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世纪80年代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英国侵略者利用英属印度与中国西藏接壤的便利条件把侵略的魔爪伸向西藏,先后发动了两次震惊中外的侵藏战争。英国强迫清政府先后签订了《中国藏印条约》及其续约以及《中英续订藏印条约》等条款,把势力渗透到西藏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把清政府逼到了绝路。在两次重要的战后交涉中,清政府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态度,由第一次的消极被动的接受转变为第二次积极主动的争取,并最终保全了西藏的行使主权归属中国这一无可争辩的事实。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初,英国出于维护印度殖民地安全的目的,加紧对西藏的侵略。1899年寇松继任印督后,主张对俄、对藏采取积极政策,西藏成为英俄新的竞逐之地。整体态势是:俄国其势在守,英国其势在攻。英国政府在前进政策鼓吹者的推动下,武装入侵西藏,其军事外交方面的软硬兼施,颇显技高一筹。  相似文献   

3.
中英在香港回归问题上的几次斗争赵文静作者:赵文静,焦作4541501840年鸦片战争后,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中英北京条约》和《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三个不平等的条约,逐渐把香港地区(香港岛、九龙、新界)沦为它的殖民地。英国的...  相似文献   

4.
近代清政府对外国人西藏活动的管制政策是其对西藏行使主权的重要内容之一。该政策经历了明令禁止、有限解禁、弛禁三个阶段。第二次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对入藏的外国人实施驱逐政策。《天津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开始对入藏外国人的管制出现了松动的迹象,但仍对其进行劝阻和防范。《烟台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放弃了禁止外国人入西藏活动的政策。但在实际操作层面,清地方官员对该政策进行了变通。清政府在兑现外国人入藏承诺的同时,也试图防范列强对西藏的觊觎,这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对中国西藏的渗透。  相似文献   

5.
东方的文明古国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经历了一个漫长和血腥的过程.从1600年英国建立东印度公司,垄断了对印度的贸易,进行疯狂掠夺起,到1849年兼并旁遮普,基本征服印度为止,历时二百四十九年.在这漫长的两个半世纪的过程中,1757年的普拉西战役,则占有显著的地位.它是英国征服印度的标志.从此以后,印度历史从封建社会时代转变为殖民地时期.它是印度近代史的开端,对印度历史的进程有着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一八四○年鸦片战争后,我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状况。中华民族处于无权的地位。而从十九世纪下半期沙皇俄国占领整个中亚细亚以后,对我国新疆虎视耽耽。一九七一年沙俄竟悍然出兵强占新疆伊犁地区(后被迫归还)。另一方面,英国为了确保其在印度(当时英国的殖民地)的利益,则力图阻止沙俄扩张势力的南进。  相似文献   

7.
德意志军国主义的日益强大,逐渐威胁到了英、法、俄等国在世界殖民地市场上的利益。为了对付这个欧洲共同的敌人,它们化解前嫌,订立所谓的“三国协约”。《中英续订藏印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挽回了西藏的主权。这既是清政府努力的结果,也是英、俄为了联袂对付德国在双方殖民地利益上妥协、让步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清末及民国时期西藏上层亲英分子进行的"独立"活动是英国的殖民侵略、清政府简单粗暴的治藏方式和中国政局长期动荡共同作用的结果。西藏"独立"活动不仅直接导致了"麦克马洪线"的出台,也导致西藏在对英国乃至后来新独立的印度的领土交涉中失败,更对中国中央政府与英国和印度的交涉造成了显见的束缚和羁绊,使中央政府的交涉无法取得积极效果,中印边界东段争端最终成为中国与印度之间的重大历史遗留问题。  相似文献   

9.
十九世纪末,当腐朽无能的清王朝行将就木的时候,英国侵略者趁机大肆侵略我国西藏,迫使清政府缔结了“中英会议藏印条约八款”。同在这个时候,川藏交界不远的瞻对地区,发生了一场川军与藏军争夺瞻对的战争,历史上称之为“藏瞻之争”。过去有的史学家把“藏瞻之争”单纯地看为西藏与四川为争夺瞻对引起的战争,而忘却英帝侵略西藏的历史背景。本文试就英帝侵略西藏与四川总督鹿传霖收回瞻对的关系,提出个人菅见。  相似文献   

10.
元明清三代,我国中央政府在西藏行使完全的主权。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开始在全球对殖民地的争夺。英帝国主义者一直对我西藏虎视眈眈,欲纳西藏为囊中之物,不仅发动了两次侵略西藏的战争,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还在外交上制造出有关清政府对西藏的“宗主权”谬说。目前,西藏独立势力仍然在活动,因此西藏的主权问题在今天仍然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英国人鄂康诺热衷于英国侵略西藏"事业",一直以来就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情报,图谋分裂中国西藏,是一位典型的"侵藏急先锋"。1905年12月,他成功地裹挟九世班禅访问印度,开创了英国人笼络西藏宗教领袖的恶例,这也是他涉藏职业生涯的"巅峰",然而鄂康诺的苦心经营并没有得到回报,鄂康诺此举既遭清政府反对,又不为英方新内阁认可,处境颇为尴尬。  相似文献   

