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延续了2006年的并购风潮。一方面,外资零售巨头通过收购大举圈地;另一方面,本土的零售企业并购不断,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在超市领域,1月21日,京客隆托管北京首联商业集团旗下的小白羊超市。2月27日,沃尔玛宣布购买好又多运营商Bounteous Company Ltd.(BCL)公司35%股权,  相似文献   

2.
步丰立 《职业》2012,(19):78-79
案例:某外资制药厂收购了一家国营小型制药公司。企业完成收购工作之后,由于员工理念融合上存在障碍,公司出现人心涣散,员工离职率较往年大幅度增加的新情况。员工抱着混一天算一天的态度,导致质量问题亮起红灯;各部门之间沟通稍有不畅便会引发内部矛盾。  相似文献   

3.
20世纪的列车正驶近其终点站。经济全球化的脚步急速加快,令世人瞩目。世界大公司之间的兼并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大集团企业国际扩张的势头越来越猛。美国埃走森石油公司兼并美孚石油公司,成为世界上金额最大的企业兼并案,兼并后的企业取代了荷兰壳牌石油公司的老大地位。德意志银行收购美国第八大银行信孚银行,成为世界第一大银行。德国奔驰汽车公司与美国克莱斯勒公司、日本日产汽车公司的  相似文献   

4.
萨苏 《金色年华》2011,(2):41-41
我所在的美国公司收购了一家日本企业,收购过程十分顺利,后来却渐渐显露出不同文化背景带来的尴尬。  相似文献   

5.
《职业》2005,(4):16-17
发宫专家: 北京智鼎管理咨询公司高级薪酬顾问张登印 企业的薪酬理念和薪酬策略最能反映企业的人力资源理念,薪酬整合是企业购并诸多环节中至关重要的环.对于被收购公司的员工来说,他们对购并后的情况并不了解,因此稳定人心的首要手段就是物质方面的激励了.并且在企业管理中,薪酬不仅仅代表了物质激励本身,更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比如尊重、平等、归属感、奉献等等.  相似文献   

6.
郭京振 《公关世界》2016,(15):50-50
2016年8月4日午间,一则消息迅速地刷了屏。在深圳股票交易市场上,上演了恒大增持“躲猫猫”、万科A被涨停“偷袭”的大戏。当天下午13:13,财经发布独家消息,恒大买入万科股票或达2%,万科股价随后开始走高;14:06分,万科A最高涨至9%;14:03,新浪财经发表独家消息称,恒大否认买进万科股票,万科股价回落,但随后再度走高,尾盘涨停。盘后,恒大集团又撤回了早前否认买入股票的说法,并称公司正在拟写正式回应公告。17:26,东方财富网发布恒大公告,恒大公告称,截至8月4日,本公司透过其附属公司在市场上收购共516870628股万科A股,占万科已发行股本总额约4.68%,总代价为人民币9110220389.30元。2016年8月5日,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发布关于中国恒大购买公司A股股票的提示性公告根据中国恒大集团(以下简称“中国恒大”,股份代号:3333.HK)于2016年8月4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发布的《须予披露交易—收购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截至2016年8月4日,中国恒大通过其附属公司在市场上收购516870628股本公司A股股份,占本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约4.68%,总代价为人民币9110220389.30元。以上股东持股情况变动,提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特此公告。真是一波三折,玩的就是人们的心脏。有的股民表示“世界变化太快,先容我喝杯恒大冰泉压压惊”。  相似文献   

7.
路易 《职业》2002,(10):13
当员工跳槽时,公司总是怪罪员工不够忠诚,但是怎样才算忠诚,忠诚的背后需要什么去维持?也许国内很多企业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当企业忽略了一些平衡的支点,往往酿成关键员工的流失,招聘容易保留难,人员流失其实是公司的损失.在我的所见所闻中,由于员工跳槽企业遭受损失的不下百起.著名公司思科收购了一家公司后,又卖掉了一个部门,伤害了一些重要员工,3个月后当公司想要开发相关的新产品时发现,那些关键的员工已经离职了.一家上海公司由于员工集体跳槽,公司两个星期不能正常营运,这是一种两败俱伤的局面.  相似文献   

8.
公司收购作为一种重要的并购活动受到企业家的广泛青睐,尤其在西方国家一直是实现企业外部扩张的重要方式,但我国上市公司收购立法却有些滞后,《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已经2006年5月17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第180次主席办公会议审议通过,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充分表现了国家对此的重视。本文将从上市公司收购的法律性质和收购的基本原理为出发点,结合国情以及国内外的实践经验对上市公司收购的法律问题进行分析,在不同层面存在了一些缺陷和不足,并由此提出完善上市公司收购的法律问题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今年3月28日,吉利集团在瑞典签署协议,正式收购沃尔沃。这距腾中收购悍马宣告破产,正好一个月的时间。同样是中国企业,收购国际品牌,却是截然相反的结局。  相似文献   

