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于良  张悠 《统计与决策》2013,(6):140-142
文章针对山东省枣庄市面临的城市煤炭资源枯竭的实际问题,通过区位熵法和偏离—份额法(SSM)分别了分析枣庄市的产业优势和产业结构,发现枣庄市面临着产业结构单一,经济结构失衡,现有主导产业经济产值逐年萎缩,续接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和效益,经济发展后劲乏力等问题.在比较分析枣庄市各产业经济效益和第二产业各行业发展维度的基础上,提出了寻找接续主导产业,调整产业结构,鼓励第一产业特色发展,加速第二产业转型发展,保证第三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2.
鹤岗市是一个因煤而兴因煤而建的城市,煤炭工业是全市的支柱产业,全市的经济发展一直依靠煤炭工业,但由于资源的枯竭和近几年煤炭市场的低迷,使我市经济发展严重受挫,所以资源型城市转型是振兴经济的必由之路。本文借鉴发达国家城市转型的成功经验,探讨我市的城市转型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鹤岗市是以煤炭为主的资源型城市,是国家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碳排放量一直居高不下。因此,通过发展低碳经济,提高煤炭等能源产品的利用效率,降低经济的碳强度,成为发展鹤岗经济、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要求.是促进鹤岗地区经济结构、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城市创新转型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市是国家重要的煤炭工业城市。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四大煤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大力调整生产结构,发展非煤和替代产业,经过不懈努力,使经济社会各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经济增长方式发生可喜变化。1997年共生产原煤7411万吨,占全省总量的87%,煤与非煤工业比例由1978年的55:45转化为1997年的44:56。  相似文献   

5.
正鄂尔多斯,一个神奇的地方,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由于煤炭而让它一夜成名,"煤炭之都"成为了它新的代名词,时隔二十多年,连续几年经济增长的持续下降给人们敲响了警钟,仅仅依赖能源不能成为长久之计,鄂尔多斯市面临着经济转型的重大挑战。一、鄂尔多斯市经济转型必要性分析煤炭资源深加工后形成的工业产品,其需求量最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南方或者东部沿海地区,产品与目标市场存在一定的距离,而这距离必然  相似文献   

6.
煤炭资源是中国能源安全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近年来,受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影响,国际经济局势波谲云诡,我国出口受阻,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双重作用下,冶金、化工、建材等电力相关行业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煤炭价格、企业利润明显降低。笔者认为,这场经济大洗牌正是煤炭企业转型发展的良好机遇,煤炭企业要顺势而为、趁势而上,找寻机遇、破解难题,实现煤炭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努力形成节能、环保、高效、优质的煤炭生产格局。本文主要对现阶段我国煤炭企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初步提出了煤炭企业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7.
一、乌海市资源型城市转型现状 (一)改变“一煤独大”的经济格局。目前,乌海市焦炭已形成1800万吨的生产能力,PVC产能达到120万吨,产业规模、技术装备、节能环保等方面均处于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十一五”期末,乌海市原煤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十五”时期的74.2%下降到了38.7%,从根本上改变了“一煤独大”的经济格局。同时,按照提高资源产品附加值的思路,乌海市大力延伸产业链条,  相似文献   

8.
当前,各地经济普遍企稳回升,但回升的幅度及内生动力各不相同。与省内及长三角城市相比,温州具有综合经济实力较强、服务业和民营经济发展较好等相对优势,但也面临先发优势弱化、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缓慢等问题。建议采取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引导现代服务业发展等措施,增强温州经济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9.
我国林业资源型城市在转型中最大的限制因素在于资金投入的严重不足.文章以伊春市和白山市两个典型的林业资源型城市为例,运用VAR模型对1990-2010年的数据进行了分析.认为金融发展并没有促进林业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发展,相反,城市经济发展则是金融发展的重要原因.建议林业资源型城市应建立市场运作为主、政府引导为辅的金融支持模式,最终带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实现城市转型.  相似文献   

10.
一、经济结构现状 经济结构不合理仍是阻碍鸡西市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一是资源型、初级化。长期以来,我市一直高度依赖煤炭资源的开采与原材料的生产和初加工,产业链条短,结构不合理,仅以煤炭生产为例,全市煤炭开采业的固定资产原值、增加值就分别占全市工业总量的50%和45%,财政可支配财力的一半以上受制于煤炭生产企业经营状况的制约。二是产业层次低,比较效益差。第一产业是比较效益偏低的产业,但我市  相似文献   

