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荒诞派戏剧对传统的反叛突出体现在对语言的贬低上,在此通过多贝克特、尤涅斯库、品特和阿尔比等荒诞戏剧语言特点的分析,指出作为人类思维和交际的工具的语言已经解体。荒诞派戏剧中的荒诞语言反映了现代语言哲学和语言学的观点,语言的非理性化与现实的荒诞性具有同一性。荒诞派戏剧的荒诞语言既体现了语言交际功能的无力,又表现了现实世界荒诞的真实。  相似文献   

2.
尽管贝克特戏剧与西方神话的生成年代相去甚远,但是通过考察贝克特戏剧中的神话互文本,可以看出贝克特戏剧在生成背景和主题思想两个方面与西方神话密切相关的"二度叙事性"。贝剧正是通过这种"二度叙事性"表达了对人类怎样走出现代社会之荒诞、争取更高理性的第三空间的追求。  相似文献   

3.
在迄今为止的塞缪尔.贝克特戏剧研究史上,关于其戏剧艺术的否定美学特征主要有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贝克特作品单纯描写晦暗,是消极的艺术;另一种则认为贝克特的否定是一种积极的、艺术的对抗,是否定之否定。鉴于贝克特戏剧作品的复杂性与歧义性,否定之于贝克特与其说是一种美学自觉,不如说是其抵达诗化艺术效果的美学手段。否定主义特质使剧作家超越了有限的生存现实,获得精神与艺术上的智性升华,因此,否定是贝克特对现实与艺术认识论的核心范畴。  相似文献   

4.
品特戏剧在中国舞台的传播与接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跃在20世纪下半叶的英国戏剧家品特共写有29部剧作,目前有6部剧作被搬上中国戏剧舞台,其中<送菜升降机>、<风景>、<月光>和<回家>主要是"学院派"在"小众"范围内进行的戏剧实验,在"圈内"产生了较大影响,但传播并不广泛;<情人>和<背叛>不仅进行过实验演出,而且成为了商业演出的成功范例.本文追溯了品特剧作在中国传播的历史,并探讨了品特剧作受到先锋戏剧实验者和商业戏剧打造者青睐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5.
品特的作品具有明显的荒诞性.荒诞中,恐惧感不知不觉地蔓延开来,最后发展成为一种威胁性的状态.剧作借助荒诞性与威胁性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力.同时,荒诞、威胁在喜剧的具体处理中,大大突显了普遍性.  相似文献   

6.
以存在主义为基础的西方荒诞派戏剧作为本世纪的重要文学现象已经走过了由盛到衰的历程,哈罗德·品特作为英国荒诞派戏剧的第二代代表人物,其戏剧却仍然谋有其扭力。品特戏剧的主题是讲述现代化社会中的人,其生存总是处在一种既确定又不确定而又无法逃避的严重威胁之下.永远放一种莫名的恐惧所控制。在创作手法上则是把整体构思的荒诞性同细节描写的现实主义手法融合在一起.即抽象的胁迫与具体的真实相结合,形成其戏剧的独特怎力。  相似文献   

7.
贺大鹏 《理论界》2012,(8):102-103
贝克特是爱尔兰剧作家和小说家,被公认为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之一《终局》完美表现出荒诞派戏剧的典型特征,在主题呈现、语言技巧和时空概念等方面给人以耳目一新的审美体验。该剧也使剧作家贝克特的戏剧创作逐步走向成熟,为西方现代戏剧的演进留下一个宝贵的经典。  相似文献   

8.
李嘉宝 《江汉论坛》2002,18(9):86-88
文章通过对贝克特四大荒诞戏剧人物处境分析,指出了贝克特荒诞人物所表现出的艺术思想,阐明了贝克特因在世界观和艺术观上受叔本华和笛卡儿理论的影响,他的艺术创作与荒诞哲学背景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9.
戏剧空间是具有隐喻意义的动态空间。《回家》中的戏剧空间是在品特式"房间"基础上构建的现实家庭空间。伴随着露丝的归家之旅,父权制家庭瓦解,家庭秩序得以重组,从家庭中的矛盾和冲突可以管窥战后英国社会性别关系的实质。  相似文献   

