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春节前批准我回家探亲,心里真有说不出的高兴。我正在准备东西,台长王建林来了。他一进门就笑咪咪地对我说:“可不要忘记带《毛泽东选集》噢!”我点着头回答:“不会,这保险忘不了,还有什么交代,你就说吧!”我们俩不在一个台工作,可是我俩的肠子却象接在一起的直筒筒,从来都是直来直去的。他这个人很喜欢找别人谈心,许多同志也喜欢找他谈心。特别是谈到学习毛主席著作,他就越谈越起劲。所以,我一提起  相似文献   

2.
每当我回忆起1984年寒假探家时在火车上与人吵架的情景,内心总是充满欢乐与自豪.因为我用自己的语言征服了一位穿着警服却不懂得、不重视民族政策的少数民族同胞,使他终于认清了《民族团结》的重要,并成为《民族团结》的好朋友.1984年寒假,我在阜新市车站登上了沈阳至赤峰的列车,我的座位旁是一位青年警察.落座后我从挎包里掏出一本《民族团结》,目不转睛地看起来."小同志,看什么小说这么津津有味?借我看看好吗?"我从挎包中拿出4本给了他.但是,他翻了几分钟后,把书扔给了我:"什么乱七八糟的,尽是些少数民族的事,一看目录就烦了.照片上的人穿的是什么啊,你看那憨劲,真象个大山炮!"本来对他扔杂志就反感的我,放下手里的杂志,看着这个服装与内心极不相称、非常粗鲁的人,质问道:  相似文献   

3.
喜爱什么,想干什么.这是人之常情.我喜爱藏族人民.我想通过电影艺术表现他们,这已经是好几年以前的事了.1954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和捷克斯洛伐克军队制片厂联合摄制一部彩色纪录片《通向拉萨的幸福道路》.这是一部反映修筑康藏、青藏两条公路的大型纪录片.我是这部片子里的一个导演.为了拍好片子,前后在西藏工作了近一年.这一年中,我和修筑公路的藏族民工接触的比较多.在接触中,我逐漸地认识了他  相似文献   

4.
做了十几年的编辑工作,一直藏着一种心愿:渴望能给自己仰慕、喜欢并交往了十几年的兄长张承志编辑一本书。更重要的是自从《黑骏马》的年代以来,我几乎不放过他写出的每一个字。他“用笔拓开了一个纯洁世界”(《北方的河·后记》,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十几年来,我在他拓开的这个“纯洁世界”里不断地得到净化、改造和丰富。因此我梦想:能给承志兄编辑一部书,这不仅能了却一种心愿,一份个人心情,也是我近20年编辑生涯辉煌的顶点。这样的机会有了!并且从中我学到了许多业务学习和课堂中学不到的东西。张承志,这位斐声文坛的作…  相似文献   

5.
初夏的一天,他走进办公室,然后自报家门:吴震启,满族,祖籍山东,1952年1月10日生于河北隆化,农民的儿子,只读完高小便成了放牛娃……趁他说话的间歇,我插话问:“你到这儿来要找谁?有什么事情?”“我想和编辑老师认识一下,找谁都行。”他说。我明白了,这是一个没有任何人引荐却希望本刊能  相似文献   

6.
登上帕米尔高原,我来到了我們偉大祖国最西部的一个民族自治地方——克孜勒苏柯尔克孜族自治州的首府阿圖什,在这里我特別訪問了高原上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族中学。我来到柯尔克孜族中学的时候,看見一群群穿着民族服装的柯族学生正在玩着藍球和排球,有几个女孩子坐在教室門口的太阳底下正在縫制什么东西,有一班学生正在劳动。悠揚的歌声四处傳来,欢乐和愉快的气氛驅走了我几日来在戈壁滩上旅行的疲劳,精神为之振奋。校長吐尔干热情地接見了我。他是一个身体魁梧、健壮的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柯尔克孜族人是十分好客的,我們寒暄一陣之后就无拘无束地交談起来了。校長用不大流利的汉話向我介紹了这里解放前后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亲如家人     
到延边汪清县东光公社小汪清大队那天傍晚,我迎着滿天紅霞,到河边去散步。在一家門前,看到两个朝鮮族小伙子,站在一个木槽子两头,用板子乒乒乓乓地打着煮好的黄米飯,一会兒黄米飯就变成了朝鮮族喜欢食用的打糕。我正看得有趣,一位朝鮮族老大爷从屋里走出来,請我到他家去作客。他告訴我說,每逢年节或者办喜事,朝鮮族都有做打糕吃的習慣,他孙子参軍了,明天要走,所以家里做打糕为他餞行。我进屋一看,客人来的不  相似文献   

