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侨寓建阳(今属福建)。年十八登进士第,授泉州同安主簿。孝宗时历任枢密院编修官、知南康军、提点江西刑狱公事、秘阁修撰等职;光宗时,任江东转运副使,知漳州、潭州;宁宗时任焕章阁待制、侍讲。庆元六年(1200)病死。理宗时,赠太师,追封信国公,后改称徽国公。朱熹一生在学术等方面颇有建树,他广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至自然科学都有不同程度的贡献。他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理学体系,世称程朱学派。他的理学思想一直成为后来封建地主阶级统治人民的理论工具,在明清两代被提到儒学正宗的地位。他的博览和精密分析的学风对后世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主要著作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诗集传》、《楚辞集注》以及后人编纂的《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朱子语类》等书。大量材料表明,朱熹不仅是一位著名学者,而且是一位杰出的出版家和版本学家。  相似文献   

2.
朱熹(1130—1200年)字元晦,亦字仲晦,晚年自称晦庵,号遑翁,又号云谷老人、沧州病叟。先世江西婺源人,生于福建尤溪。 朱熹的心理思想非常丰富。在中国心理史上,他是继荀子以后,比较全面系统地研究人的心理的思想家。清代全祖望称他“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广大”和“精微”也正是朱熹心理思想的特色。他对中国心理思想史上的一些重要概念和命题,几乎全都  相似文献   

3.
二程思想经杨时、罗从彦、李侗,四传而得朱熹。宋儒杨时(1051—1135年)、罗从彦(1072—1134年)、李侗(1093—1163年),都是闽之延平(今属福建南平地区)人,延平在宋朝称南剑州,杨、罗、李被称为“南剑三先生”。朱熹(1130—1200年)与南剑三先生的关系,学术界议论不一,有的指出朱熹对三先生是不满意的,笔者认为确实如此,但尚须做具体分析;有的断言,二程思想经杨时“道南”,再经罗从彦到李侗止,朱熹直接继承二程思想。笔者对此不敢苟同。应如何看待朱熹与南剑三先生的关系,下面从几个侧面作点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朱熹(公元1130——1200年)字元晦,号晦庵,生在福建延平。出身于官僚家庭。祖籍江西婺源,是当地大族。他的父亲朱松就是一个尊孔的家伙。由于他从小就受到尊孔教育的薰染儒家的一套封建道德在他思想上烙印很深。据说他曾发恨起誓地说:“不遵照儒家的教条办事,就不是人”。十八岁考中进士以后,一直在官场混了几十年,受到了统治者的重用,给皇帝当过老师。朱熹死后,他的臭名更是青云直上。一二二七年,南宋理宗追赠他为太师,封信国  相似文献   

5.
经过对大量史料考证分析,曹雪芹祖籍应追溯到北宋是灵寿(今属河北),追溯到南宋至明永乐四年是隆兴府……南昌府、武阳(均属江西)、丰润(今属河北),追溯到明永乐五年至清是辽阳(今属辽宁)。  相似文献   

6.
南宋知名学者、文学家罗愿,有传附见《宋史》其父汝楫传后,甚简略,于其生平仕历多所未备。《全宋词》小传虽较《宋史》为详,可补者仍有若干事,兹予增辑。要点有: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荫补右承务郎,监临安府新城县(故地在今浙江富阳、桐庐之间)税。二十八年(1158)五月前,皆在此任。约三十一年(1161)至孝宗隆兴二年(1164),右承务郎、监饶州景德镇(今属江西)税。乾道元年(1165),监南岳庙。约三年(1167)至六年(1170),主管台州崇道观。八年(1172)起,通判赣州(今属江西)。曾摄知州。淳熙三年(1176)秋冬间仍在赣。六年(1179)二月至九年(1182),知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市一带)。九年秋或冬,朝奉郎、权发遣鄂州。十一年(1184)七月病卒于任。尚著有《新安志》。  相似文献   

7.
朱熹的茶缘     
佚名 《社区》2012,(32):18-19
朱熹(1130~1200年)字无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别号紫阳。晚年自称“茶仙”,朱熹幼年丧父,早年全靠义父刘子羽抚养照料。父亲朱松嗜茶成癖,虽没有留下遗产,但却教会了他饮茶。朱熹与茶结缘可以说是家传。说来有趣,朱熹从他诞生之日起便与茶有缘。在他降生的第三天,行“三朝”洗儿之礼,当时家人以宋代贡茶名“月团”为他洗三朝,朱松曾无限感慨地留下一首《洗儿》诗:  相似文献   

