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破解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环境保护部对此有何规划?未来5年在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情况下,如何使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取得更大的成效?就此,《人民日报》记者日前采访了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记者:"十一五"期间,在经济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个资源约束性大国,中国在实现"中国经济升级版"转型中必须破解资源环境的约束难题。当前城镇化建设响应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的全面促进资源节约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使城镇发展进入到转型升级阶段,为实现更科学、更人文、更美丽的城镇化愿景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3.
张哲 《现代妇女》2014,(3):99-100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五位一体"的高度,并提出"美丽中国"建设。本文从环境伦理学的角度就"美丽中国"建设中的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展开论述,全文分三大部分:首先,从生态文明的角度就"美丽中国"建设的含义和意义作一解释;其次,指出在建设"美丽中国"中将会遇到的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难题;最后,结合我国古代传统生态伦理观和现代西方环境学者的一些观点论述了环境伦理学对于"美丽中国"建设的一些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4.
王磊 《城市》2013,(5):76-79
一、生态文明——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选择(一)我国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成就斐然,但付出的资源环境成本较高,严重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表现出高资本投入、高资源消耗、高污染排放、低效率产出四大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以来,随着工业文明的繁荣,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一系列资源和生态环境危机,这集中体现在“全球问题”的加剧。生态文明是工业社会发展到新阶段必然出现的一种文明形态,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人类文明发展的最高阶段。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就是要把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作为根本目标,真正实现我国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经济快速增长中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严峻现实而提出的新要求.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把"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提到全党面前,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建设生态文明再次做了强调.这为解决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人与自然的突出矛盾指明了方向,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7.
习谏 《职业时空》2008,4(3):49-50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既是对我国多年来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果的总结,也是对人类在20世纪末所取得的最关键的认识成果的继承和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而循环经济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从实质上看,生态文明与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一致的,都是追求资源、经济、社会之间的协调持久转换与发展。生态文明——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必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高小平 《现代妇女》2014,(8):234-23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也出现了资源匮乏、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等现象。面对生态与经济发展日益增长的的矛盾,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并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也充分认识到发展生态文明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建设密不可分。但由于我国还处在不发达的工业文明阶段,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与难点。  相似文献   

9.
范智强 《公关世界》2023,(18):111-113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而高校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理应肩负生态文明的使命和责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教育,是一个关乎整个社会和谐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方面仍存在意识淡薄、文明素养不高、资源浪费现象、知与行不相容等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高校需要更新教育理念,注重教学改革,强化“顶层设计”,以广阔的视野把青年、环境和社会有机融合起来,着力培育具有生态文化素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0.
王会芝 《城市》2014,(3):38-41
正一、生态文明的基本理念生态文明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人类进步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程度。从人类社会文明体系发展的横向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从人类社会发展的纵向历程来看,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产生的一种先进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的主要表征是人与社会、人与自然间相互关系的进步状态,强调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形成资源节约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以及生产生活方式,是一种可持续的新型文明。生态文明具有多层次和多维度的特点,包括生态制度文明、生态意识文明和生态行为文明。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要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首次写入党代会报告,充分体现了生态文明对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山东省在2003年做出了建设生态省的战略决策。山东是经济、资源和人口大省,但山东环境容量小,森林覆盖率低,生态环境脆弱。山东决定经过做好生态文明建设,把山东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社会安定的生态省。  相似文献   

12.
陈婧  谢娜 《现代妇女》2013,(12):12-13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人口、资源、环境与城市建设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建设已经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生态文明的提出给城市建设的发展指出了一条明路,生态城市己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主流趋势。然而,在环境资源问题比较严峻的当今时代,进行生态城市的建设,存在很大的困难和阻碍,法律是社会关系的调节器,以法律制度作为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保障,充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用法律的武器来约束人们的行为,才能保证生态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济的发展容易导致资源的过度开发。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由于偏重追求效率的生产模式以及粗放型增长方式,忽略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导致社会建设面临的生态形势非常严峻。培养青年一代尤其是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观对生态文明建设尤为重要。本文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视角,探讨了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现状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态文明教育的关系,力图通过寻找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树立大学生生态文明观。  相似文献   

14.
1 引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地位,作为生态资源之一的土地资源,在进行综合整治过程中,必须服从自然生态规律,确保自然资源持续再生,实现经济发达、生态优良、人民安居乐业的美丽中国建设目标. 2 生态文明与土地综合整治 2.1 相关概念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改造自然和社会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土地是一个由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水文以及人类活动种种结果组成的生态系统.土地综合整治,就是调整人与地的关系,确保资源再生,满足社会发展对资源的持续需求.  相似文献   

15.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保护,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战略思想和战略举措,其中最杰出的贡献之一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严峻现实,鲜明地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6.
2014年12月11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因此要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新方式。继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之后,"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就提出"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方针,在中央一系列方针政策的指导下,当前我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低碳生态化城镇建设之路,我国城镇化建设以生态、低碳理念为指导的态势已初步形成,但在一些地方,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比如水资源变得日益紧  相似文献   

17.
于雪美  李鑫  陶东旭 《职业》2011,(18):112-1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创造出了举世瞩目的奇迹。但发展中所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比较突出,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收益分配差别日益扩大,生态退化、环境污染持续加重。民生问题凸显以及道德文化领域里的消极现象,严重制约了现代化目标的顺利实现。如何破解难题,走出困境,实现良性循环,事关改革和发展大局。  相似文献   

18.
韩培俊 《城市》2013,(4):3-7
一、国家发展战略和形势十八大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重视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的一届会议。十八大报告对城市建设提出了3个重要指导思想:一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二是将建设生态文明列为关系人民福祉、关乎  相似文献   

19.
十八大以来以来,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连同我们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一同纳入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中,充分表明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民人口占总人口的大部分,为推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良好的生态意识来指导我国农村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本文通过对当前农民生态意识提升问题的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便更好地为未来农民生态意识的改善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20.
农村生态文明法治化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过程中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背景下,研究我国农村地区生态文明法治化的相关问题,对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战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受经济发展水平、教育程度、法律意识等因素影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不够重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甚至威胁到了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刻不容缓,然而生态文明的建设离不开法治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