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中国乡村社会的基本性质和基本问题是什么?这个问题可以说是农村社会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无论是对乡村的“微型社会学”研究,还是宏观实证调查研究,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更深入、更准确地把握中国乡村社会的基本性质和基本问题。这个问题之所以如此重要,一者是认识论规律使然,我们认识事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透过各种各样的现象去把握事物的本质。二者是学科传统使然。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曾在《乡土中国》和《江村经济》的研究实践中提出这个问题,实际为农村社会学研究提出了一个永恒而又变迁的议题,永恒是指这个问题需要永远留在农村社会学研究者的心中,变迁是指随着乡村社会的变迁,研究者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思考和重新认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乡土中国"仍然是我们这个国家所具有的鲜明印记,即使在全球化程度日益加剧的今天,国家层面的制度变迁仍然有赖于乡土社会的支撑。因此,乡村社会历来是考察中国社会变迁的窗口。乡村  相似文献   

3.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息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回顾与背景 “五四”运动以后,大批知识分子怀抱“救中国必先救农村”的理想信念。投身农村调查研究,如陈翰签、王寅生、钱俊瑞、孙冶方、薛暮桥、费孝通等;晏阳初在河北定县、梁漱溟在山东邹平进行了历时近十年的乡村建设运动。这些实践,产生了一大批理论成果,如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又名《中国民族之前途》),费孝通的《江村经渤、《乡土中国》,晏阳初的《十年来的中国乡村律设》、《开发民力与建设乡村》.等等.  相似文献   

4.
《领导决策信息》2014,(8):13-13
正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发展生态农业作为重点,但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首先面临的是资金问题。《农民日报》最近的一项调查发现,山东临沂经过三年探索,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如何筹钱?钱用何处?怎样用钱的问题形成了一套具有临沂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的投入模式和机制,其经验和做法很值得借鉴。怎么筹钱——构建"市级主导、县乡主力,部门支持、村庄主体,企业助力、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市政府先后制定了《加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意见》、《"乡村文明行动"实施方案》、《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暨城乡环境综合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集中研究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问题,通过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学习这个《决定》,必须认真学习其主要内容,但是更重要的是把握其精神实质。做到这一点,关键要从总体上把握《决定》的内在逻辑。为此,需要领会好以下十个要点。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我国改革向纵深发展,社会治理的重要性更为凸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这个总目标?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党中央在创新社会体制的改  相似文献   

7.
《世界上变化最快的地方》和《乡村里的中国》两部纪律片,以中英两国不同的文化背景,就中国乡村社会转型问题做了不同的诠释。前者强调农民对自身主体权利的自觉争取,认为中国乡村社会的转型,是农民自身要求并不断争取的最终结果;而后者则强调以国家政权的力量保障农民权利的获得,实现中国农村社会的平稳有序转型。结合两者的观点可知,为实现这一目的,需要农民和国家共同努力方能实现。  相似文献   

8.
社会     
《领导文萃》2014,(16):134-135
正"四世同堂"今难再老舍的名著《四世同堂》描写了当时的一个庞大、多代、团结的典型中国大家庭,但现在这个形象正迅速成为古董。据官方首次公开的关于中国家庭结构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家庭变得平均年龄更大、孤立性更强、子女更少。在上世纪50年代以前,中国每个家庭有5.3人以上。但这个数字到1990年缩减到3.96人,到2012年减到3.02人。自2000年以来,出生率下降已不再是家庭规模缩小的唯一推动力——还有人口流动和社会道德观念的变化。几千年来,中国老年人都与子女和孙辈同住,但现在这个习俗也在迅速地改变。(美国《外交政策》)中国女性权益倒退  相似文献   

9.
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中国转型的乡村变迁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近百年结构转变及其由此带来的人地关系与乡村制度变革,得出中国已经从以农为本、以土为生、以村而治、根植于土的"乡土中国",进入乡土变故土、告别过密化农业、乡村变故乡、城乡互动的"城乡中国"。在城乡中国阶段,一方面是农民的高度异质化及其与乡村的经济社会关系发生分野,农二代引发代际革命,农业走向劳动集约和多功能化;另一方面是要素在城乡间配置活跃,城乡分工与融合增强,乡村在分化的同时也迈向业态、产业、功能多样化。在历史分析基础上,本文提出"城乡中国"有必要成为理解转型中国结构形态的一个重要范式,任何基于"乡土中国"或"城市中国"的公共政策都不利于中国完成伟大的转型。  相似文献   