8.
晋惠帝元康元年(291年),分扬州之豫章、鄱阳、庐陵、临川、南康、建安、晋安,荆州之武昌、桂阳、安成十郡为江州,设置江州刺史。其治所起初在豫章(今江西南昌市),后来或治桑(今江西九江西南),或治半洲城(今九江市西)。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统一全国后,改柴桑县为寻阳县,治所在湓口城(今九江市),从此定治于此。可见六朝时期的江州,其中心地区在今江西南昌市与九江市一带,管辖范围包括今江西、福建两省及湖北省之东南、湖南省之东部的广大地区,故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一、江州的形成始于东吴的经营江州的形成,本身就与六朝时期南北对峙,南方政权以长江天堑为防线,以抵御北方军队南下有密切关系。东吴时期,虽然还没有设置江州,但孙吴政权对这一地区的经营,却是由来已久。如: 江州之治所寻阳,本为县名,史称“因水名县,水南注江”,两汉时属庐江郡,东吴时属蕲春郡,其旧县在江北。如《通鉴》魏黄初七年(226年)载  相似文献   

9.
在东亚儒学的发展中,不论中国的明(1368-1643)、清(1644-1911)时代,或是韩国朝鲜时代(1392-1910),乃至日本德川时代(1603-1868),朱熹(号晦庵,1130-1200)思想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在朱子学往东亚传播的过程中,明代朱子学者罗钦顺(号整庵,1465-1547),对朱子思想提出修正观点,也引发了触媒的作用,不可忽视。本文乃以罗钦顺《困知记》为线索,择取德川时代藤原惺窝(1561-1615)、林罗山(1583-1657)、贝原益轩(1630-1714)等三位朱子学者的思想为例,探究日本德川时代朱子学者对明代朱子学者罗钦顺思想的受容,以呈现东亚朱子学发展的面貌。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父朱松号韦斋,原籍安徽婺源;因官至闽,先为建州政和县尉,遭父丧去官。后调南剑州龙溪县尉,去官后即侨居该地。宋高宗建炎四年(公元一一三○年)朱熹生在龙溪。这样看来,朱熹是出身于封建官(亻了)家庭。熹五岁入小学,十八岁秋举建州乡贡。绍兴十八年(公元一一四八年),登进士第。从此,朱熹开始作官,生活的来源,多是靠官俸,所以他本人也应属于封建官(亻了)。由于朱熹大多数的时间是作监管宫观的祠官,有优厚的收入而不理什么政事,所以他有条件去读书、讲学和著述。朱熹幼年曾师事胡宪,刘子翚,刘勉之,但对于他的学术思想没有很深的影响。至绍兴二十八年(公元一一五八年)他师事程伊川的四传弟子李侗,才学习二程及北宋诸  相似文献   

11.
徽州,禹贡扬州之地,春秋属吴,吴亡属越,越亡属楚,秦统一后属彰郡;汉置黟歙二县,属丹阳郡,献帝时建新都郡,增置休阳县(今休宁县地);晋太康时改为新安郡,隋开皇九年(589年),省新安郡,改置歙州,大业三年(607年),又改歙州为新安郡;唐开元(713年—741年)折置婺源,大历元年(766年)遂分祁门、绩溪、乾元  相似文献   

12.
金君卿,字正叔,北宋浮梁(今属最德镇市)人。金君卿与欧阳修,范仲淹、曾巩同时代,且互有诗歌唱和,曾巩还曾为金君卿之父撰写墓志铭,关系更为密切。由于《宋史》无传,墓碑无存,故其生卒时间及生平事迹,后人均不得详知。但据一些零散资料,我们仍能知其梗概为:北宋康定(1040年)中,范仲淹守鄱阳,金君卿被“延致门馆”。①庆历(1041~1048年)间举进士。②皇祐二:年(1050年)任秘书丞,五年(1053年)任太常博士。③为绠亲,仁宗时调任江左,历任知临川、权江西提刑④和江西提  相似文献   

13.
《甲辰答朱元晦书》是陈亮一一八四年,给孔老二的忠实信徒朱熹(字元晦)的一封回信。陈亮是我国南宋时期唯物主义的思想家,法家思想的杰出代表。他生活在南宋大土地所有制恶性膨胀,金人不断南犯,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异常尖锐,朝庭屈辱苟安,国势危殆的时代。在如何对待这种苟安局面的问题上,陈亮坚持了法家路线,坚决主张实行改革,提倡富国强兵,举用贤能和有抱负之士,“驰驱战场,赶走女真,收复失地,洗刷国耻”;同反动“理学”家的代表朱熹的反对革新、反对提倡富国强兵、反对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的反动路线进行了不可调和的斗争。晚年陈亮和朱熹曾多次通信,进行了历史上有名的“王霸”“义利”之辩。在这场论战中陈亮对朱熹的反动路线予以有力的驳斥和批判。《甲辰答朱元晦书》就是这场论战开始时陈亮答朱熹的一封信。在这封信中他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功利”  相似文献   

