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近年来,在小说创作领域里,那种足以让人刮目相视、聚讼纷纭、有幸被众多的评论家集中议论的作家和作品日渐减少了。然而,莫言似乎是个例外。他从高密东北乡带来的“红萝卜”、“红高粱”,竟引起了颇为广泛的瞩目,成为评论界为数不多的研究热点之一。评论者在初涉莫言的小说时,几乎或多或少地都会感到一点困惑:小说给人的那种奇异陌生的审美体验、那种流贯其中却又沉潜不显的内在意蕴,不免让人感到有些眼花缭乱、把捉不定;以至最初的评论未能如庖丁解牛般地剖析其作品,作出透彻的令人信服的阐释。但  相似文献   

2.
爱伦·坡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作家,命运多舛而身后盛名。他被尊为恐怖小说大师、侦探小说鼻祖。被奉为美国文学的先驱之一,被法国象征主义诗派尊为始祖,是欧洲文学史上极富盛誉的人物。多年来,国内外学者一直对他和他的小说津津乐道,笔者有幸翻译他的作品,也深受作品中的哥特因子、狂欢情结、女性情结、死亡美学和商业催化等特点感染,故而一表拙见。  相似文献   

3.
柯云路的长篇小说新作《东方的故事》有一个作家特意加上的副题:“男女相互阅读的现实主义文本。”无疑,在作家眼中,这部作品是按现实主义创作原则进行创作的。但读完作品却让人感到,作家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作品带上了较浓的观念化痕迹。一、小说对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偏离首先表现在故事情节的安排上。小说描述的故事并不复杂:初中时期就与老师杜永康相互吸引的田秀秀在大学与已有家庭的杜重逢,开始了他们曲折复杂的性爱历程。田深爱杜,愿意为他的事业而放弃自己的追求,希望他离婚而与自己结婚。杜虽爱因,但更愿…  相似文献   

4.
李青果 《云梦学刊》2009,30(6):91-95
晚清小说名家吴趼人创作的《恨海》等写情作品,从情感的角度重新叙述和宣扬中国的传统道德.使他的这类作品成为表彰民族固有特性、恢复“中国性”的“象征主义”作品。在创作中,他以身作则,不断通过议论为其他作家示范如何写情,努力修复被才子佳人及狭邪小说所破坏的传统道德世界的作法,表明他同样重视“写作”这一行为本身的象征性.从而构成文学史上不可多见的一幕。  相似文献   

5.
论风格的本体构成杨忻葆文学风格历来是作家们精心追求的创作佳境。巴金在1979年写的《长官意志》一文中说过,他写小说时,“从来没有想过我要写什么主义的作品”,他感到“一个从事创作的人发明种种的创作方法来限制自己,等于在自己的周围安置了种种障碍,除了使自...  相似文献   

6.
左拉是19世纪后半叶法国一位最重要的小说家。他在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下,受实证主义哲学和实验医学的影响,创立了一套自然主义的小说理论(其中包含一些现实主义的见解)。他的创作基本上采用现实主义的方法,但也不可避免地在某些方面受到自然主义小说理论的影响。巴金作为一位情感——伦理型的作家,他的创作富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就其个人气质而言,显然并不像另一位具有科学理性精神的茅盾那样“切近左拉”,但是他却将左拉视为自己所敬仰的一位老师,在创作上对左拉也有所借鉴。法国神父明兴礼曾经说过,“如果要谈巴金所引用的哪一位作者的作品最多,那我要说是左拉了”。捷克汉学家与立安·高利克甚至认为,“如果说在诸多俄国文豪中与巴金最为相近的作家要数屠格涅夫,那么在法国作家中占有相应位置的则是左拉”,将巴金与左拉的关系置于他与其他法国作家关系之上。巴金为什么对左拉感到兴趣呢?他到底从左拉那里接受了什么?扬弃了什么?这又是如何发生的?这一切都值得我们探讨。  相似文献   

