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政府经济学的研究起点是市场失灵,其研究对象是政府如何干预国民经济。经济法是调整一定的经济关系的法规,也是国家干预经济之法。政府经济学与经济法或经济法学有共同的研究起点———市场失灵,政府对市场失灵的规制,即政府干预经济的行为,则构成了政府经济学和经济法学共同的研究对象。政府经济学与经济法学关系密切,既有共同之处,又有不同的一面,二者相互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经济法产生的直接原因是为了克服市场失灵,而非政府失灵,严格说来,政府失灵问题决非经济法所能解决,否则会更加桎梏经济法的发展、完善进程,而不是相反。经济法确实是政府干预经济的准则,但也不能笼统地把经济法定性为“干预政府之法”。看清经济法的性质,乃是构建完善经济法治建设事半功倍之良策。  相似文献   

3.
现代西方经济法产生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在于“市场失灵”理论和“国家干预”理论。“市场失灵———国家干预”经济法理论模式对于研究中国经济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经济法的发展,经济规律产生了市场失灵.但同时在政府的干预下祈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政府本身也有很多“失败”.控制权法作为一种工具,我们需要使用特定的功能,良好的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协调和平衡的经济规律.  相似文献   

5.
市场失灵为政府的积极干预成为必要,同时我们也发现,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并非总是积极有效的。政府的有限理性加之其具有经济人的特质因此极易陷入干预失灵的泥潭。正是由于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双重困境才建构了经济法的逻辑基点。本文以政府失灵为主题,首先从政府失灵在我国的主要表现为切入点,然后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从经济法的角度提出规范措施,旨在使政府干预在经济法的规制下实现政府功能和市场功能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6.
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国家和社会稳定发展,关系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利,如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摆在我国政府面前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经济法视野下食品安全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食品安全市场中政府角色的合理定位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论经济法的独立性——基于对市场失灵最佳克服的视角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市场失灵的本质在于市场的内在缺陷以及经济人的利益失衡,市场失灵是市场非效率的缘由,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最佳程度的克服。行政法克服市场失灵存在着价值困境、法域归属困境、行政性偏好困境以及执行机构困境;民法克服市场失灵存在着限权的困境、有限性困境以及作为私法的困境。而经济法对市场失灵的克服则具有直接限制市场主体私权、直接改变市场主体的利益结构以及公共利益和远视等诸多特有优势。因此,行政法和民法都不可能代替经济法的功能,经济法具有自身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8.
医疗市场化改革以来,政府过度注重经济增长速度,忽视了公民健康权,没有有效保障基本医疗公共服务.医疗服务市场出现的失灵应当通过经济法加以规制,以实现医疗公平性和普遍均等化.当前,医疗服务的市场调节失灵包括信息不对称、不正当竞争和医疗商业贿赂.政府并没有履行好国家调节职能,降低了医疗可及度,出现了公立医院垄断、医疗公共服务缺位的双失灵.通过经济法规制医疗市场,应当完善医疗信息公开制度,细化反垄断法执法标准,彻底实现管办分离,保障基本医疗公共服务的供给  相似文献   

9.
从经济学上借鉴而来的“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理论在论证经济法的产生方面存在局限性,也无法有效论证经济法的独立地位.政府经济职能是经济法产生的根源,政府将那些被实践检验为正确的经济学观点上升为法律的形式,从而形成经济法.民商法为经济法的有效实施奠定了微观基础,而行政法则确保依据经济法履行经济职能的政府能够合法行使职权.经济法与民商法、行政法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而未认识到这一点的原因往往是彼此未能深入了解对方所致.  相似文献   

10.
根植于传统同时又超越传统的现代经济法,在程序制度上对传统行政程序和民事程序既高度依赖又实现了超越.经济法程序制度具有鲜明的特色.在这些特色的背后,是经济法程序制度的理论逻辑:经济法程序制度与实体制度一样,同样具有克服市场失灵的功能.尽管如此,经济法程序制度也有其制度局限.在设计经济法程序制度时,应遵循程序法定原则、配比原则、公益性原则和问责与救济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