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战后日本的战争赔偿与经济外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战后日本的战争赔偿与经济外交张光根据有关战争的国际法①,战争赔偿是战败国对因自己的战争罪行给战时敌国造成的物质和精神上的损害所作的赔偿。受害国有向加害国要求赔偿的权利,而做出赔偿则是后者必须履行的国际义务。有关战争赔偿权利和责任问题,一般是在战后签定...  相似文献   

2.
中日关系由“靖国神社问题“造成的政治僵局经“破冰“、“融冰“以后,日本在各问题领域全方位向中国施加压力,给中国对日外交造成了困难的形势。从学术研究的意义上检讨,中国对日外交的危机实际上是由于中国日本论的意义和知识系统发生了危机。只有认识得到中日关系的基本结构,只有自主实证的日本学知识、主体性健全的国际政治思想和以这种知识、思想为支撑的理性外交政策,才可能为化解中国对日外交的危机提供乐观前景。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国际责任问题是继"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之后由西方国家最先建构出来的,是西方舆论和西方学者在面对中国崛起时的一种应激式反应和外交对策。自此之后,中西方学者对中国国际责任问题的建构和研究都各有侧重。全面梳理和回顾中国国际责任概念的提出与界定、国内外学者对中国国际责任的认知与态度,对今后研究中国国际责任问题的文献背景和线索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抗战时期,中国在抗击日本法西斯的同时,朝野双方还积极参与创立新的国际组织,力图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其中中国民间组织和学者发挥的作用令人瞩目。“九一八”事变后,国联信誉逐渐破产,中国民间在激愤之余,掀起了关于国际组织的舆论热潮,相关讨论在国际思潮与世界局势影响下此起彼伏。随着战争形势日趋明朗,讨论重点从国联的改组逐渐转向新国际组织的构建问题,其内容主要涉及新国际组织的宗旨、架构、运行方式以及中国在战后国际组织中的责任、地位等问题。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民间方案引发了广泛的公众舆论和社会关注,为国民政府外交决策提供了一定参考,向世界彰显了中国方案的正义性、公平性,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中国民间永葆和平的理想与政府立场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5.
李运昌 《阴山学刊》2006,19(4):87-91
在无政府状态下的国际社会,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相互联系的行为体纷纷通过经济的手段进行“博弈”,实现政治大国目标,是日本战后外交追求的主要目标。从国际政治经济学角度看,日本对中国、东盟、印度、非洲和拉美等地区推行经援外交,其实质在于为其政治目标服务。从日本的经援外交的发展与变化,分析日本在经援外交上的成败与得失,可为新世纪中国外交战略的制定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翟新 《河北学刊》2007,27(1):245-250
日本自民党掌政最初的两代首相鸠山一郎和石桥湛山虽都打出过修正对美追随路线和“自主”外交的旗号,并提出积极推进对华外交的政策主张,但这个战后有利于中日关系改善乃至复交的局面,却因美国的干预反对和自民党内主流派的消极抵制而致逆转。在鸠山和石桥的政治妥协背后,则有着日本保守政治势力普遍把转换对华政策的性质视为与维护国内秩序和与美国协调一致的国际环境相悖的时局观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亚太地区与中日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1年9月22日至23日在上海同济大学举行。这次会议由同济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和日本中日关系学会共同主办、日本国际交流基金协办。日本前驻华大使中江要介率领日方学者与会,来自复旦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围绕“政治与外交”、“经济与合作”、“文化与交流”等专题,进行深入地讨论。在中日关系处于微妙阶段,又逢美国“九一一”遭受恐怖袭击不久,召开这样的国际关系问题研讨会,有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也对学术如何更好…  相似文献   

8.
改变自己 影响世界——20世纪中国外交基本线索刍议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本文分 5个时期探讨 2 0世纪的中国外交 ,阐述的重点是国际环境变迁、国内政治变革与中国外交演进三者之间的交互作用 ,各个时期的外交遗产以及隐藏在革命造成的断裂之下的中国外交的连续性。在这一百年间 ,中国外交有两项基本任务 :2 0世纪前半叶 ,中国人追求的是恢复 1 9世纪失去的国家独立和主权 ;2 0世纪后半叶 ,中国外交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作为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同现存世界打交道 ,学习更好地维护自身利益并推动国际秩序朝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回顾2 0世纪中外关系的基本特点和中国外交的经验 ,将有助于中国形成成熟的现代外交。  相似文献   