8.
易丹 《民族论坛》2014,(5):38-39
正2006年的盛夏,除开世界杯,与往年相比并没有什么不同。此刻,一个小伙子正对着人生迷惘。他被父母带到了湘西境内的某座古镇去旅行。然而,他的心很乱,他说这个地方他只会来这一次。2011年,5年后的机缘巧合让他再次来到了这座古镇,而且竟然一留就是10个月。在每一个无雨的黄昏,他总是孤独地在漫漫长堤上踱步,他说他养的狗与他并不亲近,而平静的  相似文献   

9.
著名的维吾尔族社会活动家包尔汉·沙赫德拉辞世已4个月了。包老虽已归真,但他那父辈般慈祥的面容时常浮现在我眼前。我的课桌上永远留下了他的《维俄汉词典》、《论阿古柏政权》、《新疆五十年》等著作。我初见包老并有幸聆听他教诲时,他已是位八旬老人了。记得在一次会议上我作为会议工作人员见到了包老。他亲切地问我是学什么专业的,我告诉他是学历史的。出乎我所料,次日我得到了他赠送的《论阿古柏政权》的历史文集。包老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年青人只有学好祖国的历  相似文献   

10.
你的一天让我感动文/黄朝增9月7日,我在门口不住地望着路口。年老的母亲呻吟声声,针样扎在我心头。他会不会来呢?我自问。来,他一定会来,只是还没来罢了。我自答。我是相信这个平凡的赤脚医生的。记得七年前的一个晚上,5岁的外甥得了急病,眼看是不行了,急忙派...  相似文献   

11.
人生的境界     
正哲学的任务是什么?我曾提出,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任务不是增加关于实际的积极的知识,而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在这里更清楚地解释一下这个话的意思,似乎是恰当的。我在《新原人》一书中曾说,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在于人做某事时,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觉地在做。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有了意义。他做各种事,有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中亚     
一自从我上次在阿尔泰学的研究中做关于艺术情况的调查报告到现在已经5年了。这次我要讲述另外一个问题,我非常希望它是一个大家感兴趣的问题,那就是从历史和文化观念上给我们大家所关注的“中亚”这个词下一个定义。什么是中亚?35年来我一直对这个问题感兴趣,观点自然也有所发展,尽管没有重大的改变。所以我这里要说的虽然不是全“新”的,但它确是别人和我自己研究所得出的总结。在中亚的自然结构和文化结构当中,由于我缺乏这方面的专门知识,在以下的章节中没  相似文献   

13.
我剛剛訪問了賽力布亞公社,回到巴楚县委会,却正好遇上了德吾力巴亥公社第十大队長阿希姆罕同志。她一听說我是从北京来的,立刻紧紧地抓住我的双手,盯着我的眼睛,关切地問:“他好嗎?健康嗎?”我知道這是在問候毛主席,赶忙回答:“好。非常健康。”她高兴地笑了:“讓我祝福他。”說着她就想起了什么;伸手从外衣口袋里掏出一个小本遞給我,象是向作彙报似的:“看看吧!”我翻开了小本,只見里面記得滿滿的維文記录,这时在旁边的县妇联主任向我解釋說:“她过去是文盲,不識字,这是从北京回来后学習的,現在已經能記笔記,能看报紙了,不簡單啊!这才不到九个月,下了苦功啦!”我也覚得是件不容易的事:“真的,你是怎么学的?工作这么多,生产这么忙!”  相似文献   

