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国从不缺乏优秀演员,所以一个英国演员,你不优秀就没位置放了. 这又是一个英国演员.他在话剧场上以哈姆雷特一角打开了千万观众的热情,荧幕上,他一度总出现在独立电影晃动的镜头之中,以棱角突出的脸和深陷的眼神换来一帧帧令人惊异的定格,直到《香水》到来,他精湛的表演终于让观众牢牢记住了名字.刹那,本·威士肖变成了很多人,却都是自己的幻化:单纯清澈的杀人犯,丰富多彩的鲍勃·迪伦的六分之一,甚至慵懒却拥有孩子气笑靥的尊贵少年,再或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他以"它们"作为载体,闪耀成若干钻石的切割面,最终融成眼中的一汪湖水,波光粼粼地向观众调情.接着,在你被勾得荡气回肠时,他又摇身成为一名诡谲的程序员特工,泰然自若地幽默;又或成为那个被音符包裹着的作曲家,演奏起万转千回的生死疲劳.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戏剧初期的文明戏、爱美剧之所以失败,根源于缺乏正确的观众意识.曹禺以自己从表演及创作实践得来的见解,敏锐把握住了这根"中枢神经",建立起自己的以正确的观众意识为基点的戏剧美学思想.曹禺的戏剧美学思想将前期一直处于矛盾对立地位的"真实"、"趣味"两大范畴和谐统一起来,以激发观众深层真正审美情感为核心,对戏剧创作、表演诸因素都有精切独到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科学从理服人,艺术以情动人。钢琴表演首先要在情感上打动人心,引发欣赏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进而引发人们的理性思考。古代音乐理论著作《乐记》里一开头就说:由于人心“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罗丹更直截了当地说:“艺术就是感情”。一切钢琴表演艺术皆寄情。钢琴表演要激起人们强烈的情感体验,表演者本人应比一般人更加充满激情,对待生活有更加强烈、鲜明的爱憎态度,并且在整个表演过程中都能把自己的感情倾注到他所塑造的形象中去。“你自己先要笑,才能引起别人脸上的笑,同样,你自己先得哭,才能在别人脸上引起哭的反应。你…  相似文献   

4.
吴小侠 《河北学刊》2014,(3):163-166
形成于传统文化土壤中的中国戏曲,在持续千年的发展成熟过程中始终秉承着自己独特的精神风貌和美学追求。剧本创作重视神主形从,舞台表演讲究以技写情,观众欣赏贵在破除幻觉,在一定的心理距离之外感受戏曲的魅力,并且从中获得教益。  相似文献   

5.
吴是古代虎氏众多名号中之一,其地望应在江西樟树吴城,历史上大伯奔吴实际是周族委派太伯、仲雍率领自己宗族,到吴地联络虎方,共图灭商大业。  相似文献   

6.
当你心理紧张的时候,可应用下列几种解除方法: 自言自语 不要以为自己这样做是发疯了,同自我很好地交谈有助于消除紧张。当你有机会听听自己的谈话并对自己提一些问题时,那么你只从一个角度看问题的可能性就减少了。 听音乐 听音乐是一种乐趣。有些专家认为,用音乐  相似文献   

7.
正小区即将举办晚会,邀请业主们报节目,我决定让女儿参加演出。女儿虽然有好几次上台的经验,但是自己一人单独上台表演还是第一次。这次上台表演对女儿来说是个难得的锻炼机会。"乐乐,你愿意参加咱小区的晚会吗?院里的好朋友们会来观看你表演。"我动员她。"好啊,妈妈,我愿意!"女儿爽快地回答。"初生牛犊不怕虎"趁着这股子锐气多锻炼,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想通过这次表演让女儿体会,在台上光鲜亮丽的背后需要  相似文献   

