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劳动力和土地作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资源和生产要素,关系着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与繁荣。黑龙江省作为全国第一产粮大省,在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对推动农村经济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角度,分析黑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论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整体规模、整体素质等对土地流转产生的直接影响以及制约因素,提出通过彻底转移劳动力、有效调控农村土地流转、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措施,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村土地流转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困境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面临立法限制和滞后,土地产权不明,流转机制不完善,收益分配不合理,土地流转价格低廉,农村劳动力转移机制不畅等困境。推进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需要加强立法,明晰产权,确立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转机制和合理的土地价格体系,并应将土地流转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有机结合起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带来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3.
探讨农户劳动力转移规模对土地流转的影响,对发展现代化农业与城乡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农户样本数据,以社会网络为工具变量,运用IV-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劳动力转移规模对土地流转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转移规模对土地流转具有阶段性影响,即仅当劳动力转移规模>0.42时,劳动力转移才会显著促进土地流转;家庭中购买金融产品的可能性越大、教育程度越高都会促进土地流转行为;社会网络与劳动力转移规模存在相关关系。为促进土地流转发展,政府应完善劳动力市场及异地社会保障体制、更新农业信贷产品、鼓励农户学习相关政策与职业技能、加大非农就业机会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4.
农村城镇化受诸多因素影响,其中农地制度及其改革会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对农业劳动力和人口向城镇转移的外推力,对农村城镇化产生积极作用。我国现行的农地家庭承包制由于以行政手段供地和缺乏农地流转机制,使得农民与农地关系凝固化,影响了农村城镇化进程。我国农地使用制度的进一步改革与完善应引入市场机制,促进农地流转和集中,增强农业劳动力的排放力度,割断转移出来的农业劳动力与土地的联系。并通过农地市场流转,使转移出去的农民得到放弃农地权利的报偿或对农地投入的补偿,使其愿意放弃农地,安心从事非农产业,促进农村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的实施,释放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了条件.农村劳动力转移推动城镇化发展,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为农业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进而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契机.农业经营规模扩大必须以农村土地自由流转为前提.农村土地流转推动劳动力、土地、资本在城乡间的优化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协同促进,统筹城乡发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安徽省、湖北省602户农户的问卷调查,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农村土地因素对农户劳动力乡城永久转移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土地调整次数及农户所在村耕地流转市场自由程度对农户劳动力永久转移意愿具有正向推动作用,耕地基础设施条件、农户对国家有关农村土地管理政策的了解程度、农户转入耕地行为对农户劳动力乡城永久转移意愿具有负向影响。依据土地因素对农户劳动力乡城永久转移意愿的影响结果,通过清晰地界定农户土地权利性质及其权能构成,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土地市场,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搭建土地保障与社会保障之间的转换平台,以消除农户土地价值变现障碍、弱化农村土地的保障功能,从而削弱农村劳动力永久定居城镇的后顾之忧,以便更好地推进中国的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运用山西省忻州市670组农村劳动力的截面数据,考察非农活动参与率与性别、收入、年龄、受教育年限和土地数量的关系,并运用Logit模型估计农村劳动力分化不同动因的各自影响程度及其综合作用下的分化程度,然后依据分化程度分析劳动力转移的概率.实证表明:非农收入是农村劳动力选择参与非农活动的最主要动因;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和土地数量对劳动力参与非农活动的影响非常显著.按照分化程度与转移可能性的数量关系,可将农村劳动力划分完全转移、一级潜在转移、二级潜在转移以及农村必需劳动力四个类型,并可模拟得出具有政策指导意义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概率.  相似文献   

8.
系统分析农户种植结构有助于科学回答国家粮食安全如何保障这一重大问题。通过全面考察劳动力转移、土地流转和溢出效应对农户种植结构的影响,发现:(1)劳动力转移对农户种植结构的趋粮化有显著正向影响且二者之间存在相互作用;(2)土地流转形成的土地规模大小对农户种植结构存在动态影响;(3)的确存在农户种植行为溢出效应,家庭特征因素对农户种植结构中的溢出效应具有调节作用;(4)劳动力转移、土地流转和溢出效应对农户种植结构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地区异质性;(5)对于分散化土地流转农户,土地流转租金亦会促进种植结构“非粮化”,且能通过种植结构中介变量影响家庭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净收益。因此,政府应加强劳动力教育培训,引导低质量劳动力转移,推动土地规模化流转,合理发挥农户种植结构中的溢出效应,加强农地流转市场监管,拓宽土地流转市场信息获取渠道,降低土地流转价格,减轻农民租金成本压力。  相似文献   