14.
好人张伯     
虽然我早已能够领悟到人总免不了一死,但是对死我总有那么一种不可思议的感觉。我熟悉的张兵伯伯便这么不可思议地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张伯伯很瘦,和漫画家丁聪笔下瘦骨嶙峋的老编辑形象极为符合。而且他的确也是一位有30多年编龄的老编辑。虽说他没有写过什么大部头,但他辛辛苦苦编成的稿子总可以汇成几个大部头了。他把后半生全部献给了民族新闻事业。刚认识张伯伯的时候,我在上小学,那时的印象当然是很淡的。等我上了中学,因为中午要在父亲的单位  相似文献   

15.
毛主席离开我们已经10年了。翻看那一张张和毛主席在一起的照片,过去见到他老人家时的情景,又一一浮现在我的眼前。我第一次见到毛主席,是在1951年。当时我作为原西藏地方政府的首席全权代表,和其他几位全权代表一起,正在北京和中央人民政府代表就和平解放西藏问题进行谈判,适逢“五一”,应邀参加了庆祝活动。在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亲切地接见了我们。他紧紧地握着我的手说:“欢迎你们来啊!你们从远道来,一定很辛苦了!”我们也按照藏族的风俗习惯,向毛主席敬献了哈达。看着千千万万游行群众欢呼雀跃,真诚热爱毛主席,看着  相似文献   

16.
正今天我们讲一个人,讲一个"普通"的人。如果我现在问大家:孔子是什么人?各位肯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是圣人呀。"但是你现在如果穿越回两千五百年前,当着他的面叫他一声"圣人",他可能四顾茫然,不知道你在叫谁,因为他从来不觉得自己是"圣人",就像他从来也都不觉得自己是"仁人"一样。他一定会跟你辩驳:要说  相似文献   

17.
有朋友到我家里来,不进门,只停在院子里。他说:有个小院子多好。你看这些蝴蝶,跟自己养的似的!我忽然被提醒了。他走了之后,我禁不住认认真真地看过一遍我的院子。黑的、红的蝴蝶像风中的纸片,来来回回地飞。后来,我用了半个小时来清点自己的院子。我突然想知道:一个人周围到底  相似文献   

18.
中国籍日本血统女教师周谷宝,象一株樱花,植根在四川省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山区,已经整整三十年了。她从二十七岁到五十七岁的三十年,是人生宝贵的黄金岁月啊! 她究竟怎样来这里,又是什么促使她在这贫瘠的山沟里,安然地送走一个又一个春秋? 让我们首先听一听,周谷宝1981年给她母亲信中的一段自述吧: “亲爱的妈妈:想起三十五年前,爸爸被解雇,优虑成疾,永远离开我们。您独自挑起了生活的担子,把我们姊弟五人抚育成人。您送我上学,  相似文献   

19.
我的文章涉及两个人,其实我主要想介绍的是一个人,那就是湘西凤凰土家诗人田星六先生。在湘西或中国的诗词界,应该有些人对田星六的名字略有所闻。了解稍多的,知道他是南社诗人。若再问,田星六究竟何许人?他的诗词文章写了些什么?恐怕不少人都有些茫然。沈从文的情况就不同了,毫不夸张地说,苗族作家沈从文已走出凤凰,走出湘西,名满中国,走向世界。人们常把沈从文与凤凰联系在一起,这一点恐怕连被称为“熊凤凰”的熊希龄也自愧弗如,从两位名人在凤凰的故居参观行情即可见一斑。不必讳言,我的确不乏借助沈从文的知名度来介绍田星六之意。但进…  相似文献   

20.
高嵩 《回族研究》2001,(4):92-93
前些年 ,一股所谓“告别革命”的思潮 ,像沼泽地里的臭水一样 ,从地缝里冒了出来。在这股思潮面前 ,我心里有一种强烈的期待。我一方面期待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对它进行有理有据的批判 ,一方面期待老一代革命家用自己经历的铁的事实 ,为革命的必然性、必要性和合理性作证。这是一种理性的需要。带着这种需要 ,我专心专意地读了不少革命家的传记和回忆录。我特别仔细地读了那些书的前半部 ,我在那里特别仔细地寻找革命的原因。我感到 ,在此年此月 ,每一个知识分子都有一个重大的人生课题 ,就是认识革命 ,认识革命是什么 ,革命者干什么 ,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