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新学术》2007,(3)
为了衡平社会公众和专利人之间的利益,法院创立了两个互相制约的原则:保护专利权人的等同原则和保护公众利益的禁止反悔原则。然而我国法律没有明文规定,尤其是禁止反悔原则,国内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故在司法实践中适用时则往往需要借鉴国外的经验。"然用一物必先明其法理,究其渊源,而后取精弃粕,融会贯通,方能尽其物力。"详尽分析禁止反悔原则的概念内涵、历史渊源以及适用情况,以期能为更好地保护社会公众和专利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2.
吴道霞 《理论界》2009,(3):83-84
专利制度中从立法目的、专利期限、专利强制许可到专利年费的缴纳、首次销售等,各种专利制度中无不贯彻利益均衡的立法理念,深入探讨专利制度背后的利益均衡的立法理念对于未来专利制度的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益均衡的立法理念作为专利制度的生命线永伴专利制度.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随着专利制度的发展,仿造者不再进行一模一样的仿制,转而采用在其产品中作些与专利产品或工艺略有不同、非本质的变化的方法来逃避侵权.因此在我国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侵权纠纷案中,涉及等同侵权的案件的比重越来越大.等同原则的出现与适用,为判定专利侵权的成立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尽管中国专利法尚未明确建立等同原则;但是,在过去20年中,各级法院在专利侵权案件的审判过程中不断探索,为等同原则的确立和适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实用新型专利制度建立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小发明中专利权人的垄断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平衡,但是现行专利法的缺陷致使社会公共利益受到损害,因而,本文拟通过建构简单审查制度,扩大检索报告请求人的范围,缩短专利权期限三种方法重构实用新型专利制度,以期实现利益的再平衡。  相似文献   

5.
职务发明专利授权意味着企事业单位或机关团体作为专利权人取得其雇员所发明技术的专利权。职务发明专利授权量可反映一个国家企事业单位或机关团体在其发明专利申请受理国运用专利制度获取技术竞争力的水平。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国际专利分类号与技术领域对照表》,对我国1986—2006年发明专利授权按技术领域进行分类统计;从静态和动态比较的角度,对我国国内和国外发明专利授权格局及其演变进行分析;并对上述分析结果的公共政策含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在专利侵权判定中是否适用"多余指定原则",一直是司法和理论界颇有争议的问题,最高法院在近其提审的一件专利侵权纠纷案的审理中,表达了不赞成轻率适用该原则的意见,并对<专利法实施细则>第20条和第21条第2款作了解释,该案对于统一人们对"多余指定原则"的认识,颇具意义.然而,该判决仍有值得商榷之处.除正确理解<专利法实施细则>第20条和第21条第2款外,需要修订相关司法解释.  相似文献   

7.
救济安排是欧盟构建共同体专利制度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难题,也是欧洲区域性专利制度协调进程中一直争论的热点。现行的欧洲专利制度的救济安排存在着缺乏法律稳定性和维权成本过高的缺陷。拟议中的欧盟共同体专利制度主要是通过共同体专利法院的建立来克服这些缺陷,其进步性主要体现在同欧洲专利救济的较好协调、法律稳定性的提高及诉讼成本的降低。但由于涉及各国司法管辖权的让渡、共同体专利法院与各成员国法院之间管辖权的分配、法官的选任及诉讼语言的选择等棘手问题,该救济安排的最终通过将面临很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8.
在现行民事诉讼举证规则下,专利执行保险条款加重了专利权人的举证责任,这导致专利维权举证难、成本高现象突出,同时抑制了科技型中小企的技术创新动力。为减轻专利执行险诉讼中专利权人的举证责任,我们可从两个层面入手:一是在现行法的框架下,借助《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的规定,明确专家证据的可采性,减轻专利权人对技术性问题的举证责任;完善《专利法修订草案(送审稿)》的内容,重新分配专利执行险诉讼中专利权人的举证责任。针对不同的专利类型,通过减轻专利权人在专利侵权诉讼时的举证责任,降低专利权人在专利执行险诉讼时,对调查、取证费用的理赔数额。二是在制度设计上,对专利执行险条款“不保范围”作出调整,适当地扩大保险人的承保范围,从整体上减少专利执行险诉讼的争议点,进一步减轻专利权人的举证责任。  相似文献   

