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在南亚与中亚之间:美国阿富汗经济战略走向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制定阿富汗经济复兴战略,旨在确立阿富汗在中亚和南亚的区域地位,发挥阿富汗地缘经济优势;对中亚国家实行实用主义外交政策,一方面联合反恐军事合作,另一方面在中亚推行人权外交,又常陷入军事合作利益关系与民主人权变革要求冲突的两难境地;协调阿富汗与中亚、南亚国家的区域贸易关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调整美对阿援助计划,推动阿富汗与中亚国家的边境开放,繁荣区域自由贸易;促成土阿巴印(TAPI)天然气管线工程,排挤伊朗,确保美国安全能源通道;实施新丝绸之路愿景规划,构建以阿富汗为中心的公路、铁路、管道的大中亚交通网,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2.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政治关系良好,文化经贸合作发展迅速,开展双边合作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中国要利用回族与阿拉伯民族文化上同源性的优势,以举办"中阿经贸论坛"为契机,全面提升与阿拉伯国家全面合作的关系,这不但是中国发展经济的现实需要,也是长期战略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马勇  张辉 《北方论丛》2021,(6):43-54
伴随"一带一路"建设的全面推进,关于中巴伊阿(中国、巴基斯坦、伊朗、阿富汗)经济走廊构建的探索提上日程.这条经济走廊作为对现有经济走廊在区位、发展战略方面的补充,具备打破南亚-西亚地区地缘安全困局、推动中国—南亚—西亚合作与发展的潜力;这条经济走廊作为贯通"一带一路"南向经济走廊的纽带,也有潜力成为"2.0"版中巴经济走廊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替补;这条经济走廊的构想不仅基于中国与巴伊阿三国双边贸易关系稳定、投资和项目合作不断深化以及中巴经济走廊的示范效应和辐射作用,而且也是对巴伊阿三国希望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有力回应;四国之间总体稳定、持续向好的双边关系及多边关系为中巴伊阿经济走廊的构建提供重要的支撑条件.当然,中巴伊阿经济走廊也面临诸多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4.
印度的中亚战略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亚战略是印度大国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中国与中亚和印度的特殊地缘关系,印度的中亚战略不可避免地会对中国产生影响,中国应采取积极措施减少这种影响所带来的不确定性,维护好自己的国家利益,同时争取实现中印在中亚地区的"共赢".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初,阿富汗成为英国的被保护国,并形成了中(新)、英、阿之间特殊而复杂的三角关系。面对这种状况,新疆都督杨增新,始终从维护新疆自身利益与安全出发,妥善处理了与阿富汗之间的关系,维护了新疆的安定。然而通过1923年《中阿临时通商条件》,虽然实现了新疆与阿富汗的关系的正常化,却未能防止"双泛主义"对新疆进一步的危害,这一点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6.
2012年对阿富汗而言是艰难的一年,在安全局势方面,联军及阿安全部队加大了对塔利班的打击力度,压缩了塔利班的活动范围,但塔利班的实力仍不可小觑;在国家重建方面,卡尔扎伊政府深化了与西方及周边国家的双边关系,积极谋求地区及国际社会对阿富汗重建及和解进程的支持.但阿国内严重的腐败行为依然未能得到有效遏制;毒品种植形势更加严峻,这些不利因素都将制约阿富汗的经济发展和国内治安状况的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7.
随着阿富汗局势的好转,美国加紧推动"新丝绸之路"计划,其目标是:巩固阿富汗战果,规制地区局势走向;以经济合作为手段,与俄罗斯争夺中亚地区;遏制伊朗;包抄中国。这一外交动向体现出美国正在用以经济手段为主的新计划替代以军事内容为主的阿富汗—巴基斯坦新战略,计划的范围也从阿富汗、巴基斯坦扩展到整个中亚、南亚地区,反映出美国阿—巴新战略向大中亚计划的回归。  相似文献   