9.
农村土地是农民重要的收入来源和生活保障.农村土地制度对劳动力乡城转移决策具有重要的影响.当前,国内外学者主要从土地禀赋、土地产权、土地产权流转等方面研究了土地制度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然而,现有研究在研究结论上存在较大分歧,且缺乏对分歧出现原因的深入研究,并在研究内容上缺乏系统性.  相似文献   

10.
土地收益分配机制是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制度创新的核心和关键。在用地流转收益分配中,流转法律关系以外的主体如国家能否参与收益分配,以及农民集体如何在内部成员之间分配收益,是两个核心问题。以法经济学的分析方法,通过解决上述问题,建立起一套合理合法且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收益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之上的。与传统农地利用权相比,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四个方面特色明显:一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初始分配贯彻公平原则,实行绝对的平均主义;二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主体是特殊的农村承包经营户;三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更加注重权利的流转;四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存续期限,但期限较长。  相似文献   

12.
影响农村土地流转的原因及其有效途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比较分析法、归纳分析法和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对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动因进行分析认为:制度变迁的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经济主体的利己选择是加速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重要原因;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的不完善与流转过程的不规范、农业生产比较利益的低下与交易成本的居高不下阻碍了农村土地的有序流转;在赋予农民长期稳定的土地使用权的基础上,明确土地的财产权、加强政府管理与形成多样有效的土地规模化利用模式,对促进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农村闲置了大量农地,而农地的流转机制具有一定缺陷,造成了“有人无地耕,有地无人种”的尴尬局面。因此,建立农地借用权法律制度,不仅是对用地实践的理论回应,也是现行制度完善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在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间,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因此,为了继续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需要采取以下措施:继续创新农村土地制度;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建立和完善加快农村人力资本积累的制度机制;创新农村金融制度;建立和完善保护农村资源环境的制度机制。  相似文献   

15.
土地流转是目前我国农村配置土地资源的最重要和最活跃的形式,土地流转对土地市场、农业资本市场、农业劳动力市场和农业科学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通过对陕西省大荔县10个村庄部分农户的随机抽查和对大荔县户家乡西大壕村随机抽取60户农户的问卷调查,分析和研究土地流转对县域农业生产要素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现金流状况及原因 ,为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现金流量信息。本文从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基础入手 ,重点介绍了一种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快捷方法———多栏式现金日记帐法 ,希望能给会计实务工作者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7.
论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的法律障碍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威廉配第的"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诠释了土地与人类的关系,土地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土地制度是农村制度的基础,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对推进农村土地的规模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关于土地流转的法律体系不健全,缺乏具体实施细则,应制定专门的土地流转法,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行为。  相似文献   

18.
德州“两区同建”为中国城市化转型提供了范例。它启迪我们:新型城镇化应该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有效解决当前越来越难以忍受的“城市病”;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应该用足用好“小城镇、大战略”,促进“三农”现代化,缩小而不是扩大城乡和工农差距;新型城镇化应当考虑打破国家垄断土地一级市场,从根本上化解日渐凸显的、由征地、拆迁等诱发的社会冲突;新型城镇化应当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乡政村治”格局的前提下,高度重视经济社会制度配套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19.
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用地保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地保障对海南乡村旅游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国际旅游岛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的用地困境,分析海南乡村旅游发展与土地利用的关系以及发展中的用地需求,提出了实现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用地保障的具体措施,以期对海南乡村旅游发展中用地政策和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自确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地制度变革始终遵循着土地承包经营权自我完善的制度变迁路径。当前,日益深刻的农民分化现象使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自我调适作用捉襟见肘。"三权分置"顺应农地权利分化趋势,超越农地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开辟了探索农地第三种权利的路径。然而,"三权分置"创设的农地第三种权利——土地经营权存在理论缺陷,且未充分体现农地利用市场多方主体的多元农地利益。继续探索农地第三种权利应以农地市场化利用的基本方式——出租为规范的事实基础,以多方多元正当利益为规范目的;将农地租赁权作为一项独立权利构造,以农地租赁权取代土地经营权作为第三种权利;维持农地租赁权的债权性质,在农地租赁当事人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经依法登记后赋予农地租赁权享有某些特定的物权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