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东学派是中国学术史上源远流长、影响深远的重要学术流派。目前的研究虽然成果颇丰,但是编年史研究工作的缺位,已经成为制约浙东学派研究向纵深发展的一大瓶颈。建立在坚实文献基础之上而编纂一部《浙东学派编年史》,不仅可以从历史与逻辑辩证统一的高度完成对浙东学派学术谱系的建构,而且可以在一个新的学术起点上推进浙东学派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通代与区域学术史研究的深入,并为当代文化精神的重建提供丰厚的学术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2.
浙东学派,源远流长,其内涵丰富且深刻。浙东礼学,是浙东学派重要组成部分,极具梳理和研究价值。近两千年来,浙东礼学名家辈出,成果如林,至万斯大、黄以周、孙诒让终成庄严气象,与皖派礼学、吴派礼学鼎足而三,在清代共同构筑中国礼学大厦的神奇景观。浙东学派之经史兼治性格,与该学派历来重视礼学研究有莫大关系。晚清以降,由于黄以周对浙东礼学的传播与推衍,遂使浙东礼学保持学脉不坠,其谱系在当代仍有迹可寻。  相似文献   

3.
适逢浙东学派重要人物万斯同逝世 3 0 0周年之际 ,以反映浙东学派学术成就和治学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浙东学术文化陈列” ,于 2 0 0 2年 12月 8日在历史文化名城宁波的白云庄正式对外开放 ,第二届宁波“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周随之拉开序幕。宁波西郊的白云庄是中国 17世纪伟大的思想家黄宗羲讲学的地方 ,也是明清浙东学派的发祥地和浙东学术文化的圣地 ,现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云庄原为明户部主事万泰的别业 ,后成为黄宗羲在甬期间讲学时间最长、最固定的场所。浙东学派在清顺治年间开始形成 ,先后历经四朝 ,涌现了黄宗羲、万斯大、万…  相似文献   

4.
南宋浙东学派的“家学”源与流董建和,卢香霄在我国古老的土地上,私学的建立和发展源远流长,波澜壮阔。南宋浙东学派不仅远绍儒家的学统,继承、发扬孔子私学传统,兴建书院,培养人才,而且充分利用“家族”、“家庭”世袭领地,通过“家学”的教育形式,造就本学派的...  相似文献   

5.
仇兆鳌与浙东学派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诗详注》的作者仇兆鳌,是浙东学派的另类重要成员,他虽然没有在重经重史的方向上走出自己的路,表面上看来亦游离于浙东学术之外,而实际上的思想根底和学术归依依然是浙东学派。他以浙东学术为依托,为浙东学术在别集研究方面建树了功勋  相似文献   

6.
清代浙东学派虽以史学名家,但小说成就亦值得关注。在小说研究状况方面,清代浙东学派经历了从文言到白话之嬗变。黄宗羲改写文言小说,全祖望以文言小说起兴,章学诚则将视野拓展至白话小说。在小说研究视域方面,黄宗羲、全祖望、黄式三、黄以周将小说作为博物之资,以文考释。章学诚则正视小说,以史通文。在小说审美范畴方面,黄宗羲品小说之趣,全祖望彰遗民之奇,章学诚喜言奇女鬼神,清代浙东学派的小说审美范畴经历了由趣到奇之嬗变。  相似文献   

7.
甬上证人书院是黄宗羲面向浙东文士讲学的教学平台,也是他由抗清斗争转向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的交流平台。黄宗羲通过证人书院讲学和交流,推动了浙东学派的繁荣和兴盛。浙东学派不仅学术成就突出,而且文学思想和文学创作也颇有特色。作为一个文学流派,浙东文派的理论生成和创作实践也与证人书院关系密切。证人书院为浙东文派培养了大量稳定而交流密切的文学人才,即便是讲学活动中止后,依然如此。证人书院的学术导向和文学教育极大地推动了浙东文派重构文学与经史之学的融通,文学思想和创作具有鲜明的“儒者之文”与“文人之文”的中和特色,不仅有力地批判了明“七子”的模拟之文,而且具有强烈的经世观念和主体意识,为清代文风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经世致用:浙东文化的最高宗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世致用"是清代浙东学派几代宗匠从浙东文化、浙东学术的全部实践和理论中概括抽象出来的文化学术的最高宗旨,它源于先秦儒家,又异于、高于先秦儒家的治学主张;开其先河的是宋代浙东学派,而非宋代理学家。浙东学人始终高举这面大旗,终于使之成为经典性的文化学术原则。  相似文献   

