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厨川白村的文艺思想主要体现在他所提出的"生命力受了压力而生的苦闷懊恼乃是文艺的根柢"主张上,他的这一文艺主张显然有独到之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厨川白村的文艺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很大影响,但是他的接受态度还是客观的,他从苦闷产生的原因为性的压抑和消解压抑的途径这两个方面批判并补充了"精神分析学说"。  相似文献   

2.
清代盐政制度中,两湖地区是淮盐的重要引地,其财政和民食意义非同一般.太平天国战争期间,淮盐西运受阻,朝廷暂准川盐济楚,鄂省财政由此得益,形成盐政制度中的异态.战后,江督曾国藩着手规复淮盐引岸常态,有一定进展.沈葆桢接任两江总督后,竭力禁川复淮,却遭到川、楚势力的联合抵制,部臣与其他疆吏也卷入其中,争议不断升级,形成对峙势态.禁川复淮一案不仅反映了晚清省际之间、外省与中央之间的政治较量和利益纠葛,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晚清制度由临时异态规复到原有常态过程时的纠葛态势.  相似文献   

3.
通常认为,战争期间的川端康成采取了超然的态度,沉湎于日本传统美的世界.然而,川端留下的一些未被注意的战时随笔,却显现出了他对"满洲国"、"满洲文学"的巨大热情和对战争的接受和肯定的态度.在分析了他从迷惘到接受、从屈从到肯定的流变过程后,可以发现,除了战争大背景下时代风潮的蛊惑外,川端潜在的殖民思想和他的"日本情结"才是其本源.  相似文献   

4.
蓝田辋川为唐代大诗人王维隐居之地。唐天宝初,奸相李林甫执政。王维由于政治上的不得意,遂徙家蓝田,在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王维生活在辋川,创作在辋川,死后又葬于辋川。辋川是王维一生中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也是他一生中从事创作活动的最重要的场所。 辋川位于蓝田县南约五公里的峣山之间,是秦岭东段北麓的一条川道,川口即峣山之口,称为“辋谷口”。源出秦岭北麓的辋河流经川道,从谷口两峰之间泻出而流入灞河。因为诸谷水汇流如车辋环辏,故称辋水,而川亦因此而得名称作辋川。“终南之秀帅蓝田,茁其英者为辋川。”这里秀峰林立,绿水潺潺,风景优美,环境幽静。初唐诗人宋之问在此建有“蓝田山庄”。王维购得山庄后,精心加以修复营造,并依据山川的自然形势,从诗人自己的审美情趣出发,在绵  相似文献   

5.
赵尔丰虽然镇压了川南会党和四川保路运动 ,此乃他一生中的污点 ,但他在川边藏区实行改土归流及各项措施 ,促进了川边藏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巩固了西南国防 ,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特别是他怀有强烈的反帝爱国思想 ,与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进行斗争 ,这些都是应予肯定的。此外 ,赵尔丰也并非嗜杀之徒。权衡赵尔丰的历史功过 ,应该说他是功大于过的  相似文献   

6.
就《破戒》性质的评论分为“告白小说”和“社会小说”两大对立的阵营,但二者一致认为:濑川丑松的告白和移民德克萨斯是其不彻底自我的表现,也是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屈服和逃避.但基于基督教并结合《圣经》文本重新审视,就会发现这些均为基于宗教他力救赎信仰的抗争行为,丑松绝非屈服于现实的懦夫.藤村也藉此表达了对残酷的种姓制度和身份等级社会的谴责和彻底抗争的决心.  相似文献   

7.
作为蒙藏委员会官员,作者记述了他1912年由川省至西藏昌都调研藏情的沿途见闻,内容涉及沿途程站、山川险要、风土人情、林业矿产、土地使用、沿途关隘、工艺特产等诸多方面.此篇为民国藏区游记文章之一,可资参考.  相似文献   

8.
诗人郭小川     
一九五。年小川同志在武汉小川同志在参观途中 一九五五年春小川同志和两个女儿在北京沙滩一九五八年十月小川同志和王亚凡里坩在北京机场同志^左v在新疆访问一九六三年小川同志^中v与贺敬之诗人郭小川  相似文献   

9.
南宋京城临安府(今杭州)是全国佛教活动中心,一大批川僧群集在这里,成为当时一个著名的文化现象.川僧大量东游杭州的最直接原因是由于宋蒙之间的战争频频爆发,第二个原因是江南禅法最先进,形成凝聚效应.解析10位高居都城敕差寺院住持的川僧,可明了川僧跨省学禅和成长为法门龙象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0.
厨川白村的文艺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情绪主观是文艺的始终"的主张上,他认为,不同时代出现的不同流派,都是文学的支流,尽管在当时风靡盛行,但是终不会替代"情绪主观"的主流文学.主流文学也许会在特定的时期,由于某种原因沉入河底,但那仅仅是暂时现象,终究还会容纳纷至而来的各种支流,又以崭新的姿态,奔流于文艺的江河之中.  相似文献   