10.
在翻译研究领域里,戏剧翻译一直鲜受关注,这与戏剧翻译自身的复杂性密切相关。戏剧翻译的复杂性源于戏剧艺术本身的"双重性"特征。为了做好戏剧翻译,首先应充分认识到戏剧及戏剧翻译的"双重性"特征,继而在二者之间寻找平衡点,最终让翻译成品兼具"可读性"和"可演性"。在具体的戏剧翻译实践过程中,译者应当采取与导演、演员等人员通力配合的合作策略。对于传统经典戏剧翻译,在通俗易懂的演出本之外再出更为详细的案头本,可以有助于传统文学和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1.
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哈罗德·品特被公认为二十世纪下半叶英国最杰出的剧作家,也是当代西方荒诞派戏剧在英国的最重要代表。品特集编、导、演于一身,在四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创作了五十余部舞台剧、电视剧、广播剧和电影脚本。他在英国剧坛上的地位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已经确立了,而诺贝尔奖的获得无疑使得品特成了举世瞩目的焦点。因此,梳理一下国内外对品特的研究,着重介绍国内对品特的译介、研究、演出等,从而发现国内研究的不足之处,借鉴国外的成功做法也许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2.
《江西社会科学》2014,(11):229-233
隐喻理论的引入为研究荒诞派戏剧的叙事策略转向、意象图式构建及美学和认知运行机制提供了崭新视角。贝克特荒诞派戏剧通过构建结构隐喻实现了图像叙事的转向。图像化的阐释凸显了空间概念,通过空间隐喻构建了"悬置"和"间性"的存在意象图式。同时互文式的博喻从多个角度传递了对存在体验的经验主义的认知观。隐喻式构建以诗性的思维和言说方式展现现代人的存在图式,在熟悉感和陌生化两维之间体现出强烈的美学悖论,以似与非似的含混赋予读者最大的阐释空间。  相似文献   

13.
荒诞派戏剧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重要的戏剧流派之一。荒诞派戏剧的哲学基础是存在主义。英国20世纪剧作家哈罗德·品特的戏剧《生日聚会》鲜明而深刻地体现了存在主义哲学思想,体现了萨特所提出的“存在先于本质”、“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和“自由选择”的存在主义的三大原则,从而彰显了人的生存世界的荒诞和不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爱尔兰剧作家贝克特创作的两幕剧《等待戈多》是一部反传统戏剧,《等待戈多》的经典化标志着戏剧史意义上的真正革新。它不仅仅是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更是一部面向未来的现代性作品。无论是其艺术形式,还是戏剧语言,乃至主题意蕴都充满了矛盾性、对立性、非逻辑性和不确定性,把文本放在现代性视野进行文化观照和经典重读可以更全面地把握它的思想特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与经典诗歌、经典散文、经典戏剧等不同,经典小说具有摹写人生幻象的"杂色性"美学特征。经典小说一般主要通过题材涉猎、手法驾驭、风格探求等方面的"杂色性"来摹写一个不一定符合事实然而又有可能存在的人生幻象。这种"杂色性"意味着不囿于作家视野和外观世界,是经验世界被作家的心灵折射之后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从符号(叙述)学角度看,仪式作为一种行为叙述,具有明显的施行性和目的性,类似于"以言成事",是一种典型的意动叙述,同时仪式叙述具有一层框架,以取信为目的,也是一种纪实性的叙述;与仪式相交织的戏剧以当下的表演为主,类似于"以言行事",是一种演示类叙述,戏剧的观众悬置了戏剧的"真实性",以旁观的姿态欣赏和批评戏剧,具有多层的叙述框架,是一种典型的虚构性叙述。  相似文献   

17.
贝克特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邃的思想内涵不朽于世界文学之林,对贝克特在中国的以下情况进行研究:贝克特在中国的译介的历史与现状,中国学界对贝克特的研究,贝克特作品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位大师,并以此展望今后我国贝克特译介和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后现代社会中意识形态往往具有中性的含义.本文试图分析隐喻的社会建构性,即剥开其意识形态的内核,并结合博克的"戏剧观"和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加以推动阐明.隐喻的意识形态性为语篇的批评性分析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并可以推动批评语言学的跨学科研究.  相似文献   

19.
夫子不言的"性与天道"实为孔学"下学上达"的最终指向.<性自命出>是孔子性命天道思想的具体而微的展开.思孟学派继承了楚简天道,}生命相贯通的思想而否定了心性之别,以心释性,发展出性善论;荀子则将天人相分,肯定了心性之别并由此发挥出性恶论.孟、荀的理论分歧体现了孔子之后的儒家学者对于"性与天道"的不同理解和阐发,而透过<性自命出>,这一分歧得以发生的内在理路清晰可见.  相似文献   

20.
高行健是当代戏剧家中有自己独特又清晰的戏剧观念的剧作家。高行健的戏剧理论否定了戏剧是文学的戏剧,建立了围绕表演展开的、强调表演的剧场性和假定性等的戏剧观。随着他对禅宗观念思考的日益加深,戏剧观中透露出浓厚的禅宗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