11.
"十一五"期间,乌海市提出了构建"小三角"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随着"小三角"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2011年市第六次党代会确定了"加快推进两个转型、建设自治区西部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战略。一、构筑区域中心城市是历史和现实的必然选择1958年乌海市作为内蒙古主焦煤基地,为包钢配套焦煤而开始大规模开发煤炭资源。1976年国务院批准乌达、海勃湾两市合并为乌海市,被国家认定为31个煤炭资源型城市之一。五十多年来,乌海市凭借煤炭资源优势,担当了各个时期国家、自  相似文献   

12.
2010年苏州以建设新城市、发展新产业、集聚新人才为目标,全力提升产业竞争力、创新驱动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经济发展基本走出金融危机影响,城市综合实力继续走在全国城市前列。当前,苏州又迎来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期,其经济发展具有新兴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产业细分和融合发展进一步增强等优势,但也面临通货膨胀预期增强、生产要素进入高成本期等问题,建议采取提升开放型经济内涵、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投资方式转型等措施,推进苏州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在高平台上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13.
纺织业是浙江传统优势产业的代表,当前其正处于重要的发展转折时期。本文通过纺织业发展概况和面临问题的分析,探讨在经济新常态下如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并期望以纺织业为一个切入点探索促进浙江工业转型升级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构建产业转型指数的基础上,通过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分析产业转型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自贡市1978~2011年的经验数据表明,产业转型是经济增长的一个动因,且具有促进作用.同时,总结了自贡市的产业转型模式,并从产业转型复合模式的选择、投资结构优化以及确保产业转型政策连续性三个方面为我国西部地区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提出了三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资源省,有七个资源型城市,分布于石油、煤炭、森林领域,油城大庆市及鸡西、鹤岗、七台河、双鸭山四个煤城和伊春、大兴安岭两个林都。 资源型城市全面小康社会是全省乃至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正确认识我省资源型城市和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制约因素,才能在制定政策时做到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6.
丁如曦等 《统计研究》2020,37(11):93-105
本文从集聚外部性和网络外部性相结合的视角探讨多中心城市网络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驱动影响,并以长江经济带这一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板块的典型区域为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全域城市网络多中心程度与其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在控制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等经典生产要素后,非中心城市通过嵌入多中心城市网络过程中相对节点中心度的提升,缩小了其与中心城市人均收入水平的差距并产生正向空间溢出影响,并且整体上通过中小城市获得节点集聚增长效应、中等城市发挥正向溢出效应以及节点中心大城市突破地理近邻的长波辐射效应的叠加互锁来实现;加快区域要素流动集散、促进区域产业竞合协作,是多中心城市网络驱动区域板块融合互动和经济协调发展水平提升的主要作用机制,而地理邻近城市间因节点中心度提升在制造业发展等方面展开的过度竞争,则不利于区域地域功能的整合提升和经济协调发展。因此,在长江经济带等区域范围内应统筹推进中心城市与城市网络建设,培育多中心网络化发展格局,以更加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君 《统计与决策》2007,(4):112-114
产业转型风险在产业转型的过程中是客观存在的,它直接影响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成败。如何评估产业转型风险的高低,对有效进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至关重要。本文在分析产业转型风险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模糊评价模型,对产业转型风险进行定量评估,从而为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提供更为科学、可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自治区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内蒙古是能源、资源大省。内蒙古紧紧抓住了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逐步建立起了以煤炭为中心的重化工产业体系。但以煤炭化工为主导的产业体系也带来了较多的问题,其中我区过度依赖煤炭资源,受节能约束指标的压力越来越大。内蒙古能源消费对煤炭的依赖度超过90%,是全国6个依赖度最高的省区之一。按国家最终核定的任务,内蒙古在"十二五"期间必须完成非化石能源占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分析新加坡和杭州经济发展历程、特点等,发现两者发展历程中有共同点,且新加坡经济腾飞对杭州有产业需转型升级、增长路径需切换等启示.因此,建议杭州采取转型升级、科技创新、聚集发展等措施.  相似文献   

20.
我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任务之一是实现绿色转型。当前我国的快速城镇化和以城市蔓延为典型特征的城市空间结构改变,势必对生态环境和产业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文章基于我国城市层面的数据,用系统GMM模型和工具变量法探讨城市蔓延对工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并对绿色技术创新在其中所起的中介作用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城市蔓延不利于工业绿色转型,这种抑制作用在人力资本丰富、环境规制力度较强和第三产业占比高的城市相对较弱。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城市蔓延使绿色技术创新受到影响,从而阻碍了工业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