11.
1935年2月川政统一后,川省政治充斥着各方政治势力的冲突与较量,这些冲突与较量影响着县长人事的整顿.川康实力派刘湘为有效控制地方,培养了以县训学员为主体的骨干力量,其时县长及其他基层行政人员的主要来源为县训学员.随着1938年刘湘去世、蒋介石与张群先后主持川政,县长选用制度发生了变化.甄审合格人员取代县训学员成为县长的主要来源.另外,张群时期对中央特交人员及县长考试及格人员的任用,也给予相当重视.蒋、张时期县长选用制度的调整与中央力图削弱川康实力派、将四川地方纳入中央轨道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2.
鲁迅早期曾在日本思索中国文学问题,日本文学作为一种氛围、一种场地背景引起过他的关注.在其文学生涯中,厨川白村、芥川龙之介、菊池宽和有岛武郎等人的观念曾激起他的共鸣,支持了他对于文学同现实、历史、未来以及创作主体等关系的思考.然而,他与日本文学之间不是简单的"被影响"关系,而是跨文化语境中的潜对话.日本文学在鲁迅那里作为一种知识已失去了原有的语法地位,转化成了新的言语单位,参与鲁迅的话语活动,承载着新的结构性使命,佐证、强化或推动了鲁迅的某种认识.  相似文献   

13.
年鉴荟萃     
《年鉴信息与研究》2008,(1):F0003-F0003
.口麟中国农业年鉴.中国一东盟年鉴上编:L’l家康(}刊、村-地址:厂两{为illJ新百勺路岛弓邮编:沼O。忿公一!练别}_纵勺’第川地J川优缩l匕!几电)一、}城捷刊班阴{冲刊梁:汀f叔},心(〔「:之}钊二比川}刚j阴{‘左:{(旧竹26川自、‘,爪〕丁晰川片刘f)J f.i用{卜中国出版年鉴l_编  相似文献   

14.
南宋川陕抗金军政建设中腐败与积弊严重,具体表现为军队虚籍与冗员、武将额外开支较多、武将营利与私役军士等.腐败与弊政的出现,影响到川陕驻军战略防御作用的发挥,为此南宋朝廷采取了一些相应的革弊措施.腐败与弊政现象,是认识南宋川陕抗金战争与军政建设的一个重要侧面.  相似文献   

15.
光绪三十二年(1906)7月,赵尔丰被任命为川滇边务大臣,从此开始了他的经边生涯。在经边过程中,赵尔丰顺应全国废科举、办学校、“广兴育才”①的历史潮流,以兴学为先,取得了不少成绩,对安边御外起了_定的作用。研究川边兴学的历史及赵尔丰的教育思想,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一项有意义的课题。一、川边兴学五年的成绩  相似文献   

16.
川端文学汲取的是贯通古今、横跨内外的营养,但在他身上凝聚着日本文化最 幽深的精髓和最璀璨的传统。首先,川端康成致力于掌上小说的理论倡导和创作实践,正 是由于他敏锐地觉察到掌上小说承传日本文学短小精练和细致入微这一传统的能力。其次, 日本文学具有积极吸收外来文化并使之溶解而形成新的文学形态的传统。川端充分认识到 这一点并一再强调,必须从传统出发,将外来文化“变异”为本民族的东西,“创造世界文 化,也就是创造民族文化”。第三,川端对日本的爱与生命同在。在他的创作生涯中,这种 爱充分体现在对千羽鹤,对山,对古都风物、断简墨迹等的执着当中。第四,川端是一位 站在自己的国土上与西方交流,并以本民族的特色和母语的魅力消除其借鉴痕迹的作家。 总之,川端将自己的生命视作“日本美的传统的表现”,倾其一生融入日本的传统之中,去 追寻那千百年来不灭的美。  相似文献   

17.
旷继勋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先后担任过中国工农红军四川第一路总指挥、红六军军长、红四军军长、红二十五军军长,中共鄂豫皖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和川陕省临时革命委员会主席等职务。他对组建红六军、红四军和红二十五军,开创和巩固湘鄂西、鄂豫皖和川陕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大的贡  相似文献   

18.
武汉的金先生开了一家川菜馆,可是由于当地川菜过多,他的生意并不好。这时他发现,虽然很多成人爱吃川莱,但是小孩却受不了川菜的麻辣。于是金先生想到了一招:在川菜馆提供不辣的儿童营养套餐。  相似文献   

19.
厨川白村是一个有着"悖论"情结的文艺思想家,在他的文艺思想中,始终贯穿的是他的文艺"情绪主观"论,但是,我们在阅读他的文章中还能看到,他在强调这一文艺主张的同时,仍然是将"时代精神"作为文艺的背景,并且对此做了详尽而周密地阐述。  相似文献   

20.
略论刘文辉研究中的几个问题李殿元刘文辉是一位四川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人物.从1926年起,他先后任过国民革命军二十四军军长、四川省主席和川康边防总指挥、西康省主席、国民党中央委员兼西康省党部主任、川康绥署副主任等职,1949年12月起义后,又任过西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