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新保守主义:复兴、政策主张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保守主义是美国国内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成熟于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的一种政治思潮,冷战结束后,曾一度陷入低潮.但是,随着小布什政府的上台,新保守主义以更为强劲的势头深刻地影响着美国的国内政治生活和外交防务政策.通过分析新保守主义在经济、政治和外交上的政策主张,以及它在美国复兴的必然性,有助于重新认识这股政治思潮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和中美关系产生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
新保守主义20世纪60年代崛起于美国,施特劳斯的政治思想是其哲学基础。本文简要介绍了新保守主义思潮产生和发展进程,论述了新保守主义对冷战后美国外交政策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兴起于 2 0世纪 6 0年代末至 70年代初的新保守主义近几年已成为美国社会的主导思潮。作为共和党的保守主义者 ,布什上台后采取了一系列在新保守主义影响下的外交举动 ,以一种傲慢的美国主义界定美国的世界地位、外交政策的道义目标和与其它大国的关系 ,片面地强调意识形态和战略优势对维持美国世界领导地位的作用。在当前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 ,国家间经济合作与依赖程度不断加深的国际背景下 ,新保守派在理论上的这种缺陷 ,将从根本上限制其对美国外交政策产生更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美国保守主义,包括新保守主义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多数美国民众对自由主义对美国社会负面影响的不满和对改变这种颓废混乱现实的期待。美国早期保守主义理论上的薄弱和哲学思想的贫乏,使新一代保守主义者不得不到古希腊哲学和德国哲学中去获取理论武器。美国新保守主义外交思想特点包括:推崇实力因素在对外关系中的作用和实力外交;强调美国优越论和美国使命论;主张新帝国论。美国新保守主义对布什政府对外政策影响包括:重视军事实力,实行先发制人战略;在全世界推广自由民主,对“无赖”国家实行政权更迭;企图推动对华“两面下注”政策向以防范和制约为主转变。  相似文献   

5.
美国的新保守主义思潮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冷战结束后,新保守主义在美国外交理念和对外政策的调整中走上复兴之路。“9·11”为新保守派把其思想化为实际政策提供了一个契机,从而确立了新保守主义在布什政府外交中的强势地位。当其影响在伊拉克战争前后达到顶峰时,战争的非预期性后果使新保守主义陷入困顿与衰落。  相似文献   

6.
20世纪60-70年代,美国自由主义的泛滥在宗教界的反弹就是宗教保守主义的崛起。由于具有更多的政治共性,宗教保守主义与共和党走向联合。宗教保守主义对冷战后美国外交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它强化了美国外交中的“使命”意识;强化了美国在反恐战争中正义与邪恶的二元论观;强化了布什政府新保守主义的外交理念;强化了美国人权外交中的宗教自由因素。  相似文献   

7.
乔治W.布什上台以来,新保守主义思想大行其道,深深影响着美国政府的各项决策,特别是美国的对外政策。本文通过对新保守主义思想产生发展的历程、主要对外政策主张及影响的分析,以及新保守主义得以影响美国对外政策的原因的探悉,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布什政府的对外政策。  相似文献   

8.
美国保守主义中存在着自由与权威两个价值的对立,在派别上表现为传统保守主义与自由意志主义的对立.两派的观点虽有某种相通之处,但分歧是主要的.20世纪50年代,两派曾联合起来反对共同的敌人,他们共同创办刊物,并成立了共同的组织,同时也出现了调和两派观点的理论.但是自60年代中期后,随着美国社会的剧烈动荡,两个派别出现了不可弥合的矛盾,最终导致了激烈的冲突和分裂.这一阶段对美国保守主义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并体现了保守主义内部张力的复杂性和深刻性.  相似文献   

9.
新保守主义与冷战后美国对外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保守主义是美国当代政治思想流派中最活跃也最危险的一支,对冷战后美国外交决策包括对华政策产生了诸多消极影响。尽管新保守主义重视实力、强调意识形态的外交理念本身具有明显的内在逻辑错误和致命缺陷,但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新保守主义仍会对美国外交决策和外交实践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曾在里根时代对美国外交政策发挥了重要影响的新保守主义,冷战后调整和完善了外交战略思想并以更为强劲的势头对美国的外交和防务政策发挥了显著而深刻的影响。新保守主义的强势复兴得益于对各主流外交思想的理论融合,迎合了美国政治潮流右转的趋势,是对冷战结束以来自由主义外交路线的修正和对当今美国超强国际地位的彰显。尽管新保守主义政策的实施招致了国际社会的反弹并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但其思想活动并未停止,其影响也不会轻易消除。  相似文献   

11.
冷战后日本新保守主义的发展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新保守主义萌芽于 2 0世纪 70年代 ,在 80年代正式登场。冷战结束后 ,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 ,新保守主义在日本再次兴起 ,并迅速崛起为日本政坛的主流思潮。新保守主义主张“普通国家论”和“国际贡献论” ,在历史观、修改宪法等方面持强硬态度 ,并加快向“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迈进。冷战后日本新保守主义的发展对日本政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增加了日本政治发展的不可预料性。  相似文献   

