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雷纳·韦勒克(1903-1995)是20世纪世界文学界最杰出的文学理论家、批评史家、比较文学家和思想史学者之一.中国新时期以来.韦勒克的文论著作与文学思想对中国当代文学理论与批评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与此同时,中国语境也使其话语功能与内涵产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异.韦勒克对新中国文论与批评的影响与变异问题是中西文论交往对话中非常值得关注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小说艺术真实美的当代意义贾越所有的艺术都是一个"由幻想和象征形式构成的世界。"(韦勒克语),这当然也包括小说艺术。小说无疑是虚构的,可它偏偏要以真实为其思想价值和艺术魅力的基石.不过,对于艺术真实的内涵,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解释,对于真实美的获取,作...  相似文献   

3.
文学批评怎样切近当前的文学创作现实,使其更具有实效性?我以为,关键的问题是实现批评方法的更新。对此,文章提出了一种斩的批评方法——体验批评。体验批评重视体验在批评中的作用,强调批评者对文学文本的阅读体验,目的是通过对文本的体验还原出创作者的创作意图。因而,体验批评就是一种还原的批评、描述的批评和内在的批评。  相似文献   

4.
影响研究就是在“传播研究”所能提供的事实非常有限的条件下 ,提出文学影响的假说 ,并在此基础上对作家作品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在这个问题上 ,笔者不同意韦勒克等人关于影响研究“甚至不可能完整地研究一部艺术品”的看法。认为“影响研究”有三个阶段或三个层次 :第一 ,提出“影响”的假说 ;第二 ,为论证影响假说而对具体作家作品进行分析 ,其中包括对主题、题材与情节的分析、对典型人物的解剖 ,对艺术手法艺术风格的对比等等 ,从而见出影响是否存在 ,如何存在 ,如何表现 ;第三 ,指出影响接受者如何超越影响 ,即“超影响”的研究 ,亦即研究影响的范围与限度、影响与独创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邓剑 《日本学刊》2020,(2):58-75
游戏批评包含不少向度,其中有两个向度常被运用,即指向文艺鉴赏的第一向度,与指向超越性问题意识的第二向度。日本的游戏批评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这些批评对当时流行的宇宙类游戏给予了高度关注,并从游戏文本中解读日本社会的深层构造。之后的游戏批评,把注意力转向游戏中普遍存在的故事性,批评的向度也由超越性的问题意识移向文艺鉴赏,逐渐成为市场机制的一部分。2000年以后,东浩纪与大冢英志的学术论争,催生了“游戏现实主义”,成就了日本游戏批评的最高峰,游戏批评逐渐被引回学术领域。如今,在日本政府与游戏业界的协助下,日本学界正在厘清已有的游戏研究成果,并着力于游戏批评史的建构。  相似文献   

6.
西方的儿童史研究走过了40年的历程,其中,头20年是儿童史学的初创时期,人们借助于社会科学的各种理论和方法,对许多非文字资料进行分析和解释,描述了历史上儿童曾经经历过的悲惨命运,以及在中世纪向现代社会转变过程中儿童命运的不断改善的过程。但是,80、90年代的学者对前期的儿童史研究进行了全面的批评,提出儿童历史的多样性,这表明西方儿童史研究逐渐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7.
批评和表扬时教师管理学生的两种方法。相比较而言,批评之法用的更多一些。大量的教育实践使我们体会到:表扬,学生乐于接受;批评,往往引起学生反感。教师批评学生很容易,但真正让学生从心底接受批评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即使是从教多年的老教师,也往往感到批评学生是件难事,效果往往会令人不太满意,有时甚至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8.
对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理论的世纪回顾和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理和研究现代文学的理论批评 ,带有文学史和学术史研究的双重品格。现代文学理论批评起码有四种历史作用 :1.推动中国文学走出古典向现代转型 ;2 .促进新兴文学的发展和文学流派的繁荣 ;3.引导中国现代文学精品的产生和现代文学创作的成熟 ;4.在广泛的实践中舒展丰富的思维角度 ,为后世留下成败得失 ,可供反复思考的多样智慧。  相似文献   

9.
马丽华 《学术交流》2012,(Z1):87-88
韦勒克和沃伦的关于"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的论述是其著作《文学理论》中的重要的部分,其中体现了他们关于文学本质问题的不同于前人的独到见解——文学是一种"经验的客体"。据此,对文学的研究必须遵循"透视主义"的原则。他们的观点为深入把握文学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电影特征及其批判特性出发,对在中国电影批评史上占最长时段(1921年一1985年)的电影社会学批评模式进行了纵向扫描,并力图从中得出富有启示性的结论。笔者认为,尽管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中国电影的社会学批评有许多未尽人意处,但从中国电影批评史的眼光来看,它的历史价值是不可低估的。  相似文献   

11.
王德胜 《求是学刊》2003,30(4):96-98
今天的文学研究已越来越倾向于在"文化研究"的旗帜下标榜自己的意识形态姿态并行使文化话语权,它表明文学研究开始进入一个"后批评"的时代.这一"后批评"时代文学研究的"后性"特征,主要体现为文学研究过程的"泛意识形态化"和理论上的"泛审美主义"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方法论的角度出发,就《史记》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进行分析评述,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主张将原型批评、精神分析批评、结构主义与符号学等批评模式引入《史记》研究之中。  相似文献   