7.
苏童小说的生命意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苏童是一位从不愿固定自己的作家,从历史追寻小说到现实追寻小说,从“枫杨树”系列到“枫杨树后”小说再到“红粉”和“妇女系列”小说,他每次都以迥然不同的形象刺激读者的阅读习惯。他甚至不愿意自己的小说具有特定的风格,认为风格是一种“陷讲。”那么,苏童是以怎样的一种方式确立贯穿于这些小说中的主体形象的?苏重又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区别于其他新潮作家的呢?为什么无论反差多大的小说我们只要一读就能认定是苏童的作品呢?很长时间以来,我都在琢磨这些令人困惑的问题。我一度曾以为是苏童的语言塑造了他的个性,然而当我怀着自…  相似文献   

8.
以一大学者而兼作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乏其人,新文学的奠基者鲁迅、郭沫若都如是。四十年代,钱钟书也如是。他于治学之余,从事创作,计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1941)、短篇小说集《人、兽、鬼》(1946)、长篇小说《围城》(1947)。钱钟书的创作,无论散文抑小说,都显示出一种特殊的风格,处处让你感到作家学识的渊博,精深,中外古今,皆能贯通。以这种学识为利器,品察人物,判析世相,犀利、睿智,自能给读者一种特殊的美学享受。当然,小说不是学术论文,不能徒以学识去论证某个观点,必须尊重小说的特点,这是一切以学者而兼作家的人都不可不虑及的。清代纪昀是一位“位高望重”的大学问家,鲁迅批评他的笔记小说《阅微革堂笔  相似文献   

9.
吕赫若是目前被海峡两岸文学界共同重新发掘和发现出来的一位特殊的台湾作家。今天我们应该将他还原为中国现代文学史和台湾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左翼作家,并将其作品定位为海峡两岸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最重要代表之一。吕赫若作品的全面翻译介绍,改变了台湾现代文学史的最高成就状态,也改变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作家序列。特别是在同属中国左翼作家范畴中,吕赫若的文学史地位应当是相当重要的,他与当时的大陆作家蒋光慈一起,可以分别堪称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家。  相似文献   

10.
审美视点:对人性深度的探寻与开掘———陆文夫长篇小说《人之窝》散论□吴海之一:人性探索“三部曲”读者们都知道,陆文夫作品不算多,名气却很大,堪称我国当代文坛的一位小说名家。他的著名,我想不外乎是因为:一是早在1955年作家风华正茂之时就写出了引起轰动...  相似文献   

11.
巴金人格浅议〔日〕和富弥生歌德曾说:“在艺术和诗里,人格确实就是一切。”又说:“一个人必须自己是个人物,才会感到一种伟大人格而尊敬它。”①巴金便是一位具有伟大人格的作家,在他的作品里,处处闪耀着他的人格的光辉与不可征服的力量。一巴金人格力量的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内张恨水研究现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恨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不容忽视的重要作家。他一生创造的中、长篇小说达一百二十余部,有时六、七家报刊同时连载张恨水的作品。他的小说中有二十余部相继被改篇为电影剧本、话剧、京剧、评弹及多种地方剧和曲艺,有的成为该剧种的保留剧目,有的作品(如《啼笑因缘》)曾先后七、八次被搬上舞台和银幕,直至1987年,中央电视台还播映了根据其小说摄制的电视连续剧《啼笑因缘》。张恨水的作品获得几代观众和读者的  相似文献   

13.
晚清小说名家吴趼人创作的<恨海>等写情作品,从情感的角度重新叙述和宣扬中国的传统道德,使他的这类作品成为表彰民族固有特性、恢复"中国性"的"象征主义"作品.在创作中,他以身作则,不断通过议论为其他作家示范如何写情,努力修复被才子佳人及狭邪小说所破坏的传统道德世界的作法,表明他同样重视"写作"这一行为本身的象征性,从而构成文学史上不可多见的一幕.  相似文献   

14.
袁进 《社会科学》2007,(5):181-186
韩邦庆在中国小说史上是一个开风气者,他是近代最早描写中国现代都市的小说家;更重要的,在当时描写现代都市的小说家中,他是唯一一位为了探索这一描写还提出了相应叙述理论的小说家。这一叙述理论一直到现在为止,还常常被作家们所运用。韩邦庆最大的贡献在于运用了“穿插藏闪”的叙述方法,用以表现现代都市的时空,拓展了小说的表现能力。  相似文献   