10.
外刊外报     
《领导决策信息》2008,(13):11-11
2008.3.29-2008.4.4南街村本无神话美国《侨报》4月1日其实,南街村本无"神话",而应理性看待中国乡村的改革模式。实际上,中国的乡村改革还在于政治、文化、民俗等方  相似文献   

11.
刘锋 《秘书之友》2023,(7):22-24
<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多次就调查研究作出重要论述,反复强调要用好这一“传家宝”,做好这一“基本功”。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指出,当前“各种风险挑战、困难问题比以往更加严峻复杂,迫切需要通过调查研究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可见,党政机关开展调查研究既是对传统的继承发扬,也是当前了解实际情况、解决现实问题、推动工作开展的需要。从这个角度看,党政机关开展调查研究应包含应然、实然、使然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2.
正中央《关于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意见》提出,要着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就乡村而言,关键就是要把群众家门口的事情办好,保证群众话有地方说、事有地方办,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管。清洁乡村建设是群众家门口的问题,是离群众最近的民生,是在乡村建设美丽中国的具体行动。因  相似文献   

13.
安东尼奥尼导演的纪录片《中国》不仅仅是再现现实,片中纪实镜头语言体现了导演的主体性。《中国》呈现的"中国图像"的传播过程交织着误读和接受、阐释。  相似文献   

14.
《领导决策信息》2009,(25):11-11
邓玉娇案,无论诉诸法律还是常识,都并不复杂,它为何在一个月内震动朝野成为2009年以来最为人瞩目的事件?因为它将中国底层社会的生态展示得淋漓尽致!据6月23日《新民周刊》报道,这个典型的乡村小镇案件,给我们切近观察中国基层政府和司法体系的运作提供了机会。  相似文献   

15.
长三角乡村作为国内农业产业体系最全、农业创新能力最强和乡村业态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一体化战略的提出使长三角乡村振兴的站位更高、动能更足、行动更实和利益更紧。本文通过深入调研认为,推进长三角乡村区域一体化振兴发展,一定要把握好两大战略所形成的发展机遇,着力缓解制约一体化发展的两大负效应,重点做好"四个转变",树立"五位一体"新的发展理念,并提出了推进落实的"六大举措"。  相似文献   

16.
新书推荐     
秋扬 《经营管理者》2010,(9):109-109
《粮民》 本书堪称是一部当代中国贫困乡村最深入的社会调查文本和贫困人口的全景生存实录。以近百个真实感人的故事,对当下农民问题进行了深度的剖析,字字泪、声声唤,呼唤全社会关注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7.
尽管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乡村的发展还有一些问题,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乡土文化可以说是我国精神文化的重要传承之一,至今在乡村地区有着深远的影响作用。随着党的十九大的召开,振兴乡村战略的实施成为乡村建设的主要内容。本文就乡村文化的现状进行分析,希望搞好乡土节目创排,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国民的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是西方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于1776年出版的关于国民财富的研究,其目的是富国裕民。通过对《国富论》的阅读和知识点梳理情况下,初步得出"民富"应先于"国富","国富"基于"民富"的结论,以期有利于正确处理"国富"与"民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社论社评     
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工作重点也在基层。农村不应是反腐败的死角,治理村官腐败,理应上升到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的高度。早日啃下这个硬骨头,才能为乡土中国迈向现代化奠定更坚实基础。2014年11月5日《以治理法治化铲除"村官腐败"》评论员观察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20.
《领导决策信息》2011,(5):24-27
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本监测中心对《工人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国建设报》、《农民日报》、《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环境报》、《中国人口报》、《新华每日电讯》、《检察日报》、《中国劳动保障报》等29个国家级报纸的头版头条、部分省级机关报的头版头条、央视《新闻联播》的报道进行了监测,其中涉及地方治理经验相关文章1314篇。这些地方治理经验主要集中在节能减排、转型发展、社会稳定、机构改革、改善民生、“三农”问题、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反腐倡廉以及城镇化建设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