以期对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陈璨 《决策与信息》2011,(7):116-117
非法占有目的是构成金融诈骗罪的必要要件,司法实务中准确认定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在认定过程中须坚持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将行为人供述、司法推定以及行为人的反证相结合,以准确界定“非法占有目的。”  相似文献   

5.
攻守同盟是指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为了逃避法律的制裁,隐瞒事实真相,相互之间以及有关证人、利害关系人暗中串通,提供假供、伪证的行为.随着反贪力度的加大,攻守同盟作为一种反侦查手段,也在不断变化,呈现出新的特点.首先,攻守同盟的范围加大.以前攻守同盟现象只出现在极少数的经济犯罪案件中,而今很多贪污贿赂案件特别是大案、要案,翻供、串供、订立攻守同盟的现象相当普遍.在平舆县人民检察院反贪局今年承办的贪污贿赂案件中,特别是几件在社会上有重大影响的案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翻供、串供,犯罪嫌疑人与证人之间、证人与证人之间,订立了严密的攻守同盟.过去的攻守同盟局限于共同犯罪的同案犯之间,而现在犯罪嫌疑人的亲戚、朋友、利害关系人,甚至律师也介入其中.  相似文献   

6.
按设计形成的最终产品能够满足规定的使用要求或已知预期用途的说明。设计和开发确认是在设计和开发验证的基础上进行的。确认是指通过客观证据对特定的预期用途或应用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即是否满足顾客或使用者的要求的认定,确认应按策划的安排进行。其目的是检查按设计形成的最终产品是否满足规定使用的要求或已知的预期用途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自动投案”和“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是成立一般自首的两个法定条件。而其中“自动投案”是自首成立的首要条件,这一条件的认定一直存在不少争论。最高人民法院在1998年出台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但实践中遇到的涉及自首认定的问题纷繁复杂,法条和司法解释的规定仍嫌粗疏。“自动投案”认定问题在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2005年的年会研讨中被作为理论研讨的重点,引起广泛关注和思考。在司法实践中,自动投案的认定不一也导致了很多问题,故而需要对如何正确认定自动投案做系统的分析及理论性的指导。 论文采用归纳分析及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围绕自动投案的认定问题展开论述。首先明晰了自动投案的概念,对其五个构成要素逐一进行了阐述,继而重点对自动投案的行为类型进行了归类分析,其中着重阐述了特殊自动投案的三种类型,分别辅案例予以说明。论文最后对自动投案认定问题的重要性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论文将自动投案的行为类型作为自动投案认定研究的突破口,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其对自动投案认定问题的系统分析,是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的一个总结,同时也带有作者的独创性,对刑罚理论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林楠 《经营管理者》2013,(1X):277-277
<正>允诺禁反言,又称允诺后不得翻供或不得自食其言,是指根据诚信原则,允诺人所作的赠与的允诺或无偿的允诺具有拘束力,而须加以强制执行。"允诺禁反言"原则是英美合同法中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对价原则的一个例外,旨在强制执行无对价的允诺。所谓对价,即"有价值之约因乃由契约当事人各方,为迫使对方实现其行为或履行其诺言作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行刑法第384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了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此后,司法解释和刑事立法对该罪的规定又几经变化,由于立法对客观方面规定得不够科学、明确,司法解释又没有准确解释出立法之内涵,使得人们对这一危害行为在认识和处理上存在一定分歧。要准确认定该罪,有必要对其客观方面进行理论探讨。本文拟就挪用公款罪客观表现中的有关问题略陈管见。以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10.
思维是智力活动的核心,而创新思维是由直觉思维、灵感思维、逆向思维等结合后组成的高级思维,它是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技术、提出新方案处理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一、创新思维的效能创新思维也就是思维的创新,没有新的思维就谈不上创新。创新思维的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不要将固定的思维模式强加给眼前的事实,而要学会另辟蹊径,即使这样做可能意味着将推翻原有的  相似文献   

11.
盗窃罪的司法认定中存在诸多难点,主要集中于犯罪主体中的共犯认定以及客观方面中“秘密窃取”的认定。本文选取司法实践中的两例疑难案例,试图对其展开分析,并且从司法认定的角度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以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12.
李娟 《经营管理者》2012,(6X):331-331
"凶器"一词,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用语,后被纳入我国刑法。"凶器"的认定,涉及到此罪与彼罪的认定,以及罪与非罪的界定。但目前对"凶器"的理解与认定并无统一的规定,使得实践中难以准确把握。对"凶器"的理解,应当坚持罪刑法定原则和严格的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13.
认定逃逸应当遵循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对行为人肇事后的客观行为和主观目的综合评价,从而认定其行为是否构成刑法规定的“交通肇事后逃逸”。认定“因逃逸致人死亡”需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相似文献   

14.
中国驰名商标的认定机制在入世前后发生了根本性的改革。由原有的行政机关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单一认定改为法院认定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认定相结合的双轨制。截止2005年10月底,全国法院已认定了71件驰名商标。法院认定驰名商标应当符合以下条件:1、必须是在涉及到商标争议的民事案件中法院才可能去认定驰名商标。没有发生商标争议时,驰名商标  相似文献   

15.
李斯娴 《经营管理者》2013,(9X):244-244
企业间借贷行为已是公认的、社会长期存在的、民间经济行为,对其效力的认定司法实践中一般认定为无效。但是,应该看到现实的司法理念、社会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有规定已经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认定企业间借贷行为有效才能够让市场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期待司法解释能够根据相关规定予以明确,以便统一司法尺度。  相似文献   

16.
企业职业技能鉴定是指按国家规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通过政府劳动行政部门认定的机构,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规范的评价与认证的活动。推行企业职业技能鉴定是加快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需要,也是促进企业安全生产、提高效益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7.
交通事故认定书包含事故基本事实和责任认定两大部分,是处理交通事故引起的一系列纠纷的重要证据。在民事诉讼中,对于交通事故认定书的责任认定部分,法院要严格审查,认为确有不要的可重新划分责任;但对于事故基本事实有无质证的必要和重新认定的可能?本文结合案例,论述交通事故认定书在诉讼中属于证据,需经法庭质证、认证,方能作为定案依据,如有充分相反证据,比如鉴定结论,则可以推翻交通事故认定书记载的基本事实。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驰名商标的认定机制在入世前后发生了根本性的改革。由原有的行政机关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单一认定改为法院认定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认定相结合的双轨制。截止2005年10月底,全国法院已认定了71件驰名商标。法院认定驰名商标应当符合以下条件:1、必须是在涉及到商标争议的民事案件中法院才可能去认定驰名商标。没有发生商标争议时,驰名商标  相似文献   

19.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是新时期日渐猖獗的一种严重暴力型组织犯罪,中央及时部署严打无疑符合时代的迫切性,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但是,客观上出现的打"黑"泛化倾向,将普通的共同犯罪、犯罪集团或恶势力也就高不就低地作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来打,没有严格掌握司法的认定标准,违背了罪刑法定原则和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  相似文献   

20.
一般认为汉语中的歧义指的是句法歧义,即一个句法结构的外部形式不变(即包含的词或词的义项不变、词的排列顺序不变)却具有几种不同的解释,这种现象即为歧义现象.它与多义、模糊、笼统有着本质的区别,歧义是使用语言材料时产生的问题,应该尽量避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