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外书摘》2014,(2):70-71
“告诉我那座楼的故事,”我说。我和我的朋友坐在塘边,已把钓丝抛了出去,望着漂在水上的白色浮标。在一个沙漠地方住了几年,我变得固执又伤感,但这个夏天却无法谢绝这位朋友的邀请,他说旅行和多雨的气候会使我柔和、清爽,有生气些,于是我到了他的家乡。  相似文献   

2.
认识男友后的第三天,我就请他代我去交房子的首付款,我放心地把5万块钱交给了他,我相信生活不会辜负我。记得两年前,一位朋友要到北京来,提前一个月给我打电话,请我帮助找住的地方帮助找工作。我当时老大的不乐  相似文献   

3.
恼人的客套     
习惯浪费,且以为那是罪过。这样,就真真的苦死我也!同桌,有一位了解我的朋友看到了那人和我的拉拉扯扯,忍不住了,便对那人认真地说:“主任,您不了解吴若增,他不喜欢别人给他夹菜。您就别管他啦,让他自己吃吧。”不可理喻的是,这位主任实在是麻木得超常,他竟把...  相似文献   

4.
牛老车未破──我有一个温馨的家程之常碰到一些热情的观众善意地对我说:“程老,退休了吧,还到处跑啊?该在家享享清福啦!”有些上海观众,见我上街骑自行车,也是好心地劝我:“程老,您这么大年纪了,还骑自行车呀?叫辆出租汽车么!”观众朋友对我的关心和爱护,使...  相似文献   

5.
阿呜  陈娟 《现代妇女》2005,(7):33-34
我是个不喜欢被禁锢的人,却做着一份朝九晚五枯燥到能让我崩溃的工作。禁锢在这样的生活中,每年屈指可数的几个假期,就成了我的天堂。从大学时代起,我就迷恋上了行走。去不同的地方,看不同的风景。开始的时候,老爸老妈只允许我去有他们朋友的地方,连吃的住的都安排好。由他们的朋友,带我游玩。这样的游玩让我觉得无聊。有了自己的收入以后,我与老爸约定,以后,我只去我想去的地方,一个人。但是我保证,每天与家里联系,告诉他们我在哪里,在做什么。每年假期临近,我总是早早的,把假期里要去的地方找好。然后四处搜罗资料,安排行程。我不与人结伴…  相似文献   

6.
笑话连篇     
江南 《当代老年》2009,(8):40-40
盗亦有道 小赵独身,父母又不在身边,一个人住难免提心吊胆,常担心梁上君子光顾。于是想出一招,每晚临睡前放两百元在窃贼容易找到的地方,并写一纸条:朋友,知道您大驾光临,本该厚礼相赠,但我身为打工一族,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略备薄金,请笑纳。  相似文献   

7.
轻蔑     
轻蔑何立伟一个朋友来电话,邀我去一个地方吃饭聊天。我问,是个什么好地方?他说出一个电影院的名字。我有些呆,问:到电影院去吃饭?那朋友说,哪里哪里,如今那地方已是吃饭喝茶,表演什么民族风情啊、歌舞节目啊一类的民俗村了。“你都不晓得?”朋友在电话里狠狠地...  相似文献   

8.
戴萍 《中外书摘》2014,(11):104-105
我们一直注意保守自身,可是很多时候忽略了_一个重要的因素:空间。 如果你在某一个早晨起来,满怀着喜爱与情感祝福了你的空间,你说:“我住的是一个多么舒服的地方啊!而我又何其有幸能拥有这么一个地方!”你即刻会感觉一切都不一样了。万物是一体,真是所言非虚,这时候,房子摇身一变,成了你的朋友。当你心情不是那么好的时候,你也能从房子得到慰藉。  相似文献   

9.
交友三异     
“千里难寻是朋反,朋友多了路好走。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让我们到处都有好朋友。”但是人与人的交往太复杂太无奈,弄不好最后会连一个朋友也难以找到。为此什么寂寞啦,孤独啦,不被人理解啦等牢骚的话往往张口即来。在这里我劝大家交友的要择三异,所谓的三异就是:异性,异行,异地。人都说同性相互排斥,异性相互吸引。和异性交朋友有一种神秘感和亲切感,你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快乐与苦恼在对方面前尽情地倾诉而不用担心他(她)会象同性那样对你责难、嘲关键护报。目性明反往往医会发现打指出伽的缺点和优点,也最会体味和理解饰…  相似文献   

10.
正有梦想是好的,但光有梦想不马上行动,这辈子就只能是一个空想家。几年前,我和朋友谈论各自的理想,她说想有一个带露台的房子,因为她的母亲在城里住不习惯,说晒太阳都要下楼,种菜的地方也没有,她便想着,要是有一个带露台的房子,母亲就可以肆意地晒太阳,还可以在露台上种菜种花。我也  相似文献   

11.
为母亲征婚     
夏爱华 《老年世界》2014,(23):29-29
父亲去世后,母亲一人独居。我让她搬到我家里住,她不肯,说住惯了老房子,不想挪地方。我想给她安装电话,这样方便联系。可母亲说听不惯电话铃声。她嫌吵,想安静地生活。  相似文献   

