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近现代湖南人才之盛 ,始于曾国藩办湘军。继而出现的人才群 ,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时期。此后 ,湖南成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革命的策源地 ,人才成长进入高峰期。究其原因 ,湖南人才辈出离不开湖湘文化的哺育。  相似文献   

2.
曾经在武昌起义和辛亥革命中有过非凡表现的沅澧流域人才群,由于"宋案"的发生,使该人才群失去了一位重要的领军人物宋教仁.在接下来的"二次革命"中,该人才群斗志涣散,表现不佳.当另一位核心人物蒋翊武遇害以后,再也没有出现影响这个群体的领袖人物,再也没有产生往日的革命冲击力,沅澧流域人才群土崩瓦解,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3.
辛亥革命前后,沅水和澧水流域涌现出了一个以革命志士为主体的人才群体,我们称之为“沅澧流域人才群”。这个“人才群”在武昌首义中崛起,以宋教仁、蒋翊武为核心,其形成与湖湘文化、会党斗争、学生运动等因素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辛亥革命是海峡两岸共同的政治遗产,海峡两岸学者对于辛亥革命分别进行了各具特色的研究.台湾学者的辛亥革命研究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1950年代主要是对1949年前辛亥革命研究的承袭,一批辛亥当事人和研究辛亥革命的学人随国民党赴台,继续延续原有思路从事辛亥革命的叙述和诠释;1960、1970年代,一方面传统范式的研究成果日益丰富,另一方面西方行为科学引入台湾,引发了学术路径的变化,出现从社会科学角度研究辛亥革命的新尝试,并逐渐成为辛亥革命研究主流;1980年代受大陆辛亥革命研究勃兴的刺激和促动,台湾辛亥革命研究进入兴盛时期,特别是在辛亥革命的性质及成败的判断、评价方面与大陆学者展开激烈论辩;1990年代开始直到最近,由于政治和学术本土化的影响,以及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辛亥革命研究逐渐式微和退隐.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与辛亥革命,在政治思想上有传承关系,在历史的演进上有逻辑联系。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使中国出现了较为宽松的政治环境和有利于思想解放的文化环境,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提供了有利条件。辛亥革命失败后,北洋军阀专制统治建立,国民党已经无法承担领导中国革命重任的现实,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客观历史条件已经成熟,表明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成为历史的必然。中国共产党十分珍视辛亥革命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辛亥革命没有认清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中国共产党明确指出了中国革命的对象;辛亥革命缺少一个集中统一且思想理论正确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使自己成为领导中国革命的核心力量;辛亥革命党人没有组建自己的军队,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完全归于自己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军队,从而继承、发展、超越了孙中山的思想和辛亥革命所取得的成就。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客观上帮助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6.
阿Q革命与辛亥革命是紧密相联的。阿Q革命发生于辛亥革命之中,也只有辛亥革命这样的历史事变才会促成阿Q 这样的“革命”。因此,在一定的意义上说,阿Q 革命反映了辛亥革命的某些本质方面,特别是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弱点和缺点,是辛亥革命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教育思想的形成有三个阶段。辛亥革命以前,主要表现的是教育改良思想,积极推行学校教育,提出只有通过“兴学养才”,将西方先进文明吸纳、融变为中华民族的新文明,才能改变中国的历史命运;辛亥革命期间,倡导教育为革命服务的宗旨,认为“教育是宣传”,要通过教育宣传革命、培养革命人才,主张以革命的手段,在彻底破除封建专制制度的前提下,发展国民教育;建立民国以后,提出了一系列对教育的建设构想,重用蔡元培制定民国新学制,进行现代化教育改革。从孙中山教育思想体系来说,这一时期还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他的全民教育、人才教育、军事教育和科学教育等诸多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8.
辛亥革命及其革命运动,无论和日本政府,还是和日本人民都有很深的关系.由于今年正值辛亥革命七十周年,我想整理一下我国关于《辛亥革命与日本》的研究成果,大体上介绍一下和下列问题有关的著作和论文:一、概述性的论著,二、革命前夕革命运动与日本的关系,三、辛亥革命本身与日本的关系,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对华措施,四、对辛亥革命进行干预的日本人的活动,五、日本人的辛亥革命观.  相似文献   