8.
邓新华 《江汉论坛》2012,(1):115-119
李渔的《闲情偶记》虽然没有直接对观众在戏曲接受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专门探讨,但他的包括戏曲创作及导演和表演在内的全部戏曲理论都是以观众接受为本位来展开的:戏曲的结构处理、情节安排和宾白写作要充分考虑观众的欣赏心理和审美习惯;戏曲语言的通俗化是为了让观众更加容易欣赏和接受;戏曲的审美功用还是为了给观众带来无尽的欢乐和愉悦。李渔完全称得上是一位有着自觉的"观众意识"的戏曲理论家,他的戏曲接受理论的独特性就在于他把这种自觉的"观众意识"贯穿到了他的戏曲理论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9.
西方有些戏剧理论家认为,戏剧仿佛一条“双行线”街道:一方面是戏剧的创造者——剧作家、导演、演员,另一方面是戏剧的欣赏者——观众。化妆、舞台布景、灯光效果等等,都不能决定戏剧的本质;但是,如果没有观众,没有剧作家(通过导演、演员)与观众之间感性的、具体的、活生生的交流,戏剧就会丧失它的生命。因此,研究观众审美心理的观众心理学,便成了戏剧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古代戏曲理论中包含着丰富的观众心理学遗产,可惜很少有人加以系统的发掘和研究。本文试图在这方面作一初步探索。古代曲论对观众心理的重视是建立在对戏剧特质的把握上的。戏剧特质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的舞台性。黑格尔在《美学》第三卷中说,在一定意义上看来,“舞台表演确实就是作品好坏的试金石”。李渔早就清楚地说过;“填词之设,专为登场。”正是从剧本要演给观众看这一点出发,李渔强调剧本创作应当“设身处地,既以口代优人,复以耳当听者,心口相维,询其好说不好说,中听不中听”,“手则握笔,口却登场。全以身代梨园,复以神魂四绕,考其关目,试其声音,好则直书,否则搁笔”。这就是说,剧作家在进行一度创造(剧本创作)时,就尽可能把二度创造(导演的处理与演员的排演)和三度创造(演员与观众共同完成的演出——欣赏过程)都考虑进去,这是戏曲艺术争取观众、吸引观众的秘诀。那么,古代曲论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认识、把握观众心理的呢?我认为,在感知、注意、想象等几种心理机制方面,古代曲论较好地处理了真与幻、常与奇、一与变、有与无等辩证关系,从而在剧作者与观众之间架起了一座无形的心理桥梁。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古代曲论中的观众心理学,不仅是我国古代文艺理论的重要成就,而且是我国古代心理学的重要成就。  相似文献   

10.
兄弟     
他和小虎在一个院子里长大,上同一所小学、中学,一起逃课去游泳。14岁的时候,他们学武侠小说里的样子,结拜兄弟。小虎问他,我们现在是兄弟,你会怎么对待我?他想了想,就说。如果你死了,我就替你养你爹妈和你弟弟。于是小虎和他笑着打成一团。  相似文献   

11.
茶艺表演课程是我校针对餐旅专业开设的一门技能型课程之一,是提高中职餐旅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另一途径.茶艺表演,根据我的理解就是一种把茶艺技能与艺术相融合的表演,是文化、戏剧、舞蹈、音乐的融合体.然而,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了一个问题.无论学什么类型的茶艺,学生们对茶艺表演的程序及理论知识方面掌握得非常快,但是到了实际技能训练的时候,她们却一直觉得很难掌握茶艺动作的要领,体会不到到茶艺表演动作的精髓.  相似文献   

12.
秦湖 《快乐青春》2014,(10):30-31
近日,被誉为“九球天后”的中国职业台球选手潘晓婷,应邀来到湖南卫视,参加《天天向上》的录制。节目现场,观众和主持人都想亲眼见识一下潘晓婷精湛的球技。盛情难却,潘晓婷摆好架势,开始施展自己的绝活。一上场,几招球技都表演得非常完美和精彩,赢得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然而,在进行最后一项技巧表演时,前面9个球都非常漂亮地打进了,唯独第10个球在球洞边停住了,只差一点点而没有打进。一位主持人好心解围,用手将球轻轻推进球洞。见此情景,主持人汪涵也巧妙地为潘晓婷打圆场:“我们现场的光线不够好,而且跳球的难度比较大,需要精准地调整好角度,很难的。”  相似文献   

