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企业员工工作压力感知及缓解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企业运营过程中,适度的工作压力,利于员工主观能动性的激发,从而达到优异的工作绩效.反之,过高的工作压力,会使员工产生强烈的不满情绪,甚至引发员工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疾病,其工作绩效将随着工作压力的加大而快速衰减.依据案例企业研究,给出对工作压力感知测度的基本变量,运用层次分析法,获得了案例企业员工工作压力感知结果.企业员工工作压力缓解策略:强化企业员工胜任评价,适当配置员工工作岗位;强化企业管理体系建设,优化管理流程和工作秩序;注重团队内部学习和外部交流,改善员工心智模式;强化员工工作压力感知调控,消解情绪化感知理念;改善归因方式,学会自我减压;建立企业与社会合作网络,内外合作减轻员工工作压力.  相似文献   

2.
企业员工工作压力管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中最突出的心理问题是压力。企业员工的工作压力来源于社会、企业、家庭、个人等各个方面,过高的工作压力给个人、组织、社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企业员工的压力管理主要是为员工营造一个能充分发挥所长的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高校"两课"教师的工作压力、倦息的总体状况、各变量之间的差异、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之间关系等方面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高校"两课"教师面临压力较多,压力强度较大;不同年龄、不同职称的高校"两课"教师压力感差异显著;"两课"教师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间存在着相关关系,在情绪衰竭和低成就感两个维度上相关显著,而在去人格化维度上尚不存在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4.
现在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关键问题是怎样解压。你肯定读到或听到过不少方法,尝试过诸如瑜伽、桑拿、吃胡萝卜、爬山、打游戏等等,如果总结一下报上网上人们说的经验,你会郁闷地发现,有效的减压手段都要花钱。  相似文献   

5.
魏万青 《兰州学刊》2015,(1):139-146
随着社会转型加快与经济快速增长,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个体面临的社会压力也与日俱增,城市青年的精神健康状况引起社会关注。在综合国际社会学界精神健康研究与我国本土经验基础上,本研究使用2010年"广州青年发展状况"调查数据对城市青年精神健康影响因素从个体压力与社会支持两个角度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青年精神健康与其承受的压力密切相关,压力越大青年负面情绪得分越高。而压力又与青年的工作状况、得到的社会支持以及住房需求等密切相关:工作状况越好,压力越小;住房需求是青年压力的重要原因,在未来一年两年之内有购房需求的青年生活压力显著高于无购房需求青年;而社会支持能减缓青年所承担的压力,在遇到困难时能获得的帮助越多,其压力感越低。工作状况、住房需求和社会支持除了以压力为中介影响青年健康状况间接产生影响外,同时也直接对青年健康状况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李宝芳 《理论界》2014,(10):56-59
调查数据表明,"80后"女性总体就业率较高,但也存在一些非自愿性失业。从事职业较为广泛,多集中于第三产业,职位级别有七成以上为普通职员,工作收入总体偏低,工作压力普遍较大。因户籍、职业、受教育程度、职位级别不同,工作压力有所差异,所感知的压力源不尽相同。工作满意度普遍较高,职业、受教育程度、职级对满意度有所影响。阻碍女性晋升的因素中,传统观念和家庭影响显著。提高"80后"女性的就业质量,女性自身需学会对家庭与工作进行权衡把握,需提高缓解压力的能力,另外应倡导用人单位进行人本化管理,并积极推进家务劳动社会化。  相似文献   

7.
采用自编开放式问卷对深圳市部分企业的735名员工心理压力现状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深圳市部分企业员工约有34.8%的人自评压力程度为中度及以上。53.5%的人认为压力源于经济方面。24.2%的人认为工作压力中工作负荷较重,24.7%认为与长辈的矛盾和冲突是家庭压力中最大的压力源,57.7%的员工认为经济压力中最困扰的是生活成本不断增加,37.5%认为健康压力中最突出的是身体突发疾病。结果提示企业员工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社会和政府应关注其心理压力问题。  相似文献   

8.
李援 《河南社会科学》2004,12(4):101-102
压力和心理问题是影响现代人健康的重要因素。企业员工面临工作、生活的双重挑战,其压力和心理问题不仅影响着个人的生活质量,而且影响到企业和员工的工作绩效。目前,一种名为员工帮助计划(简称EAP)的服务,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用以帮助企业员工克服压力和心理方面的困难。  相似文献   

9.
在中小学体系中,影响班主任工作倦怠的重要因素为:工作压力、环境资源、专业胜任力。采用自编量表对杭州市26所中小学349名在岗班主任进行问卷调查并依此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经检验,专业胜任力是工作压力、环境资源影响工作倦怠的中介变量。因此,学校应围绕班主任工作合理配置师资;选用支架式管理和培养模式;班主任应自觉培养"正能量"并积极寻求"正资源"。  相似文献   