9.
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生论文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宁夏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的学术讨论会中,我校历史系七九级二十一位同学撰写了十五篇论文,从不同角度论述了辛亥革命。综述如下: 一、对辛亥革命的性质与 历史地位的评价 贺弘炜、马林、韩宝珠和陈燕等同学认为:辛亥革命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辛亥革命的爆发是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落后的封建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结果。革命是生产力向前发展的重要手段,南京临时政府在其存在的短短几个月中就制订一些保护和发展民族工商业的措施,使当时全国各地出现了兴办厂矿的热潮。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二次革命高潮到第三次革命高潮,即义和团运动到辛亥革命的约十年间,出现了一个农民(包括手工业者)反帝反封建斗争高涨的局面。这个期间的农民革命斗争,上承义和团运动的被镇压,下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达到高潮的辛亥革命,因而探讨有关它的一些问题,对研究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有重要的意  相似文献   

11.
辛亥革命虽然未能彻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但先驱者中不乏执着追求理想的坚定革命者。柳亚子在20世纪初鼓吹民权主义、民族主义,以文字播动革命风潮,更全面地把握和体现了民主主义的理想和精神,对辛亥革命的爆发起了舆论准备作用;而且在民国初建的那一刻,就敏锐地觉察到这场风暴的不彻底性,首倡"第二次革命";孙中山逝世后,又在与西山会议派斗争中,对概括和阐扬新三民主义的三大政策做出突出贡献,并坚持数十年。柳亚子是辛亥革命理想的坚定守望者。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辛亥革命的重要策源地,浙江与辛亥革命有着紧密的历史关系:浙江当时动荡的政治局势、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开放的文化环境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壮大和新思想新文化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有利的客观条件,对辛亥革命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上海商务总会是辛亥革命时期的重要资产阶级团体。辛亥革命前其部分成员逐渐看穿清政府"预备立宪"的假象,纷纷选择革命道路,加入中国同盟会,配合革命党人开展革命活动;在光复上海之役中,更是通过总会所控制的商团武装力量直接参与革命,促成上海光复,加速了革命高潮的到来;上海独立后,商务总会又为沪军都督府提供财政支持,最大程度地缓解了军政府面临的财政困难,为辛亥革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民初,广东会党与革命党围绕着权力分配和民军裁撤等焦点问题产生了不同的角色认同,并因此而发生了冲突。这些冲突的发生,首先是出于革命党建设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权的需要;其次,还与辛亥革命后会党表达不满或意见的渠道闭塞有关。广东会党与革命党的冲突,理清了辛亥革命后广东多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15.
辛亥革命不仅具有与美国革命、法国大革命同样的世界意义 ,并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了苏俄十月革命 ,而且具有重大的思想解放意义 ,促成了民族精神和民主精神的“自觉”。但辛亥革命存在着许多不足 ,如“制造社会意识”不成功 ;除“旧”布“新”未能彻底 ;假共和与真共和的争斗。失败的主要原因 ,一是共和政体与一般国民疏离 ,未能产生同构效应 ;二是革命党组织的不健全与思想混乱 ,无法形成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 ;三是官僚政客混入革命队伍 ,破坏革命 ;四是革命党没有彻底革命的精神  相似文献   

16.
张农的《葫芦吟草》真实地记载了清末民初急剧变幻的时代风云,具有强烈的革命倾向性和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7.
董必武作为亲历辛亥革命的老同盟会会员,抱着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信念,积极投身辛亥革命的伟大实践;在其转变为坚信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者后,用历史唯物主义全面公正地论述了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全面而正确地评价了辛亥革命的丰功伟绩,指明了资产阶级革命家的功绩及其革命活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辛亥革命胜利了 ,但又很快失败了 ,辛亥革命实际上是一场“不流血的革命”。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得到证明 :上层社会结构的分化使清政府在体制内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精英阶层的软弱性使辛亥革命只是一场“精英革命”;下层民众的被双重边缘化使中国社会缺乏深刻的变革。  相似文献   

19.
辛亥革命时期,陈布雷任上海《天铎报》记者。他思想激进,倡言革命,大力声援武昌起义,积极宣传共和思想,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揭露,为革命的宣传作出了贡献。陈布雷的活动奠定了他在新闻界中的地位,使他成为中国近代著名的记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