13.
声乐表演是以演唱的声乐作品为依据的创作过程。表演者只有通过全面深入的作品体验,才能对作品形象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准把握作者及作品形象的情感,运用自己的演唱技能充分地展示作品。美声唱法是世界巅峰声乐艺术,在声乐表演方面有其独特的艺术要求。本文系统地阐述了美声声乐表演的体验技巧。  相似文献   

14.
龚德全 《天府新论》2012,(4):142-149
元杂剧叙事僭越的合法性焦虑,暗含了对元杂剧艺术体制自律过程的较少关注,以及自己民族思想之元叙事艺术传统的忽略。元杂剧叙事主体的三种存身方式:行当的超故事层叙述、人物与行当的复合叙述、人物的跨层叙述,以及叙事场域的三组交互关系:时代背景与叙述主体、叙事主体与观众、观众与演述传统,共同建构了元杂剧叙事僭越背后的价值基础、价值准则。由此,判断元杂剧叙事僭越的价值,不能以西方戏剧结构的评价标准为准绳,而应该深入到元杂剧剧本和当时中国戏剧表演的实际场域中,方能做出一个全面而又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现在在一些影视表演和戏剧的作品中都有不同的创作出处,而最直接的创作灵感则是从自然界中获取而来,随着当代戏剧影视的发展,表演创作所涉及到的范围越来越大,并发展到至今,也已经成为了一门综合艺术,且领域较广。在表演创作中需要根据创作者的不同去寻找不同的灵感,充分利用这些灵感作为创作的元素。随着仿生学的发展,其带领艺术也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仿生学主要是一种边缘学科,它主要是从自然界中获取大量的灵感,虽然这门学科尚未成熟,但是从原始社会开始,仿生元素便与社会文化和艺术文化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本文主要从仿生学的特征和仿生学的内涵进行分析,从中找到与仿生学相关的元素,并进一步分析仿生元素应用的价值,最后还对仿生元素创新方面、发展方面进行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6.
表演学为电视真人秀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视野和研究路径。在真人秀节目的表演学解读中,可以将自我呈现作为逻辑前设,把自我实现作为目标诉求,考察节目选手、主持、评委、观众、电视媒体乃至政府等主体的行为。分析真人秀表演的自我呈现、规范向度、审美旨趣和中介化问题。在这个意义上说,电视真人秀其实是一种表演范式,它既是一种审美表演(舞台表演),也是一种社会表演,还是一种媒介表演。  相似文献   

17.
宋颖 《理论界》2004,(4):135-136
进入21世纪,电视行业达到了一个空前蓬勃的发展状态,数不胜数、品种繁多的频道、栏目、主持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击进观众的视野,尤其是被冠以各种名称的娱乐节目,以明星参与游戏、表演歌舞及夸张搞笑的方式给还不太习惯以此娱乐的中国老百姓带去不少的轻松和快乐。一时间,娱乐节目紧紧地抓住了中国观众的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这貌似繁荣的背后,我们的电视娱乐节目在某些方面已经走到了一个非常尴尬,步履艰难的境地。看看下面的娱乐节目到底给大家带来多少娱乐,多少尴尬:  相似文献   

18.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了自我暗示的现象。例如,清晨对着镜子梳洗打扮一下,如果看到自己的脸色很好,往往会心情舒畅,这是一种积极的暗示。如果在镜子中发现自己的脸色不好,眼皮略有浮肿,你怀疑自己  相似文献   

19.
学生邱波一连迟到了三次,我狠狠地批评了他,并慎重声言道:“好话你是不听的,如果明天再迟到的话,我要当众提出批评。”这一手真灵,果真第二天邱波按时到了校。但这天一放学,邱波象鱼得其水、虎归其山,他就飞似地往家里  相似文献   

20.
在关于义和团运动的研究中,我试图以欧洲和第三世界的历史及人类学中越来越多的有关各种表演和戏剧的著述的观点,对民众文化这一论题作如下解释。 义和团与中国大多数“秘密会社”有所不同,它传布一系列高度公开的礼仪活动。这些礼仪活动是从中国民众文化中其他一些公开进行的礼仪活动——最重要的是在集市和庙会上表演的降神附体和演练拳术——那里借来的。公开地表演这些礼仪活动是义和团宣传自己和扩充队伍的基本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