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自中世纪以来,英国在财产继承上长期实行长子继承制,这种继承制历经几个世纪在英国社会最终确立。这一继承制度的确立和推广,确保大地产长盛不衰,并在英国社会转型之际,释放出资本主义生产的有利条件,推动了英国社会经济变革的进程。同时,受这种继承制度的影响,英国社会形成了限制王权的二元政治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变革。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贵族政治是国外学界的热门课题之一.迄今有许多论著问世,其中不少指明了近代英国贵族寡头政治的特征,这有助于揭示光荣革命后该国政府体制的阶级属性.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学界开始关注这一课题,但总体而言,成果寥寥,有必要继续深化研究,尤其要注重分析英国贵族政治权势在近代长期延续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19 世纪是拉美出口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向资本主义过渡的时期。有关国家的自由派政府实行了类似英国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改革政策,没收了教会的土地,对印第安人村社土地实行了私有化,但并没有完成农业资本主义的改造,原因是自由派代表了从事出口经济的大地产主的利益,改革没有触动半封建的大地产制  相似文献   

4.
伊丽莎白一世(1558—1603年)继位之时,正值英国社会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重要转折时期。其突出的特点是,以圈地运动为特征的“生产关系的革命”正势如破竹,冲击着英国传统的农业生产关系,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全面建立与发展提供着前提条件。当时英国的产业资本尚未在社会生产的诸  相似文献   

5.
资本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产物。英国是世界上率先步入资本主义的国家。16—17世纪英国资本主义呈现出三大主要特征: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双向的重商观念、有形与无形资本的统一和国内外市场的拓展。商业发展是资本主义早期的重要内容,因此英国商业的这些特征有助于本国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伊丽莎白一世宗教改革思想的形成杨玉林1558年,伊丽莎白登上英国王位,开始了她长达近半个世纪的政治统治。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正值英国社会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转折时期。继位之初,英国是个经济萧条、政治分裂、在国际事务中无足轻重的国家。45年后,英...  相似文献   

7.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于十七世纪中叶的工场手工业时期,完成于十九世纪初的英国产业革命时期。它是在反对封建主义,确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那时,资本主义制度还处于上升阶段,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间的阶级斗争尚未展开,而资产阶级对封建贵族、对专制主义以及重商主义的斗争,却取得了节节胜利。因此,这  相似文献   

8.
长子现象是中国宗法制度“嫡长子继承制”的产物。受宗法文化的长期浸润,长子的文化性格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双重性人格、卑柔软弱的行为模式和自我牺牲精神等特征,历史转型期文化的特征有着某种程度的相似性。因此,长子成为许多作家对传统文化进行思考和选择的形象载体,长子形象成为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个独特景观。高觉新、祁瑞宣和孙少安就是其中的三个典型。  相似文献   

9.
本文系统论述了明代云南封建地主经济的四个发展特点,强调指出,明代由于社会生产力普遍得到提高,云南一些地区逐步出现了汉族军官及官僚地主阶级,地主经济的发展使土地买卖大量出现,猛烈冲击着少数民族地区的旧有土地占有制,促使了地主经济的逐渐形成,为“改土归流”奠定了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0.
长子现象是中国宗法制度“嫡长子继承制”的产物。受宗法文化的长期浸润,长子的文化性格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双重性人格、卑柔软弱的行为模式和自我牺牲精神等特征,与历史转型期文化的特征有着某种程度的相似性。因此,长子成为许多作家对传统文化进行思考和选择的形象载体,长子形象成为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个独特景观。高党新、祁瑞宣和孙少安就是其中的三个典型。  相似文献   

11.
土地所有制的形式及其体系结构,是形成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主要特征的重要渊薮,对社会历史发展进程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将历史文献与考古资料相互参验,首次对楚国土地制度作了全面而系统的考察。认为:西周时期,楚君对周天子具有经济附庸关系,楚国的土地从名义上说为周天子所有,楚人则只是占用土地;从春秋初期到战国中期,楚国的土地所有制走的是一条国君所有制与里社占有制、领主占有制、自耕农占有制相结合的道路;楚国土地所有制主要有王田、食邑和小私有土地几种形式。  相似文献   