13.
闫书忠 《探求》2000,(2):49-50,56
党内“批评难”的问题,是相当长一段时期中我党开展健康、积极的思想斗争的一大障碍。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党就有可能因为缺少严肃认真的党内批评而丧失其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就很难完成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重任。因此,有必要在当前的“三讲”教育中,进一步认识党内批评的意义,分析党内“批评难”的原因,找出有效的办法和措施,从根本上予以解决。 一、党内批评是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 力的有力武器 现实生活中,正确的东西总是与错误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在无产阶级政党内部也是如此,始终…  相似文献   

14.
陈茂林 《学术交流》2003,(4):114-119
20世纪的西方文论丰富多彩 ,更迭频繁。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 ,文化研究将成为新世纪的显学之一。文化研究具有跨学科性、开放性、批判性与政治性的特征。新世纪文论界的另一显学是生态批评。它是研究文学和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问。它把文学批评放在地球生态圈这一大语境下 ,以独特的生态批评视角和对全人类生存前景的终极关怀而充满生机和活力。它的宽泛性、跨学科性和开放性使它与现存文学理论交叉结合起来 ,使文学研究走向更加广阔的生态学视野  相似文献   

15.
论朱熹对苏轼的批评与接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进 《唐都学刊》2008,24(2):103-108
理学大家朱熹曾尖锐地批评过苏轼.其批评态度大体上是前抑后扬.后期,朱熹不但接受苏轼其学,褒扬苏轼其人其文,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甚至在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契合.探讨了这种转变的原因,以及这种转变在苏轼研究、朱熹研究与理学研究方面的重要意义,对于当代学人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李桂奎 《求是学刊》2013,40(1):127-134
在中国古代小说批评中,人们常常跨界性地攀附或援引史传、古文、绘画与戏剧等诸文类的专门性术语,以裨补难以自足言说的缺憾,从而形成"拟于史传"、"拟于古文"、"拟于绘画"、"拟于戏剧"等"跨界取譬"的修辞批评传统。这种批评传统既针对叙事文本,也针对写人文本。针对写人文本的各种批评术语又常常围绕两个关键词形成会通:一是小说与绘画、古文、戏剧等诸文体所共享的"代言"理论,二是凸显传统小说人物角色表演特征的"态"这一重要范畴。这种传统小说批评既有利于评论者便捷地阐释与评批小说文本,又有益于读者准确地理解并把握小说较之绘画等其他文类在叙事、写人方面的文体优势,还便于当今研究者据此顺藤摸瓜、探本求源,以更好地清点或整理中国的叙事、写人传统。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以来,对于西方学术思想的介绍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一个问题,即许多介绍都不是立体的。立体性研究对于深入了解西方学术思想十分重要。俄国形式主义的领头人什克洛夫斯基1982年写了一本与其20年代的书同名的《散文理论》。他抛弃了当年贬斥内容的纯形式观点,承认了知人论世的重要性,甚至还承认了所谓永恒真理对于艺术的重要性,还强调了解时代、斗争与革命对于理解作品的重要性。与当年相比,什克洛夫斯基的政治立场与文学观的变化是巨大的。对于结构主义,什克洛夫斯基的态度是总体否定,但也有部分肯定。他还批评了结构主义不问实质只看表面相似的分类法,其实不问实质的缺点俄国形式主义就存在。俄国形式主义是回避本质,只看现象的。他又批评结构派滋生了许多术语,但滋生术语的情况在俄国形式主义那里也存在。英美新批评是与结构主义文学批评亲缘关系最近的流派,它们都是形式主义流派,都以作品为中心,都忽视作者。当然区别也是明显的,新批评注目于文本的细读,注重对意义的阐述与艺术的分析,而结构主义则研究作品是如何组织的、其叙事方式与话语方式如何。与韦勒克从统一性上看待布拉格学派和结构主义的关系不同的是,坚持英美新批评立场的乔纳森.卡勒,则对结构主义文学...  相似文献   

18.
胡建次 《唐都学刊》2005,21(6):93-97
中国古典词学体派批评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即宋代为萌生期,明代为展开期,清代前中期为兴盛期,晚清及近代为深化期。其特征则主要体现在寻源溯流性、分析比较性、正变导引性三个方面。古典词学体派批评的发展及其特征,从一个视角映现出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沈奇诗学批评述评吕刚沈奇是从诗歌创作转入诗学批评的。有着20年以上诗龄的沈奇,于1986年4期《文学家》发表了集数年思考而成的全面评价第三代诗人的重要论文《过渡的诗坛》,引起诗界强烈反响,从此他把主要精力投注到现代诗学批评,尤其是对第三代诗人、诗歌的...  相似文献   

20.
沈静 《社科纵横》2012,(11):100-103
詹姆逊认为俄国形式主义和结构主义都陷入了“语言的牢笼”。他提出了元评论的辩证批评理论。元评论作为一种新的理论批评模式,关注的不再是理论的表面内容,而是其深处的构成密码,通过解密来显示其中隐含的各种信息。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把分析对象化约为文本因素,研究其中的相互关系,而不必把它们和客观现实相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