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个人化写作的背景、成就与局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茂民 《东岳论丛》2000,21(3):136-140
个人化写作是90年代重要的文学现象,它以其对于个体感觉和欲望的张扬构成了自己独特的精神风貌。它是现代世界的精神表征,是现代哲学思想的产物,是中国90年代时代精神状况的必然表现。其成就在于,它拓宽了文学表现的个人经验领域,加深了对于个体内在生命体验的表现深度;调整了作家的创作心态,解放了作家的艺术想象力。但是由于它没有形成个人化思想,对于生命个体的理解失之偏颇,所以又表现出许多局限和不足之处。个人化写作要想走出困境,作家必须建立对于个体的全面理解,形成个人化思想。  相似文献   

2.
〗90年代“个人化写作”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实文学关注人性的传统从“五四”一直延续到了现在,这种“个人化写作”可以看作是人性的一种回归并更加深入,在创作上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从“先锋派”到“新写实主义”、女性写作和新生代的都市时尚写作等方面。尽管其中有成就也有局限,但文学对人的探索将永无止境。  相似文献   

3.
"个人化"写作是20世纪90年代文学的一个关键词.它意味着以个人的姿态反抗集体意识形态的宏大叙事,为主体独立和人性自由赢得了一定的美学空间.同时,它专注于个体私人经验和欲望体验的表达,无可避免地堕入了文学自恋的泥潭,又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市场运作的消费规则.  相似文献   

4.
当前对"文学终结"的反驳主要强调了文学作为写作—阅读活动的特殊审美价值,未曾提及20世纪30年代中国学者基于"人的文学"的立场为文学的未来作出的有力辩护。"人的文学"从个人化角度出发来确定文学的自律及其独立审美价值,强调文学与其他公众性文化形式的区分,符合文学的历史常态,还与康德之后西方文艺美学思想的现代发展以及作家们的创作信念相契合。  相似文献   

5.
女作家陈染的小说,是当今文学界“个人化写作”的代表。陈染的小说得到当代文学界的重视,是耐人寻味的。陈染的“个人化写作”说得明白一点,就是以个体本位为价值核心,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秘密、感受和思想,这种文学在以往是不被文学界重视的,它只能在文坛的边缘寂...  相似文献   

6.
个人化立场的核心是艺术的自由精神,它包括作家的思想立场和叙事立场,二者构成作家创作立场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新生代作家中体制外自由写作者出现的意义:体制内写作与作家个人化立场的丧失;对体制内写作的质疑和自由写作者的出现;自由写作者的立场:自由写作既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保持个人独立精神的姿态;自由写作是一条光荣的荆棘路。  相似文献   

7.
90年代"个人化写作"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实文学关注人性的传统从"五四"一直延续到了现在,这种"个人化写作"可以看作是人性的一种回归并更加深入,在创作上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从"先锋派"到"新写实主义"、女性写作和新生代的都市时尚写作等方面.尽管其中有成就也有局限,但文学对人的探索将永无止境.  相似文献   

8.
当代文学的向内转与个人化写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内转”与“个人化写作”是90年代文学发展引人注目的现象,两者有相似之处,在本质上的区别却是明显的。“向内转”体现了文学真正向自身本质特征回归的努力,对文学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使文学创作更具有主体性和个性。“个人化写作”与“内向化”有某种承续关系,但过于沉溺于现实世界的物欲感受之中,其负面阴影不可视而不见。  相似文献   

9.
个人化写作是20世纪90年代女性写作中的一种突出现象,它不以记述身边琐事为中心,也不突出女性传统意义上被压抑的灵肉冲突,反而以童年记忆、成长期性意识以及同性之恋和自恋作为文本的主要结构。这种个人化写作无疑受西方女权主义理论,尤其是“躯体写作”对女性欲望的深掘这一理论的影响。女作家们超越女性的一般历史情境和现实处境,深入女性生命的本体,书写她们的身体与欲望,这是对女性文学的新突破。然而,拘泥于男性文化批评视阈的人,往往只见身体而不见灵魂,只注意物质而不关注思想。使得这些优秀的女作家们陷入深深的忧郁和孤独,她们的文本创作隐含了创作主体的困惑与焦虑。  相似文献   

10.
马德生 《晋阳学刊》2012,(6):117-12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个人化写作"曾作为一种对宏大叙事反拨的写作姿态和方式,风起云涌,如今却从喧嚣走向沉寂,面临着危机与困境;而宏大叙事在屡遭病诟中,也并没有解体。通过对"个人化写作"陷入困境的原因分析和宏大叙事的重新审视,认为,"个人化写作"与宏大叙事并非截然对立,在多元并存的文学时代,二者的完美结合,应该是一种理想的写作境界。  相似文献   

