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婴儿死亡率历来是死亡率研究领域中的重要课题,也是最不易调查准确的指标之一。自从中国开展大规模人口研究工作以来,很多人口学家,特别是一些国外的人口学家,始终对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如此高的水乎(67.6岁)抱怀疑态度。主要证据是认为中国的婴儿死亡率不准确,具有低估的误差。不可否认,做为生命表起始年龄组的死亡率的估计误差  相似文献   

2.
生育率是人口学中最重要的统计指标之一。许多年来,众多的人口学家一直在尝试建立一个能准确地描述生育率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在各种模型中,寇尔(Coale)和特拉赛尔(Trussell)的生育模型被认为是最准确并在人口学研究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寇尔——特拉赛尔模型(以下简称C—T模型)的建立,解决了生育率定量研究中的许多问题,被公认为生育率研究领域内的重大成果。它是由寇尔在1971年首先创立,其后又由寇尔和特拉赛尔共同加以发展并实际运用在人口学定量分析中。C-T模型由两个子模型构成,一个是婚姻模  相似文献   

3.
张广裕 《西北人口》2009,30(3):62-66,70
本文用Brass曾生子女存活比估算儿童死亡率的方法和Gompertz死亡率定律等方法对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五普”男性人口的死亡和生存原始数据作了进一步的修匀和校正。在此基础上。我们用Farlle死亡概率法编制出了甘南藏族自治州男性人口的简略生命表.并通过生命表的结果分析了甘南州男性人口的死亡水平、死亡模式和死亡的性别格局。  相似文献   

4.
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人口的死亡水平如何?第三次人口普查第一次公布了分年龄死亡人口的详细资料,使我们有可能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本文就是利用第三次人口普查的死亡资料,对中国近代的死亡水平(确切地说为1981年的死亡水平)进行分析。模式生命表是研究死亡问题的重要工具。较为准确地搞清中国人口死亡属于何种模式生命表,就易于将中国的死亡水平与其它发展中国家相对比了。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5.
婴儿死亡率的测定,在人口分析中,始终是一项最困难的工作。人们往往由于数据不可得或不可靠,不得不求助于模型生命表,利用已知的,比较可靠的某些年龄组的死亡率来引申出婴儿死亡率。这样做,往往有两个风险。一是各国死亡率的模式不同。如果从柯尔一德曼(Coalc-Ccmcny)模型生命表构造来看,可以很清楚地看出这一点。这个模型生命表系统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1953—1964年,1964—1982年生命表指标的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表在人口数量关系的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生命表上的各指标不仅综合地反映了一个人口的死亡水平和模式,它还是进行人口动态模拟与预测的基本数据之一。因此,估算和编制人口在各个时期的生命表,始终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但是,由于我国的死亡登记制度在广大农村地区还很不完善,人们一直无法得到50—70年代的较准确的分年龄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以1981年的中国人口生命表为模型生命表对2010年的人口按龄死亡模式进行修正,测算2010年的中国人口预期寿命,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口死亡率的变化趋势以及性别模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2010年中国人口的死亡率下降至5.58‰;人口预期寿命达到75岁,其中男性的预期寿命超过73岁,女性预期寿命为78岁;近10年间中国人口预期寿命的增幅超过4岁,高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任何时期。然而,201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中婴幼儿和老年人口存在严重的死亡漏报,现有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制度因素的制约对人口普查数据质量的提高提出了巨大挑战。偏高的女婴死亡率虽然较2000年有所改善,但依旧存在,对女性的社会歧视仍在威胁中国的人口安全。  相似文献   

8.
中国分区模型生命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编制中国分区模型生命表的需要及条件 模型生命表是人口研究的有力工具,利用它可以对各地区人口死亡现象的特征进行动态分析,还可开发出一系列间接分析方法对数据有缺陷或不完整的地区进行深入研究,以及对历史资料进行评价、比较等。即使是统计系统比较健全的地区,利用模型生命表也可对各类数据作出对比分析,深入认识死亡现象的统计规律,提高对未来人口特征变化的预见能力。因此,自50年代以来,国际人口学界就先后研制过5种不同的模型生命表:1955年发表的联合国模型生命表;1966年发表的柯尔—丹尼区域模型生命表,1969年发表的赖  相似文献   

9.
老年人口,特别是高龄人口的死亡研究,是目前我国人口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大家知道,在死亡研究中,年龄别死亡率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但在一般的死亡研究中,很少有这方面详细、确切的资料,有的往往只是“70岁以上的死亡率”,“85岁以上的死亡率”等类似粗死亡率指标;而这些指标,由于受年龄结构的影响,可以说是很粗略的。在制作生命表时,高龄人口的死亡率,常常是根据数学公式推算出来的,或者仅仅是根据一些较年轻的死亡人口的死亡率曲线的延伸,这样做,应该说并无可靠的根据,因为这些数值并不真正提供了该同期群在生命后期的真实情况,它充其量不过是用来最后完成生命表罢了。  相似文献   