10.
张敏 《社会科学家》2006,(Z1):173-174
为了使员工更加有效的应对工作压力,降低或减缓压力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本文以中国企业员工的压力状况为研究背景,从生理、心理、工作行为等三个方面研究了不同的压力程度对员工的影响,最后给出了员工应对压力和自我调适的七个策略.  相似文献   

11.
现代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组织变革已经成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走向成功的关键。由于组织变革的结果对员工具有不确定性,因而会给员工带来压力。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日益复杂化,组织变革也日趋常态化,并已成为企业员工工作压力的主要来源之一,对企业和员工双方都产生了负面影响。加强压力管理是应对组织变革压力的主要举措。为此,必须了解组织变革对员工产生压力的原因、变革压力的产生机制及主要表现。在此基础上才能提出有效的压力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2.
以浙江树人大学为例,对民办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情况及其应对策略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民办高校教师职业是一种很有压力的职业;民办高校教师的总体压力感很明显,在科研方面尤其突出;民办高校教师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其工作压力有一定的影响;民办高校教师应对工作压力的策略主要倾向于积极主动行动和认知。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从教师和学校组织两个层面提出适当减轻民办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压力与困惑——新建本科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河北省五所新建本科院校教师的职业压力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教师普遍存在着压力,造成压力的因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是各种矛盾冲突导致了教师的困惑,当这些困惑难以解决或自身根本无法解决,使教师深陷压力之中。当然压力本身并不是坏事,它有积极的、有价值的一面,适当的压力往往是一种动力,但压力过大就会导致工作绩效降低,甚至导致职业倦怠。所以高校应该高度重视教师的职业压力管理,采取有效的措施疏导缓解教师的压力,使教师在健康、快乐的状态下有效率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吕燕 《家庭科技》2007,(5):40-40
压力和焦虑是我们心灵最大的毒素.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许多人都有严重的焦虑、紧张心理.如果不及时给心理减压,身体健康会受影响,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会越来越差.缓解压力的方法有很多,用食物缓解忧虑是个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两岸关系中的冲突或分歧或将长期存在于和平发展进程中,冲突本身所具有的整合性功能却可能使其成为两岸关系正向发展的积极力量.随着两岸民众、团体、政府间互动的深化,两岸多元化的社会逐步形成,相应的冲突或分歧也逐步增加,作用于两岸主体和社会的各种冲突或分歧的交错产生了"交叉压力",而高度"交叉压力"有助于消解两岸分歧的两极化危机,两岸间多维的角色、组织、利益、认同联结,最终影响两岸主体的行为模式,作用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践,将两岸连缀为一个和谐的共同体.两岸关系由和平发展过渡到和谐发展,"交叉压力"是一种基本路径和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并分析了"舆情雪球"现象。"舆情雪球"现象是新媒体环境中网络舆情与舆论之间相互转换和反复推动的一种直接结果。依靠新媒体手段(如微博和手机上网等),网络舆情经常和大量地转化为网上舆论和社会舆论,而后者又大大地刺激了前者,如此往复地强化了民众的利益诉求,增加了对政府民生工作及其他各项工作的监督。"舆情雪球"现象的出现,使得我们不得不更加重视民意诉求的存在,也不得不更加重视民意诉求转化为社会舆论后对决策过程的压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乾 《家庭科技》2014,(10):38-39
由于生活节奏加快,从学生到职场人士,现代人时时刻刻都在感受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减压,已经成了人们迫切需要的生活技能。学生族:小李的学习成绩一直位列全校第一、第二名,并担任大队长,她始终在一片赞扬声中成长。但是,小李初三时的一次感冒改变了这种局面。那次感冒正值年级综合考试,小李未正常发挥,没有考到前两名。  相似文献   

18.
正早在一周之前,贝西默就对我说:"爸爸,我要毕业了,周一下午3点,我们要举办毕业典礼,你一定要来参加哦。"当时,我蹲在她面前,她勾着我的脖子,眼睛里闪着兴奋的光芒。"哦……是吗?亲爱的,祝贺你。"我笑着回应她,却本能地躲开她的眼神,说,"可能吧……我是说,我需要问问我的助理。你知  相似文献   

19.
对河南省参加培训的98名农村小学校长的工作压力源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小学校长总体压力感很大.小学校长面临的最主要的压力源依次是:绩效管理、新课改与工作成就、社会支持.在对压力知识的了解上,大多数小学校长对压力知识虽然有一定的了解,但却是通过非正式渠道了解的;即使通过正式渠道了解到的一些知识,也并不系统.据此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家庭科技》2007,(5):43-43
一、持续的工作压力 一般人正常工作时间不能超过10小时,这是人体健康的负荷量.但我国都市成年男性的工作压力往往持续到12小时以上,造成严重的心理负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