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强化降压对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吸收、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收集脑出血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均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静脉滴注硝普钠接续口服氨氯地平强化降压治疗,两组均治疗1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肿体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两组间入院时血肿体积、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月后血肿体积、NIHSS评分均较入院时降低(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效果更优(P0.05)。结论早期强化降压治疗可减少血肿扩大,并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和神经功能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7年12月间接收的9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研究组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情况。结果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随访3个月,研究组患者的格拉斯哥量表良好率为69. 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 00%,而再出血率则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实施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效果良好,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明显,再出血发生率有效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对脑梗死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将84例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42例采用rt-PA溶栓治疗,研究组42例在此基础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总体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 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 05%;并发症发生率为9. 5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 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采用依达拉奉联合rt-PA,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和总体治疗效果,并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NEIHE)与血肿穿刺引流术(HPD)治疗老年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将2016年10月至2019年5月抚顺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8例老年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54)和观察组(n=54)。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2周的炎性因子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48小时血肿清除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的NIHS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血肿穿刺引流术比较,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血肿清除率高、并发症较少、预后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急性期非大面积心源性脑梗死治疗中低分子肝素与阿司匹林临床疗效的对比。方法分析我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79例非大面积心源性脑栓塞患者的临床治疗,按照不同的治疗原则把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7例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42例患者给予LMWHN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NIHSS评分、NIHSS减分率、血流动力学指标,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指数、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第7天、第14天的NI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第21天的NIHSS评分与对照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第7天、第14天和第21天NIHSS减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小板聚集度、全血比黏度和红细胞压积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4天研究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m RS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u=710,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Barthel指数与对照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总有效率(70.27%vs.92.86%)对比有统计学差异(χ~2=3.309,P0.05)。两组患者出血转化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再发梗死发生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急性期非大面积心源性脑梗死治疗中,低分子肝素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有效恢复,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明显降低出血转化率和再发梗死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选取急性脑卒中患者102例,其中:脑梗死患者79例,脑出血患者23例;男性65例;女性37例。年龄49~83岁,平均60.2岁,分为联合治疗组及对照组。联合治疗组51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联合综合康复治疗30天。对照组51例,予常规药物治疗30天。治疗前、后对两组病人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定、精神状态(中文版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定及吞咽功能评定,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表明: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12%(49/51),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0.3%(41/51),联合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NIHS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MSE评分、吞咽功能改善程度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由此可见: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卒中安全有效,且有利于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的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前列地尔联合瑞舒伐他汀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06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53例)与研究组(53例),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研究组给予瑞舒伐他汀、前列地尔联合治疗。统计对比两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血液流变学(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红细胞积压)变化。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6.79%(46/53),大于对照组(69.81%,37/53),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小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细胞比容、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列地尔、瑞舒伐他汀联合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可明显增强神经功能,减轻炎性反应,改善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镜手术和传统手术在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齐齐哈尔医院收治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手术结束后7d完成患者效果评估,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日常生活能力(ADL)、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白细胞介素1β(IL-1β)。结果观察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及入住ICU时间均少(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7d的CSS评分、Hcy及IL-1β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内镜手术与传统手术用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能获得良好手术效果,但是前者手术创伤更小,能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降低Hcy与IL-1β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超选择动脉溶栓治疗老年脑梗死的神经功能改善及预后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接诊的12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情况。按照溶栓治疗方法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采用超选择动脉溶栓治疗。治疗前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及BI指数变化情况,并对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76.6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5.0651,P=0.0244)。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及BI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BI指数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BI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8.33%vs 6.67%,P0.05)。结论超选择动脉溶栓治疗老年脑梗死,神经功能改善效果良好,明显优于常规静脉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并分析脑卒中患者经中医针刺治疗后各项功能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3月至2016年8月间本科室收治的6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针刺治疗。治疗30天后,对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进行观察。结果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提示观察组疗效更为理想(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和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多奈哌齐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老年期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间收治的90例老年期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多奈哌齐5mg,口服,1次/天。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联合尼莫地平30mg,口服,3次/天。两组患者均治疗12周。