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是一名年轻教师,参加工作仅有三年时间,在教育学生方面缺少一些好的方法.但从一次语文课中我悟出了一点:老师爱学生只要发自内心就够了. 那次语文课,我让学生完成一道写自己愿望的题.我们班一位平时淘气、捣蛋、爱惹是生非的学生,他是这样写的:我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愿望是,妈妈能每天高兴的看着我说:"你真聪明".第二个愿望是,老师能天天笑眯眯的看着我说:"你一点也不笨".当看到这位同学的作业时,我真的很高兴,而且高兴之余也有些感动.我毫不犹豫的在后面写道:好,你真棒!你一点也不笨,你妈妈看了也会这么认为的.  相似文献   

2.
《人才瞭望》2008,(3):80-80
有个感人的故事,对笔者的触动很大,愿与大家共同分享。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您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相似文献   

3.
职业快餐     
·广告设计师 一位年轻人应聘广告设计师成功后儿周,人事部主任问他:“111请这份」书;时,你说有五年_「作经验。现在调查发现,实际上你是头一回干这项工作。” 年轻人说道:‘’公司的招聘广告上写得清清楚楚,‘应聘者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售货员 商场人事部经理对老板说:“吉姆这家伙简直不可救药!他整天打磕睡,我都给他换了三个_「作岗位了,可他仍然恶习不改。” “让他去卖睡衣吧。在他身上挂一块广告牌:优质睡衣,当场示范。”老板说。 ·老师 父亲:“你们班里谁最徽?” 儿子:“不知道,爸爸。” 父亲:“我想你是知道的。你…  相似文献   

4.
复印机是永远没有创新能力的。孩子5岁时,我们家移民到美国,我把他送到附近一所大学美术学院办的绘画班学习。可谁也想不到, 儿子才去了五次就不想去了。儿子说:“老师根本不教绘画,一点都不教!每次都是给一个题目,就让我们自己画,想怎么画就怎么画,老师一点也不管。画完了就知道一个劲地说‘Good,Good’好什么好!那些美国  相似文献   

5.
案例1:一个小学生哭哭啼啼地向老师跑过来:老师,××打我了。老师劈头第一句是:你打他了吗?当得到否定的答复后,老师表扬他说:你做得很对……学生破涕而去……  相似文献   

6.
拳手之母     
正是妈妈那句“打死你”的口头禅,才成就了儿子今天的辉煌。他妈妈在40岁时生下他。小时候,他身体不好,多病。为了壮筋骨,母亲让他去学拳击。他不乖,常常惹事生非。妈妈因此几乎天天打他,而且是边打边哭。  相似文献   

7.
心灵的呼唤     
儿子问我:“妈妈,你为什么管我爸爸的妈妈叫妈妈?你又不是我奶奶生的!” 我说:“我和爸爸是夫妻啊,就是一家人了,爸爸的妈妈当然就是妈妈的妈妈了。”  相似文献   

8.
儿子上初中二年级的第一个家长会,使我的心降至冰点,乃至失眠。期中,由学生给每一位任课老师写评估。在这些评估中,儿子把他狂傲不羁的性格发挥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把评估意见写得五花八门,让人哭笑不得:人到中年的唐老师性情温和,对学生彬彬有礼,他给的建言是:“男人的悲哀,建议服汇仁肾宝”;年轻朝气的女教师李  相似文献   

9.
贪得无厌的人到最后什么都得不到。深海里,一只小鲨鱼长大了,开始和妈妈一起学习觅食,它逐渐学会了如何捕捉食物。妈妈对它说:“孩子,你长大了,应该离开我去独自生活。”鲨鱼是海底的王者,几乎没有任何生物能伤害,所以虽然妈妈不在小鲨鱼的身边,但还是很放心。它相信,儿子凭借着优  相似文献   

10.
朋友最近在生意上大赚了一把,可他脸上没有半点喜色。何故?原来是读初二的儿子跟他闹别扭。儿子说,父亲成天光晓得挣钱,还要我将来非考上重点大学不可,而自己却不读书不看报,与他讨论问题总是“一问三不知”。真有些儿子瞧不起老子的意思。父亲说,我一天到晚辛辛苦苦挣钱供你读书,你就得好好读,我读再多的书还能生出钱来,能去替你  相似文献   

11.
儿童小幽默     
开心 《人才瞭望》2013,(7):84-84
总结原因晚上和儿子一起看《康熙王朝》,看完后我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儿子,看看人家康熙,8岁都当皇帝了。可你都10岁了,能干点什么呢?"哪知儿子很快就接道:"那是因为康熙他爸爸死得早!"  相似文献   

