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1 毫秒
1.
城市水利风景区是现代城市建设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水文化已逐渐成为水利建设新亮点,以水为媒、积极推进水文化建设、打造系列水利品牌。从社会、经济、文化、生态、资源环境效益等方面阐述水文化建设的正能量,以期提高人们的爱水、节水意识,并希望引起对水文化建设的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2.
《社区》2008,(15):63-63
为了进一步扩大水生态环境保护和水利风景区建设的社会影响,增强社区居民的水生态保护意识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推动社区居民为水生态环境保护和水利风景区建设工作建言献策,水利部综合事业局、水利部景区办和《社区》杂志在2006年度、2007年度分别举办了“全国水利风景区建设和水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竞赛”、“水利风景区建设和水生态保护知识”问卷调查、“保护水生态环境——我心目中的水利风景区”征文活动以及“好山好水好风光”文艺演出等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并积累了丰富经验。2008年度,我们决定在汲取既有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国社区联合开展“水利风景区建设与湿地水环境保护专题宣传”和“水利风景区建设与湿地水环境保护知识有奖答题”活动。  相似文献   

3.
“没有文化的城市是空洞的,没有记忆的城市是苍白的。”文化景观是一个城市特色的重要体现。城市风景区作为城市自然和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传播城市文化、彰显城市特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徐州云龙山风景区为例,在分析城市文化与城市风景区建设关系的基础上,从城市风景区的设计理念、设计手法及哲学审美等方面,研究探讨城市风景区建设中文化特色挖掘、彰显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通过研究,不仅为云龙山风景区的建设与管理提供直接、有效的借鉴和推动,更为城市风景区建设中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开辟一条新径。  相似文献   

4.
基于LR-CO分析法,对鼓岭区位、旅游资源、竞争力以及机遇等4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指出基于鼓岭城中型风景区的特点,未来旅游应积极重视生态脆弱问题,保障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加强统筹领导,完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旅游度假区的整合协调;打造四季旅游产品,提高度假品质;融合中西文化元素,有效挖掘鼓岭的独特文化内涵;规范旅游经营,打造综合性旅游度假区品牌等,以将鼓岭-鼓山风景区打造成为综合性的旅游度假胜地。  相似文献   

5.
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回顾水利旅游的发展历程,为水利旅游的后续发展总结经验。从供给方面,探讨了水利旅游供给的代表——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的供给类型和发展趋势;从需求方面,探讨了水利旅游需求的表现——水利旅游人次的发展趋势和季节特征,以27个水利旅游地的旅游人次分析年度发展趋势,以南京JNH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为例分析季节性特征。结果表明:水库型和河湖型水利旅游供给充足,增长较快;水利旅游地旅游人次增长显著,但季节性波动明显。最后提出水利旅游供给适度均衡化发展和调节水利旅游需求季节性平稳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水文化重在建设,成在传播,水文化教育传播必须走大众化发展之路。新媒体具有受众广、互动性强、有效传播性高、内容丰富等优势,对于促进水文化知识在全社会的普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服务于水利改革和发展,为水利改革和发展提供智力、技术支持和水利人才储备力量的水利院校,应跟随信息时代发展潮流,借力新媒体技术更好地开展水文化教育传播,从而更好地弘扬和继承水文化,增强人水和谐。  相似文献   

7.
试论治水新思路与中国水文化的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新的治水思路有其丰富、深厚的水文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治水新思路的灵魂是水文化中的观念创新;关键是用水文化的功能培育人;根本要求体现了水文化的整体观;奋斗目标体现了水文化的联系观。  相似文献   

8.
《社区》2006,(15)
1总则1.0.1为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科学,合理利用水利风景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规范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利用、保护和管理,科学评价水利风景区质量,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管理和保护范围明确、权属清楚、管理机构健全的水利风景区的评价。1.0.3本标准的引用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 -2002)  相似文献   

