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拉美裔移民的持续流入使美国有可能分裂成两个民族、两种文化和两种语言。与过去的移民群体不同,墨西哥人和其他拉美人不是被美国主流文化同化,而是形成他们自己的政治和语言的圈子并拒绝确立美国梦的英国新教价值观。美国无视这种挑战是危险的。  相似文献   

2.
托妮·莫里森是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也是获此荣誉的第一位非洲裔美国作家。其小说《宠儿》一经出版即吸引了公众视线。小说创作中,莫里森从非洲裔美国女性角度出发,描写她们所遭受的性别和种族压迫,展现了被殖民制度压迫的非洲裔美国人生活,表达她们对未来生活的追求。从《宠儿》这部作品出发,研究托妮·莫里森对非洲裔美国人文化身份重建的探索,从文化根源进行反思,深入剖析非洲裔美国人文化身份重建的必要性,认为广大非洲裔美国人只有正视本族文化,才能真正摆脱种族歧视、压迫与思想上的侵蚀,获得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发展,真正实现非洲裔美国人独立。  相似文献   

3.
随着战后经济以及城市化的高速发展,美国吸引了包括拉丁美洲在内的无数国家和地区的移民。截至21世纪初,拉美裔移民已经成为美国战后第一大少数族裔。拉美裔长期以来的城市贫困问题也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除了若干主客观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他们在物质和精神生活方面的提高之外,美国独特的社会、经济结构也对拉美裔移民摆脱贫困和向上流动起到了钳制作用。本文从拉美裔移民的城市贫困现状入手,在理性认识美国独特的社会、经济、教育、政治结构的同时,采用大量研究资料和相关数据,运用历史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相关理论和方法对拉美裔移民贫困的内在成因做出解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意大利裔美国人赴美之后社会经济地位的变迁状况进行分析后指出,该族群不但遭受过偏见和歧视,而且在很多情况下,其就业状况和受教育程度还不如那些被称为少数族群的亚裔、黑人、印第安人和西班牙语裔成员.然而,在诸多以少数族群为被保护对象的"肯定性行动"计划中,由于意大利裔美国人被划归到非西班牙语裔白人行列,进而被视为优势阶级的一员,因此陷入了一种困境,即不但被排除在种种计划之外,而且还不得不为少数族群成员让路.可以说,只要"肯定性行动"计划仍旧遵循群体对群体优惠的原则,那么意大利裔美国人脱离困境的唯一办法可能就是作为弱势群体被划归到受惠者行列.  相似文献   

5.
从流散的视角重审当代非裔美国人文化身份的困惑与重构,可以看到,非裔美国人是典型的流散族裔,他们身上体现着隐性的源文化、源意识与显性的现文化、现意识之间的分裂与冲突;体现着某种程度上身份的焦虑困惑和游移意识。非裔流散作家以文本游戏的策略重构非裔美国人的文化身份,重写了被白人垄断话语歪曲、抹煞的黑人历史,恢复了黑人在多元共存的当代美国社会中的地位和话语权。  相似文献   

6.
以《最蓝的眼睛》为文本,从佩科拉的遭遇揭示非裔美国人在以西方为中心的社会同化作用下的问题与困境,探究佩科拉身份迷失的内外因素,进而指明非裔美国人只有获得正确的身份认同,才能在保全自己民族性的基础上得到个人生存的继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崛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当代墨西哥裔女性文学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但由于墨西哥裔女性作家和女性主义作家创作了大量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思想深刻的作品,言说本族群女性面临的性别和种族歧视等紧迫问题,表现她们的主体性地位,体现她们的跨文化身份和意识,反对文化帝国主义,使得墨西哥裔女性文学无可争议地成为美国当代少数族裔女性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们的声音不应被忽略.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美国作家琼斯·安东尼奥·威勒理尔的小说《美籍墨西哥人》中主要人物形象的剖析,阐述了这部小说的主题,即种族冲突、父子之间的代沟、文化冲突等。  相似文献   

9.
潘亚玲 《国际论坛》2011,(1):57-64,81
自20世纪80年代正式介入政治游说以来,古巴裔美国人的政治游说便以反母国游说著称。这主要为古裔美国人的结构性特征所决定,即人口类型极化、政治待遇差距大和地理上相对集中。这些结构性特征使得政治移民在古裔美国人的游说实践中拥有压倒性优势。尽管随着其结构性特征的演变,自20世纪末起古裔美国人的政治游说便逐渐向正常化方向发展,但这一进程仍存在较大阻力。  相似文献   

10.
美国当代墨西哥裔女作家桑德拉.希斯内罗丝的代表作《芒果街上的小屋》描述了墨西哥移民在美国辛酸的奋斗史。小说以一家移民后代的女儿埃斯佩朗莎.科德罗为主人公,讲述了她的成长经历,反映女主人公埃斯佩朗莎以及其她少数族裔女性在美国社会的弱势地位以及在家庭受男性压迫的现实,折射出以埃斯佩朗莎为代表的墨西哥裔女性对象征阶级、种族和性别平等的一所完全属于自己的房子不懈追寻的心声。  相似文献   

