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迅的小说,一开始就以“格式的特别”使入耳目一新。这“特别”,首先当然是与习见的旧小说迥然不同;另一方面,这些小说本身的“格式”也是多样的。正如茅盾所说:“《呐喊》里的十多篇小说几乎一篇有一篇新形式”。鲁迅不愧为“创造‘新形式’的先锋”,他总是能为自己作品的思想内容找到最和谐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
“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这是鲁迅先生在“五四”革命运动高潮时期写的《<呐喊>自序》一文中的一句铭言。《呐喊》小说集和这篇《自序》的巨大历史意义,在于从创作的实践和理论上奠定了中国现代文学现实主义的发展道路。《呐喊》收有作者“五四”时期作的十四篇短篇小说。是一九一八年春到一九二二年冬五年间写的。小说反映的思想内容,集中地表现了当时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人民大众的心声;在形  相似文献   

3.
鲁迅的小说之所以蜚声中外文坛,除了它把“上流社会的堕落和下层社会的不幸”真实具体地描绘出来,以“引起疗救的注意”之外,更在于他塑造了一系列活生生的、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他把深切的思想内容寓于生动的、具有强烈感情色彩和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之中,以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表现出来,即所谓“表现内容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的统一。茅盾在《读〈呐喊〉》中说:“在新中国文坛上,鲁迅君常常是创造新形式的先锋。《呐喊》里的十多篇小说几乎一篇有一篇新形式。”鲁迅的小说正是以艺术的独创性为中国的小说,特别是短篇小说开拓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鲁迅的小说,一开始就以“格式的特别”使人耳目一新。这“特别”,首先当然是与习见的旧小说迥然不同;另一方面,这些小说本身的“格式”也是多样的。正如茅盾所说:“《呐喊》里的十多篇小说几乎一篇有一篇新形式”。鲁迅不愧为“创造‘新形式’的先锋”,他总是能为自己作品的思想内容找到最和谐的表现形式。《鸭的喜剧》,就是《呐喊》中别具特色的  相似文献   

5.
早在十九世纪末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文化运动在我国就日趋高涨。到二十世纪初,特别是1919年五四运动后,文化革命又有了新的发展。“五四”既是“人的觉醒”的时代,也是文学自觉的时代。1918年5月鲁迅以《狂人日记》翻开了中国小说崭新的一页,紧随其后,一大批中国现代作家共同创造了五四时期白话小说创作蔚为大观的局面。五四小说以旷古未见的价值取向与审美形态,为小说最终成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最有成绩的领域,写下了极为重要的一笔。 为此立下首功的,便是五四小说的理论催生。  相似文献   

6.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现代启蒙小说。它既是对“五四”时期个性主义与人类主义思潮的回应,也是对鲁迅自身早期思想的一种创造性承续与发展。《狂人日记》更是一篇寓言性很强的小说,它对现代中日启蒙主义必然失败的命运作了清醒预言,并对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健全人格的塑造提供了富有启示性的思考,因而它又是一篇引人深思的启示录。  相似文献   

7.
叙事视角研究毫无疑问应当是小说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试图从小说的叙事视角这个特定的角度,来考察和检索新时期小说在一个侧面对“五四”小说的继承发展。比较研究是沿着两条线索进行的:一是两个时期小说中的全知叙事,一是两个时期小说中的限制叙事。文章认为,“五四”小说中的全知叙事具有一定的主体性。1980年以后小说全知叙事人主体性渐渐强化。与“五四”时期第三人称限制叙事小说相比,新时期第三人称限制叙事小说表现出明显的心理化、情绪化倾向。文章还得出了其他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郁达夫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小说作家。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创作个性和艺术风格,在二、三十年代,特别是“五四”时期曾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在郁达夫的小说中最重要、数目最多的是女性形象。在他的四十四篇①小说中,写到女性形象的有三十余篇。这些形象从一个侧面显示了郁达夫小说的特色,本文拟对郁达夫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作一简略的评析。  相似文献   

9.
从“五四”时期的社会文化意识入手 ,试图从另类角度解读郁达夫小说 ,在“五四”时期特定的历史背景下 ,个性解放、忏悔意识、沉沦意识是郁达夫小说的主要社会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0.
崇尚科学是“五四”的主调之一,作为意识形态之一的文学,必然受其影响与制约。考察“五四”时期的小说,我们无法遮掩科学的影响与促动。“五四”小说所呈现的科学理性精神、思想方法以及创作观念与科学思潮有着密切的关联。其影响主要体现在:宣扬科学理性精神;对“五四”小说求真倾向的导引;对“五四”小说的批判意识的影响;对“五四”小说启蒙话语的促动。  相似文献   

11.
从《中国新文学大系》开始,文学史界都默认鲁迅《狂人日记》的“开端”地位,在此认知视角下,陈衡哲的《一日》、刘韵琴的《大公子》、李劼人的《游园会》由于形式上未能突破传统写作范式,创设有“意味”的现代白话小说体;语言上未能突破地方圈层,融入文化中心的语言结构;情感上不能与五四文化的普世价值合流而无法被纳入“现代白话”的研究视野。讨论孰为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不仅能够反映出五四时期新的小说形式、语言结构和情感价值的诉求,也能够揭示出文学革命前后文化中心—边缘的替换与变更,更能折射出以北京为轴心的五四新文学辐射结构之外的更多的“现代”表现。  相似文献   

