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设文化强国需要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母语文化正面临着传承危机.只有复兴母语文化才能为建设文化强国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推动“文化强国”目标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2.
刘占福 《人才瞭望》2016,(20):52-53
行政管理的灵魂是行政文化,其管理的各个层面均受到行政文化的深远影响.传统的行政文化对行政管理的现代化建设有着双重的影响,既有积极意义,又存在着消极意义.新时代的行政文化建设需要以行政管理现代化为目标导向,基于正确积极的思想,对行政管理进行全面、系统的发展建设,进一步促使行政管理现代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这些思想始终贯穿着中国从古到今的管理实践,涉及行政、经济、军事、文化、家庭等社会的各个方面和层次.这些管理思想及实践的文化底蕴就是中国伦理型文化传统。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有着密切的联系.把古代优秀的文化与我国管理实际结合起来.促进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对当前我国经济的社会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五千年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包括许多宝贵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经验。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和”的思想占有重要的位置,“和”文化是中国人思想的精髓。“和气生财”、“一团和气”等传统思想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价值观念,无形中支配着人们的思维与行为方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以和为贵”思想对创建和谐型组织,全面提高我国企业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使我国社会进入了攻坚克难的重要转型时期.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发展目标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在新的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根基,而和谐社会的建设核心又需要紧紧依靠中国传统文化,因此,深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同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互动融合发展成为了促进我国社会实现进一步发展的大势所趋.只有坚持中国社会主义特色,才能在两者融合的过程当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更鲜明的中国风韵与性格,并促使我国传统文化在良好传承的同时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辉.基于此,简要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互动融合之路.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对个人的“修炼”、“修养”和“学习”十分重视。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现代行政领导人,肩负着构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责任政府的重任,肩负着发展中国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的大任,这些严峻的挑战都要求行政领导人必须树立终生学习  相似文献   

7.
廖志红 《人才瞭望》2016,(16):211-212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源泉和民族根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传承和发展.核心价值观教育要立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坚持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自觉,实现文化自强,积极引导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8.
行政文化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的概念。我国的行政文化面临着传统的落后的行政文化与先进的行政文化之间的冲突,主体价值观念上的文化茫然的现状;同时,行政文化主体行政行为失范,导致行政文化畸形发展;行政文化建设缺乏系统性和计划性。行政文化的现状决定了其现代化的过程要在明确的现代化的目标引导下,依据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全方位、系统的建设,同时要积极继承传统和吸取西方先进的行政文化。  相似文献   

9.
腐败问题,被世人称为“灰色癌症”,严重损害着党和政府的形象.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弥足珍贵的思想宝库,可以为中国廉政文化提供充分的思想资源支持.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认真吸取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不仅可以让自己清醒明智,提升个人修养和内在气质,还可以形成廉洁从政的文化自觉和行为自制,也有利于形成风清气正的行政之风.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1]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大论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对新时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具有重要意义。由大见小,商丘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商丘传统文化进行相关研究,对如何进一步发展商丘文化、商丘精神、商丘好人的构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对于商丘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谱牒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历史上家谱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影响着一代代中国人,随着时代发展,家谱似乎不常被提及,但作为中国几千年的伟大文化之一,家谱对于人们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及当代文化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浅谈,使人们能够了解家谱,进而了解历史、了解传统。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历史积淀,其丰富的“仁爱”、“和”文化,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和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为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源头活水。正确引导大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其有价值的部分会对学生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思想认识产生积极影响,为中国教育现代化提供精神食粮。另一方面,教育现代化承担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传统文化的选择、传承、改造与创新,这表现为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对学生进行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用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来培养人、塑造人。  相似文献   

1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病理学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重要桥梁学科,在医学教育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为有效地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病理学思政教学中,本文从挖掘中华传统文化融入病理学思政教学的融合点、可行性案例的列举及“混合式”多元教学体系的形成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浅析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病理学思政教学中的意义,“融合性”成效性评价准则已经初现雏形。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病理学思政教学中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方案。  相似文献   

14.
6月24日上午,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多媒体功能厅内墨香四溢,24名来自美国的本科学生正在中国老师的指导下练写最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书法——毛笔字。他们小心翼翼地握着毛笔,饶有兴致地学着老师的样子一笔一画地写着“北京” “中国”,教室里不时传来阵阵笑声。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工匠精神”成为中国精神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工匠精神”不仅继承传统工匠文化,还发展出新的时代特征。“工匠精神”培育是实现个人发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战略。新时代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需要加强顶层设计,优化宏观环境;加强师资体系建设,健全教书育人机制;创新高校培养模式,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树立自我工匠意识,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6.
传统文化代表着中国文化的精神,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现代企业形象设计重视的企业文化的精髓是否得到体现。所以,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形象设计的时候,必须要意识到两者之间相互融合的重要。本文研究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以及发展历程,深入分析了传统文化产生的历程以及是到北京,然后从民族性以及传承性、国际性等方面,论述了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形象设计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上下五千年灿烂文明史的国家,而给我们中华民族不断繁衍生息的重要精神支柱和生命源泉,是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而“孝”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在大力建设文化强国的新形势下,应继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之“孝”文化。  相似文献   

18.
鲁扬  季斐斐 《人才瞭望》2016,(22):171-173
随着时代的变革和高校的扩招,当代大学生的数量激增,他们也“走下神坛”,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天之骄子.时代、社会与家庭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现在大学生责任意识日趋淡化,而快速发展的中国,需要一批具有新时期责任感的青年学生肩负这一历史使命,因此加强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感教育尤为重要.笔者力图从传统文化责任教育的角度,探求中华传统文化中对责任的阐释,并寻求其对当代大学教育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历史意识是指人们由历史知识凝聚、升华而成的经验性心理、思维、观念和精神状态.历史意识是传统文化的积淀;通过历史教育,启发和培养人的智慧,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从历史意识中寻找文化认同,是中国传统文化得以长期延续和发展,并逐步向四周弥散的主要原因;爱国主义是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历史情感的表现.  相似文献   

20.
张丽丽 《人才瞭望》2017,(16):205-206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的典型代表,所谓“发展中”是指那些严重依赖初级生产,并且缺乏充足的基础设施的国家.而中国文化中的“集体主义”“面子”以及“关系网”对中国国企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重要作用,其工资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工会、绩效评估体系以及晋升系统都被中国的文化所深深影响.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以及西方人力资源理念的深入,中国国企的人力资源特点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