8.
"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了中国与南亚国家合作反贫困的进程。当前,中国与南亚国家合作共识广泛达成,多领域合作前景广阔,但双方仍面临着贸易逆差严重、合作环境不稳定、教育水平落后、顶层战略设计不足等挑战。为此,中国与南亚国家应加强政策沟通,筑牢战略互信,精心做好顶层设计;实现道路联通,强化产能合作,完善南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贸易畅通,缩减贸易逆差,完善经贸合作机制;加强货币流通,营造和平发展环境,推动经济发展;促进民心相通,重视人文交流,奠定坚实社会基础,谋求中国与南亚国家的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9.
"一带一路"战略核心是合理统筹陆海两个战略方向,这意味着中国国家大战略设计正朝着陆海并重的方向发展,因此,中国崛起为"陆海双料强国"的前景问题亟待研究。按照古典地缘政治的观点,任何国家都难以长期维持"陆海双料强国","一带一路"战略以"互利共赢"为基础,超越了古典地缘政治以"扩张和争霸"为中心的狭隘视角,在"和平发展"的原则指引下,随着科技不断发展、中国大国力量的不断积蓄、国际权力结构的不断调整,中国崛起为"陆海双料强国"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和实施,中国在沿线地区和国家的利益进一步扩展。由于"一带一路"战略本身涉及的地域广阔、国家众多,地缘政治环境复杂,沿线各国禀赋和认知态度差异巨大,相关大国和国际社会舆论反应不一以及中国维护海外利益的经验不足等原因,中国有效维护海外权益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也明显增加。为此,应采取积极措施,完善这一战略的顶层设计、制定海外利益维护的预警方案、不断凝聚相关大国的共识、提升沿线国家的安保能力、传播和讲好"一带一路"故事、学习和借鉴他国的国际维权经验,切实维护中国海外利益的安全,实现与沿线国家的互利合作与发展共赢  相似文献   

11.
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也为海南留学生教育带来了挑战和机遇。海南高校留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着三种不同的表现形式:文化认可、文化冲突、文化适应。国际旅游岛文化建设可以从政府和社会的宏观层面和高校的微观层面两方面入手,通过提高服务、管理和建设水平等手段打造先进旅游文化,可增加和赢得文化认可,减少和克服文化冲突,增进和改善文化适应,从而也可以为国际旅游岛留学生教育赢得更多的国际声誉。  相似文献   

12.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在正处于上升时期,针对文化产品的营销活动也日渐频繁,由于文化产品的特殊性,因此对文化产品营销体系的构建更需要关注产品与消费者偏好间的匹配性。通过对文化产品4P营销策略的分析,在充分理解文化产品与消费者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构建相应营销体系。  相似文献   

13.
保护文化多样性是文化自觉的重要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多样性是文化世界的客观存在,是人类的共同遗产,尊重和保护文化多样性,是文化自觉的重要主题。尊重和保护文化多样性有利于构建和谐文化,实现世界和谐。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速,一方面,文化多样性面临难得的机遇;但另一方面,由于受到西方主流意识形态——自由主义的普遍主义和文化中心主义思维方式的影响,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正在受到严重威胁,实现文化自觉是尊重和保护文化多样性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环境下,加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在我国当前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必须构建并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施科学发展观战略,推动文化创新并开拓国际文化市场。  相似文献   

15.
冷战后面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潮流的深化,美国不断强化其国际战略中的文化因素,为美国推行霸权、干涉别国内政提供合理依据.在其文化战略的实施过程中,美国采取了以经济促文化、高举人权旗帜、构建文化扩张理论和培植价值认同的人才等手段,实现其国家利益的最大化.面对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我们应注重提升各民族文化在世界中的地位,反对全球化就是美国化.  相似文献   

16.
骆玉安 《殷都学刊》2007,(2):153-156
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是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三个基本内涵是对外文化宣传、对外文化交流和对外文化贸易。中国在新时期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初步实践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仍处于初始阶段。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是一个包含本土化的复合意义概念,它是国际化和本土化、单一性和多样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复杂、对立的统一体,本文以全球化为理论切入视角,分析了世界文化产业中在全球化和本土化问题上各执一端的两种取向,认为科学的文化产业发展策略是既要积极参与全球文化产业的交流和互动,又要大力发展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本土文化产业,以切实提高民族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推进文化战略的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挖掘与传承仅仅从文化搭台、经济(旅游)唱戏的思维模式出发,这非常不利于传统文化在更深、更广的层面上发挥其作用。应该着眼于文化凝聚力这个概念,在厘清传统文化与文化凝聚力的关系基础上,细致入微地从文化变迁、地区差异、人员区别等方面对传统文化进行剖析,以真正汲取传统文化的智慧和能量,从而提升当代文化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9.
叶险明 《河北学刊》2001,21(4):64-67
通过对"文化全球化"的逻辑规定性、"文化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或"文化本土化"的关系,以及"文化全球化"发展的阶段性的考察,作者认为,"文化全球化"不是非民族性的,而是民族性的,"文化全球化"不是脱离开各个民族文化发展基地的全球文化;"文化全球化"虽然植根于"经济全球化",但又有其相对独立的发展特点;"文化全球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不同于"全球文化".  相似文献   

20.
翻译中文化因素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与文化两者关系十分密切。语言是社会文化的载体 ,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又是创造文化、传播文化的工具。每一种语言在形成、发展和被使用的过程中无不被打上人类文明和民族文化的烙印。同时 ,丰富的民族文化又推动了语言的发展 ,使语言获得完善 ,富有表现力。本文就此谈谈翻译中的文化因素问题 ,以及应该采取的相应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