12.
古时有一位太子,声望已经很高了,可他还要去周游列国,以提高自己的声望. 这时,突然来了一个乡下老头儿,要求见太子.他腋下夹把破雨伞,言不压众、貌不惊人,但自称可以做君王的老师,帮助君王平天下. 通报以后太子延见,这老头儿说,听说你要周游列国,但就这样去不行,你要拜我为老师,要处处捧我.在各国宴请你的时候,上位要让我坐,这样你才能成功.太子问他,这是什么道理?  相似文献   

13.
丁广泉的"快乐汉语课堂",在座的都是不同肤色的外国学生,听到的却是同一种语言。课后,笔者让丁老师推荐采访对象:"她,叫维多利亚,匈牙利的。"于是,便有了这次访谈。问:你是什么时候知道中国这个国家的?是什么时候开始接触中国文化的?答:我两岁的时候父母在北京工作。我跟他们在北京待了两年的时间。虽然我那时候不会说中文,但是那两年的时间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回匈牙利以后一直问妈妈我们什么时候回中国。  相似文献   

14.
亲爱的孩子,今天你来跟我告别,说为了给男友庆祝生日,你要提前赶回学校去,给他挑选合适的礼物。我只不过是回了一句:你从来不记得给妈买生日礼物呢。你便生气了,说,为什么别人的妈妈,都从来没主动向孩子索取过礼物呢?他们疼自己的孩子还来不及呢,哪像你一样,时时地抱怨?况且,爱情怎能拿来与亲  相似文献   

15.
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则报道:一所音乐学校,一年的课程结束之后,音乐老师组织了一场汇报演出,以便让家长看看孩子的进步.孩子们一个个走上舞台展示自己的演奏才华,直到最后一个孩子.但他的演奏效果不太理想,采用的演奏技巧也不对.演奏结束之后掌声寥寥.他的父母很失望,就去问老师失败的原因.老师说:"他不用我教的演奏技巧,所以才会失败.他最好不要在这里浪费时间和金钱了.  相似文献   

16.
人生也如同摘果, 做怎样的付出就有怎样的回报。父亲和儿子在自己的果园里摘果。儿子问:“爸爸,我摘一天果, 你赏什么给我?你总要有个奖赏吧!要不,您给我一筐果,我拿去分给同学们吃。”父亲说:“好吧,在你今天所摘的苹果里边,有一筐果是你的。”儿子问:“真的?”父亲点了点头。  相似文献   

17.
我刚参加工作时,可谓一腔热血、干劲十足,很快就成了部门一个小小的领导。但是我年轻气盛,总喜欢炫耀,对于任何人的意见都听不进去,不懂得冷静思考,总是一意孤行。去年有段时间,我业绩突出,但却让人抓到了工作上的一个小失误,对我造成了不良影响,为此我心里感到委屈。一次周末,饭桌上,一向寡言的父亲和我聊天,父亲问我:"你知道羚羊的天敌有哪些?"我说:"有豹子、老虎等。"父亲退休前是一名生物老师,他接着说:"羚羊不是我  相似文献   

18.
努力赢得领导的信任 卡耐基告诉我们,在与领导相处的过程中随口说"不会做"、"不行"会使领导厌恶。 有的人无论对什么事都作否定回答,即使是对领导也是一样。这样的下属确实让领导感到头疼。假如领导让你做一件你从来没做过的工作,你会怎样回答?回答:"不行,我从没做过,没有信心,还是找别人做吧!"或"我太忙了,请原谅。"这样领导会感到很失望。总是这样回答的话,领导以后无论什么工作都不会放心地交给你去做。相反,如果能这样回答:"我以前没有做过,但请让我试一试。"或"我早就想做一次这样的工作锻  相似文献   

19.
1 小时候,我们打过赌,他说:“姐,我不想读书了。”我气势汹汹地大声对他喊:“不读书,没出息。”他噘着小嘴不服气:“哼,我将来赚的钱肯定比你多。”中专毕业后,他就去了广东,而我去了北方念大学。路是自己选的,后果得自己承担。我念大学后,他还给家里寄过几次钱,信誓旦旦地在电话里说:“姐,等我混好了,让你过有钱人的日子,你等着哈。”  相似文献   

20.
奥莉娅(PronkinaOlga)来自俄罗斯西南部的奔萨州奔萨市,距离莫斯科640公里,很少有中国人听过这个地方。这里地处平原,被茂密的森林包围,盛产各种农产品,还出了很多演员、学者和运动员。2009年,奥莉娅跟随中国丈夫来到中国,扎根兰州,再也没有离开。"保护自己,就是保护他人"在新冠肺炎疫情来袭之际,奥莉娅远在俄罗斯的妈妈一遍一遍给她打电话,哭着说,"孩子,你回俄罗斯来隔离吧,我们这里没有病毒"。奥莉娅一边安慰她的妈妈一边说:"我哪儿也不去,就在兰州,就在中国。这里有我的家庭,我的学生,我的敦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