10.
城市概貌:南宁位于广西南部偏西,自古以来就是祖国南疆重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初为广西省省会,1958年撤省建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便为自治区首府,是广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现辖新城区、兴宁区、永新区、江南区、城北区和邕宁县、武鸣县、横县、宾阳县、上林县、马山县、隆安县,总面积2.2万多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384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1.
企业博客迅速蔓延 在全球,企业博客已经进入主流商业领域,大量国际化公司建立了企业博客,惠普为其研究人员主办了一个博客网站;戴尔公司内部有一个Linux博客网站;微软、Google等公司已经在利用企业博客对外发布产品信息、维护企业形象;一些企业的高管们甚至亲自上阵,把写博客当成一项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穆昕 《职业》2010,(29)
"金色降落伞"一词最早起源于美国,最初旨在保护被收购公司的高管人员,使其即使在公司被收购后短时间内被解雇仍能得到相对丰厚的报酬,其形式可为遣散费、奖金、股票期权及其相应组合.在我国,近些年来,金色降落伞这一概念得到广泛认可,并被试探性地用于解决改制过程中部分企业的元老历史贡献问题,以消除或弥补企业高层管理人员退休前后物质利益和心理角色的巨大落差,防止一些国有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在改制未成的两难境地中,不惜"铤而走险",出现"59岁现象",对国家财产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13.
舒乾 《职业》2008,(2):60-61
按照水泊梁山的发展进程,《水浒》很清晰地勾勒出企业的三个发展阶段。创业阶段,可以称为王伦阶段;发展阶段,可以称为晁盖阶段;扩张阶段,可以称为宋江阶段。梁山公司三个发展阶段,三个董事长,三种治理公司理念。从王伦的自给自足,到晁盖的有限度扩张,再到宋江的极度扩展,对应于现代企业,也展现出各个时期企业的典型特征,生存规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没。笔者特别归纳了“企业发展四律”,奉献给广大的读者,奉献给那些正为企业发展费思量的企业家,奉献给那些准备创办企业的新青年们。  相似文献   

14.
舒乾 《职业》2008,(1):54-55
按照水泊梁山的发展进程,《水浒》很清晰地勾勒出企业的三个发展阶段,创业阶段,可以称为王伦阶段;发展阶段,可以称为晁盖阶段;扩张阶段,可以称为宋江阶段。梁山公司三个发展阶段,三个董事长,三种治理公司理念。从王伦的自给自足,到晁盖的有限度扩张,再到宋江的极度扩展,对应于现代企业,也展现出各个时期企业的典型特征,生存规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没。笔者特别归纳了“企业发展四律”,奉献给广大的读者,奉献给那些正为企业发展费思量的企业家,奉献给那些准备创办企业的新青年们。  相似文献   

15.
八十年代以来,美国企业掀起了第五次收购和兼并的浪潮,如波音和麦道的合并,苹果公司和微软的联合等。收购者使用了现金收购、股票收购、综合证券收购和杠杆收购等多种方式。而面临被收购威胁的企业也不甘示弱,重新构建了自己的反收  相似文献   

16.
舒乾 《职业》2008,(3):60-62
按照水泊梁山的发展进程,《水浒》很清晰地勾勒出企业的三个发展阶段,创业阶段,可以称为王伦阶段;发展阶段,可以称为晁盖阶段;扩张阶段。可以称为宋江阶段,梁山公司三个发展阶段,三个董事长,三种治理公司理念。从王伦的自给自足,到晁盖的有限度扩张,再到宋江的极度扩展,对应于现代企业,也展现出各个时期企业的典型特征、生存规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没。笔者特别归纳了“企业发展四律”,奉献给广大的读者,奉献给那些正为企业发展费思量的企业家,奉献给那些即将准备开办企业的新青年们。  相似文献   

17.
王婕 《职业》2005,(8):28-29
案例: G公司是一家民营企业,老板从两万元投入起家,仅用了14年的时间就将自己的企业发展成为一家年产值达二十几个亿的大型集团公司,期间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成功地收购了4家同行企业,公司的快速发展使员工人数从最初的一百多人发展到现在的八千多人,企业发展的势头和后劲非常喜人.  相似文献   

18.
《职业》2012,(1):65
收购沃尔沃汽车公司的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生长在浙江台州一个贫穷落后的山村,他的第一份工作是照相。  相似文献   

19.
黄薪丹 《现代妇女》2014,(10):269-269
私募股权投资不仅能扩宽企业的融资渠道,还能优化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进而增加企业价值。本文选取了2012年深交所中小企业板块的233户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公司规模和财务杠杆度后,私募股权投资与公司价值和公司经营绩效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明凡 《现代交际》2005,(9):47-49
于品海的经历颇为传奇:在香港念完中学后去日本,后去美国读电视新闻,学费不足才辗转至加拿大读政治经济专业,时年19岁;30岁时以零成本收购菲律宾上市公司——Acesite(Phils),马尼拉希尔顿酒店的拥有者;33 岁收购香港上市公司南海发展(后改名中国数码),同年从金庸手中收购《明报》,成为《明报》第二代业主;39 岁经营传讯电视(CTN),一度建起自己的传媒王国,但最终输光1亿美元;41岁通过旗下的中国数码收购Savoy Concepts有限公司,更名南海控股,卷土重来……如此不凡经历,让于品海获得了“神奇小子”的称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