14.
哲学“不但表面上,而且骨子里都卷入了斗争的漩涡。”(马克思《摘自<德法年鉴>的书信·致卢格》)哲学斗争同政治斗争总是紧密地交织在一起的。各种哲学理论,无不表现着一定阶级的需要,维护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古今中外,莫不如此。宋代朱熹的“理学”,就是适应后期封建社会的需要,维护封建等级制的反动哲学。一朱熹(公元一一三○~一二○○年),字元晦,号晦庵,安徽婺源人,出身于大官僚地主家庭。他通过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全部继承和发挥了二程的客观唯心主义。历史上所谓的程、朱“理学”,实际上最起作用的代表人物是朱熹。他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也  相似文献   

15.
论诸葛亮     
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东汉末徐州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沂水县)人,父母早亡,由叔父诸葛玄抚养长大.袁术征玄为豫章(今江西南昌市)太守,把他带到南方,不久,东汉王朝以朱皓取代诸葛玄,他又跟随叔父到荆州投靠刘表.玄死,诸葛亮就寄居在襄阳城西二十里的隆中(属南阳郡邓县),与颖川石广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相友善,常自比于管仲、  相似文献   

16.
朱熹字元晦,号晦庵,晚年又称晦翁,南宋时代的著名学者。他是孔孟之后,我国封建时代影响最深远的哲学家,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朱熹学问渊博,“博极群书,自经史著述之外,凡夫诸子、佛老、天文、地理之学,无不涉猎而讲究也”。综观朱熹的整个思想体系,受到佛道哲学  相似文献   

17.
陶渊明,何许人也?众说纷纭。较流行的说法有以下几种:一、“陶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见十三所高校编的《中国文学史》及中学语文课本)二、陶渊明是“浔阳郡的柴桑县(今江西九江西南)”人。(见廖仲安《陶渊明》第4页,上海古籍出版社)三、陶渊明是“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荆林街)人”。(见《庐山历代诗选》第1页,江西人民出版社)四、陶渊明之“旧居”今为九江县马回岭公社马头大队之属境”。(见庄云新《面阳山陶靖节先生墓祠初考》,《江西历史文物》1980年第4期。)五、陶渊明是“栗树铺”人。(见邓钟伯《陶渊明故里说》,《江西师院学报》1982年第2期。)  相似文献   

18.
吴潜(1196——1262),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宁宗嘉定十年(1217)登进士第一。曾任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对外,面对当时强大的敌兵,他主张:“以和为形,以守为实,以战为应”,积极抗战。对内,他看到“奸臣憸士设为虚议,迷国误军”,故力主清除腐朽的官僚集团。但却因此受到贾似道、沈炎等人的谗毁,在景定元年(1260)被罢相,贬建昌军(治所在今江西南城),又窜潮州(治所在今广东潮安)、循州(治所在今广东惠阳),并死在那里。  相似文献   

19.
欧阳修(公元1007年—1072年),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自称“六一居士”。江西庐陵(今吉安永丰县)人。举进士甲科、历任知县、知州、馆阁校勘、知谏院、权知礼部贡举、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副宰相)等职。卒谥文忠。欧阳修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他不仅博极群书,以文章冠天下,而且勤于政事,以济困扶危为己任;他不仅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杰出的领导人,而且是宋仁宗庆立新政的重要成员.现就其政治主  相似文献   

20.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是我国北宋时代的一位大政治家、大学者,列宁称他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他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在二十岁以前,曾跟随父亲王益宦游过今天的江西、江苏、广东、河南等省许多州县,对官场现状与风土民情有所了解,早具“矫世变俗之志”.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王安石二十二岁登进士第,从这年直到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四十九岁时提升为参知政事(副宰相)以前,他先后担任过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群牧判官、常州知州、三司度支判官、知制诰(皇帝秘书)等职,在同僚中声誉卓著.仁宗嘉祐四年(1059),王安石在《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即《万言书》)中提出了一整套革新政治、改革教育、开源理财的主张.熙宁元年(1068),神宗召见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