9.
河南农业水文化是中国水文化当中的一个典型,它的内涵与水文化是一致的。农田水利文化不仅是水文化的主体,更是河南农业水文化的主体。河南农业水文化不但包括了中国农业水文化的一般特征,同时也具有它鲜明的地域特征。河南的农业水文化从特殊性来讲在河南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在目前的发展过程中河南农业水文化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思想观念落后、研究与教育不足、建设发展滞后、政策措施不得力和资金人才缺乏等问题。对此,需要从贯彻落实《河南水文化建设规划纲要》入手,加强水文化宣传、人才队伍建设以及水利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等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促进我国水利事业的健康发展,需要拓宽水文化研究的国际视野,合理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教训。从中外水文化比较角度看,当前我国水文化建设需要继续提升水利工程的文化内涵,加大水文化遗产保护的力度,进一步完善水法律法规,培养全社会爱水、节水、护水的意识和习惯,加强水文化研究的国际传播和交流。  相似文献   

11.
文化是一个民族得以传承绵延的精神动力,水文化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增强水利行业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保障。分析了我国水生态建设的概念、内涵,阐述了水文化建设对贯彻可持续发展治水思想、促进民生水利建设的重要性,并重点探讨了我国水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出水文化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关系,提出推进水文化建设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2.
水是泰州沧桑历史的见证,是泰州城市文化的最佳载体,是泰州繁荣兴旺的资源与财富,是泰州城市的灵魂,泰州水利建设必须精心打造赋于文化内涵的水利工程。水文化的研究将对泰州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水利院校特色廉政文化品牌建设需要遵循高校教育规律与大学生成长规律,结合水利行业实践和区域特点,把廉洁文化教育有计划地纳入到水文化建设中,不断探索立足行业的水利院校廉洁文化教育之核心理念,形成具有浓郁区域特色的水利院校廉洁文化教育项目。为了达至水文化与廉洁文化的融合与共生,水利院校应该充分利用区域水文化资源丰富学校廉洁文化教育内涵,并把其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理念。  相似文献   

14.
河套地区水利开发的历史演变经历了屯垦水利、雁行水利、地商水利、民工水利四种基本方式,表现出来的人文特征是:1、时兴时废,大起大落;2、改天换地,以人合天;3、发财致富,聚集人气;4、挖渠不止,精神永存。河套水利开发的精神集中体现了创造农业文明的精神,河套水利文化是河套文化长廊中的一粒璀璨明珠。研究河套水利文化有利于当今经济社会发展,为再振河套雄风实现工业化宏伟蓝图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水利建设三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水利之所以成问题主要是因投入不足所致,因此中国水利问题首先是个投入机制问题;在水利资金供需矛盾不可能解决的前提下,新时期的水利建设要有轻重缓急,已是中国水利明显短板的农村水利,应是新时期的水利建设优先解决的问题;而解决农村水利问题,首先需要廓清的是农村水利产权属性问题。  相似文献   

16.
近代关中地区的水利事业呈破败之态,水利纠纷频繁发生,这在地方志、碑刻、文人笔记等史料中都有记载。但目前对这一时段的研究多集中在水利工程、水利建设、水利与经济的关系等传统水利史的研究上,而且侧重于常态下的水利研究,对非常态下的水利研究较少,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来探讨非常态下的水利纠纷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17.
水资源是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错误的水文化观念加剧了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水文化传播是保护水资源、减少水污染的有效途径。借助两级传播思想可以促使水文化的迅速传播,一级传播是水文化在水利行业人员中的传播,二级传播是作为意见领袖的水利行业人员向普通民众的传播,其中大众传媒的舆论力量和大学生的人际影响力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8.
我国自古就是水资源相对匮乏且时空分布极不均衡的国度,近年来普遍蔓延的旱情造成了巨大的国民经济损失并直接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干旱缺水已成为一个跨越区域界限的、全民族必须共同面对和解决的全局性问题,它同时说明单纯依靠刚性的技术变革是无法独立地解决日益严重的水危机的.因此,借鉴高度节水、相互忍让、利益共享、和谐共处的传统用水理念和用水行为,树立水资源统一规划、水资源开发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建立并强化水忧患意识、树立水资源持续、和谐发展的新型用水观念就成为当前形势下水资源使用和管理重要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9.
大力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积极发展牧区水利、加大农村水电建设力度、开展农村河道综合治理等是我国水利投资和发展的重要任务和目标。分析了我国农村水利项目的现状,提出PPP模式是发展农村水利项目的有效途径,并对该模式应用中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进行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合我国农村特点的PPP基础模式及战略联盟拓展模式,以期实现农村水利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