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6 毫秒
1.
从一九四○年十月起,国民党反动派配合日寇的诱降阴谋,由蒋介石直接出面,疯狂地掀起了抗战以来的第二次反共高潮.在这次反共高潮中,我党采取“尖锐对立的态度”,并在国内外舆论的支持下,进行了坚决斗争.当时战斗在重庆,担任中共中央代表和南方局书记的周恩来同志,在党中央、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不仅直接参与党中央的决策,而且领导和团结了国统区的抗日力量.同顽固派进行了英勇的斗争,为打退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仅就第二届国民参政会第一次大会前后,我党拒绝出席这次参政会同国民党展开的一场尖锐斗争,作一简要述评,诚望党史界的同志指正.  相似文献   

2.
周恩来与国统区党的建设樊伟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移驻重庆以后,为了便于领导南方国统区人民的抗日斗争,共产党在重庆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南方局。由于国民党不允许共产党组织在国统区公开活动,所以南方局是秘密的,南方局领导人是以中共代表、八路军驻国统区代表...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间阶层的地方实力派,尽管他们的对日关系很复杂,但总的倾向是抗日的。全面抗战爆发前,地方实力派对阻止日本的侵略起了主要的作用;全面抗战开始后,他们又成为国民党正面战场上的一支重要力量。但是,蒋介石集团消灭异己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地方实力派抗日作用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4.
群众工作是中共中央南方局的一项重要工作,周恩来在中共中央南方局时期的群众工作与革命历程,是其一生中灿烂而辉煌的篇章.为了扩大党在国统区的革命阵地,团结国内外、党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一致抗战,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坚守国民党统治中心重庆,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群众工作.他坚持战斗在国统区群众工作的第一线,为八年抗战的胜利与全国解放的推进,打下了最坚实的民众基础,积蓄了最深厚的反攻力量,在党的群众工作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周恩来不愧为中共中央南方局的灵魂与党的群众工作的楷模.  相似文献   

5.
在抗日战争这个特定历史背景和国民党统治中心重庆这个特殊斗争环境中,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中国南方国民党统治区广大党员、干部,通过艰苦的统战工作斗争实践的磨练,孕育和锻造了我党具有鲜明历史特征和地域特色的红岩精神。这一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斗争精神与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精神在抗日战争中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伟大“抗战精神”在国民党统治区的集中体现,表现出中国共产党人为争取民族民主革命胜利而顽强战斗的“韧”性精神。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南方局(以下简称南方局),是1939年1月至1946年5月中共中央派驻国民党统治区中心重庆的代表机关。它的主要历史使命是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同时领导南方国统区和沦陷区党组织的斗争。由于国民党限制中共在国统区的活动,所以南方局的组织是秘密的,其活动是在八路军(第十八集团军)驻重庆办事处和《新华日报》等合法机构的掩护下进行的;周恩来、博古、董必武、叶剑英和王若飞等南方局负责人也以中  相似文献   

7.
西安事变后,在联蒋抗日的方针下,为了争取各地方实力派和各界人士,促成全国团结抗战,一九三七年五月,张云逸受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派遣,从延安到达香港,从事华南地区的统一战线工作。在港期间,张云逸主要是对在港的爱国民主人士,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促进团结抗日。十一月下旬,主张联共抗日的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从欧州归来,路过香港。张云逸作为中共中央驻港代表,拜访并宴请了他,并向他传达了我党欢迎他共筹抗日的意见,布望他经武汉会见周恩来和到延安去。但杨将军当时对  相似文献   

8.
华中抗日根据地坚决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维护国共合作的全民族团结抗战局面,一方面主动寻求与国民党当局的合作,另一方面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在政治上揭露国民党顽固派破坏抗战的政治阴谋,在军事上坚决反击国民党顽固派军队对抗日根据地的进攻。华中抗日根据地在争取中间派的工作中,努力实现统一战线政策和群众路线的统一。华中抗日根据地党组织在争取伪军工作中,成功运用了“两面派”策略这一特殊的、独创性的统一战线工作办法,展现出高度的政治技巧。  相似文献   

9.
四、站在抗日斗争的最前列重返斗争第一线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我党的正确方针和坚决斗争以及全国抗日运动迅猛发展的推动下,蒋介石国民党被迫接受我党提出的关于国共合作的主张。一九三七年八月,我西北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出师华北抗战。不久,我党中央又向国民党提出,将红军主力长征北上后,在南方保存和发展的武装力量——南方各区游击队,进行统一整编,开赴华中敌后抗战的建议。国民党被迫同意将这些部队改编为一个军。但是,为了控制这支军队,国民党曾提出要派反动头子陈诚或张发奎任军长。我党为了保证党对这支军队的绝对领导,理所当然地拒绝了国民党的无理要求。经过坚决斗争,蒋介石只得按照我党提出的条件,请叶挺担任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后的领导工作。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南方局 ,其前身是中共中央长江局 ,抗战胜利后迁至南京 ,称南京局 ,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 ,中共中央设在国民党中央政权所在地的代表机构 ,是中共在国统区的前哨阵地和领导国统区人民进行民族民主革命的指挥部。南方局在国统区历经十余年艰苦卓绝的斗争 ,发展了革命统一战线 ,团结了各阶层人民 ,有力地配合革命的武装斗争 ,为争取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建立了不朽功绩 ,在一定意义上奠定了新中国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11.
这里登载的十八篇红岩诗词,系红岩革命纪念馆供稿,有些是未曾发表过的。这些诗词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我党中央南方局、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新华日报》以及国统区的进步人士1938—1947年的革命斗争史,是我党在抗日战争时期与解放战争初期团结国统区人民坚持抗战、争取民主的历史见证。 写作这些诗词的,有当年在重庆战斗过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有中共代表团、八路军办事处和《新华日报》社的老同志,有抗日民主党派领袖与社会各界代表,有党的文艺战士和进步文化人士。 这些诗词,写景言志,记事抒情,唱和酬答,形式不拘一格;这些诗词有所为而发,内涵丰富,情意深挚,立意格调一新。诗词中也有曲折隐晦之笔,引事用典之句;这出现在那个文网如织的黑暗世道,只反映了当年斗争的艰苦。 现由我院史地系政史专业牟之先同志进行编次和说明。编次和说明中欠妥之处,敬请读者指正。因篇幅稍长,本刊分两期发表。  相似文献   