11.
当代美国作家艾丽斯·沃克在创作中特别关注非裔男子对同族女子的暴力。她以暴力的无奈为起点审视非裔美国人的生存处境,并在作品中思索暴力的根源;在描写暴力的同时,审视非裔男子的精神危机及整个种族的苦难,并提出"妇女主义"的实验方案,以期达到非裔男女之间的和谐,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完整生存。  相似文献   

12.
拉美国家经贸发展的特点及我国应采取的对策徐会琦拉美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拉美的墨西哥、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智利、哥斯达黎加、巴拿马等国家被称为“发展中国家的发达国家。”从70年代起,拉美的年外贸额均在2000亿美元左右,即使在经济困难深...  相似文献   

13.
当代美国作家艾丽斯·沃克在创作中特别关注非裔男子对同族女子的暴力.她以暴力的无奈为起点审视非裔美国人的生存处境,并在作品中思索暴力的根源;在描写暴力的同时,审视非裔男子的精神危机及整个种族的苦难,并提出"妇女主义"的实验方案,以期达到非裔男女之间的和谐,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完整生存.  相似文献   

14.
斯蒂芬·克莱恩的中篇小说《怪物》描绘了非裔美国人的斗争。小说是以1892年罗伯特.刘易斯私刑事件与1896年的普莱西诉弗格森事件为背景,讲述了黑人男子亨利因救小主人吉米而在实验室毁容,成为社会的弃儿。小说的争论焦点在于是否要给这样一个黑人留有生存的空间而这也直接指向了黑人灭绝论的矛头。整篇小说多处运用反讽,通过这些具有矛盾性、多元性、消解性和不确定性的反讽,使读者对战后非裔美国人的生存状况进行深思。  相似文献   

15.
文学形象的文化身份阐释对于理解一部文学作品具有重要意义。在《他们眼望上苍》这部作品中,佐拉·尼尔·赫斯顿用黑人口语艺术化的表达,通过一位非裔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反映了非裔美国人文化身份的困惑和重构等问题,展示了她对于保存黑人传统习俗文化的强烈使命感。她的文学表述已经在呼吁如何在美国白人主流文化的氛围中建构非裔形象的文化身份,尤其是非裔女性形象的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16.
华人的第一代、第二代乃至第五代虽然取得了合法的美国公民资格 ,仍不得不面对“他者”的现实生活 ,经常受到“我是谁 ?“我从哪儿来 ?”等问题的困扰。在其《女战士》( 1976 )、《中国人》( 1980 )和《猴行者》( 1989)三部作品中 ,汤婷婷反映了种族问题以及美国主流社会的种族歧视造成的华裔族群的“他者”感 ,从而强调了民族属性的重要性。汤婷婷试图透过历史 ,再忆传统文化 ,找回并重建华裔美国人的种族记忆 ,以此界定华裔美国人的民族属性。本文拟就牙买加裔英国学者斯图亚特·霍尔的后现代属性理论探讨汤婷婷如何在其作品中书写自我 ,如何运用独特的表达方式建构华裔美国人的民族自我。  相似文献   

17.
从2010年美国人口普查数据看当前美国种族关系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入21世纪后,美国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出美国正处在人口发展的历史转折点,少数族裔人口增加,拉美裔成为美国第一大少数族裔。与此同时,白人不仅人口数量增长缓慢,而且老龄化严重。这种人口结构的变化将对美国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年轻人是国家的未来,少数族裔年轻人(18岁以下),尤其是拉美裔青年人数的增加,将给美国的教育和经济发展等带来新的问题和挑战,而且他们的投票取向也将直接影响到政治版图的变化,这种影响将随着他们的成长和进入社会,逐步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18.
黑人在美国     
在选举权法案通过40年之后,非洲裔美国人更加自由,更加富有,也更具有影响力了。但是对美国黑人的现状,几乎没有人是满意的。  相似文献   

19.
对抗记忆:评托妮·莫里森的小说《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在其小说《家》中呈现了关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记忆,这段记忆是不同于美国“官方记忆”的“对抗记忆”.在官方的记忆中,人们生活在自己的家园里,生活安定、富足,然而莫里森提供的“对抗记忆”却显示,对于非裔美国人而言,无论是关于“家”的记忆,还是个体成长的记忆,都充满了创伤.他们被排斥在“美国梦”之外,身处无“家”可归的绝望中,他们甚至无法支配自己的身体,不得不接受身体被利用和被践踏的残酷现实.不过莫里森提供的“对抗记忆”并非只是灰暗的,非裔美国人如何在恶劣的环境中顽强乐观地生存让人看到这段记忆中的亮色.对于莫里森,在记忆领域展开争夺战至关重要,这关系到非裔美国人在美国历史中是否被遗忘或者记住.  相似文献   

20.
拉丁美洲的民族主义有其独特的发展历程和丰富多彩的内容,其中以墨西哥最为典型。墨西哥民族主义外交政策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拉美的民族主义属于“内涵式”的民族主义,这种民族主义有效地抵制了外来侵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拉美的变革,并仍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