11.
新生代作家的创作呈现出面对当下人生碎片的写实色彩 ,注重书写自我的个人感受与体验 ,强调关注世俗生活本色的叙事方式 ,延续着先锋派作家对文学形式的关注与探索。个人化写作、对文学内容的关注、对文学形式探索等都具有其独特的意义 ,创作也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  相似文献   

12.
王启凡 《理论界》2010,(12):149-150
新市民文学是20世纪90年代初中期产生的一种文学现象,它是因中国社会经济体制转型,"由以政治意识形态为中心转向以商业意识形态为中心"而产生的。商品化经济的建立使中国市民阶层发生了一种新的变化———新兴市民的兴起,表现他们在经济转轨、市场竞争的文化转型期的遭际、个人感性化的生存状态和文化价值,传达作家对于生存的个人化的独特感悟和理解的新市民文学也就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3.
<私人生活>使陈染成为一名以个人化写作为标志的女性作家.<私人生活>着重书写女性的精神之旅,体现了陈染的超性别意识,此外西方的文学、哲学对陈染有着深刻的影响.这些因素是陈染小说个人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将1990年代以来的女性"个人化写作"现象进行解读和反思,多方面阐述了"个人化写作"产生的渊源,分析了"个人化写作"所具有的开拓意义与价值,以及其局限性,同时指出了"个人化写作"的提升方向,即一种高扬女性主义的历史感的、清晰的写作.  相似文献   

15.
并非萧条的九十年代诗歌——为个人化写作一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诗歌创作的最大功绩可以用王家新的一句诗来概括:“终于能按照自己的内心写作了。”即“个人化写作”的真正出现,诗人终于可以在坚持差异中写作。个人化写作的最大功劳是恢复了汉诗职能广泛的本来面目,也有了现代诗的精神,也有利于文体实验并带来文体的进展。它的最大弱点是太无序化,妨碍诗的艺术标准的适度规范即诗的语体、诗体在短时期的有效建立。90年代个人化写作源于“为生存而写作”的口号。具体为:为安慰自己的生活而写作;为了发表获得名利而写作,初写诗者常常为了发表而有意研究某个诗刊迎合编辑择稿口味而写作,…  相似文献   

16.
海子诗歌的思想与艺术殊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子的抒情诗从人本主义思想出发,歌唱外部困境和内部激情之间冲突引发的“生命的痛苦”。海子的“大诗”是绝望诗学与幻象的探索,是处于构想与实现之间的未完成的文本操作。海子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探索,开启了20世纪90年代个人化写作的先河。  相似文献   

17.
真正的个人化叙事是一种与公共历史叙事保持着辨证关系的开放性叙事方式.它的个人化表征实际上关联着深刻的公共问题意识.具体来说,它的公共身份性质体现在三个层面,即个人主体的公共身份;个体叙事形式的公共原因;文学本身的公共领域性质.这三者共同规定了个人化叙事的公共性意义框架.  相似文献   

18.
林白在20世纪90年代的写作具有抗拒淹没的革命性意义。这种革命性意义在于她以女性个人化的写作姿态,颠覆了男性写作传统中确立的女性美标准、女性故事的主题和情节模式,她对女性之躯的大胆书写,更是对男性写作地有力反抗。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阐释T.S.艾略特非个人化的基础上,分析和论述了写作形式和原型形式、试图阐明在现代非个人化思潮中存在质疑和颠覆作者主体性,消解作者的倾向。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后期先锋诗经历了由诗意的先锋到诗艺的先锋,再转向诗意的先锋三大历程,并由1980年代的全国性的群体冲锋变成了地域性单兵突击,大学校园不再是先锋诗的实验园地.社会上的先锋诗人迫于生存压力不得不向现实生活妥协,平民写作取代英雄写作,人性写作取代神性写作.女诗人由女性诗人变化女人诗人,迷恋真实人生.先锋诗人的生命意识与生活情怀常常多于文体意识和审美情趣,平民化实用性诗歌远远多于贵族化审美性诗歌.先锋诗的世俗化导致了诗人写作的个人化.重视现实生存甚至急功近利的先锋诗写作虽然有损新诗,却适合当时的特殊国情.尽管当前个人化写作仍有存在价值,但不能极端地倡导个人化写作,因为诗坛既需要诗艺的先锋,也需要诗意的先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