9.
章学诚在乾嘉考据学盛行之际提出“浙东学术”,对僵化琐碎的考据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自觉地继承和发扬浙东之学的经世传统,提炼深化其中最富于生命力和创造性的元素,以经史合一、持世救偏、破除门户之见为浙东学术精髓,开创了以经史研究为特点的浙东学派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0.
浙东学派是中国最有名的、地域性的学术流派。浙东学术既是区域文化的典型代表 ,也是中国学术的精髓。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证了浙东学术这一地域文化在中国学术之地位  相似文献   

11.
黄式三《周季编略》是一部编年体史著,为研究战国史基本史料之一。黄式三虽作为浙东学派的殿军人物,但《周季编略》对乾嘉史学遗风也有明显继承与发扬:首先《周季编略》与乾嘉史学之考据精神相融,其次《周季编略》与乾嘉史学之细节情怀相通,最后《周季编略》与乾嘉史学之议论特征相合。因此,透过浙东学术“以经明史”、“践履之笃”精神传统与乾嘉史学遗风在《周季编略》中双重表现之个案分析,亦可看出浙东学派在近代以来新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2.
明清浙东经、史“家学”董建和,陈培敏自古以来,浙东宁、绍为政治灵敏、经济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荟萃、学术思想活跃之地。明清之际逐渐形成了以经史为中心、具有鲜明思想特征的浙东学派。这—学派植根于黄氏、万氏、邵氏、章氏等“家学”之上。几代人在这块世代相传的...  相似文献   

13.
论南宋浙东事功学派的历史地位陈国灿南宋时期,浙东地区(今钱塘江以东)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学术昌明,流派纷呈。其中,以陈亮为代表的永康学派、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和以吕祖谦为代表的金华学派,俱以注重事功、提倡实学、讲究学术研究的经世致用闻名于世,是当时...  相似文献   

14.
全祖望是清代浙东学派巨擘.本文通过对其编纂的《鲒埼亭集》和《宋元学案》体例、内容的分析,阐述了全祖望对清代学术所作的重要贡献及其与浙东学派的关系,作者着重指出:全祖望的著述所以具有生命力,在于他继承了黄宗羲的民族意识,大力激扬民族志节,指斥投降变节,从而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5.
学科新书架     
《浙东思想家评传》简介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张伟教授主编,海洋出版社2009年10月出版。浙东学术源远流长,影响深远,浙东学者在学术上的成就,在哲学、政治、教育诸领域的思想创见,向来为海内外学术界所重视、关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浙东经济社会的发展,学术界对浙东学人、浙东学派的研究更是如火如荼,不仅研究的范围大大拓宽,而且研究的力度也不断加强,其局面令人可喜。然而,目前介绍浙东思想家的著作基本上属学术层面,系统而又通俗地介绍浙东思想家,能够做到雅俗共赏的读本却很少,这对普及浙东历史文化、弘扬优秀人文传统是一大缺憾。  相似文献   

16.
《顾亭林诗文集》(中华书局本)收录了顾炎武的一篇佚文《与黄太冲书》。黄(太冲)宗羲是明末三大思想家之一,又是有着自己治学特点的学派——浙东学派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所以,这封信对研究顾氏本人的思想演变,顾氏与浙东学派的关系都有一定的价值。但是,我们只有把这篇文章的写作时间和它牵扯到的一些人物搞清楚,  相似文献   

17.
时处明末清初中西交流日盛的清代浙东学派,以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典型的中国文化传统,为它在中西科技交流中的醒目角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清代浙东学派在中西科技交流诸多方面的考察,能够使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中西科技交流。  相似文献   

18.
浙东事功派是南宋时期宋学内部与理学相对立的一个重要学派,主要讲究经世致用之学,对于空谈道德性命之学的理学采取批判的态度。在人才教育上,事功派和理学派也有尖锐的对立,尤其突出表现在人才教育观、教育目的论、教育内容观和教育实践观等几个方面。陈亮、叶适作为事功派的主要代表,在理学盛行的南宋时期,能大胆冲破理学的禁锢和束缚,明确提出功利性的人才教育主张,在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极大影响,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明代后期启蒙思想的肇端。  相似文献   

19.
南宋浙东学派的学者在教育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教育和教学的理论和观点 ,形成了具有朴素唯物主义色彩的比较系统的教育思想 ,其中有不少精辟、独到之处 ,对于今天的教育实践仍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作为浙江地域性学术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浙东学派的氤氲、发展、流变和更新,不仅在传统社会产生很大影响,时至今日仍不失其学术的活力,故一直以来颇受学术界的关注,并成为一大学术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