12.
美国社会经过20世纪中期的反战、人权、女权等民主运动,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保守主义卷土重来.作为在意识形态领城实现保守主义传统家庭观念全面归复的文化重地,美国电影的主题在表现社会现实和思想的发展的同时,倾向于反应和推动着传统的两性关系中女性形象的回归.从<克莱默夫妇>、<时尚女魔头>和<身为人母>等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保守主义思潮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对女性主义解放思潮的反挫.保守主义思想不仅否定人的自由选择的必要性、怀疑人的理性抉择,而且还以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混淆女性的权利与责任的关系.试图引导女性回归到边缘化的"虚幻的共同体"中.从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只有遵循"个人选择权利为先"的原则,将边缘化的个人转化为自主选择的个人,以取代充满悖论的传统观念,才能真正实现女性解放,将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女人自己.  相似文献   

13.
美国国家认同由盎格鲁—撒克逊新教徒(WASP)文化和"美国信念"等观点构成,主要反映了WASP文化和欧洲移民的历史认知。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多元文化主义,对美国国家认同构成了严峻挑战,在20世纪末的美国学术界引发了一场"文化冷战":文化保守主义者认为美国国家认同的核心是WASP文化,指责多元文化主义可能导致美国的分裂,而多元文化主义者更强调美国文化的多样性。受美国保守主义崛起和"9.11"事件的影响,多元文化主义转为低潮,但围绕美国国家认同的争论不会消失。从长远来看,"和而不同"的理念,即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对"美国信念"的共识,也许是对美国国家认同的最好诠释。  相似文献   

14.
现代新儒学发端于上世纪20年代,在80年代后其影响日渐扩大.现代新儒学实质是一股人文主义思潮,现代新儒学的产生有着深刻的文化历史背景.一般认为,现代新儒学产生缘于对"五四"精神的回应."五四"时期,民族的深重危机唤起了中国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深刻反思.产生了以胡适为代表的自由主义和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激进主义(马克思主义),要求以西学重建中学,以现代革新传统.与此相对应,出现了文化保守主义阵营,现代新儒学就是其代表.在当时,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代表的激进主义、以现代西方思想为主体的自由主义和以现代新儒学为代表的文化保守主义,是中国大陆鼎足而立的三大思想流派.三者既相互争论、批评,又有相互协作、支持,都为中国文化的重建作出了的努力和贡献.新儒家们主张中西融合,并不一味复古,他们努力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尚有生命力的部分,加以创新,使之与现时代对接.他们认为中国未来的希望在于传统、马列、西化三者的"健康的互动".  相似文献   

15.
正如乔治·帕克(George Packer)所言,伊拉克战争总是与美国的新保守主义联系在一起。事实证明,他的论断是颇为贴切的。许多人认定美国的少数新保守主义者以2001年的“9·11”恐怖主义袭击事件为借口,将美国引向了战争的无底深渊。换言之,假如新保守主义没有影响美国的对外决策,美国原本是可以避免卷入这场战争的。  相似文献   

16.
四十年代末到五十年代初,新保守主义在美国政治生活中占有优势。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初,战后美国历史的新阶段开始了。在风潮激荡的六十年代,新一代的青年代替五十年代“沉默的”一代,而加入了斗争。它构成了名曰“新左翼”运动的基础。在新条件下,新自由主义活跃起来,权术大为盛行。  相似文献   

17.
网络保守主义是保守主义在互联网领域的延伸。美国在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ICANN)改革上的犹豫与反覆表明,美国在国际互联网治理上采取保守主义政策的倾向明显。美国潜在网络保守主义将会对华政策产生影响,特别是美国在网络空间战略、网络安全等话题上的对华策略。受此影响,短期来看,网络安全问题将持续成为中美关系中的热点话题;而长期来看,我国目前实施的"一带一路"、网络强国等战略也可能会受到阻扰。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40年代,进步主义史学趋于衰落,此后的20年(即40-50年代)新保守主义史学流派在美国居统治地位。  相似文献   

19.
美国的新保守主义运动是第二次大战后时事发展的产物。新保守主义自称是反对自由主义政治的,但是在实践上并没有提出一个保守主义政治哲学,或者任何政治哲学。政治理论上许多传统争执的问题他们并没有花气力研究过。他们的基本兴趣是在社会批判和文化批判方面;它是对美国当前社会和文化的反感,是对美国大众社会的否定。但是他们自己就是美国大众社会的产物,而不代表什么传统保守主义的新生一代。由于美国从杰克逊时代起,就没有什么反民主的传统保存下来,所以他们要把英国柏克的保守主义输入进来。但是他们的处境和柏克当时的处境不同;柏克是面临着一个下层阶级对贵族政治的挑战,新保守主义则没有什么可保卫的,他们只是反对美国今天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和文化。保守主义原有两个意义,一方面指保存现有制度的愿望,另一方面是对寡头君主制、封建的和宗教的制度的拥戴。这两点在柏克学说上是联合的,但在二十世纪的美国就不可能联合起来了。这就是新保守主义的两难处境,而且正由于他们不认识到保守主义有这双重意义,所以在今天还自认为有戏可唱。  相似文献   

20.
冷战结束后,保守主义者一直对美国在世界上的前进道路的问题意见不一。“9·11”事件和预防性防御的美国新道路已经促使大部分保守主义者统一起来,强烈支持布什总统,但是仍没有澄清保守主义者信奉的美国大战略是什么。问题甚至变得更加模糊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