采用长谷川痴呆量表(HDS)对患者的痴呆状况进行评价;采用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患者的智力状态和认知功能进行评价;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DS,MMSE,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DS,MMSE,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但观察患者的三项评分均明显改善多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42/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36/4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多奈哌齐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老年期血管性痴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痴呆状态、认知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治疗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尿激酶治疗50例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自愿原则均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尿激酶治疗,对照组采用尿激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各时期NIHSS评分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治疗,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有5例不良反应病例,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尿激酶治疗,有效提升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增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而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联合盐酸洛美利嗪对偏头痛患者焦虑症状及临床疗效影响及安全性。方法将入选的64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对照组32例口服盐酸洛美利嗪5mg/次,2次/日;试验组32例在口服盐酸洛美利嗪基础上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心理行为干预,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干预后4周、干预后12周末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问卷调查,临床疗效以头痛发作频率为主要评定指标,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程度、伴随的症状及头痛综合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4周及12周试验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2周差别最明显,具有显著性差异(P 0. 05);头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程度、伴随症状及头痛综合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 0. 01);两组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心理行为干预联合盐酸洛美利嗪更有效地缓解患者焦虑症状,有效缓解头痛症状,减少发作,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美金刚联合多奈哌齐治疗中、重度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中、重度AD患者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予美金刚联合多奈哌齐,对照组单用多奈哌齐治疗52周,每4周随访1次,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阿尔茨海默病评价量表—认知分表(ADAS-cog)、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神经精神科问卷(NPI)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治疗16周后MMSE、ADAS-cog、ADL、NP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NPI评分试验组于治疗4周后即明显下降(P0.01)。两组间的比较,MMSE、ADAS-cog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L评分于治疗28周及以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PI评分于治疗4周及以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美金刚联合多奈哌齐以及单用多奈哌齐均能有效改善AD患者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精神行为症状,但在改善精神行为症状和日常生活能力方面联合治疗效果优于单用多奈哌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急救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存活后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给予急救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评分、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出血存活患者实施急救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和加速神经功能恢复,提高其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对老年急性脑血管病患者hs-CRP,NSE,TNF-a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急性脑血管病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降颅压、抗血小板聚集、保护神经细胞、降压降糖、预防感染、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18μg,每日1次,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脑卒中评分量表NIHSS、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评分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肿瘤坏死因子a(TNF-a)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MMSE,Fugl-Meyer评分分别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MSE,Fugl-Meyer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两组hs-CRP,NSE,TNF-a水平分别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hs-CRP、NSE、TNF-a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减少了hs-CRP,NSE,TNF-a水平,改善了神经功能损伤,提高了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治疗中针灸联合超短波物理疗法对上肢运动功能及自发性疼痛的影响。方法纳入社区就诊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83例,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41例)和研究组(n=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基础疗法联合针灸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超短波物理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评分和MBI指数,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前后FMA评分和VAS评分以及临床效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各自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MMSE评分和MBI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信仰/精神、环境、社会关系、独立性、心理、生理等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MA评分和VAS评分均明显优于各自治疗前(P0.05),研究组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61%,有统计学差异(χ~2=5.673,P0.05)。结论针灸联合超短波物理疗法可提高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改善上肢运动功能,减轻患者自发性疼痛程度,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脑苷肌肽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片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74例血管性痴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给予对照组胞二磷胆碱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静滴,1次/天;给予观察组患者脑苷肌肽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静滴,1次/天,尼莫地平片口服,3次/天,两组均治疗20天。采用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与计算力、回忆能力、语言能力评分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的MMSE各项评分均在治疗后显著提高,但观察组改善程度更好,组间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DL评分接近,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的ADL评分均在治疗后显著提高,观察组分值更高,组间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89%(34/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86%(24/37),P0.05。结论脑苷肌肽注射液与尼莫地平联合用药,可发挥协同作用,抑制兴奋性氨基酸毒性,显著增强脑组织血流量,促进大脑神经代谢,减少自由基损伤,降低缺氧性损害,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保护神经元,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醒后卒中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将本院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接收的104例醒后卒中合并OSAHS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48例)给予常规抗血小板治疗、降压治疗、降脂治疗,同时建议患者夜间睡眠采取侧卧位;研究组(56例)在基础药物治疗上,给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比较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智力认知度、焦虑程度、抑郁状况及神经功能等。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MMSE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E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MMSE评分、ES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MA、HAMD评分都下降,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都下降,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醒后卒中合并OSAHS临床效果较好,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分析中西医结合并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1月于我院就诊的急性脑卒中患者84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均分为观察组(n=42)与对照组(n=42),对照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观察组的FMA,BI与NIHSS评分和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治疗之后,观察组的FMA与BI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NIHSS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并且,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也明显比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并康复治疗不仅能够显著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同时还能促进其日常生活能力与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