15.
余华是众多先锋派作家中始终保持前卫状态的一个,他曾说过他永远是一个先锋派。作为一个愤怒和冷漠的先锋派作家,余华为我们展示的是一个非理性、暴力世界。他的创作具有残酷和血腥的倾向,他的作品对恶与暴力这一主题进行了不遗余力地叙说,体现了他对恶的深刻思索,他的小说向我们清晰地呈现了一个恶的产生与发展图景。  相似文献   

16.
尤金·奥尼尔是一位悲剧作家,他一生创作颇丰。在美国众多戏剧作家中,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迄今还只有他一人,被公认为美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和最重要的悲剧作家。美国戏剧真正成为美国文学的一部分并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是从奥尼尔开始的。许多批评家将奥尼尔说成是个悲观主义者。的确,他的世界观、人生观总的倾向是悲观的。他的作品多数是反映本世纪初西方出现的那种对理想的幻灭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悲观感。他对人生的看法是灰格调的,其悲观主义又带有宿命论的色彩。古代希腊悲剧诗人表现人同命运的搏斗,奥尼尔的戏剧则表现人同生…  相似文献   

17.
一个作家,即使他的作品受到欢迎的时候,常常也会产生不被真正理解的苦衷。沈从文在他的小说颇引人注目的时候,就有这方面深刻的感触,他曾经说: 我作品能够在市场上流行,实际近于卖椟  相似文献   

18.
在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了青年作家周梅森的长篇小说《沦陷》。作品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真实而严峻的历史画面,给人以深刻的思想启迪。周梅森是一位具有深沉历史感的作家,十几年来,他发表了一批颇有影响的作品:《革命时代》、《黑坟》、《军歌》、《庄严的毁灭》、《崛起的群山》、《黑色的太阳》、《喧嚣的旷野》等等,成为一位引人注目的作家。他的小说在写人性方面有三个特点:其一是置人物于绝境中,写灵魂深处的生死决斗;其二是擅长在阔大的历史场面描写中表现人性;其三是在变…  相似文献   

19.
胡书庆 《江汉论坛》2012,(3):114-118
史铁生既是中国当代文坛一位个性突出的作家,也是这个语境中一位特殊的宗教思想家。他的作品中一直有着大量的宗教性书写,而其《我的丁一之旅》在这一点上堪称其总结性的"心灵文献"。基督教及佛教元素渗透了这部小说的叙述,这两种元素自始至终矛盾统一于一颗不知所终地祈祷的"心魂"。  相似文献   

20.
享利·詹姆斯是一位素有争议性的作家.首先是他的归属问题,英国文学史将他列为英国小说家,美国文学史却将他列为美国小说家.更突出的分歧是表现在对他的小说创作的基本评价上.有的评论家认为他的小说反映的生活面“太偏窄”,“根本谈不上是对生活真实的反映”;有的批评家甚至说他小说中的人物“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永远碰不到的人”;还有人指责他的作品文风雕琢造作、情节进展缓慢、辞句冗长繁琐,常使读者“厌烦到不愿拜读的地步”.但他的创作也得到过当时的现实主义大师福楼拜、屠格涅夫等人的关注和赞赏,更为后世的一些欧美作家、批评家所推崇.不少美国当代评论家都认为他是“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家”.是革新小说观念和艺术形式的先驱,是西方现代小说的开拓者之一;一些英国学者和批评家则认为,他是可以与狄更斯相媲美的“文学大师”;更有人提出:“在英语世界里,我们还能找到谁在小说艺术的成就上能够超过他?”人们对詹姆斯如此关注,对他的文学创作成就的评价又如此悬殊,可见他并非一位寻常的作家.与同时代其他一些欧美作家相比,詹姆斯确有他种种独特之处.如:他虽出生在美国本土,但他却没有扎根于本国土壤,做一个“马克·吐温式”的地道的美国作家;他素来对欧洲文化传统和欧洲一些杰出的现实主义大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