9.
刘斌斌 《兰州学刊》2014,(6):176-182
美国的专利诉讼分为两种:一种是对于美国专利商标局的决定不服的请求(抗告)诉讼,另一种就是最常见的专利侵权诉讼,这两种诉讼的管辖权均属于联邦法院。采用联邦制的美国法院实行三审制,一审的联邦地方法院进行案件事实审查,联邦巡回区法院和联邦最高法院实施法律审查。了解美国专利侵权诉讼的裁判管辖,对我国企业及专利权人在国际贸易中的法务防范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生物技术专利保护中涉及的利益关系非常复杂,但基本利益主体有三对,即专利权人和社会公众、专利权人和人体基因提供者以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对于这些主体之间的利益平衡,首先应确定适度与合理的保护范围,正确处理"限制和反限制"的关系并维持动态的利益平衡,在利益平衡原则指导下协调三对基本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11.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 ,我国社会结构发生剧烈变化并引发社会利益多样化。进行社会利益整合 ,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圆满解决这个课题 ,必须坚持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社会绝大多数人谋利益、从先富到共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统筹兼顾等基本原则 ,必须完成增加社会财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调节社会收入差距、依法杜绝社会财富非法获取等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12.
专利权滥用已经成为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的一大障碍,严重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安全,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规制。相对于国际公约、欧盟、美国、日本与专利权滥用有关的反垄断立法,我国规范专利权滥用的现行法律、法规中存在问题。我国应构建包括专利法、反垄断法以及规章等不同层次的规制专利权滥用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3.
面对物联网时代的全球专利竞赛以及构建产业生态链的需求,美国专利法的运行进行了一系列的适应性调整。在物联网技术开发的上游阶段,软件专利的申请在可专利性上采用严格的认定标准,要求申请人更加注重发明的技术效果。在物联网技术应用的中游阶段,美国以行政审查替代司法诉讼,采用专利授权后复审方式来判断专利的有效性,进而对物联网专利质量进行有效控制。在物联网技术商业化的下游阶段,标准必要专利与公平、合理和非歧视原则之间的平衡显得尤为突出,一方面,美国通过司法判例来处理产业实践中两者之间的平衡;另一方面,倾向于采用全球性的专利许可认定标准,以维护专利实施者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云平台环境中侵害专利权的行为日益猖獗,极大地损害了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在双轨制专利权保护模式下,专利行政执法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因对云平台层级缺乏差异性分析、云平台环境中侵权行为纠察难和认定难,以及行政处罚权不足、行政调解缺乏强制执行力等问题,传统扣押侵权产品、封存涉及侵权的服务器等措施难以完全遏制云平台环境中的侵权行为.鉴于云平台的技术特征,执法部门应充分调动云平台运行过程中不同角色的积极性,强化专利执法部门的异地执法能力,增强联动机制中的专利执法与行政调解效果,发挥云平台环境中专利执法的积极动能,缓解侵权频发的态势.  相似文献   

15.
试论以利益平衡理论为基础的知识产权制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知识产权制度是一种分配权利与利益的平衡机制。在信息的生产、专有和使用之间达成平衡,是知识产权制度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利益平衡因而成为知识产权制度的理论基础。它涉及到智力产品的创造、传播之间的平衡、智力产品的创造和使用之间的平衡以及知识产权人的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的平衡等。知识产权制度本是一种确认知识产权人对知识产品的专有垄断权的制度,但通过其一系列的制度设计,围绕知识产品所产生的各种利益关系得到了均衡,从而保障了这种制度宗旨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版权法的立法目的是促进科学和文化的进步,这最终有利于言论自由权利的行使,而在版权保护过程中则对言论自由产生了一定的限制.由于版权是一种法定权利,它对于作为自然权利的言论自由的限制,必须能够促进更加重要的公众利益才具有正当性.1998年CTEA延长20年版权保护期限的立法,不但不能够促进更加重要的公众利益,反而增加了公众的负担,损害公众言论自由的权利,因此,它违背了宪法中知识产权条款的立法原则,也侵害了宪法第一修正案保护言论自由的精神.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和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变革,利益格局的多元化及利益矛盾的凸显给执政党的党内民主与党内和谐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要实现党内和谐,其关键在于发展党内民主,形成党内民主与党内和谐的互动。  相似文献   

18.
在长波周期中,主流科技产品社会渗透率提升之后必然面临市场约束。广泛存在的分利集团阻碍了市场的自动调节,导致滞胀现象更加严重。改革开放以来,分利集团在中国经济运行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在全球性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分利集团加剧了中国经济滞胀恶化的风险。具体表现为,分利集团利用扩张性和紧缩性调控政策,加剧资源的错误配置,增加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效率,导致供给恶化和流动性过剩并存。应对滞胀的长期选择是制衡分利集团,激发社会活力,推进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9.
开放与调适:上海开埠初期混杂型社会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在开埠以后的20多年中,逐渐由一个比较单一的社会,变成混杂型社会,主要表现在中西管理权限交叉、中西利益交叉、中西法律混合三个方面。本文通过上海对西人开放、租界对华人开放、华洋的抗争与合作、混合法庭会审公廨的形成诸问题的论述,说明上海开埠以后混杂型社会的形成,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因缘际会的结果,也是谈判、协商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的哲学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磊 《齐鲁学刊》2004,25(6):140-142
科学发展观是对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的反映。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二元本体是它的的立足点;以人为本,各发展要素的相互兼容是它的价值诉求;持续发展,近利与远效的互补是它的动态过程;科技支持,权衡正负效应的经济性是它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