12.
抗战时期,我党提出开辟五指山根据地的内在动因主要是基于抗战形势的发展变化。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逐步形成,各方抗战力量的投入和战争形态持久性的显现,为我党开辟五指山根据地的战略决策提供了依据。同时,在开辟五指山根据地过程中,中共琼崖党组织始终注意把握好统战政策的尺度,与国民党顽固派既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又适当采取了妥协退让的原则方针,为深入白沙地区创造了有利条件。黎苗族人民发动的白沙起义,使得黎苗族人民从开始单纯地进行反顽斗争,到在琼崖党组织的直接领导下,自觉地加入全民族的解放斗争行列,有力地促进了白沙抗日根据地的胜利建成和五指山根据地的开辟。  相似文献   

13.
地方实力派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实力派是指除蒋介石的嫡系之外的一切有地盘的实力派和无地盘的杂牌军。地方实力派与国民党中央存在着矛盾、分裂和斗争 ,它关系到国共两党力量的消涨 ,影响着中国历史的进程。特别是“九一八”事变后至抗战前夕地方实力派政治态度的转变及行动 ,与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救国方面达成的共识 ,促进了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的建立  相似文献   

14.
一、“保卫大武汉”口号的提出历史事实表明,抗战初期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与发展是比较和谐的。这种合作的主导原则是共同抗日。当时压倒一切的最高政治任务是挽救民族的危亡,将日本侵略者逐出中国。武汉会战正是在这种全民族抗战的政治氛围中展开的。始终站在抗日战争最前列的中国共产党,以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全面抗战路线、政策发挥着政治领导作用,八路军、新四军在战斗中发展壮大,并最终成为抗日的主力军于由.武汉会战处于国民党正面战场,国民党在国统区中处于执政地位,并掌握军事上的指挥权,因此国民党就成为正面战场的组织者和决策者。武汉会战中“保卫大武汉”的口号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由国民党提出的.  相似文献   

15.
国民党地方实力派的局部抗战,推动了民众救亡运动的发展,在客观上为全民族抗战的发动准备了群众基础;同时他们在国民党内的率先联共抗日,促成了国共的第二次合作,给全国抗战局面的形成创造了政治前提;芦沟桥事变后,地方实力派揭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敦促蒋介石下定抗战决心,对全面抗战的开始发挥了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6.
抗战初期,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这一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实现了比较密切的合作。在山西,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地方实力派阎锡山在双方合作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山西特色的特殊形式的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实行正确的方针政策,使党能够利用这些合法组织,不断壮大抗日革命力量,争取和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抗日进步势力,开创了山西抗战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在这场长达八年之久的反侵略战争中,四川成为抗日正面战场的后方基地。一九三八年十月,国民党政府迁都重庆,各民主党派、教育文化界的学者名流以及各方面的爱国人士都纷纷来到四川,以周恩来同志为首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八路军办事处也设在重庆,四川又成为我党进行统战工作的重要阵地。八年抗战,四川人民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都为祖国的民族解放事业作出过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国内的主要矛盾从阶级矛盾转化为民族矛盾。这时动员一切力量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争取抗战胜利,成为全党的中心任务。抗战开始全民奋战,在全国形成抗日民主根据地、国统区、沦陷区三个地域。为了巩固华北抗日阵地,必须发展华中抗战力量。而要建立华中抗日根据地,又必须突破苏北,使我八路军、新四军共同控制陇海路以南,津浦路以东、长江以北、大海以西的广大地区,以壮大抗日力量,才能克服蒋介石投降妥协的危险,争取时局好转。党中央于1938年5月4日就指示新四军“进入江北地区”。9月,中央六届六中全会重申全党独立自主放手组织人民抗日武装斗争的  相似文献   

19.
南方局的历史是抗日战争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国统区人民,配合武装斗争,为实现民族解放和人民民主而斗争,争取人民革命在全国胜利的历史.在这一时期,南方局依据国统区的具体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把革命原则的坚定性与斗争策略的灵活性巧妙地结合起来,各项工作具有鲜明的特色.南方局缔造的红岩精神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第一次反共高潮被打退后,国民党顽固派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并悍然制造了皖南事变,将反共高潮推向了顶点。作为中共中央在国统区的最高领导人,周恩来通过与国民党当局的谈判,迟滞了顽固派反共的步伐;在"皓电"发表后,及时为中共中央答复"皓电"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和具体建议;皖南事变后,领导南方局积极争取国内外舆论,有力地打击了顽固派的反共气焰,为中共在政治上赢得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