12.
公元一八六○年(清咸丰十年),沙俄趁英,法联军攻陷北京之机,胁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条约》,强占了我国西北大片领土,并且利用条约中“卡伦”一词,玩弄阴谋诡计,在条约已经占去的领土之外,又夺去了我国许多领土。本文拟就清代西北地区的卡伦问题,作简略叙述,以揭露老沙皇对我国的侵略罪行。  相似文献   

13.
英国发动的第二次侵藏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其背景主要有两方面:一,西藏对中英分别于1890年和1893年签订的《中英会议藏印条约》、《中英会议藏印条款》采取不承认态度,导致英国在条约中规定的利益无法实现;二,西藏与俄国亲近以反抗英国,而当时俄国是英国侵略西藏的主要竞争对手。因此,为了实现条约中的利益以及不让俄国在争夺西藏中占得上风,英国遂于1903年发动了第二次侵藏战争。  相似文献   

14.
自英国侵藏签订不平等条约后,西藏社会经济表现出丰殖民地化的特点.从商业外贸领域看,其中的标志之一,就是外商在进出口贸易中享有的一系列特权;之二就是英国、印度商品的对藏倾销和对西藏经济的控制;之三是英国、印度对西藏原料的掠夺和造成西藏的白银大量外流;之四就是印度卢比伴随商业资本的入侵对西藏金融货币造成的危害之五就是促使西藏出现了带有买办色彩的巨商.英国经济侵略的另一危害.就是使一部分西藏上层贵族对清朝中央政府产生了离心倾向.  相似文献   

15.
(一)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帝国主义列强,尤其是英、俄等国,以“传教”、“游历”、“探险”等为名,派出大批“传教士”和“探险队”,对我国藏族地区的山脉、河流、交通、物产、矿藏等进行详细的侦察,秘密报告本国政府,为它们侵占我国西南边疆作准备。同治十三年(1874年),英国以开辟滇(云南)缅(缅甸)交通为名,派遣武装探路队由缅甸进入云南,因而发生了英人马加里被杀的教案。英国政府借机大肆要挟,胁迫清政府于光绪二年(1876年),签订了《中英烟台条约》。在这个条约中,另议专款规定:英国有派员由中国  相似文献   

16.
香港自古以来便是中国的领土。在鸦片战争中,英军于1841年1月25日强行占领香港岛。1842年8月,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正式割占该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中,英军于1860年强行占领九龙。同年10月,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北京条约),制占了九龙。1898年6月,在列强瓜分势力范围的背景下,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等条约,租借了“新界”,从而实现了对整个香港地区的占领。收复香港是中国人民的宿愿。从清政府、北洋政府到国民政府,旧中国的统治者们也都做过收复香港的尝试,但皆未能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7.
莫卧儿帝国是印度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就是从它手中英国攫取了印度的统治权,使印度人民蒙受了近二百年殖民统治的厄运。印度人民遭受残酷的殖民征服和统治,英国殖民者有其罪,而莫卧儿王朝的统治者则应负其咎。从莫卧儿帝国的灭亡开始,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深渊。研究莫卧儿帝国灭亡的原因,对印度民族和世界被压迫民族来说,是有重要意义的。在印度历史上,莫卧儿帝国实质上是一个外族王朝。十六世纪初期,印度是一个分裂为许多小公国的国家。当时的罗迪王朝(1450—1526)为阿富汗人所建,名据德里,却没有鞭及印度南部领域,北部则长期处于混战状态。  相似文献   

18.
(一)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步步加深,清朝封建统治也日趋腐败。十九世纪末,英俄帝国主义开始把侵略魔爪伸进西藏。英国两次发动侵藏战争,清政府都采取投降政策,使西藏深受灾难。西藏人民对清政府的不满情绪因此日渐加增。英俄帝国主义乘机离间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培植亲帝势力,妄图把西藏从中国分离出去。建国前夕,中国共产党密切注视着英美帝国主义在西藏的动向。1949年驱汉事件发生后,新华社于同  相似文献   

19.
营口海关是中国东北地区最早设置的海关之一。继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开五口通商之后 ,1 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国又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增开牛庄 (后改营口 )、登州 (后改烟台 )等九埠为通商口岸。于是营口成为列强掠夺东北财富的口岸。营口海关旧址分二处 ,一处称“山海新关”,在现辽河宾馆一号楼 ,该关当时主要管理轮船及外国型船舶 ,并对其所输出入的货物进行征税。海关建筑据《营口县志》记载 ,为前税务司英人满珊德所建 ,1 91 4年满珊德选定地址 ,组织设计、施工。建筑材料从英国选购运进。施工 8年 ,于 1 92 2年建…  相似文献   

20.
在十八世纪末叶,英国已开始了对西藏的侵略活动。东印度公司曾先后派博格尔(Georde Bogle)和忒涅(Samuel Turner)到札什伦布,要求与之建立通商关系,以使公司的势力伸入西藏,同时关于西藏的政治、经济、宗教、风俗等各方面蒐集大量情报,为进一步的侵略做准备。十九世纪初,英人曼宁(Thomas Manning)又伪装谮入西藏,直至拉萨。他虽不是英政府或东印度公司所派遣,但其搜集情报等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