10.
笔者在国外学习期间就不断听到国际著名人口学家称赞中国的查瑞传教授。如人口学大师,普林斯顿大学的寇尔教授详细地向笔者描述他于八十年代初来华讲学时,查教授是如何准确地纠正他在板书人口数学公式时误写的每一字母与上、下标。他感叹地说: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人口死亡的水平、模式及区域差异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文章运用模型生命表方法对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三次人口普查和两次1%全国人口抽样调查的死亡数据建立了时序关系,有规则地进行了调整和修正,并编制了新的简易生命表。文章系统分析了中国人口死亡在不同时期的水平、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将年龄结构死亡模式变化对期望寿命变动的影响做了分解,考察了不同年龄组死亡率的变动对期望寿命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12.
一、模型生命表及其用途 人们熟知的普通生命表是在本地区实际死亡数据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的,它对所研究地区的死亡水平、模式和平均预期寿命进行了科学的推算,并对人口的按龄死亡过程作出了概括的描述。这种死亡分析方法精确、严格,而且编制方法简单。因此,生命表不仅在人口研究中得到了应用,而且还在卫生统计部门、人寿保险公司以及有关的计划部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在缺乏较详细死亡资料或数据质量不可靠的地区,  相似文献   

13.
我国第三次人口普查提供了一批准确性比较高的人口数据,它是研究我国人口生育、死亡、生命过程的基础。为了进一步利用它来研究我国人口的年龄分布,死亡规律,死亡模式以及生命发展过程,并把静态数据变为动态资料,我们编制了适用于我国人口特征的分区模型生命表。本文着重阐述了四川分区模型生命表在编制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一 理论背景 在人口转变中,就出生率、死亡率转变而言,国内的研究通常都以“阶段论”作为背景,这包括布莱克(C.P.Blacker)的五阶段论,汤普逊(W.S.Thompson)和诺特斯坦(F.W.Notestein)的三阶段论。而这里我们将以寇尔(A.J.Coale)的划分作为研究的理论背景。50年代,寇尔和胡佛(E.M.Hoover)根据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发展情况,并综合了各家的特点,认为人口转变大致经历五个阶段:①原始极(Primi—  相似文献   

15.
论模型生命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人口都没有详细和可靠的人口数据。研究这些人口的增长与死亡,一般可以借用一些特性与这些人口相近似其数据又比较可靠的人口资料,来作比较与分析。也可以利用模型生命表进行试探性的比较与分析。自1955年联合国人口司编制出第一个模型生命表以来,现在世界上一共有了五种模型生命表。本文将就目前五个模型生命表作简单的叙述。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初婚初育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口学是研究人口再生产及其运动规律的。人口学历来把婚姻作为主要研究内容,是因为婚姻和生育有密切关系。在我国的人口学研究中,虽然对婚姻已有过不少著述,但总的来说,大部分还是描述性的,理论上定量研究婚姻模式尚少。本文从介绍寇尔的初婚模式开  相似文献   

17.
<正> 继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后,国家统计局又组织了1987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称小普查)。两次调查的问卷上,都列入了有关死亡人口的项目。1982年人口普查资料公布后,中国人民大学人口所信息处理室计算了全国及各省1981年生命表,发表在《人口研究》1987年1—4期。1988年,国家统计局公布了1987年1%抽样调查结果,包括了1987年年中分年龄人口数和1987年上半年分年龄死亡人口数。根据这些资料,我们可以估计出1987年全国生命表。然后,将1981年和1987年生命表加以对比,分析出我国自1981年至1987年间人口死亡水平从死亡模式的发展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8.
<正> 解放后,我国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人口,除某些年份外,死亡率都稳步下降,平均预期寿命不断提高。但是由于缺乏完整的有关分年龄死亡率的时间序列资料,因此无法全面地对我国死亡率的下降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尽管如此,我们仍能根据某些年份的死亡率统计资料对我国死亡率的变化过程作一些分析。1975年卫生部肿瘤防治研究所在全国二十四个省、市、自治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全死因回顾性调查,并且根据这次调查所得的资料编制了全国1973-1975年的生命表。这些生命表基本上能够代表全国的情况,但其中也存在一些明显不合理的地方(翟振武:《人口研究》,1987年第1期),需要进行适当的修正。1982年我们进行了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并且在这次普查中对我国1981年的死亡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根据这次普查结果编制的我国1981年的生命表,其质量还是比较高的。下面就根据1973-1975年和1981年的生命表对我国死亡率变化的性别差异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9.
编制生命表的第一步工作是将观察到的实际人口死亡率M_x转换成生命表上的死亡概率q_x。在1岁一组的完全生命表中,最常用的转换公式为q_x=2-M_x/2+M_x这个公式实际上是在  相似文献   

20.
已知死亡水平和死亡模式时的生命表的编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 在编制实际生命表时,我们通常是先根据人口普查或人口调查提供的资料计算出一组分年龄的死亡率,{M(x,n)},然后再根据这组实际的分年龄死亡率编制出相应的生命表。在编制模型生命表时,我们通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