12.
晚清与“五四”小说变革虽有动机上的相近之处,却有性质上的不同.这导致晚清小说与“五四”小说出现了形态上的差别.晚清小说变革持续的时间、规模都超过“五四”,但却没有真正实现中国小说由古典向现代的转变,主要原因在于晚清小说变革是非自觉的文学变革.相比而言,“五四”小说变革的自觉性更强,也更注重文学自身的特征.晚清小说变革并非必然走向“五四”小说,它的变革路径与“五四”有很大不同,即基本保留古典小说模式,只是在内容上和形式上容纳一些新的思想、艺术因素.“五四”小说变革因历史背景、文化语境的特殊作用,找到了一条新的路径,这就是精神与艺术的一体化即“心理化”.通过“心理化”,“五四”小说最终实现了中国小说由古典向现代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中国小说现代性通常被认为是出现在晚清,甚至有“没有晚清,何来五四”的说法(王德威语)。我们在承认晚清新小说与五四小说的承继性的基础上,也不能对二者之间的差异视而不见。毋庸置疑,无论是“个人的发见”的内涵,还是叙事模式的转变,二者都有着深刻和明显的差异。形成这种差异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应该是五四时期中国现代性追求目标的变化:“发展个人的个性”〔’]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任务。这直接促成了中国小说现代性的获得。在这一过程中,性爱问题以其所蕴涵的自由成为“发展个人的个性”的最重要的领域,它不仅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有两个辉煌的时期:一是宋代话本小说,它奠定了古典白话小说的模式;一是晚清小说,它为“五四”时期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文化运动,起了先声的作用.之所以说晚清小说是辉煌的,这是由于它是在声势浩大的“小说界革命”的号召下,在小说理论的指导下蓬勃兴起的,有着明确的为改良政治服务的指导思想.晚清小说及晚清小说理论的繁荣兴盛,这是过去任何时代所不及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在五四以后迎来巨变,这一新文化思潮促使古典小说开启了现代化进程,其最典型之处表现为三个方面:首先是经典小说的遴选,这一遴选虽可上溯明清,但是随着通俗小说的繁盛,明清时人选取的作品已不适应新时代潮流,五四时期,胡适等人选取的“一流小说”应运而生,取代了明清的“四大奇书”;其次,小说的研究方法实现了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变,胡适的以“实验主义”为内核的科学实证方法成为“典范”;再次,小说的价值观念由“小道”变为“文学之正宗”,彻底终结了古代小说的卑微处境。  相似文献   

16.
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现代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现代转型,大体始于清末的“小说界革命”,而完成于五四“文学革命”。这一转型于“小说界革命”期间启行的直接推动力有二,一是小说被用作梁启超倡导的“新民”之工具,其他文体因素的大举向小说渗透;二是西洋小说翻译由林纾首开风气,新的小说表现技法的用于中国小说。这一转型在五四时期最终完成,时代条件之外,则在于“文学革命”突破了“小说界革命’的两个基本局限:一是纠正了文学的唯功利倾向,既赋予文学以启蒙使命,又充分重视文学自身价值,重视形式变革的重要性;二是抛弃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保守框架,而向西方文学全面认同,在内容、形式兼取的同时,着重学习西方的现代思潮和现代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7.
郑振铎在《新文学大系、文学论争集》的“序言”中指出:“……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是这时期最大的收获之一,奠定了中国小说研究的基础。”鲁迅是中国小说和中国小说史研究的拓荒者。把他的《中国小说史略》放在“五四”新文化革命的背景下重新认识,对我们深刻了解鲁迅就是这个文化新军的“旗手”和他对研究我国古代小说的历史功绩,都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五四”时期个性解放的时代潮流 ,带来了情爱小说的繁荣。“五四”情爱小说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浪漫主义对自我的肯定 ,对理想的追求 ,以及对人和人性的全面自由、彻底解放的渴求与“五四”作家精神气质的契合 ,使“五四”情爱小说在价值取向、审美品格和表现形态上 ,显示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9.
五四小说文体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时代是文体自觉的时代。“杂异”是五四小说文体独特的审美形态。这种小说文体的建构,蕴含着颇为典型的文化精神和试验意义,深刻反映了中国文学、文体发展的内在要求。五四“杂异”体小说。为传统小说的现代化,为中国小说的世界化,所尽的那一份历史责任,是功不可没的,也是无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20.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现代启蒙小说.它既是对"五四"时期个性主义与人类主义思潮的回应,也是对鲁迅自身早期思想的一种创造性承续与发展.<狂人日记>更是一篇寓言性很强的小说,它对现代中国启蒙主义必然失败的命运作了清醒预言,并对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健全人格塑造提供了富有启示性的思考,因而它又是一篇引人深思的启示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