9.
在不同的国际政治背景下,"中等国家"概念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在二战及战后初期国际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之际,在战争中崛起的加拿大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根据自己的实力提出了新型的中等国家概念,在不断的外交实践中,中等国家理论也得到了发展,丰富了现代国际政治理论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世界市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发展演变具有明显的新特点 ,与当代国际政治关系十分紧密 ,因此对其发展演变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有助于认清当代国际政治发展的走向 ,把握当代世界历史发展中战争与和平的规律 ,为 2 1世纪的挑战作充分的准备。本文拟通过分析战后世界市场对当代国际政治的影响 ,从全球化的新视角 ,观察当代国际政治以及与之紧密相关的战争与和平问题 ,并为研究全球化经济与国际政治的相互关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否定南京大屠杀,否定日本侵华史,是从战时日本当局,到战后的日本右翼学者与政客,一以贯之的政治宣传和喧嚣,背后隐藏着他们险恶的政治用心和蛊惑人心、颠倒是非的目的。中国人民与世界上主持正义的人士为了维护历史的真实与人类的正义,与他们进行了长期的斗争。世界正义的潮流浩浩荡荡,不可阻挡。在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包括日本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下,日本一些右翼学者与政客推翻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南京大屠杀案和日本战犯的判决的言论与企图,都是注定要失败的。而中日人民世代友好与世界和平之船必将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相似文献   

12.
黄尊严  陈德金 《文史哲》2002,1(6):129-136
明治天皇在甲午战争中的态度与责任如何 ?长期以来 ,日本的某些史学家或把他说成是这场战争的反对者 ,或把他视为被军部和政府拖入战争的被动角色。通过对明治天皇在甲午战争全过程中的言行及作用的探讨 ,可以看出 :明治天皇是这场战争的直接推动者和领导者。无论是战前的扩军备战、建立战争体制 ;还是亲自批准向朝鲜派出军队、对华发表宣战诏书、坐阵广岛大本营、协调内阁与军部在战略和策略上的分歧、筹集战争经费、鼓动日军的战争狂热 ;抑或是操纵马关议和、决定接受“三国”干涉 ,等等 ,明治天皇自始至终都扮演着积极主动的角色 ,发挥出了专制君主和最高统帅的作用 ,故犯有“破坏和平罪”  相似文献   

13.
孟宪凤 《北方论丛》2012,(4):113-117
战后中日关系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即冰封期、暖春期和后冷战时期。具有中日关系受到中美关系的严重制约、双方关系伴随着徘徊和停滞逐步向前推进、日本政府的"政经分离"原则与两国间"政冷经热"现象三个明显特点。决定中日关系未来走向主要有国家利益、国家政策和制约力量三类因素。它们最终决定今后的中日关系主要以良性发展模式向前推进,出现恶性倒退的可能性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4.
张炜 《兰州学刊》2007,(8):174-176
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是20世纪30年代中日冲突的两起标志性重大事件,文章从大众传播与国际关系的视角出发,运用构架分析方法,对事变期间《泰晤士报》的相关报道进行了全面考察,认为在这两次冲突事件中,《泰晤士报》的态度由纵容日本的侵略行径转变为对其行为的日益嫌恶,此时西方主流媒体关于抗日战争的报道语境逐渐向有利于中国的方向转换.  相似文献   

15.
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8月15日的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取得这次伟大战争的胜利离不开广大海外华侨的热心援助。海外华侨作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全力投入全民族抗战的洪流中,他们以宣传抗日救亡、组织救亡团体、捐款捐物、寄回侨汇、回国投资、购买公债、抵制日货、回国参军参战、维护国共合作、争取国际援助等多种多样的方式支援了祖国的抗战,为祖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觉醒联盟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华日本人成立的第一个反战组织。它仅存在于八路军所辖的抗日根据地中。这一组织的建立和活动,及其所发挥的作用,既勾勒出在华日本人反战组织发展的一般概貌,同时也充分说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是中日两国人民共同反对的。日本士兵和中国人民在战争中结成抗日统一战线,是中日两国人民团结友好的深刻表现,是中日关系史上美好的一页。  相似文献   

17.
冷战后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世界上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对当代国际体系转型与重建产生了重大影响。伴随总体外交布局的调整,中国当代外交坚持统筹兼顾的对外关系原则,出现了重要转型。在此以国际体系变革视角探析冷战后中国大国与邻国外交的转型,以探索在世界文明进程中中国对外关系流变与国际体系的互动。  相似文献   

18.
1931—1945年,受国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影响,南洋华侨抗日救国运动风起云涌。此间,受爱国主义的民族义愤所激发,长期扮演新加坡华社最高总机构角色的中华总商会并未被历史所遗忘,而是以民族大义为己任,责无旁贷地及时承担起引领南洋华侨践行抗战救国的时代历史使命与责任,积极投入到抗战救国的实践之中,并在筹款赈灾、抵制日货、推销国货以及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金衡山 《社会科学》2012,(6):171-179
冷战与冷战思维起源于外交、国际政治领域,但很快就覆盖与蔓延到了文化及日常生活领域。好莱坞的电影制作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过程中,时常会有与冷战有关的影片出现,它时而置身前景,时而又退隐为背景,在冷战的不同时期,影片的表现方式和关注要点会有所不同,从中也可以看出冷战与美国社会与文化之变迁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