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邓小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中 ,深刻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 ,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科学论断 ,从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实际出发 ,要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阐明了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引导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指针。党的十四大确定用这一理论武装全党,强调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心内容是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了帮助广大党员和干部学习这一理论,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比较全面、准确地反映了《邓小平文选》的思想,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是帮助全体党员、干部学习《邓小平文选》和建设有中国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结合起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作出了开创性贡献。江泽民、胡锦涛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问题,是新中国6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对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一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其中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容,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一、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和阐释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入研究人类社会发…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理论。这一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为今天我们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和科学指针。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一理论的精髓实质、基本线索以及这一理论形成的突出思路、出发点和归宿的论述,以便于我们正确把握这一理论的基本特点,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这一理论基本内容,从而在实际工作中增强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实事求是思想和理论是邓小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想方法,历史地、辩证地对邓小平实事求是思想和理论认真学习和研究,认为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方法是学习研究邓小平实事求是思想和理沦,以及整个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7.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既要看到它们的联系,又要看到邓小平的独特理论创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祉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8.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哲学依据韦新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提出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哲学依据是什么,弄清楚这一重要问题,对于进一步学习和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重要的意义。当...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也是一种特殊形态的社会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结晶。这一理论的形成大致分为酝酿准各、确立形成、丰富发展三个阶段,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进程是全面、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广大师生,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可靠保证,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动力,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几年来我们一直把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广大师生当做一件大事来抓,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科学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但由于时代的局限性,这一理论不可能回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出现的所有具体问题。只有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本身所具有的科学性、实践性、全面性和发展性来正确理解和把握这一理论,才能更好地用这一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特色理论与当代中国”讨论会综述刘玉平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关系怎样?围绕这一主题山东大学于6月17日举办了一次成功的理论讨论会。山大和部分驻济科研、教育单位的80余位专家学者集聚一堂,畅所欲言,总结和交流了学习《邓...  相似文献   

13.
1、第一次提出“邓小平理论”概念邓小平本人提出并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十五大报告第一次把这个科学理论概括为“邓小平理论”。报告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我们党把它称为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邓小平同志本人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十三大首次使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提法,并初步勾划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轮廓。十四大报告第一次提出“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这标明在十四大,我们已把邓…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提出,从今年起,今后三年内,在全党开展一次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章活动,党中央为此专门转发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供全党学习.这是我们党加强思想理论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开展这次学习活动首先要在全党思想上真正地牢固确立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其次要全面地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特别是在突出其主题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5.
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角度研究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才能全面、深刻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地位.毛泽东同志为建设、巩固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解决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又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阐述了保证理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以初级阶段理论、本质理论、市场经济理论和保证理论为四大支柱构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新设想。  相似文献   

17.
文章阐发了邓小平的改革与发展及其辩证关系的思想,认为这一思想是贯穿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线,深刻地揭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全部内涵和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他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一理论的核心和基础是把大力发展生产力视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对中国这样一个经济落后的大国尤为重要。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社会主义认识上的重大突破。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坚持改革开放,允许私营,个体经济存在和发展等共同构成了这一特色理论的丰富内容。  相似文献   

19.
生产力标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石和灵魂──学习《邓选》第三卷札记周秀光,刘水金(省人大)(社科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代表作,其中生产力标准是贯穿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立的全过程,是这一理论全部观点的...  相似文献   

20.
1982年9月1日,邓小平同志在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1]从而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理论。那么,这一理论提出的依据是什么?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怎样?又包含着哪些主要论点呢?这些都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一、这一理论提出的依据.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问题.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