12.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初,英国正处于经济繁荣的前夕。工业革命的完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巨大飞跃提供了可能,但当时这种可能没有转为现实。只是在1841——1846年保守党执政期间,最后完成以废除保护关税制,实行自由贸易为中心内容的经济政策变革后,英国经济才开始全面腾飞,高速增长,进入英国资本主义统治的黄金时代——维多利亚时代。值得深思的是,当时的英国保守党基本是土地贵族利益的代表,构成保守党物质利益基础的主要是地租,从其自身物质利益出发,保守党自然要维护英国旧的政治经济制度。马克思指出,保守党“在1846年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世界范围内的经济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的现状出发,提出了文化研究的一个新概念:文化力。俾此使文化研究走出理性与情感的困境。认为,文化力或人文力是对经济文化关系进行解释的新理念,它由三个基本的结构:文化要素,它与文化传统的悠久直接相关;文化方向,依此形成文化合力,它与文化传统往往是一种复杂的关系;文化对经济作用的切入点。由此,对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的文化力,以及儒教伦理与封建主义的文化力作了深入的考察,认为,“天职”观念与世俗伦理、蒙恩观念与经济合理主义、理性禁欲主义与积累精神,是新教伦理所造就的资本主义的文化力;人伦本位与名份观念、重义轻利与道德至上、人情主义与自给自足,是儒教伦理所造就的封建主义的文化力。最后得出结论,现代中国文化的重建,关键就是要进行文化调理,以期形成强大的文化合力,果真如此,中国就会真象拿破伦所预言的那样,是一头“睡狮”,一旦醒来,会震惊整个世界。据此又演绎出“中国人文管理”的概念。  相似文献   

14.
英法农业革命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两个方面对英法农业革命作了一番比较。英国圈地运动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形成了资本主义的大地产所有制和大农场经营方式;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彻底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形成了小农经济的典型模式。两种不同的经营方式对资本主义农业以及工业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的影响。通过比较,从中可以得出一些发展农业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5.
西方发展经济学分析问题不涉及生产关系。与此不同,王亚南和郭大力在解放前的论著,就侧重从生产关系及其政治上层建筑分析中国经济问题,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发展经济学在中国的产生。他们论述了:历史发展阶段越低,克服自然条件的能力就越低,由不同自然条件制约的同质社会其形式就越不同,历史发展阶段越高则反是;与古典劳动奴隶制不同的东方家庭奴隶制,以及自秦开始的其特点为上地可以自由买卖、农民可以离开土地的地主封建制度,其形成与农村公社的存在和动摇有关,这种社会制度是不利于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内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人侵,又多了一个外因;中国经济改造的前提是反对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及其政治代表;中国经济建设不能走资本主义的自然道路。  相似文献   

16.
日本现代企业制度尤其是产权关系的形成并不在于一般的股权制度,而在于法人持股制度的形成,它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①以个人持股为主;②以金融机构持股为主要特征;③法人相互持股关系初步形成。此种制度的形成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它使资本主义的某些性质有所改变。法人相互持股,加强了企业间的结合,使相互避免风险成为可能,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持股的意义,改变了经营控制的基础,形成对资本原则的背叛。一方面,它是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扩大,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另一方面,它又是对传统资本占有形式的否定  相似文献   

17.
西周国家政体问题,是近年来史学界颇为注重研究的课题。关于政体问题,毛泽东同志曾有过一段精辟的论述。他指出:“所谓‘政体’问题,那是指的政权构成的形式问题,指的一定的社会阶级取何种形式去组织那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没有适当形式的政权机关,就不能代表国家。”列宁在论述奴隶制国家机器时,也曾谈及政体问题。他说:“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使一切被支配的阶级受一个阶级控制的机器。这个机器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在奴隶占有制国家内,有君主制,贵族共和制,甚至有民主共和制。管理形式确实极不相同,但本质只是一个:奴隶没有任何权利,始终是  相似文献   

18.
"光荣革命"与工业革命的发生标志着英国开创现代政治文明和工业文明,至18世纪晚期英国成为欧洲和世界上现代性和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国家。18世纪英国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逐步迈向现代消费社会,消费活动日益成为英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现代性及其价值理念带来的理性、自由、经济主义、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深深影响了近代以来欧洲和英国社会的财富观和消费观,于是对物质财富的追求和奢侈消费不再背负道德批判,奢侈消费在推动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外贸扩张以及技术革新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作为现代性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工业化社会成为英国消费社会兴起和形成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邦制辩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中国历史上是否出现过城邦制,史学界有两种绝然对立的看法。造成分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双方对"城邦"的概念界定不一。本文认为,城邦的本质特征有六个方面:它是野蛮过渡到文明之初的一种国家形态;它在国体上是奴隶主公民专政;它在政体上有多种形式;它的阶级斗争主要体现为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它是在原始经济瓦解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公民集体经济,公私并存;从外在特征着,城邦表现为小国寡民,具有排他性和独立性。中国与西欧在历史上虽然存在不少差异,但依据上述界定分析,我们不能否定中国城邦制的存在,夏、商、周时代便是中国城邦制发生和发展的时期。  相似文献   

20.
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机制造成了媒介与财团在组织层次的自加强联合(也包括媒介集团的形成);资产阶级政治及其整个官僚体系的运作方式造成了对媒介机构的横向牵制;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文化培养了媒介从业人员的上层阶级属性。所有这些因素是西方的新闻传媒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功能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