12.
凡人语录     
余平 《老年人》2009,(1):13-13
我的一位美国导游朋友保罗,在洛杉矶的繁华地段买了一套老房子,准备重新装修。我向他推荐客厅上方采用豪华磨砂吊顶,卧室和子女住房采用合成壁纸,地面采用天然实木地板……保罗听后耸耸肩,认为这样不划算。他说,美国人流动性很大,一个家庭在一个地方很少能住到6年以上,一般不会把大量金钱花在房子的装修上。  相似文献   

13.
菲是我朋友的朋友。常听朋友讲起菲的特立独行和她众多的爱情故事,就把菲想象成一个风情万种妖媚非凡的女人。人就是有那么多的联想和虚构,对一个陌生的人和一个陌生的地方。因生疏和不了解,才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隔了面纱,就有了把面纱揭开的冲动。秋日的一个午后,我把菲约了出来。见面的地点是菲找的,一个深藏在狭长小巷子里的咖啡馆。小咖啡馆在高校附近,挤满了热情的大学生。我不明白菲为什么选择如此喧闹的地方。我想,她应该高高坐在明亮的大堂之上,长裙飘飘,涂满蔻丹的手优雅地端着酒杯,幽深的眸子拂过面前的人群,空若…  相似文献   

14.
故乡的路     
故乡的路易竹贤一位名人曾说:故乡不止一个,凡“住过的地方都是故乡”。这话自然也有道理,大丈夫当以四海为家。我住过的地方不算多。现在的武昌珞珈山,座落东湖之滨,水光山色,掩映着宫殿式的琉璃瓦建筑群,是国内有名的大学校园。我学于斯,教于斯,悲喜苦乐于斯,...  相似文献   

15.
我有一件蓝色的圆领T恤衫,样式简洁而雅致,我很喜欢。但才穿了一两次,我就不无遗憾地发现,胸前的部分溅上了几滴油渍。油渍很顽固,洗都洗不掉,于是我去超市买了一支去污笔,用它点掉了油渍。可是,油渍虽然不见了,但点过的地方变白了。朋友接过笔一看,不禁哈哈大笑,说:“这是漂白笔,不是去污笔。”  相似文献   

16.
歌非 《当代老年》2009,(10):14-15
赛丝特是我的一位德国朋友。前不久得到消息说,赛丝特的公公得了癌症,手术后隋况虽比较稳定,如何生活却成了全家忧虑的问题。老人今年九十有三,夫人已先他离世,这些年来独自住在自己的老房子里,自己料理日常生活。老人与儿子儿媳住同一条街,因为住得近,常得儿媳关照,彼此关系很融洽。  相似文献   

17.
子沫 《现代妇女》2008,(8):56-57
对客栈的痴迷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喜欢独自旅行,到一个地方后,一定要寻一家有特点的客栈住下来,才会感觉旅行美妙的开始.只有住得可心了,我才感觉这趟行程有了潜在的意义,漂流的心情有了寄放的地方.以客栈为中心,缓慢地开始休闲.我的客栈原则是花费少风景好有当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谁是E中人     
印了好几年的一盒名片终于天南海北地发放完了,都发给了谁?会不会遭遇如王志文之流拿来包嚼过的口香糖的命运不得而知。但习惯成自然,最近我迫不及待地又去印了一盒,名片上除了惯用的姓名、单位、职业、电话、传呼、邮编等外,增添了一项新的内容:e_mail地址。当我将第一张带着油墨味的名片送一位朋友时,朋友十分惊异:“都多年的老友了,还要那破玩艺干啥?”我指了指名片上新添的内容说,“有事没事都可以给我发电子邮件,那上面有我的伊妹儿。”朋友来神了:“嗬!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啦!没想到老兄是愈发时髦了,已成为了e中人,可喜可贺!”也顾不…  相似文献   

19.
吕斌 《当代老年》2009,(10):10-11
“从现在开始,我决定自己带孩子了,真郁闷,明明是我生的小孩,就因为我没有时间带她,宝宝现在竟然只和她奶奶最亲密,经常都不要我抱,我受不了啦!所以我决定以后再累也要自己亲自带孩子,谁都别想和我抢宝宝。”最近,笔者的一位朋友如此诉说。  相似文献   

20.
七嘴八舌     
有妈后便“再无宁日”
  发言人:陆先生
  妈妈自从进了我的朋友圈,我便再无宁日。开始的时候,我是向我妈开放朋友圈的,结果稍微发点带情绪的信息,刚发完就会接到父母的电话,他们会从中解读出你生活的方方面面。吵架了?工作不顺心啦?跟朋友闹得不开心了?钱又不够花啦?后来每次要发什么信息到朋友圈里,或者要表达一下自己的心情,都要先顾及父母会怎么想,会不会一发完一个电话就来了。有一段时间,我干脆不在朋友圈里发信息了。但是我总得表达我的心情。所以给我妈设置了朋友圈的权限,不让她看到我发的所有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